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巩膜隧道切口周边虹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晋;李翔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高危浅前房人群、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等68例(108眼)进行巩膜隧道切口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前后视力无明显变化,随访3个月至5年眼压控制良好.结论 本术式损伤小,反应轻,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较易行周边虹膜切除术.

  • 角膜穿孔伤伴组织缺损的修复手术方法

    作者:侯光辉;徐舒怡;徐晖;卢争鸣

    目的 评价巩膜片移植或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修复周边角膜穿孔并角膜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我院1992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角膜周边穿孔伤伴有组织缺损12例(12眼).其中7只眼进行自体伤眼游离板层巩膜移植修补术,另5眼进行保存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愈合情况、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12眼术后穿孔均封闭,随访期内未见明显并发症,且视力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 巩膜移植或联合白体角膜缘移植修复周边角膜穿孔伤及组织缺损,可作为应急处理的方法.

  •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三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比较

    作者:贺永毅;文勇

    目的: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72例(72眼)青光眼伴白内障,手术以前使用药物能将眼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并且视力在0.3以下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分成A、B、C 3组,每组24例(24眼)。 A组采取晶状体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进行治疗,C 组在 A组的基础上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手术以后对3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眼压、裸眼视力、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眼压A组、B组和C组分别为(14.73±3.06) mmHg、(15.12±2.78)mmHg和(13.97±2.24)mmHg(1mmHg=0.133 kPa),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组的裸眼视力均提高,但组间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3组患者中,都出现一定程度存留房角关闭粘连。术后少数患眼出现角膜水肿,2例出现前房纤维素样渗出。术后3组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伴发白内障患者实施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前房角粘连进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董晓云;吉秀祥;李霞;雷代坤

    目的 探讨原发性前房角关闭(PAC)者行周边虹膜切除术(PI)后,前房角粘连继续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就诊我院的116例(116眼)50岁以上诊断为PAC并行PI者进行回顾研究,按照前房角粘连进展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PAC术后平均3年前房角粘连进展率为23.3% (27/116),研究发现PAC者高褶虹膜构型(比值比,5.312; 95%置信区间,1.56-24.42,P =0.037)、急性前房角关闭(比值比,3.217;95%置信区间,1.13-19.87,P=0.023)以及初诊高眼压(比值比,1.312; 95%置信区间,0.067-3.142,P=0.043)为前房角粘连(PAS)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PAC行PI手术后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前房角粘连继续发展,仍需密切随访,尤其对术前存在有高褶虹膜构型、急性前房角关闭和初诊高眼压的患者,更需要告知患者随访的重要性.

  • 小三角巩膜瓣下周边虹膜切除术的效果

    作者:屈伸平;南中义;姚向阳

    目的 评价小三角巩膜瓣下周边虹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5例(105眼)符合周边虹膜切除术适应证的青光眼,沿左上方角膜缘剪开球结膜,作以角膜缘为基底边长2.5 mm的等边三角形1/2厚巩膜瓣,分离至角膜缘后,提起巩膜瓣于角膜缘后界前0.5 mm,向前与虹膜平面呈45°角切通前房,作周边虹膜切除.缝合巩膜瓣尖部1针,牵引结膜瓣到原位.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105眼术后眼压8 ~ 22 mmHg,平均(15.3±2.6) mmHg,术前的9~23 mmHg平均(17.2±3.1)mmHg(1 mmHg =0.133 kPa),视力保持术前水平.2例前房少量积血术后2d吸收,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改良周边虹膜切除术易于操作,定位准确,效果良好.

  •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崔境倩;董敬民;张园园

    目的 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7例(54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29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4例(25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随访6个月.结果 A、B两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2.72±7.85) mmHg和(22.48±6.95) 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4,P=0.905),术后两组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d及术后6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0,-7.012,P=0.000,0.000).B组术后3d及术后6个月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184,0.744;P=0.855,0.460).A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显著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21,P=0.000),A组术后周边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明显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310,P=0.000).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降低眼压、改善视力.

