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椎体成形术研究进展

    作者:欧陕兴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来脊柱外科的一项新型微创技术,该技术经皮向压缩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等新型填充物,从而增强骨折椎体的稳定性,减轻疼痛.以下就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供同行参考.

  • 经皮单侧穿刺行脊柱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余彬;邓宁;陈勤

    目的 探讨经皮单侧穿刺行脊柱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侧穿刺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2例.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Kobb角、椎体高度的改善.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前VAS评分及ODI值平均9.16±1.21、88.34±10.37,术后6个月平均为2.12±1.53、23.41±11.39,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显著;椎体前缘、中部、后壁的高度及Cobb角术前为(1.78±0.24)cm、(1.46±0.51)cm、(2.83±0.31)cm,及(27.1±8.4)度,术后6个月为(2.28±0.42)cm、(2.39±0.52)cm、(2.85±0.67)cm及(17.6±9.7)度.结论 经皮单侧穿刺行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

    作者:李梅;张东云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来开展的微创手术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原发性及转移性恶性肿瘤、椎体血管瘤等引起的病理性压缩性骨折等,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胡晓晖;吴春根;张扬;Fritz-Uwe Niethard

    目的 初步分析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平均年龄72(65~81)岁的患者进行了可控性的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均为孤立的胸腰椎(T8~L4)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不伴神经功能障碍,且均予以球囊扩张的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 通过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患者的脊柱后凸角有显著改善,从术前的平均12.5°变为术后平均6.6°.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也于此同时由术前的平均8.2降到术后的1.6.结论 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的应用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椎体骨折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

    作者:徐霖;杨守俊;王达义;李小力;周选民;戴山霞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常规手术方法和对不同胸腰椎椎体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4例共76个椎体的胸、腰椎椎体病变患者进行71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5次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X线下椎弓根入路穿刺进入椎体行骨髓腔造影并向椎体内加压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结果:椎弓根穿刺成功率100%,骨水泥均匀充填椎体者45例次,部分充填椎体者31例,成形术后椎体前部高度部分恢复者37例,74例患者手术后局部疼痛不同程度缓解,缓解起效时间在注射骨水泥后15 min至3 d. 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和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术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大、机体状况差和不能接受大型手术的高危患者.

  • 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胸椎椎弓根基底穿刺的方法及临床评价

    作者:曾勇;何睿;石化洋;李庆;王太平

    目的 探讨单侧经胸椎椎弓根基底穿刺入路的设计以及临床评价.方法 107例骨质疏松性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27个椎体,累及节段T7~12;据CT影像资料,测量穿刺进针点的位置和穿刺角度,设计手术入路指导实际操作.术中评价骨水泥的分布情况;在随访期内观察椎体高度、Cobb's角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改善情况.结果 T7-12的穿刺旁开距离L为(38.2±7.3)mm~(44.3±8.5)mm,进针角度α为(32.5±3.2)°~(35.3±7.5)°;共进行了125个胸椎椎弓根基底的穿刺,119个椎体的骨水泥分布于中线及两侧(119/125,95.2%),6个椎体骨水泥主要分布在穿刺侧(6/125,4.8%);随访期内椎体高度、Cobb's角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 根据胸椎CT影像资料测定穿刺的旁开距离和进针角度,进行单侧椎弓根基底穿刺,能够很好地完成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临床效果满意.

  • 单侧穿刺法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的初步探讨

    作者:曾勇;马红兵;胡明鉴;郑晨曦;陈伶;刘强

    目的 探讨单侧穿刺法行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的手术方法,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射线接触量.方法 2005年3月-6月,收治12例椎体压缩患者.男2例,女10例;年龄63~88岁.2例肿瘤性椎体病理骨折,余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累及节段17节,其中T71节,T114节,T126节,L14节,L31节,L51节.对17个压缩椎体进行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治疗,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患者疼痛变化情况,不同时间点测定术椎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测定手术侧和对侧椎体高度.结果 单侧穿刺行PKP手术均安全完成.患者获随访9~13个月,术前VAS评分为(8.9±1.7)分,术后24h为(2.1±1.4)分,随访期末为(1.9±1.5)分,术后24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随访期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中部、后壁高度及Cobb角术前为(1.8±0.3)、(1.4±0.4)、(2.7±0.3)cm及(28.4±10.2)°,术后24h分别为(2.2±0.4)、(2.3±0.3)、(2.8±0.4)cm及(19.2±4.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两侧前缘高度均有所恢复,两侧高度净差值为0.1cm.结论 单侧穿刺法行PKP,能够很好地恢复脊柱形态,减少术者及患者的射线接触.

  • 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关平;安晶晶;洪瑛

    目的 探讨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手术中骨水泥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 2010年10月,应用注射用Ⅲ型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采取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40例椎体疾病患者.其中男5例,女35例;年龄53~84岁,平均65岁.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7例,椎体恶性肿瘤2例,椎体血管瘤1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进行评分统计,并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出院前行脊柱正、侧位透视,发现椎体内骨水泥分布良好;3例有少量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现象,但均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获随访1~12个月,平均8个月.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日常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术前VAS评分为(8.30±0.48)分,术后3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3.11±0.41)、(2.50±0.36)、(2.50±0.3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应用于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手术中可取得很好疗效,固化的骨水泥对脊柱起到很好的支撑、稳定作用.

  • 单侧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椎体成形术的入路探讨

    作者:石化洋;何睿;马红兵;陈玲;胡明鉴;曾勇

    目的 探讨单侧穿刺法行脊柱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以减少行手术及射线时相关的损害.方法 复习椎骨的解剖形态,确定经椎弓根穿刺进针的路径;对患者45个压缩椎体进行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治疗,观察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改变.结果 与椎骨矢状面成30°~45°的角度穿刺,均能顺利进针并使针尖到达椎体中部的前份;临床手术按前述方法均可安全完成,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分别由术前的(1.8±0.3) cm、(1.4±0.4) cm及(28.4±10.2)°改变为术后的(2.2±0.4) cm、(2.3±0.3) cm及(19.2±4.5)°;椎体两侧前缘高度都有所恢复,两侧高度净差值为0.1 cm.结论 单侧穿刺法行脊柱后凸成形术,能够很好地恢复脊柱的形态,减少术者及患者的射线接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