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飞行人员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相关性调查
超声技术是诊断脂肪肝的可靠方法之一,高脂血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我军飞行人员脂肪肝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已被广泛重视。为了解脂肪肝与血脂的相互关系,本文对2000年的飞行人员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
11岁少年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1例
男性,11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半年,于2001年9月14日入院.患者今年3月开始行走约100 m后心前区刀绞样疼痛,持续约2~3 min,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疼痛发作时曾晕厥一次,持续约20 min后清醒,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在当地及北京某大医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狭窄",建议手术治疗.患者2岁时臀部发现一黄色隆起,激光治疗后很快复发,并逐渐长大,随后膝关节、肘关节、手指间均出现黄色密集团块状隆起.2000年9月发现胆固醇高,未服药治疗.
-
我院住院患者口服降血脂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高血脂是世界公认的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硬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等,是中、老年的常见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高血脂症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约有高血脂患者8000万人,而且每天仍以万人的速度递增[1]。近年来,随着对高血脂病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得越来越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卒中。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调节血脂是防治冠心病的基本疗法: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则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只要有冠心病,不论血脂高或不高,均应长期服用调脂药,因为长期调脂治疗可以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口服降血脂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口服降血脂药物处方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降脂疗效比较
本文对48例高脂血症患者口服辛伐他汀5mg/d和10mg/d的情况进行了疗效对比,结果:2组服药4周后TC、TG、LDL-ch均显著下降,HDL-ch显著升高(P<0.01);10mg/d组降TC、TG和升HDL-ch总有效率比5mg/d组明显增高(P<0.01).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降脂效果显著,每日服10mg优于每日服5mg.
-
温化降脂汤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100例
笔者运用具有温补脾肾功能的温化降脂汤,观察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100例,并以非诺贝特片对照观察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特报告如下:
-
金龙消栓合剂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和高脂血症影响的研究
观察金龙消栓合剂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和高脂血症血脂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金龙消栓合剂可显著延长实验性大鼠血栓形成时间,降低其血脂指标,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可以降低实验动物血清中的总脂、总胆固醇和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提示金龙消栓合剂可以作为降血脂药物,也可以用于血栓的预防和治疗,认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参考.
-
视网膜脂血症1例
视网膜脂血症(retinal liooidemia)是不同原因产生的高脂血症时视网膜血管的表现[1].尽管高脂血症并非罕见,但视网膜脂血症却很少发现,其多发生于年轻伴有严重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少数发生于非糖尿病原发性血脂过多或高脂血症患者[2].作者观察l例治疗前、后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的变化同血脂浓度的相关关系,报告如下.
-
血脂康治疗老年人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高脂血症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老年人中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非常高,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高脂血症,对于延长寿命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血脂康是一种新型的国产调整血脂药物.我们于1997-01~1999-01应用血脂康治疗老年原发高脂血症60例,并与辛伐他汀(simvastatin)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国产与进口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比较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20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病人分为国产组113例(男性68例,女性45例,年龄56 a±s10 a),给国产洛伐他汀20 mg,po,qd×8 wk;进口组93例(男性58例,女性35例,年龄57 a±10 a),给进口洛伐他汀20 mg,po,qd×8 wk.结果:国产与进口洛伐他汀治疗前后所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洛伐他汀有相似的调节血脂效果,两者使用均较安全.
-
茶色素调节血脂代谢紊乱90例
目的:探讨茶色素对血脂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方法:90例高脂血症病人(男性63例,年龄60 a±s 10 a;女性27例,54 a±10 a)给茶色素胶囊1粒(125 mg/粒),po, tid×40 wk.每4 wk测定血脂等参数.结果:90例病人服用茶色素40 wk后,总胆固醇(TC)下降幅度为1.7 mmol/L±0.9 m mol/L, 总有效率为77%(69/90); 三酰甘油(TG)下降幅度为0.6 mmol/L±0.8 mmol/L, 总有效率为63%(57/90);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升高幅度为0.3 mmol/L±0.4 mmol/L, 总有效率为70%(63/90); 但实际是对上述TC,TG,HDL-Ch原来正常者无效,异常者100%有效.其改善程度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40 wk服药过程中无任何副作用.结论:茶色素为调节血脂代谢的安全有效药物.
