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曹惠琴;陈光明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19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经气管插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滴入前,用药后30min、1 h、8 h、24 h和3 d动脉血PaO2、PaCO2、PaO2/FiO2、pH值和PaO2/PAO2变化,观察用药前后呼吸机参数的变化以及肺部x线表现.结果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1 h后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用药1 h后除呼吸频率外其余参数均可明显下调,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12 h,16例患儿胸部X片显示肺野透亮度增加,肺下界下降达第7、8后肋间以下.结论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的顺应性和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治疗过程中恰当的护理对于患儿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尸检病理分析

    作者:金哲;林贞花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症的临床及尸检病理资料.结果3例中男2例,女1例,分别存活1天、12小时及8小时.2例为剖宫产儿,1例为早产儿,均表现为出生时一般状态良好,出生后6小时内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全身青紫,抢救无效死亡.尸检病理见肺泡腔、肺泡管和细支气管内弥漫分布的透明膜形成3例,严重急性肺水肿、淤血1例,肝、肾及肾上腺淤血、水肿3例,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开放1例.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新生儿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时向家属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对于减少新生儿死亡率及产科医疗纠纷非常重要.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俊燕

    目的 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6例,将其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常规无创通气方法(CPAP)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上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的差异;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上机时间和常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常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情况,缓解其临床症状,稳定患儿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确切.

  •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发明

    目的 探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呼吸机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各阶段血气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6 h、24 h、48 h后的PaO2、PaCO2、pH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观察组为12.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可有效缓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改善患儿呼吸功能作用显著,且对患儿的刺激及呼吸道损伤小,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患儿治疗期间不适反应小,安全性高.

  • 持续正压辅助通气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朱文达

    目的 分析探索持续正压辅助通气(CPAP)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通气组和联合组.所有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支持,通气组给予CPAP辅助通气;联合组给予CPAP辅助通气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比较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患儿pH值、血气分析指标、氧疗所需时间、上机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与通气组比较,联合组治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pH值、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更显著,且氧疗所需时间、上机和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辅助通气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缩短氧疗、上机和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对新生儿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 肺表面活性制剂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陈召金;潘玉成;杨石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制剂(PS)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NRDS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气管插管给药Exosurf neonatal(PS的一种),拔管后加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并与15例综合治疗NRDS患儿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3%;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在治疗6、12 h后的血PaO2明显升高,血PaCO2显著降低,通气氧浓度FiO2下降,血pH值由明显酸中毒变为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S加NCPAP治疗NRDS患儿能快速有效地改善患儿肺功能,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安全有效、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的优点,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 早期应用BNCPAP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肖作源;陈国娟;唐新意;张雪华;黄师菊;郭蕾;李晓峰;冯艳萍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压力为8 cmH2O的气泡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BNCPAP)预防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56例胎龄27~37周、羊水泡沫实验(-~+)的早产儿,分为预防组31例(治疗前未出现呼吸窘迫);治疗组25例,(治疗前出现呼吸窘迫症状,胸片提示有不同程度NRDS改变).均于生后半小时内应用压力为8 cmH2O的BNCPAP预防和治疗NRDS.[结果]预防组31例中有27例未出现呼吸窘迫症状,预防成功率为87.1%.4例患儿4~6h后出现呼吸窘迫症状,其中2例(胸片为Ⅰ~Ⅱ级)继续治疗8 h后症状逐渐改善;2例(胸片为Ⅲ~Ⅳ级)于生后8 h行气管插管注入PS并改用机械通气,存活1例,死亡1例(为27周,死于大面积硬肿和感染性休克),死亡率为3.3%.治疗组25例中有24例治疗2 h后血气改善,治疗6~8 h后临床症状改善,BNCPAP治疗成功率为96%.1例在8 h后呼吸困难加重行气管捕管注入PS并改用机械通气终存活.[结论]生后早期(半小时内)应用压力为8 cmH2O的BNCPAP对于预防及治疗胎龄28周或以上早产儿NRDS是安全有效的.

