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转移癌

    作者:王洪武;段蕴铀;张燕群;冯华松;聂舟山;颜霞;陆海英;赵秀琴;韩志海;田树平

    目的观察经皮肺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转移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转移癌.结果 40例肺转移癌患者80个病灶接受了氩氦刀治疗.51个直径≤4 cm肺内肿块,冰球覆盖肿瘤面积达98.9%,显效率可达100.0%,而29例直径> 4cm的肿块,冰球覆盖肿瘤面积达87.0%,显效率达86.2%,表明氩氦靶向治疗肺癌的局部疗效主要取决于肿块的大小.手术过程较安全,无1例术中死亡.术后并发症较少,46.8%患者术后有少量咯血,25.8%有气胸,19.4%有胸腔积液,19.4%术后咳嗽加剧,16.1%有发热.术后1周67.7%的瘤体呈空洞样改变,体积增大;术后1月瘤体缩小,11.1%病灶完全吸收,22.2%还有空洞样改变.3月后,瘤体进一步缩小,9.5%的病灶(<3 cm)完成吸收.绝大多数密度变低,仅有19%呈空洞样改变.6月以后,瘤体变化不大.随访1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根据寿命表法计算,氩氦刀术后6个月生存率为66%,15个月为50%.结论氩氦刀比较安全,疗效可靠.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总结.

  • 运用新型定位架减少CT引导肾囊肿穿刺治疗中辐射剂量的研究

    作者:梁萌;许树根;沈淑琼;刘昌华;吴贵华;胡玉清;孙琪;蔡辉

    目的:观察运用新型定位架在CT引导下行肾囊肿穿刺及硬化剂治疗的疗效及减少治疗中辐射剂量的综合效果.方法:分为使用新型定位架组(43例52个肾囊肿)及未使用新型定位架组(38例42个肾囊肿),比较两组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抽液并行99.7%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中CT扫描引导、穿刺次数、穿刺效果、治疗疗效(有效率)及CT扫描时患者接受电离辐射的剂量.结果:CT扫描引导次数、穿刺次数、电离辐射量分别为:使用新型定位架组(52人次)(2.35±0.52)次、(1.35±0.52)次、(2.66±0.23)毫西伏(mSy);未使用新型定位架组(42人次)(3.71±0.92)次、(2.71±0.92)次、(3.63±0.98)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穿刺成功率均达100%,治疗有效率皆分别为94.2%、92.9%,使用新型定位架组略高于未使用新型定位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抽液并行无水乙醇治疗,若同时使用新型定位架定位,可提高肾囊肿穿刺针定位的准确性,明显减少CT 扫描定位次数,避免反复调整进针角度、深度.减少穿刺次数,减少对患者的电离辐射剂量;同时减少了CT机械(尤其是球管)的耗损,间接地节约了CT扫描定位的成本.该新型定位架设计轻巧,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 中央型肺癌诊治中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作者:贾伟君

    目的 探讨中央型肺癌诊疗过程中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病理学与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X线检查,49例患者行MRI检查,46例患者行CT检查.分别比较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判断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正确率.结果 X线检查与CT检查在对中央型肺癌支气管生长、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变窄、肿块边界不清等方面表现相似,但在支气管炎并感染、肺上叶片絮状影、渗出性病灶、增厚的支气管黏膜扩散、支气管受累征象、纵膈等血管和脂肪组织丰富处等特殊部位其显像CT更为清晰,而X线在支气管炎并感染方面表现良好,对于血管的侵袭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狭窄的显像方面MRI表现更为优秀.以病理学判断诊断为金标准,X线诊断的正确率为86.67%、CT诊断的正确率为93.47%、MRI诊断正确率为93.88%,3种影像学检查对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正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由于方便、快捷的优势可作为中央型肺癌诊断的首选诊断,CT对于细微病灶、肿瘤的范围具有一定优势,MRI对于血管的侵袭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狭窄显像优势明显.3种检查方法可作为中央型肺癌诊断的互补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骨肿瘤影像学与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小清;刘贺国

    目的 探讨骨肿瘤诊疗过程中病理学与影像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骨肿瘤120例患者的病理学与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X线检查,其中49例行MRI检查,46例行CT检查.分别比较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系,判断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正确率.结果 X线检查与CT检查在对相关骨肿瘤周围骨质增生、硬化、破坏、病灶边界等方面表现相似,但在脊柱、骨盆病灶、头颅、软组织阴影、细微病灶等特殊部位其显像CT更为清晰,而X线在骨膜方面表现良好,对于软组织、骨髓水肿的显像方面MRI表现更为优秀.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X线诊断正确率为86.67%,CT诊断正确率为93.47%;MRI诊断正确率为93.88%,3种影像学检查对骨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正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由于方便、快捷的优势可作为骨肿瘤诊断的首选诊断,CT对于细微病灶、肿瘤的范围具有一定优势,MRI对于软组织、骨髓水肿显像优势明显,3种检查方法可作为骨肿瘤诊断的互补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影像学检查在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文;胡杨

