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淄博市博山区98起成批伤事件特点分析

    作者:丁素云;王歌今;马牧野;翟德森

    目的 分析淄博市博山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成批伤事件患者特点,为医院有效救治成批伤员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淄博市第一医院急诊科记录的成批伤病例,包括成批伤发生时间、事件类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结果 不同年度救护的成批伤事件起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度救护的成批伤事件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批伤事件中交通事故发生起数及人数多,时间分布周六、周日多.结论 医院应根据成批伤员的特点建立良好的预检分诊登记流程,制定相应的救护模式.

  • 影响急诊预检有效性的因素与对策

    作者:黄琴

    急诊室是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急诊护理工作是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而预检分诊作为急诊患者就诊的第一道关口,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急诊服务质量,患者的救治效果和对医院的满意度[1].预检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提供医疗服务的优先顺序,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根据其病情的紧急程度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2].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预检 分诊
  • 中外急诊预检分诊现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欣;李艳华

    急诊分诊系统是以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筛选率为主要目标,分诊护士将急诊患者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实施快的急救.国外急诊分诊指南操作性强,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分诊流程规范化,分诊设施齐全,分诊信息网络化,便于分诊护士全面的收集资料,对患者进行综合病情评估.相对而言,国内的急诊分诊有待建立统一的分诊标准,分诊流程有待优化,分诊环境有待改善,急需配备完善的分诊设备,加强分诊护士的培训,从而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急诊医疗护理服务.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黄文龙;谢小华

    本文介绍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起源及概念,归纳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者病情评估、分级分诊、转运、分流、预后预测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 急诊抢救室护理晨间查房提升新护士工作能力的效果

    作者:古满平;丁福

    目的 通过急诊抢救室护理晨间查房,提升急诊科新护士的综合能力.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对11名新护士培训方法进行改进,在原培训基础上每天8:00~9:00,选择抢救室前1d急危重症抢救病例1~2份进行护理晨间查房,讨论抢救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抢救记录是否准确、全面,沟通协调是否到位,讲解该病例的相关知识及急救护理进展,并与未开展该培训方法时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前急诊科新护士理论成绩总分为(67.8±10.8)分,实施后为(81.2±7.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5);实施前后的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05).结论 急诊抢救室护理晨间查房是提升急诊科新护士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 急诊科不同能级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贺学敏;陈翠萍;李宏;杜云海;施雁

    目的 构建与我国急诊护理实际情况相符的急诊科不同能级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急诊科护士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结合前期急诊科护士长和医生对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要求的质性访谈材料与临床护士"从新手到专家"成长的Benner模式,对15名相关护理专家进行3轮咨询.结果 构建了急诊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专业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能力,16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条目.每个能级护士的能力有明确的要求.结论 管理者可通过对该指标的认识,对急诊科护士针对性的任用、培训和考核.同时可以结合其他客观指标如学历、职称、科研情况等对护士进行能级划分、管理.

  •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丘宇茹;王吉文;吴惠文

    目的 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发布的工作场所暴力定义设计调查表及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州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6名急诊科护士在半年内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42.16%发生在深夜凌晨,心理暴力发生率为72.55%,患者和患者家属是主要肇事者,暴力事件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患者或家属的要求未得到满足、对服务不满意、肇事者酗酒.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急诊科护士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676,3.745,2.892,8.236,2.796,8.012,5.177,23.801;P <0.05或P<0.01).结论 工作场所暴力对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有严重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 职业创伤性事件对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的影响

    作者:林琳;吴轶西;何国平

    目的 了解职业创伤性事件对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法,调查193名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分析职业创伤性事件对其影响.结果 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为19.69%,职业创伤性事件与急诊科护士PTSD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较高,职业创伤性事件是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原因.

  • 急诊护士亚健康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田丰;孙妍

    目的 探讨急诊护士亚健康状态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便利整群取样法,抽取四川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178名急诊护士,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亚健康状况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并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发放问卷178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89.89%.160名急诊护士的亚健康状况总均分为(50.53±13.01)分,63.13%的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8.12%的护士处于疾病状态;社会支持总均分为(36.38±5.54)分,处于中等水平;积极应对均分为(2.13±0.52)分,消极应对均分为(1.68±0.46)分.急诊护士的亚健康状况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均分及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积极应对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均分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均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多数急诊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其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并更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对亚健康有积极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对亚健康有负面影响,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协助急诊护士寻找社会支持,并积极应对生活和工作压力,以降低亚健康的发生率.

  • 急诊医护人员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研究

    作者:刘晓颖;周文华;李峥

    目的 了解急诊医护人员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RBSI)知识 态度 行为现状,控制重症患者发生.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急诊医护人员CRBSI知识 态度 行为调查问卷,2015年1—6月对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医生及护士(包括进修学习人员)共127 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发放问卷131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有效回收率为96. 9%. 对CRBSI知识非常了解的人员仅占11. 8%,55. 9%接受过相关培训,医生和护士培训地点和培训内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13. 13,11. 25;P<0. 05);医护人员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知识合格率仅为26%,接受与未接受培训的医护人员在知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 19,P<0. 05);从医护人员整体水平分析,知识与态度、态度与行为均呈正相关(P<0. 01),知识与行为无相关性(P>0. 05). 结论 急诊医护人员CRBSI教育培训现状不理想,对CRBSI的知晓率较低,相关态度、行为的调查也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导管留置部位的选择,导管穿刺部位护理及预防CRBSI措施等方面,为了达到预防CRBSI知识 态度 行为的统一,应持续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感染的培训和质量控制.