-
脂必妥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脂必妥片是中科院成都制药公司新近研制的血脂调整药,主要成分为红曲等天然药物,近来已用于临床,但文献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观察其降脂效果及耐受性.
-
136名深圳市区学龄儿童血脂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深圳市区学龄儿童血脂水平.方法取136名深圳市区学龄儿童禁食12 h后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结果本组136名受检儿童中符合日本标准的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达12.5%,符合美国标准临界高值者达19.11%.ApoAI下降者占4.4%,ApoB升高者占10.29%,ApoB增高与TC水平呈正相关.Lp(a)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健康儿童中确实存在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和一定水平的高血脂.
-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目的:研究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0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52名正常对照组分别采血测定其血脂水平及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颈动脉IMT.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的血脂水平及IMT与对照组比较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5)外,其余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较正常者增厚.
-
脑梗死与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的7项血脂指标以及血糖(GLU)、血尿酸(UA),并与对照组30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 ApoB)、脂蛋白(a)[Lp(a)]、GLU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01),载脂蛋白A1(ApoA1)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UA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G、LDL、ApoB、Lp(a)、GLU的水平升高,ApoA1下降与脑梗死均有一定关系,应重视对高血脂、高血糖的积极防治.
-
2型糖尿病128例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8例DM2患者进行血尿酸(BUA)、血胆固醇、甘油三酯(TG)、血糖、血压及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分析. 结果:DM2并发微血管病变的患者BUA、TG、餐后2 h血糖、血压水平及血小板参数中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比容、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DM2微血管病变的发生进展与尿酸、血脂、血糖控制水平、血小板功能变化有关.
-
老年人血栓性脑梗死与血压、血脂及胰岛素水平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栓性脑梗死与血压、血脂及胰岛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老年人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血脂及胰岛素水平情况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老年人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血脂及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P<0.001).结论:老年人血栓性脑梗死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几种疾病可互相并存,相互加重,要重视这些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
-
高脂血症患儿家长的认知干预
目的:调查高脂血症患儿家长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探讨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认知干预为主的方式,对65例高脂血症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干预.采用自编疾病防治知识调查表对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高脂血症患儿家长对疾病防治知识缺乏,干预前,8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率为 23.08%~66.15%;干预后,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率为95.38%~98.46%,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高脂血症患儿家长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
聚乙二醇预处理脂血标本前后FT3和FT4的变化
目的:探讨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预处理脂血标本前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变化.方法:将28名正常人组和20例脂血组的血清分两份,一份直接测定,另一份用95 g/L PEG液处理标本后,再以放射免疫法测定FT3和FT4.结果:正常人组PEG处理前后,FT3和FT4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脂血标本组用PEG处理前FT3和FT4检测结果显著高于PEG处理后 (P<0.001).结论:正常情况下,PEG处理标本不影响FT3和FT4检测.标本经PEG处理后,去除脂质、甲状腺激素自身抗体的干扰,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健康对照者的全血高、低切黏度值、血浆黏度值、红细胞比容、血沉及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脑梗死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血脂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尤其全血低切黏度值及血清TG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分析对临床诊断及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IGF-Ⅰ和血脂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初发及复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脂质代谢的相关性,为合理治疗复发肾病综合征患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常规生化检验方法检测各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GF-Ⅰ和血脂、脂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及肌酐水平.结果:初发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IGF-Ⅰ、白蛋白(albumin,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浓度明显高于复发肾病组(P<0.01),而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载脂蛋白B100(apolipoprotein B100,ApoB100)水平均低于复发肾病组(P<0.05~P<0.01).血清IGF-Ⅰ的浓度与肾功能(BUN、Scr)及血脂中TC、TG、LDL、ApoB100呈负相关关系,与ALB、HDL-C、ApoA1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IGF-Ⅰ浓度的改变与原发性肾病患儿血脂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