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分流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作者:张茂;叶立刚;周光居;何小军;沈伟锋;干建新

    目的 了解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的分流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的分流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2010年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的信息,分析患者分流的整体状况,并比较不同主诊科室、不同去向患者的分流状况,比较工作日与周末分流患者的特征,以及一天内不同时段分流患者的特征.结果 (1) 7966例危重患者从抢救室分流所需的中位数时间为11h,超过57.9%的患者分流所需的时间大于6h,23.1%的患者分流时间大于24h.(2)不同主诊科室患者的分流速度有差异,由快到慢依次为其他科室、急诊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普通内科.(3)不同分流去向患者的分流速度有差异,其中直接住院和自动出院患者分流所需的时间长,接受急诊手术且收住ICU的患者分流快.(4)工作日与周末及一天内不同时段分流的危重患者在科室构成、分流去向、分流所需的时间上均存在差异.结论 该家综合性医院急诊抢救室的危重患者分流状况不够理想,影响的因素包括主诊科室不同、分流去向、病情的急迫程度、时间段以及医院住院患者的出院方式等,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 清创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

    作者:杨柯

    清创是外科急诊室经常从事的工作,由于它能快速有效地制止出血、关闭创口、避免污染、尽可能恢复正常组织结构、缩短康复时间,所以清创对于急性创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伤后6~8 h,污染伤口的细菌尚未侵入组织深部,是清创的黄金时间 [1],但是由于伤情突然,处理要求及时有效,对伤情熟视无睹或者疏忽常常会留下一些看似偶然的隐患.下面是清创中容易被忽略的几个问题,在基层医院尤其值得重视.

  • 有、无精神障碍诊断的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比较

    作者:白爱萍;张亚利;李献云

    目的 比较有、无精神障碍诊断的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方法 由精神科主治医生对综合医院急诊室收治的617例自杀未遂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237例有精神障碍和380例无精神障碍诊断的自杀未遂者的特征.结果 有精神障碍诊断的自杀未遂者生命质量相对较低(调整OR:7.40,95%CI:4.58~11.97),自杀意图强(调整OR:2.96,,95%CI:1.85~4.72),有自杀未遂史者更为常见(调整OR:2.71,95%CI:1.40~5.24),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慢性心理压力大(调整OR:2.03,95%CI:1.25~3.29);而无精神障碍诊断的自杀未遂者则较常采用口服农药的方式(调整OR:0.49,95%CI:0.28~0.84),自杀当时的急性应激强度高(调整OR:0.61,95%CI:0.38~0.99).结论 有、无精神障碍诊断的自杀未遂者的特征存在本质差异,有效预防两类自杀行为的发生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

  • 急诊室不同家庭类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

    作者:李海燕;侯璟琳;陈伟;谭善勇;贾晓菊;魏胜男;秦晓霞

    目的 了解急诊室不同家庭类型自杀未遂者的临床特征,为制定自杀未遂再自杀者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 采用综合量表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评估186例年龄≥15岁的自杀未遂者的家庭功能.结果 亲密度差的大家庭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15~29岁;未婚;多因恋爱问题;以威胁报复他人或与现实抗争等为自杀目的;有自杀意念;无绝望感;多选择00:00—8:00及16:00—20:00时段自杀.适应性差的大家庭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以家庭纠纷为主要原因;30.77%想死程度为中度(50~80分);64.10%自杀后接受事实不后悔.适应性差的夫妻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想死的程度高(>80分);以解脱痛苦为目的;伴绝望感.亲密度差的夫妻型成员多选择20:00—24:00自杀.夫妻型成员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差者有以下特点:60.87%有绝望感;46.38%为解脱痛苦;49.28%无冲动性.结论 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自杀未遂与家庭功能间存在着复杂关系,不同家庭类型的自杀未遂者自杀特征各异.针对不同自杀未遂者的家庭类型给予针对性干预,将有助于预防自杀未遂再自杀的发生.

  • 中国医院伤害监测的发展及建议

    作者:李丽萍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伤害的严重性及预防与控制的迫切性,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和以色列等发展中国家已先后建立伤害的监测系统并正在不断改善[1-2],考虑到伤害事件发生后,受害者首先到医院急诊室就诊,因而急诊室记录是伤害监测资料的主要来源,有关专家也建议将急诊室医疗记录作为当地伤害监测的主要资料来源.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已建立了地方或国家的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系统,而且已在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急诊室伤害监测系统是能够提供在一定社区范围内伤害发生情况的一种既有效又有用的途径,其监测资料既利于制定针对性的伤害预防措施,也有利于伤害预防活动的效果评估[3].