    目的 探讨骨肿瘤诊治中的影像学检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骨肿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110例患者中102例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检查,其中42例患者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检查,40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及对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DR和CT在显示骨质增生、破坏、硬化和病灶边界等方面结果类似,但是DR在颅、脊柱、骨盆病灶、细微病灶、软组织阴影不如CT;DR在骨膜反应中表现良好,MRI在骨髓水肿和软组织的影响上特异性强,但是在显示骨膜增生、硬化、破坏、钙化等方面情况较差.DR诊断的正确率为91.20%,CT诊断的正确率为90.48%,MRI诊断正确率为95.00%.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正确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R平片为骨肿瘤的首选的检查方法,CT主要显示肿瘤的范围和细微结构,MRI对软组织及骨髓水肿具有一定的优势,三者相结合对骨肿瘤诊治过程中的判断具有优势互补的作用.

  • 一例疑似小肠梗阻患者的循证CT诊断

    作者:李峥艳;伍兵;张凌;吴红梅

    目的 针对急诊收治的一例疑似小肠梗阻(SBO)患者,检索当前佳证据,为临床合理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 (1978~2006.4)、SUMsearch(1978~2006.4)、CNKI(1978~2006.4),查找有关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诊断小肠梗阻的系统评价、横断面研究等,并对所获证据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证据表明,与参考标准小肠造影及外科手术诊断相比较,CT诊断小肠梗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并能在早期明确梗阻的类型及病因,提高临床医师正确处理小肠梗阻的能力.据此临床证据,结合患者意愿,对患者进行CT检查,CT结果提示绞窄性小肠梗阻,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结论 CT是诊断小肠梗阻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罕见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 CT 表现及临床特点

    作者:牛晨;郭丽萍;令潇;李文菲;刘翔;张明;刘红娟

    目的:观察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 CT 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精原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观察病变的大小、密度、强化、边界、病理等影像及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5例病变均发生于男性,年龄16~66岁,中位年龄27岁,病变形态不规则,其中前上纵隔3例,前中上纵隔及后纵隔各1例,体积巨大,大径约3.5~9.9cm,症状以胸部不适、疼痛或头颈部憋胀等多见。2例病变呈均匀低密度影伴轻度强化,其中1例于确诊1年后出现肝脏转移灶;3例低密度病灶内可见点片状更低密度区,肿块实质呈轻度或渐进性强化,临近血管不同程度地受压移位,以腔静脉为著,其中1例病灶可见大量迂曲血管影,并伴有颈部或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青少年男性伴有前纵隔巨大肿块,密度较均匀且轻中度强化,病灶内见不同程度血管影时,排除继发性病变外应考虑到精原细胞瘤的可能。

  • 股骨近段91例骨肿瘤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作者:李海燕;马晓文;张明;潘历波

    目的:分析股骨近段骨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股骨近段骨肿瘤的认知及疾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2010年至2016年本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91例股骨近段骨肿瘤.总结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两名放射科诊断医师分别对DR、CT、MRI诊断骨肿瘤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原发肿瘤76例,转移瘤15例.男53例,女38例,年龄4~83岁,平均34.43岁.良性骨肿瘤47例,占51.65%;中间型骨肿瘤20例,占21.98%;恶性骨肿瘤24例,占26.37%.良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29(4 ~60)岁,常见病种有纤维结构不良、单纯骨囊肿.中间型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为21(4 ~40)岁,常见病种有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母细胞瘤;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为59(36 ~83)岁,转移瘤常见.CT和MRI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DR(P<0.05),CT和MRI的诊断符合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段骨肿瘤中,良性及中间型骨肿瘤多见,以未明确肿瘤性质的肿瘤为主;恶性骨肿瘤以转移瘤多.CT和MRI股骨近段骨肿瘤诊断价值优于DR.

  • 单椎体116例良恶性骨肿瘤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作者:王筱璇;马晓文;潘历波;李海燕

    目的:分析单椎体骨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单椎体骨肿瘤的认知及疾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16例单椎体骨肿瘤.总结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两名放射科诊断医师分别对DR、CT、MRI诊断骨肿瘤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原发肿瘤93例,转移瘤23例.男62例,女54例,年龄8~75岁,平均(48.6±8.3)岁.良性骨肿瘤23例,占19.83%;中间型骨肿瘤21例,占18.10%;恶性骨肿瘤72例,占62.07%.良性骨肿瘤平均发病年龄32(11~60)岁,常见病种有骨软骨瘤、纤维结构不良;中间型骨肿瘤平均发病年龄36(20~64)岁,常见病种有骨巨细胞瘤、侵袭性血管瘤;恶性骨肿瘤平均发病年龄59(37~76)岁,常见病种有转移瘤、孤立性浆细胞瘤.CT和MRI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DR(P<0.05),CT和MRI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椎体骨肿瘤恶性多见,以转移瘤、孤立性浆细胞瘤为主.CT和MRI单椎体骨肿瘤诊断价值优于DR.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