  • PS羊膜腔注射较之气管内给药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英兰;张建平;王震花;黎燕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羊膜腔内注射(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产前证实胎肺不成熟的早产病例分为3组.①Ⅰ组:15例,分娩新生儿16个.分娩前将PS制剂同尔苏1支经穿刺针注入羊膜腔内.②Ⅱ组:30例,分娩新生儿31个.新生儿出生后通过气管插管,将同尔苏1支注入支气管内.③Ⅲ组:30例,出前生后不予PS预防性羊膜腔或气管内给药.[结果]3组新生儿胎龄、分娩方式、体重等无明显差别.Ⅰ组新生儿NRDS发生率为与Ⅱ组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6%和6%,P>0.05),但较Ⅲ组明显降低(后者为37%,P<0.05).Ⅰ组新生儿需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比率与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9%和16%,P>0.05),但明显低于Ⅲ组(后者为60%,P<0.05).Ⅰ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与Ⅱ组无明显差异(分别为32.4±7.6和29.0±9.5 d,P>0.05),但与Ⅲ组比较明显缩短(后者为41.9±15.4,P<0.05).Ⅰ、Ⅱ组新生儿没有1例死亡,Ⅲ组有3例死亡,NRDS是死亡的原因之一.[结论]羊膜腔内注射PS可显著地降低早产儿NRDS的发生率和CPAP的使用率,缩短住院时间.与传统气管内给药方式疗效相当,为临床上提供了另一种简便有效的预防NRDS的方法.

  •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

    作者:张睿;陈志辽;张建平;陈晓莉;王蕴慧

    [目的]探讨预防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措施.[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49例,妊娠36~38周或有母儿并发症需提前终止妊娠前行羊水泡沫试验,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必要时重复.[结果] 49例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中剖宫产35例(71.4%),阴道分娩14例(28.6%);足月儿41例(83.7%),早产儿8例(16.3%);促胎肺成熟前第一次羊水泡沫试验提示胎儿成熟的有31例,可疑成熟的有8例,未成熟的10例,不同孕周的羊水泡沫试验分级程度有统计意义(x2=6.094,P<0.05).仅1例血糖控制不良,孕龄31.5周,未予促胎肺成熟治疗的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控制血糖,监测和促进胎肺成熟,适时终止妊娠,是预防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高新生儿存活率的关键.

  • 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的应用比较

    作者:娄五斌;张卫星

    目的 探讨患有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撤机后使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效果,以确定NHFOV是否可提高撤机成功率.方法 选择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28~35周、需要有创呼吸支持并且在生后3周内撤机的重度NRDS早产儿,共入选65例,撤机后随机分为NHFOV组(34例)和NCPAP组(31例),若应用这两种方式不能维持则需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主要观察指标为撤机成功率、失败原因分析以及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48、72 h血气中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氧浓度(FiO2).结果 NHFOV组撤机成功率为85.29%,高于NCPAP组的61.29% (P<0.05).两组总用氧时间、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颅内出血发生率(Ⅲ度及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撤机后的早产儿,使用NHFOV比NCPAP有更高的成功率.

  •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呼吸支持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中的应用

    作者:吴开锋;陈佳;向建文;杜岚岚;黎文渊;张桂香;刘亿荣;高薇薇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HHFNC)呼吸支持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撤机后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4例胎龄<37周且出生体重<2500 g的RDS患儿,患儿撤机后随机分为HHFNC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组,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重新气管插管率,鼻部损伤、腹胀、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呼吸机治疗费用等。结果与NCPAP组比较,HHFNC组总用氧时间明显缩短( P<0.05),鼻部损伤、腹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呼吸机治疗费用也较低(P<0.05),对于重新气管插管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及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HFNC是一种容易被接受且效果良好的早产儿呼吸支持方式,可作为早产儿RDS撤机后优先选择的呼吸支持模式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其潜在优势包括简便、容易耐受、较少鼻部损伤,经济方便等。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陈正珊;张喆;戈燕

    目的探讨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护理.方法对14例NRDS患儿,于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应用PS治疗,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准确配置药液、正确摆放体位、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科学的吸痰方法、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并给予及时相应的处理.结果在用药后2 h,PaO2即得到显著提高,PaCO2明显下降,并能迅速有效调低FiO2、PIP及PEEP等呼吸机参数.其中1例在第3天死于重症肺炎,1例在第7天死于肺出血,余12例治愈出院.结论 NRDS患儿在机械通气基础上应用PS,能迅速改善肺通气功能,并能尽快、有效地降低呼吸机参数,从而尽可能避免肺损伤.而正确的护理措施是PS发挥其疗效的保障.