  • 早期慢性闭角青光眼两种术式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周瑞雅;许泽广;王芹;王超廷;王弘光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和周边虹膜切除术在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追踪观察115眼此两种手术术后8~10年的眼压、视力、视野及杯/盘比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小梁切除术54眼中:视力下降11眼、眼压>21mmHg(1 mmHg=0.133 kPa)者6眼、视野缩小4眼、杯/盘比扩大5眼;周边虹膜切除术依次为25眼、23眼、22眼和22眼.两组病例χ2检验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手术疗效,小梁切除术明显优于虹膜周边切除术.

  • 不同屈光状态下成人角膜Q值的分区

    作者:陈佳;华焱军;谭维娜;周石;王勤美

    目的 利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分区测量不同屈光状态下成人的角膜Q值并分析其非球面特征在不同屈光状态下的变化.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近视患者200例以及正视成人30例,共230例.按右眼等效球镜度分成5组:正视组(30例)、低度近视组(52例)、中度近视组(58例)、高度近视组(57例)、超高度近视组(33例).利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各组右眼角膜前表面鼻、颞、下、上4条半子午线在6、7、8及9 mm直径下的Q值,角膜前表面水平及垂直子午线的Q值,8 mm直径平均Q值,比较各组角膜不同区域的非球面性特征.对角膜前表面不同子午线的Q值、不同屈光组角膜前表面的Q值以及各组角膜鼻-颞侧Q值差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垂直子午线与水平子午线Q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角膜前表面垂直子午线较水平子午线变平坦趋势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1,P<0.01).颞半子午线Q值各屈光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F=5.225,P<0.01),而正视组除与低度近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与其余3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随近视度数增加角膜周边相对平坦.各组Q值鼻-颞侧差值在不同直径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712、3.488、2.668、4.315,P<0.05),鼻-颞侧差值正视组大于各近视组,且随近视度数增加,差值逐渐减小.结论 角膜Q值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且受屈光状态改变的影响.它在个体之间的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到不同个体的周边屈光状态,从而影响视网膜的成像质量.个性化切削手术应当考虑角膜子午线的非对称性.

  •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对侧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接触性房角关闭的研究

    作者:姚宝群;吴玲玲;张纯;王欣

    目的 了解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对侧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后接触性房角关闭的发生率和眼部解剖特征.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54例APAC对侧眼没有虹膜前黏连(PA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7.1±7.2)岁(54~83岁).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暗环境下观察LPI后是否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并比较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与不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患眼的眼压、房角及各项UBM参数,包括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房角隐窝面积750(ARA750)、小梁虹膜夹角(T-I角)、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周边虹膜厚度(IT1)、虹膜悬韧带距离(IZD)、虹膜根部附着位置、中央前房深度(ACD).对两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两样本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LPI后暗环境下UBM检查至少一个象限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有20例,占37%.反映房角开放程度的指标(AOD500、ARA750、T-I角)和反映睫状体位置的指标(TCPD):接触性房角关闭(+)组小于(-)组(t=1 1.741、11.089、12.175、4.349,P均<0.01);反映虹膜形态和位置的指标IT1:接触性房角关闭(+)组大于(-)组(t=-3.300,P=0.002);IZD、虹膜根部附着位置及ACD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0,P=0.066;Z=-1.423,P=0.155; t=0.072,P=0.942).结论 APAC对侧眼LP1后在暗环境下仍有一定比例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房角窄、睫状体前位、周边虹膜厚是LPI后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解剖学特点,提示LPI后具有这些解剖特点的APAC患者有可能进展为慢性房角关闭.

