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4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征,探讨该疾病的危害、诊治措施,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前置胎盘孕妇207例为对象,行回顾性分析,将4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划入观察组,167例普通型前置胎盘孕妇划分为对照组.统计并对比2组临床资料、诊断结果、手术情况、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首次出现阴道流血时间为孕(33.5±2.7)周,明显晚于对照组孕(30.7±3.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盘植入13例(32.5%)、产后出血30例(75.0%)、子宫切除7例(17.5%)、术中紧急输血26例(65.0%),对照组分别出现6例(3.6%)、37例(22.2%)、1例(0.6%)、14例(8.4%),观察组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1 78.5±337.4)ml,明显多于对照组(417.5±188.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普通型前置胎盘,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术中紧急输血发生率更高,对孕产妇威胁较大;但凶险型前置胎盘对新生儿结局可能并无影响.
-
凶险型前置胎盘7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凶险型前置胎盘对孕妇妊娠产生的危害,进而加强临床防范.方法:分析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剖宫产术等对其进行终止妊娠.结果:7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中,平安出院的母婴有6例,手术成功率高达85.71%.结论:运用剖宫产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进行终止妊娠.能在很大程度上有助胎儿的娩出.
-
凶险型前置胎盘采用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双侧股动脉预置管与剖宫产相联合用于凶险型前置胎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然后在无射线透视下对患者进行双侧股动脉置管,再对患者进行剖宫产,在取出胎儿后如果发现胎盘植入患者的子宫肌层,立即对患者进行动脉栓塞,在栓塞成功后,再进行胎盘剥离,在手术后要接着给予患者甲氨蝶呤辅助治疗.对患者进行B超以及血HCG水平的随查.结果:7例患者进行栓塞均取得成功,同时在确保产妇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均成功保全患者子宫;术后对7例患者进行血HCG检查,均恢复到正常,而且患者子宫B超未发现异常;7例患者的月经采潮均恢复正常.结论:双侧股动脉预置管与剖宫产联合用于凶险型前置胎盘治疗,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出血量,为患者保全子宫创造了一种比较安全的选择.
-
凶险型前置胎盘3例诊治体会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其中前置胎盘是重要原因[1].临床对普通型前置胎盘已有较深认识,但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危害性认识较浅.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定义为:上次妊娠行剖宫产,本次为前置胎盘[2].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相应上升.凶险型前置胎盘高胎盘植人率和产后大出血是其凶险性的主要表现,子宫切除率高达31.8%[3].本文通过对2009年我院收治的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治疗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重视与认识.现服告如下.
-
产前MRI与超声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
目的 比较产前MRI和超声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的11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将其产前MRI与超声检查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87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发胎盘植入,产前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1.8%、32.0%、82.1%、50.0%、78.2%,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47.1%、72.0%、85.1%、28.6%、52.7%.结论 对疑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病例,产前MRI和超声诊断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有助于提高胎盘植入的诊断准确性.
-
凶险型前置胎盘手术治疗围术期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术期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给予围术期综合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治疗的手术情况与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2 h出血量等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采用围术期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症状,手术时间短,出血量低,效果显著。
-
凶险型前置胎盘应用放射性血管介入治疗的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应用放射性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66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放射性血管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非介入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住院时间为(6.57±1.52)d,对照组产妇住院时间为(7.11±0.79)d,两组产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 评分为(9.68±0.27)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的(7.36±0.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现胎儿窘迫和窒息的发生率为2.78%(1/36),与对照组的6.67%(2/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应用放射性血管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的子宫切除几率,利于产妇的预后,临床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MRI快速成像技术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快速成像技术对凶险型前置胎盘(PP)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凶险型PP患者55例,给予二维快速稳态进动(2D-FIESTA)/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MRI快速成像技术检查.结果:2D-FIESTA序列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内条状低信号影显示率明显低于SSFSE序列,2D-FIESTA序列子宫结合带中断、胎盘与周围结构区分显示率明显高于SSFSE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粘连性、植入性PP符合率中,二者联合时分别为96.15%、95.65%,二者联合时明显高于2D-FIESTA序列,2D-FIESTA序列明显高于SSFSE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诊断穿透性PP符合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快速成像技术中,SSFSE、2D-FIESTA序列均对凶险型PP胎盘植入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时可提高诊断价值.
-
MRI检查在鉴别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60例,同期选取非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和MRI检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在鉴别非凶险型和凶险型前置胎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超声分别为80.00%、76.67%、78.33%,MRI分别为86.67%、83.33%、85.00%,超声联合MRI分别为96.67%、95.00%、95.83%,超声联合MRI明显高于超声、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MRI均可有效鉴别非凶险型和凶险型前置胎盘,且二者联合时具有更高的鉴别效能,提示在超声检查不明确时,MRI可作为超声的补充手段而较好地发挥作用,以提升鉴别准确性.
-
凶险型前置胎盘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年内共收治2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病例,占前置胎盘12.8%.20例中有宫腔操作史11例(55%);剖宫产史18例(90%),有一次剖宫产史8例,二次剖宫产史9例,三次剖宫产史1例;产后出血19例(95%),失血性休克8例(40%),DIC 4例(20%);胎盘粘连或植入7例(35%);保守性手术治疗8例(40%);行子宫切除4例(20%);膀胱损伤2例(10%),无产妇死亡.结论 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与多孕、多产、宫腔内操作及剖宫产术密切相关;凶险型前置胎盘是导致难治性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术中采取各种灵活、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是关键,必要时切除子宫以保证产妇生命安全.