  • 盐酸氨溴索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28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江霞辉;陆俏群;赵若雯

    目的 研究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2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组64例患儿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剂量为(198.5±49.3)mg、机械通气时间为(78.4±18.4)h、住院时间为(18.5±5.6)d、并发症发生率为31.3%、病死率为10.9%,治疗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剂量为(134.1±33.6)mg、机械通气时间为(56.1±11.9)h、住院时间为(11.2±3.8)d、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病死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应用机械通气与NCPAP+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作者:欧阳峰;梁大康

    目的 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使用价值. 方法 对56例 NRDS 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和联合应用 NCPAP+PS 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X胸片、临床效果和正压通气时间. 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6、12、24 小时血气分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4 小时后 X 线胸片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正压通气时间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联合应用 NCPAP+PS 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 NRDS 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呼吸窘迫症状,减少机械通气使用比率.

  • 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红华;郭晓玲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早产儿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早产、减少NRDS的发生是产科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院应用地塞米松促胎儿肺成熟,明显改善了早产儿的预后,有效降低了新生儿RDS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支气管肺发育情况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惠玲

    目的 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支气管肺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2例采用PS治疗的72例NRDS患儿为观察组,按1:1比例筛选同期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未行PS治疗的72例NRDS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并统计中转机械通气比例、辅助通气持续时长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并对所有患儿给予为期36个月的随访,统计再发呼吸系统疾病比例.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显著改善,但观察组在治疗1周时,其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优;同时,观察组患儿中中转机械通气比例、辅助通气持续时长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再发呼吸系统疾病比例依次为6.94%、(10.12±0.34)d、2.78%、16.67%,较对照组19.44%、(14.97±1.66)d、13.88%、34.72% 低;经上述指标行组内或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38%,略低于对照组的2.78%,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用于NRDS患儿不仅能有效纠正其血气分析指标,还能缩短辅助机械通气时长,减少中转机械通气比例,还能降低治疗后再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对患儿支气管肺功能的远期疗效不容忽视.

  • 布地奈德混悬液氧驱雾化吸入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

    作者:苏衡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氧驱雾化吸入法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本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0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6,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和观察组0=44,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布地奈德混悬液氧驱雾化吸入治疗).患儿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7d.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体重、BPD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气指标PO2、PCO2及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PCO2有所下降,PO2有所上升,体重也有明显提升,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体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吸氧时间显著缩短[(12.5±3.1)d vs.(16.3±4.7)d,t=3.877,P=0.028].观察组BPD发病率显著降低[11.4% (5/44) vs.30.4% (14/46),x2=4.911,P=0.038].观察组未见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引发的短期副作用.观察组44例患儿中有16例已随访至2岁以上,未见脑瘫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对合并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氧驱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改善血气指标,提高体重增长速度,缩短吸氧时间,降低BPD发生率.

  • 咪达唑仑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NRDS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开生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4例NRDS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PaO2、PaCO2、MAP及FiO2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后各时点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咪达唑仑可提高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NRDS的治疗效果,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作者:郭芳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9例早产儿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并与27例未用PS的早产儿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预防组在NROS发生率、氧疗时间、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死亡率无明显差别,预防组血气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PS预防性给药可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降低机械通气率及住院总费用,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对早产儿NRDS具有减轻病情作用.

  •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邝绍樑

    目的 分析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血气、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更优,血气指标数值逐步得到恢复并接近正常水平,同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值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值得推广使用.

714 条记录 27/36 页 « 12...24252627282930...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