  • 框架眼镜矫正下周边屈光测量方法的研究

    作者:尚利娜;刘文韬;宋艳霞;姜珺

    目的 建立配戴框架眼镜时周边屈光的测量系统及方法,并检验其有效性,评估其可靠性.方法 以Grand Seiko WAM-5500型自动验光仪为基础,将头托替换为自制的视角选择固定装置,增加弧形游动视标架,作为周边屈光的测量系统.并按照光路追迹原理搭建装置,测量框架眼镜周边部光线偏折引起的测量角度补偿量.使用上述改装的系统和角度校正方法测量35名近视者配戴框架眼镜时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和鼻、颢侧偏离中央凹10°、20°、30°水平方向上7个点的屈光状态.并另招募35名近视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测量其裸眼状态时上述7个点的屈光度.比较两种方法测量值标准差的差异,评估其可靠性.结果 ①该系统和方法测量配戴框架眼镜时周边屈光的所得值标准差与传统测量方法所得值标准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可靠性较好;②近视者框架眼镜矫正下视网膜周边部呈远视性离焦.结论 本系统及方法用于屈光不正患者框架眼镜矫正下的周边屈光测量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 周边屈光度与近视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子献;周行涛

    周边屈光度作为中心屈光度的有效补充,可影响视网膜形态及视网膜成像质量.周边视网膜的离焦信号具有诱发调节的作用,但变化规律尚无定论.实验证据表明周边屈光度对正视化具有调控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空间选择性.临床研究提示中心屈光度与周边屈光度之间存在联系.进一步研究周边屈光度与近视进展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屈光 周边 近视 调节
  • 瞳孔直径对角膜塑形镜近视控制作用的影响

    作者:朱梦钧;冯浩雁;朱剑锋

    目的 观察瞳孔直径对角膜塑形镜近视控制作用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7~14岁低中度青少年近视患者49例(49眼),分别进行综合验光、瞳孔直径以及眼轴等检查,并按照角膜塑形镜的验配程序予以配戴,并测量戴镜前和2年后患者的眼轴长度及瞳孔直径.将瞳孔直径的均值作为分割点将患者分为2组:瞳孔直径低于均值组(26例)和瞳孔直径高于均值组(23例).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2年内,眼轴显著增长(F=67.182,P<0.01).瞳孔直径低于均值组与瞳孔直径高于均值组的眼轴增长分别为(0.43±0.28)mm、(0.24±0.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9,P<0.05),瞳孔直径高于均值组的眼轴增长量仅为瞳孔直径低于均值组的55.81%.初始瞳孔直径与2年眼轴增长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61,P<0.05).且得出瞳孔直径与眼轴增长之间的回归方程为:眼轴增长=-0.161×瞳孔直径±0.987(F=7.048,P<0.05).瞳孔直径高于均值组2年后的瞳孔直径为(3.72±0.53)mm,而瞳孔直径低于均值组的为(3.51±0.37)mm,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43,P>0.05).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瞳孔直径大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近视控制效果.这可能是由于大的瞳孔可以增强近视周边屈光对眼轴控制的积极作用.

  • 不同光学设计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梦钧;冯浩雁;瞿小妹

    目的 观察不同光学设计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7~14岁低中度青少年近视患者254例(254眼),按照角膜塑形术的验配程序,根据患儿及家属的选择给予验配不同光学设计的角膜塑形镜(设计1、设计2、设计3),分别测量戴镜前以及戴镜1年后的眼轴长度.对相关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角膜塑形镜矫治1年后,眼轴增长(0.11±0.16)mm,其中低度近视、中度近视眼轴分别增长(0.20±0.18)mm及(0.09±0.14)mm,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1.41,P<0.01;t=-8.33,P<0.01;t=-8.73,P<0.01).低度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眼轴改变大于中度近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2,P<0.01).无论低度近视或中度近视,设计1组与设计3组眼轴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设计3组具有更明显的延缓近视进展的作用(F=4.32,P=0.018;F=5.58,P=0.004).结论 不同光学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不尽相同.其原因可能是不同光学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所导致的周边屈光的模式不同.