-
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护理
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概念由欧洲学者Chshattopdyay等[1]于1993年首次提出: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者,且胎盘附着于原子宫瘢痕部位者,常伴有胎盘植入.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再次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率也随之增高[2].凶险型前置胎盘植入率和产后大出血是凶险性的主要表现[3],一旦发生胎盘植入,产时产后出血率将大大增加,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剖宫产术是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终止妊娠的唯一方式[4],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
凶险型前置胎盘8例临床分析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前置胎盘患者82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8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2例,发生凶险型前置胎盘8例占9.8%.年龄24~42岁,中位年龄30.12岁,孕周30~36周.均有前次剖宫产史,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平均8年,平均流产次数>2次.孕28周后无痛性阴道少量出血2~3次.实验室检查:8例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贫血,血红蛋白70~90g/L,RBC(2.0~3.0)×1012/L,血压100~120/70~90mm Hg(1mm Hg=0.133kPa).孕28周后B型超声检查胎盘位于子宫前壁,胎盘后方与子宫肌壁间低回声带变薄或消失,子宫与膀胱间强回声带消失或断续不规则,胎盘血流侵入子宫肌层.其中完全性前置3例,部分性前置4例,边缘性前置1例.
-
凶险型前置胎盘2例
1 病例资料例1.女,41岁.因孕38+周,无产兆,要求择日行剖宫产手术入院.该孕妇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时间(LMP):2010年1月2日,预产期(EDC):2010年10月9日.孕3产1.此次孕期未行正规产前检查,患者既往于2005年因羊水过少行剖宫产手术产下一男活婴.入院后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检查无异常.宫高34cm,腹围103cm,头位,胎头高浮,胎心率140次/min.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单活胎头位,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胎盘覆盖子宫瘢痕处.完善相关检查,择期行剖宫产.术中见胎盘部分植入子宫下段瘢痕处,术中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术后患者病情平稳,7d后出院.
-
围手术期管理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发生凶险型的前置胎盘,可导致患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大出血,进而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剖宫产率,术后患者极易并发其他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导致孕妇死亡.所以,在患者整个手术期间配合有效的管理,以全面提升治疗效率.
-
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预置球囊阻断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预置球囊阻断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产科46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分为术中腹主动脉预置球囊阻断组(BO)和非球囊阻断组(NBO),分析其临床特点、术中情况、母婴结局等.结果:凶险型前置胎盘2008~2012年平均年发病率为0.44‰;2013年发病率为1.86‰;2014年上半年发病率为4.25‰.BO组和NBO组术中出血量≥1 000 ml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组植入型的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及产后住院天数均低于NBO组植入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病率逐年上升.腹主动脉预置球囊阻断术是治疗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安全可行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术中出血,争取保留子宫,减少并发凝血功能障碍.
-
为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早期结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为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早期结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9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剥离胎盘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先行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再为其进行胎盘剥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难治性大出血的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8.25±12.34),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3.65±20.1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47.53±25.50),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748.55±25.1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产后24h的出血量为(623.62±25.50),对照组患者产后24h的出血量为(1235.35±35.50),观察组患者产后24h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早期结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降低难治性大出血的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植入型 凶险型 前置胎盘 早期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 效果观察 -
凶险型前置胎盘对孕产妇的危害性研究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对孕产妇的危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植入型前置胎盘(植入组)占凶险型前置胎盘的55%(22例),非植入型前置胎盘(非植入组)占45%(18例).植入组产前出血18例,占81.8%,非植入组产前出血8例,占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植入组完全性前置胎盘17例,占77.3%;部分性4例,占18.2%;边缘性1例,占4.5%.非植入组分别为5例,占27.8%;1例,占5.6%; 12例,占66.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Hb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非植入组Hb水平高于植入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均显著少于植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植入组术中输血、切除子宫、应用宫腔纱条的百分率均显著低于植入组(P<0.05).两组术中刮宫、徒手剥胎盘的百分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产前应做好预防保健,术中加强观察,术中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大限度的降低对孕产妇的危害,确保母婴安全.
-
介入栓塞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介入栓塞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选择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治疗中应用介入栓塞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应用Stata 11.0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中文文献,Meta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介入栓塞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产后出血率、子宫切除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和产后24 h出血量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于凶险型前置胎盘,使用介入栓塞术能够有效的减少出血量,降低子宫的切除率及术后出血率.
-
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保留子宫的术式探讨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术时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分娩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48例,其中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人住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胎盘娩出后胎盘附着面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止血,如出血汹涌难以控制立即行子宫切除术.研究组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但子宫切口适当上移,尽量手取胎盘,之后尽量下推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在手指引导下,可吸收线自宫颈外口水平以上间断缝合子宫下段数针止血,检查宫腔内胎盘附着面有出血汹涌处对症缝合,然后放置子宫下段水囊一枚压迫止血.如遇胎盘剥离困难,则钳夹胎盘面,切除胎盘组织,创面可吸收线缝合.经以上处理仍出血汹涌,则立即行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及子宫切除率.结果 对照组术中失血量(6 600±721) ml,子宫切除率68.7%;研究组术中失血量(3 100±432) ml,子宫切除率25.0%.两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子宫切除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改良后的手术方式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
-
整体护理模式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凶险型前置胎盘指的是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先的子宫切口瘢痕部位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胎盘植入率与产后大出血,是引发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对于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做好科学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对于母婴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思想影响下产生的系统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工作者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系统护理,满足患者各方面需求,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顺利度过整个围手术期[3].本研究将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旨在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与负性情绪.现将结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