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CU患者重症监护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

    作者:徐丹;徐超

    目的:探讨ICU患者重症监护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名ICU患者,对其给予药物治理和常规护理,并在该基础之上实施预防的护理措施.治疗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看其是否存在后遗症.结果:60例患者在相关治疗与护理之后下肢静脉血栓全部治愈,在对其进行半年时间的随访之后,没有发现后遗症现象.结论:对术后患有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早期预防以及相关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

  •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ICU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李西园;冀学红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ICU 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2013年9月1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我科2011年1月以前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再将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责任制整体护理增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危重患者全身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诊治分析

    作者:戴赋平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全身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分泌科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住院 ICU患者中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的患者32例进行分析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原发病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人血白蛋白+速尿治疗,监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尿量、血白蛋白及水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后期病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8.75%,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37.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7.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后期对患者的随访中,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危重患者全身性毛细血管渗透综合症的诊治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治疗方案进行综合治疗,关键要进行原发病的积极治疗,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改机体善循环功能,保证组织供氧。

  •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张健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ICU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临床死亡率极高,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率逐渐增高.现在,临床对于侵袭性真菌感染提出了分级治疗策略.本文就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论述.

  • ICU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作者:庄郁葱

    目的 通过回顾以往对ICU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的过程来总结相关经验经验.方法 对ICU患者采用鼻饲的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将营养液注入鼻肠管,给予患者相应的营养支持.结果 从以往的病历数据看来,采用鼻饲方式进行肠内营养的疗效很好,患者的病情大多数有所好转,有少数病愈出院.结论 对ICU患者采取鼻饲的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对于保持和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以及胃部结构的完整,为患者补给营养,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疗效很好,值得推广到此类患者的临床实践护理中去.

  • ICU患者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术的效果及佳护理方法

    作者:张瑜

    目的:分析ICU 患者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术的效果,总结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IC U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给予治疗组干预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应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术的治疗效果,总结佳护理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只出现1例心律失常,经对症处理症状明显改善。结论:ICU 患者采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术时,护士需掌握佳护理方法,与医师密切配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

  • 开展品管圈活动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

    作者:易艳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预防气管插管意外拔管为活动主题,对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经过品管圈12个月的良性干预,气管插管意外拔出发生率显著减少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气管插管意外拔管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浅析ICU患者个性化护理

    作者:田戈;李荣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04月到2014年04月本院收治的92例ICU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程度、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ICU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可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增强舒适程度,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ICU患者 个性化 护理
  • 持续性人文关怀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祖伟

    目的:探讨持续性人文关怀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该院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52例ICU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对照以及平均的分组方法,将52例ICU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观察组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相比较于护理前,护理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人文关怀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值得推广应用.

  • 胸腺法新联合抗生素对ICU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的控制效果

    作者:范永会

    目的 探讨注射用胸腺法新联合抗生素用于ICU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该院ICU治疗的100例患有恶性肿瘤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实验组进行常规肿瘤化疗并用相应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同时通过皮下注射注射用胸腺法新(迈普新)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化疗和使用相应的抗生素.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T细胞亚群中CD3+、CD4+、CD8+及CD4+/CD8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联合治疗方案不仅能有效治疗肺部感染,还能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力.

  • 品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的思考——气质、行为、形象

    作者:李源;朱荣延

    医院文化是什么?它是迈进一所医院的大门,看到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感受到的医务人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所有这些看似分散的环节,都以其直观的细节呈现了医院的文化.深夜急诊,母亲抱着高烧的小孩坐在医生面前,医生是用手将听诊器暖热,轻轻放在孩子的胸口,还是冰冷待之?上班高峰,医生与患者共进电梯,他是侧身相让,还是大步跨进?暴雨肆虐,医务人员是第一时间将ICU患者转移至安全地带,还是置之不理?