  • 角膜塑形镜对周边屈光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陈志;瞿小妹;周行涛

    目的 研究角膜塑形镜对周边屈光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11名被试儿童先后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和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1个月,分别进行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和眼周边屈光度的测量.在进行周边屈光度测量时,被试儿童依次注视从鼻侧30°到颞侧30°的7个5 m 距离远视标,用开放式红外自动验光仪分别获取6个周边屈光度和1个中心屈光度.周边屈光度减去中心屈光度即得到相对周边屈光度(RPR),然后计算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各个角度上的RPR差值.同时模拟高斯光学系统,用三角函数计算出各个测量角度相应的角膜前表面位置,读取7个位点的角膜前表面矢向屈光力,计算它们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差值.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RPR值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RPR差值与相应角膜前表面矢向屈光力变化值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各个角度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均呈远视(鼻侧10°除外),幅度随周边角度增加而增大,表现为鼻、颞侧不对称,以颞侧屈光度更偏远视.配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后,所有角度的RPR值发生近视性漂移(鼻侧10°除外),越到周边RPR值变化越大,以颞侧更偏近视.与配戴角膜塑形镜前的RPR值相比,在鼻侧30°和颞侧10°、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43;t=3.01,P=0.013;t=5.92,P<0.01;t=7.08,P<0.01).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各个角度的RPR差值,与相应角膜前表面矢向屈光力的变化值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18).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能重塑角膜前表面形态,使中央角膜变乎、中周部角膜变陡,从而使用边屈光度发生近视性漂移.

  • 泰安市城区学校周边食品单位卫生现状调查

    作者:郑光丽;丛庆;王进力

    [目的]了解泰安市城区学校周边食品行业的卫生状况,加强监督管理.[方法]2003年10月对泰安市城区21所学校周边的124户食品单位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的食品单位,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特有率为69. 52%;74户餐饮单位中,无防蝇防尘设施的占67.57%,生熟用具不分的占85.14%,餐具不消毒的占86.49%,生熟食品混放现象严重的占91.89%;31户副食商店中,食品与非食品混放的占70.96%.调查279名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的占65.23%,67.74%不穿戴工作衣帽,53.05%的个人卫生差.[结论]泰安市城区学校周边食品单位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关键词: 学校 周边 食品卫生
  • 玻璃体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角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邵彦;胡博杰;刘慧;李筱荣

    背景 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影响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的 观察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眼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趋势. 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因DR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的连续病例70例75眼,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由同一检查医师检查.于术前和术后7d、1个月、3个月测量角膜顶点、角膜薄处及距角膜顶点4 mm垂直线与右眼240°、120°、60°交点或与左眼300°、120°、60°的交点共5个部位的角膜厚度进行动态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手术前后角膜厚度的比较性研究.进一步研究不同角膜部位是否行23 g玻璃体切割术、手术持续时间、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对角膜厚度变化率的影响.结果 玻璃体切割术前,术后7d、1个月、3个月角膜平均厚度分别为(639.9±103.1)、(689.5±119.3)、(666.5±113.7)、(650.8±108.6)μm.按糖尿病病程为13年、年龄为57.2岁水平修正角膜厚度变化率,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角膜厚度变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928,P=0.000);不同部位角膜厚度变化率不同(F=24.843,P=0.000),角膜厚度变化率按大小顺序依次为P4 >P3 >p1>P2 >P5.行23 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TSV)对角膜厚度的影响小于传统的20 g手术(F=53.843,P=0.000);玻璃体内填充惰性气体对角膜厚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填充平衡盐溶液者(F=5.288,P=0.022);但是不同的手术持续时间对角膜厚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3,P=0.293). 结论 DR有晶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对于角膜是安全的,23 g TSV及平衡盐溶液填充对角膜的影响更小.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不仅能获得中央角膜厚度值,同样可以获得周边角膜厚度信息.

  • 周边屈光对近视的影响

    作者:李前;何书喜

    周边屈光,即周边视网膜的屈光状态,指与视轴成一定的夹角,距注视点30°以外周边视野内的屈光状态.动物及人类研究表明,周边屈光与近视存在密切关系.周边相对远视的屈光度数能影响中央近视度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周边相对远视的屈光状态均呈现为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可能为近视眼屈光度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周边近视离焦可能阻止眼轴增长,从而控制近视进展、促进视力恢复.我们归纳近年来周边屈光对近视的发生、发展及控制的影响,及其与眼球形态、调节、遗传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 屈光 周边 近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