  • 急诊患者隐私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俞萍;鲍学英;吴静

    目的:调查急诊患者的隐私保护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急诊患者隐私状况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105名急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05例患者中共有54例患者(51.4%)报告了92件隐私泄露事件,因为害怕隐私泄露,7例患者隐瞒了部分真实信息,4例患者不愿接受医护人员的体格检查;性别、年龄、诊治地点和留观时间是影响急诊患者隐私保护的相关因素(χ2分别为9.096,78.550,20.760,80.590;P<0.05);79.1%(83/105)的患者认为隐私保护很重要,58.1%(61/105)的患者表示一旦隐私权得不到尊重和保护将影响其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论医疗机构及急诊医护人员应尽大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尊重和保护急诊患者的隐私权,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 新入职护士在急诊科照顾患者体验对其关怀能力影响的质性研究

    作者:陈小艳;汪红英;毛红波

    目的 了解新入职护士在急诊科照顾患者的体验,为培养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年2月1日—3月15日在急诊科照顾当日就诊患者达12h及以上的新护士15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主题.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近距离关注和理解急诊患者的关怀需求;照顾急诊患者角色能感知关怀情节;照顾患者体验对自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结论 在急诊科照顾患者体验是培养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积极方式,医院应重视新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 急诊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体约束知识的了解及态度与行为调查

    作者:胡英莉;李玉乐;明亚然;绳宇

    目的 了解北京市急诊护理人员对于患者身体约束知识的了解及其态度与行为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取样法对北京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152名急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体约束知识的了解属于中等程度,护理人员约束知识与态度间关系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 =0.019,P>0.05);护理人员约束知识与谨慎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 =0.189,P<0.05).结论 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患者身体约束相关知识的培训;引导护理人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身体约束;应制定患者身体约束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 急诊室留观患者应激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曹惠贞;钟江鸣;陈霞

    目的:探讨急诊室留观患者应激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300例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以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应激反应问卷( SRQ)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SRQ总分、躯体反应因子得分分别为(56.25±20.20),(19.41±7.87)分,均高于住院患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13,6.034;P<0.05);行为反应因子得分(10.65±4.82)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3,P<0.01);情绪反应因子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作状况、个人月收入患者情绪反应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84,4.109;P<0.05);不同工作状况、职业、个人月收入、宗教信仰患者躯体反应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4.851,3.624,2.678,5.033;P<0.05);不同工作状况、职业患者行为反应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4.181,2.489;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个人月收入、宗教信仰是急诊留观患者应激水平的影响因素( P<0.05)。结论医务人员应根据个人月收入、宗教信仰,指导患者正确面对应激所带来的冲击,促进疾病康复。

  • 应对效能对急诊科护士情境拖延的影响

    作者:王柏舟

    目的:探讨应对效能对急诊科护士情境拖延的影响作用。方法对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效能进行调查分析,以应对效能量表总分均数为标准划分高效能组25名和低效能组20名,采用拖延量表(GPS)评价两组研究对象的拖延水平。结果45名急诊护士应对效能总分为(55.35±7.23)分,高于国内常模的(52.35±6.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8,P<0.05);自信程度、认知水平的评分分别为(8.58±2.62),(17.93±2.79)分,与国内常模(8.12±1.87),(17.48±2.2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67,1.288;P>0.05);胜任力评分为(28.84±5.45)分,高于国内常模的(26.75±4.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8,P<0.05)。高效能组护士拖延量表评分为(52.01±7.98)分,低于低效能组的(56.98±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28,P<0.05);高效能组拖延率为40.00%,低于低效能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存在拖延行为,其水平与应对效能密切相关,应对这一群体予以高度重视,并加强利于提高应对效能的技能培训、心理指导等一系列措施,以利于降低拖延水平,提升护理质量。

  • 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新方案的实施

    作者:傅华珍;胡会英;张贺真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科的临床抢救护理方案.方法 随机选取12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以往传统护理方案,研究组采取抢救护理新方案,将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愈58例,好转2例,无死亡病例,治愈率为96.67%;对照组治愈45例,好转12例,死亡3例,治愈率为75.00%,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57,P<0.05).结论 护理新方案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 对急诊科护士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

    作者:孙琳;于丹;韩小琴;聂时南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知识的水平、学习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知识的途径和态度,为今后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4月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3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急诊科护士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知识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对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较低;64.5%的护士获取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科室培训;59.1%的护士从不阅读损伤控制性复苏的相关文献.结论 急诊科护士对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深入,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医院及科室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

  • 急诊科护士灾难护理认知现状调查

    作者:郭绍宁;王鹏举;范红权;王玉梅

    目的:了解长春市急诊科护士对灾难护理的认知与培训需求现状,为组织开展灾难护理继续教育提供客观参考。方法2013年11月—2014年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灾难护理知识调查问卷对长春市11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586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586名急诊科护士灾难护理知识总及格率为54.10%(317/586),其中院内救治维度得分高,为(6.00±0.35)分;特殊(人群)护理维度得分低,为(2.09±0.58)分。不同性别、高学历、急诊科工作年限、婚姻状况、资质、灾难救援经历、灾难培训经历的护士灾难护理知识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808,10.725,16.113,9.248,14.986,22.145,79.502;P <0.05)。85.67%(502/586)的急诊科护士愿意参加灾难护理知识培训。结论急诊科护士缺乏灾害护理知识,医院及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灾难护理知识培训,以满足护士应对灾难护理的需要。