  • 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在防控ICU患者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效果

    作者:陈应霞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重症监护室( ICU)的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LABSI)发病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某三甲医院ICU 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院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CVC)导管或PICC导管的患者为对照组,以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院并留置CVC导管或PICC导管的患者为试验组,比较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前后对CLABSI患者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患者CLABSI的日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临床落实有利于CLABSI的防控,但对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压疮形成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时凤云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压疮形成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形成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的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以循证医学为指南,有利于预防ICU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ICU患者撤离呼吸机时的护理

    作者:王晓岚

    目的 探讨ICU病房患者呼吸机撤机时的护理.方法 做好撤机前的护理准备,密切观察患者撤机的指征,发现有撤机指征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进行撤机,撤机时做好患者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恐惧之心,撤机后密切注意有无撤机失败的指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结果 此组191例使用呼吸机治疗,18例因特殊病情撤机外,其余的病人全部撤机并转病房治疗.在特殊病情撤机的18例患者中,病情急危,抢救无效死亡11例,7例家属要求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结论 掌握撤机时机与撤机前后严密的护理观察是整个撤机讨程重要的一环,也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为各种治疗争取时间的关键.

  • ICU清醒患者对同室病友紧急抢救的应激反应及护理需求

    作者:郑润红;范燕贤;陈丽卿

    目的 了解ICU清醒患者对同室病友紧急抢救的应激反应及护理需求,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某医院ICU 60名清醒患者对同室病友紧急抢救的应激反应及护理需求进行访谈式调查和临床观察.结果 大部分患者目睹同室病友紧急抢救场面后在心理上、生理上、行为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患者希望能避开抢救现场,并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体贴和佳、及时的救治,能得到亲友的陪伴.结论 ICU患者紧急抢救时应尽量减少环境对同室清醒病友的负面影响,并适当给予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 ICU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王淑静

    分析ICU患者意外拔管的相关因素,以预防意外拔管的发生.对8例ICU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意外拔管的发生与插管方式、未充分使用镇静剂、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以及患者心理和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通过加强ICU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规范医疗护理操作程序、合理使用镇静剂等有效措施可使意外拔管的发生率降低,从而确保患者安全,全面提高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质量.

  • AIDET沟通模式在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作者:吴杏菊;高志娟;林争怡

    目的 探讨AIDET沟通模式在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13例患者根据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13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和流程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AIDET沟通模式进行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ICU护士的沟通能力.结果 观察组拔管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及护士沟通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AIDET沟通模式对ICU置管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减少置管患者的拔管率,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护士的沟通能力,维护和增进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 护理干预对 ICU 清醒患者焦虑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淑敏;张丹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ICU治疗的60例重症清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清醒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清醒时的焦虑、抑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一周后,观察组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ICU监护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全方位护理干预有利于帮助ICU清醒患者建立治疗信心、解除不良心理、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机体康复。

  •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毛秀莲;张宗雪;王晓琼

    目的 比较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和传统气管切开术在ICU患者中应用范围及利弊.方法 60例ICU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PDT)组和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D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气管切开术组(P<0.01),手术切口长度也明显短于传统组(P<0.01),两组主要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PDT操作快捷,易于掌握,可在床边安全进行,可作为气管切开术的首选方法.

  • ICU患者CVC过程中不良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作者:刘琰;谭兰英;陈琴

    目的 探讨预防重症医学科(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ICU的600例应用CVC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发生CVC-RI的120例设为CVC-RI组,未感染的48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病情指标、主要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并将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多因素回顾分析.结果 一般资料(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临床病情指标(2型糖尿病、高血压、输血、CVC次数≥3次、联合其他置管≥3次)、主要临床生化指标(pH、K+、WBC、Hb、APTT、ALB、AST)对ICU患者CVC过程中发生不良并发症的影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各主要因素对不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联合其他置管≥3次(OR=3.74)、APACHE-Ⅱ评分(OR=3.00)、WBC含量(OR=2.97)、年龄(OR=1.26)、2型糖尿病(OR=1.20)和CVC次数≥3次(OR=1.20)、住院期间进行输血(OR=0.94)、Hb含量(OR=0.93).结论 ICU患者发生CVC-RI是联合其他置管次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WBC含量、年龄、糖尿病发病情况、CVC次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建立健全CVC准入机制,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做好导管护理,合理选择入路,定期更换导管与入路.

599 条记录 12/30 页 « 12...9101112131415...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