  • 医护人员对急诊专科护士角色重要性的认识

    作者:李进;罗艳华;张扬;陆妃妃

    目的 比较医护人员对急诊专科护士角色重要性认识的差别,为急诊专科护士角色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8—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广东省27所三级医院的医生、护士长、专科护士和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专科护士角色重要性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各种角色重要性认识水平的平均分为:顾问者(3.87±0.52)分,教育者(3.99±0.48)分,研究者(3.87±0.57)分,管理者(3.78±0.50)分,实践者(3.91±0.53)分;不同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各种角色的重要性认识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人员对急诊专科护士各种角色的认可度高,认识水平不均衡,角色发展应以临床实践者为中心,注重各种角色的协调发展.

  • PDCA循环在提高急诊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中的应用

    作者:杨剑;朱小平;陈杰;田钰;张其红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用于提高急诊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效果.方法使用鱼骨图分析影响急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因素,2015年3月成立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实现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持续改进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42名护士工作态度考核、理论知识、护理技能考核得分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有效提高了急诊护理人员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对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 福建省立医院急诊优先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作者:陈金梅;危艳萍;陈兵;林挺

    目的 设计与评价缓解急诊科患者大量滞留现状的急诊优先系统.方法 设计并应用急诊优先系统比较急诊科从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急诊优先系统应用前)及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急诊优先系统应用后)急诊科患者24 h内入院的月平均人数、患者人院前平均滞留急诊科时间及急诊科月平均抢救人数.结果 通过急诊优先系统的应用,急诊科患者24 h内人院的月平均人数增加了20.7%,人院前平均滞留急诊科时间下降了33.2%,急诊科月平均抢救人数增加了14.1%.结论 急诊优先系统能解决急诊科大量患者滞留、病房选择择期入院患者而导致急诊患者无法及时收入院,急诊通道不畅通等问题,缓解了急诊患者滞留急诊科所导致的隐患.

  • 急诊科实施人文关怀的难点与对策

    作者:刘丽秀;王宜娜;葛君;陶玲

    目的 探讨急诊科实施人文关怀的难点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总结急诊科实施人文关怀的难点及原因,通过实践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急诊科实施人文关怀的难点及原因为护理人员习惯性淡化人文关怀理念、缺乏人文关怀知识、忽视“非患者性”人文关怀,缺乏护理人力资源及人文护理管理.针对此原因给予巩固人文服务理念、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营造宽松的护理人文环境、适时拓宽人文护理范围及优化程序落实人文管理的护理对策.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断的努力,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在急诊科实施人文关怀,能满足患者身心需求,提高治疗信心,减少护患之间纠纷.

  • 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高峰;王爱花;贾亚南;郭晓东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灾害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2017年3—4月选取郑州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146名急诊科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灾害准备度评估工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的灾害准备度总分为(188.79±35.02)分,处于中等水平.有过救灾经历、年龄在26~35岁、具有本科学历、工作年限在5~10年的护士灾害准备度总分优于其他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8、4.917、4.733、7.230;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的灾害准备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关注完善护理灾害救援教育和培训体系.

  • 急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寿宇雁;项娴静;沈丽萍;阮洪

    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急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急诊护士人文护理关怀能力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6年6 —7月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的12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测量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急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总分为(184.41±16.50)分,处于低等水平;除不同年龄的护士耐心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不同一般资料的急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较低,应加强急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 医护一体化培训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杨慧;刘宏达;王莹;施民新

    目的 探讨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及业务水平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32名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理论、急救技能、拉练演习的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急救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情况.结果 培训后急诊护理人员急救理论知识、心肺复苏术、ETC 使用、口咽通气道使用、包扎固定术、呼吸机的使用、电除颤术的考试合格率,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860,6.335,5.379,9.143,7.819,9.692,8.892;P<0.05);培训后护理人员基本技能操作时间及综合能力评分分别为(4.02±0.76) min,(23.15±1.45)分,均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9.60,-18.81;P<0.01).结论 医护人员一体化培训方法能够缩短抢救的时间,提高抢救效率.

  • 急诊科护士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新;陈红;李欢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急诊科13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组织支持量表(SPOS)和卡劳斯克/米勒满意度量表(MMS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MMSS总均分为(2.81±0.88)分,SPOS总均分为(3.09±0.88)分;急诊科护士MMSS总分与SPOS总分呈正相关(r=0.74,P<0.01).结论 管理者应创造良好的组织支持系统,从而提升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 转运记录单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作者:孙琳;吴炜炜;韩小琴;刘云

    目的 探讨使用患者转运记录单对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的影响.方法 将201 1年3-8月未使用转运护理记录单进行院内转运的2574例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使用转运护理记录单进行院内转运的2 460例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设计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记录单,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好充分的转运前准备和沟通,进行完整的文书记录.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 使用后患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由1.6%下降至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0,P<0.05).结论 应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记录单可提高转运安全、规范转运流程、保证转运记录完整.

  • 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尤倩;张新华;周慧;刘玉华

    目的 了解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由科研小组成员对急诊科和勤务部护士共80人进行氧气袋多用接头操作方法的培训.采用自身对照法,同一护士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氧气袋供氧、充氧,封闭袋口操作(对照组),另再应用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进行以上操作(观察组).采用自行编制调查表对以上80名护士分别就两种操作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护士培训一次即达标,观察组合计操作用时(63.51±5.33)s,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42.82±9.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7,P<0.01).经问卷调查,氧气袋多用接头的接受程度、易操作性、储氧密闭性方面的满意度在95%以上;连接紧密性、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满意度达100%.结论 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操作简单,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1172 条记录 7/59 页 « 12...45678910...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