  • 预见性复温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的影响

    作者:陆文炜;吕林娟;叶和军

    目的 探讨预见性复温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2016年1—8月收治的67例急诊创伤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8月收治的72例急诊创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开展预见性复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体温、寒颤、心律失常及自发性低体温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急诊科时体温(36.38±0.21)℃、入急诊科1 h后(36.72±0.3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241、18.039;P<0.01).观察组患者入急诊科时寒颤发生率15.94%,入急诊科1 h后17.3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326、19.141;P<0.01).观察组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为30.43%,对照组为4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1,P=0.030).结论 预见性复温能够有效减少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风险.

  • 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和手术室青年女性护士职业紧张对心血管疾病易患因素的影响

    作者:董雅娟;王俊杰;王敬

    目的 调查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和手术室青年女性护士群体职业紧张现状,并分析其对心血管疾病易患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59名急诊、重症监护和手术室青年女性护士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门诊各科室工作护士46名为对照组,采用职业紧张调查表(OSI-R)修订版调查两组护士紧张情况,比较两组护士职业紧张状况及血糖、血脂及血压状况.结果 观察组护士ORQ总分为(156.41±33.18)分,PRQ总分为(97.55±20.43)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132.29±30.43),(82.36±18.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0,2216,P<0.01);两组护士的ORQ和PRQ各因子评分、FPG、TG检测值及血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和手术科室青年护士群体职业紧张程度重,存在着血压、血糖和血胆固醇增加倾向.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分诊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香娥;屠伟芬;张彪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急诊患者病情评估及作为急诊分诊依据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4月11日-2017年8月2日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患者1643例为研究对象.追踪所有患者的去向,对比不同去向患者的MEWS,通过ROC曲线计算MEWS预测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及约登指数;对比入住普通病房及入住ICU患者的MEWS,通过ROC曲线计算MEWS预测住院患者入住ICU的曲线下面积,通过约登指数选择临界值.结果 1643例患者回家475例,留院观察326例,住院768例(其中101例入住ICU,667例入住普通病房),死亡74例.回家、留院观察、住院、死亡4组患者MEW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36.45,P<0.001).当MEWS取3.5分时为佳临界点,其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95%CI(0.87~0.95),约登指数0.72.入住普通病房及入住ICU患者的MEW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005,P<0.001).当MEWS取2.5分时为佳临界点,其预测住院患者入住ICU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73~0.85),约登指数为0.50.结论 MEWS在预测急诊患者死亡及评估患者危重程度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为急诊患者的正确分流及潜在危重患者的正确识别提供客观依据.

  • 急诊新护士拖延行为与焦虑情绪的相关分析

    作者:严兆娴;张萍;吴翠芬

    目的 探讨急诊新护士拖延行为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急诊新护士(经过转科来急诊工作时间不足2年的护士)92名,以拖延行为问卷(GP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新护士GPS总分为(54.82±5.81)分;新护士组SAS得分为(32.21±5.16)分,SDS总分为(34.85±7.94)分,均高于国内常模(29.78±l0.07)分、(33.46±8.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10,6.59;P<0.01).结论 急诊新护士焦虑、抑郁情绪较突出,与拖延行为密切相关,应予高度重视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 急诊科护士未来工作自我与职业应对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余艳飞;吴雪梅;吴莹;章小芬;胡琼芳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士未来工作自我、职业应对效能感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便利抽样法选择温州市4所三级医院的192名急诊科护士,于2016年4月应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和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急诊科护士未来工作自我、职业应对效能得分分别为(19.22±4.39)、(33.05±6.82)分;未来工作自我与职业应对效能感及其职业负担、关系相处难度2个维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1、0.349、0.287;P<0.05).小结 急诊科护士未来工作自我水平越高,其职业应对效能感水平越高.

  • 急诊护士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麻笑娇;陈丽丽;杨建丽;周婵

    目的 调查急诊护士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温州市6所三级医院的300名急诊护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和心理弹性问卷(CDRS)进行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急诊护士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分析.共发放问卷300份,获得有效问卷253份.结果 253名急诊护士创伤后成长总分为(49.81±16.42)分,心理弹性问卷总分为(58.39±10.09)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诊护士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315,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时间和心理弹性是急诊护士创伤后成长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急诊护士的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年龄、工作时间和心理弹性对其有影响.急诊护理管理者应更加关注急诊护士创伤后的成长水平,提高其心理弹性,以提升急诊护士创伤后成长状况.

  •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芝菊

    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211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试验组106例和对照组105例,试验组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治疗时间、焦虑与抑郁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和干预后焦虑、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78,4.496,6.618,5.349;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82,P<0.01);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90,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水平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172 条记录 6/59 页 « 12345678...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