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呼吸机的疗效研究

    作者:郭锐;刘万琼

    目的:观察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设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用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少,且患儿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志刚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呼吸机治疗,观察组28例在呼吸机治疗基础上加用珂立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患儿血气分析pH、PaO2、PaCO2很快好转;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 4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罗红芳;龙启煊;张芹;宋志梅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多巴胺、酚妥拉明,45例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 (CPAP)吸氧,1例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结果:50例患儿经治疗46例治愈,4例死亡.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和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CPAP治疗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较好.

  • PAV联合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凤兰;刘燕

    目的 研究比例辅助通气(PAV)联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为降低患儿罹患肺损伤寻求佳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诊治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给予SIMV模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AV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安静状态下(0.5 h、12 h、24 h、48 h)4个时间点发生人机对抗的次数、出现吸气峰压(PIP)次数、平均气道压(MAP)及出现低碳酸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4个时间点发生人机对抗次数、出现吸气峰压(PIP)次数、平均气道压(MAP)及发生低碳酸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V联合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能更有效的达到人机同步的性能,有效降低出现吸气峰压次数及平均气道压,同时减少低碳酸血症的发生率.

  • 大剂量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BiPAP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指数及机械通气的影响

    作者:邱静;尹彬;刘汉玲;肖盛蕾

    目的 探讨大剂量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BiPAP)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N)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内江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内科接受诊治的84例RDSN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大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每组42例.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BiPAP通气治疗,同时予以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大剂量组以100 mg/kg剂量给药,标准剂量组以70 mg/kg剂量给药.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水平、临床疗效、治疗基本情况、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1)血气分析指标: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PaCO2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大剂量组患儿的PaO2和氧合指数分别为(87.49±4.26)mmHg、(367.58±11.57)mmHg,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的(80.14±4.84)mmHg、(311.24±12.36)mmHg,PaCO2为(42.35±3.43)mmHg,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的(49.69±4.7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大剂量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基本情况:大剂量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5.74±5.11)h、(79.11±7.24)h、(15.26±2.74)d,明显短于标准剂量组的(74.18±6.03)h、(88.29±7.37)h、(19.43±3.59)d,牛肺表面活性剂用药次数为(1.18±0.35)次,明显少于标准剂量组的(1.67±0.4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疾病相关并发症:大剂量组患儿的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52%,与标准剂量组的2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用药安全性:两组均在给药过程中因一过性气道阻塞发生心率波动、血压波动、呛咳、一过性紫绀等不良反应,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生不良反应时暂停给药,予以相应处理,待病情稳定后继续给药,未对整体治疗产生明显影响.结论 大剂量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BiPAP通气治疗RDSN患儿疗效显著,其可有效改善患儿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不同时机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谭葵欢;卢燕玲;黄俐婷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不同时机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东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69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PS的时间点分为三组:<4 h者24例纳入早期组,4~8 h者23例纳入中期组,>8 h者22例纳入晚期组,比较给药前及给药24 h后三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度(pH),以及3 d内需机械通气治疗的例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死率.结果 给药24 h后,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患儿的动脉血pH和PaO2水平分别为(7.48±0.15)和(74.84±2.54)mmHg、(7.32±0.14)和(70.29±2.06)mmHg、(7.29±0.12)和(68.89±1.79)mmHg,均明显升高,PaCO2分别为(39.08±2.04)mmHg、(42.28±2.16)mmHg、(44.15±2.32)mmHg,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早期组改善更加明显,与中期组、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比例为4.17%,明显低于中期组的21.74%和晚期组的1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不同时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早期使用效果更显著,且可以降低气管插管的风险.

  • 经鼻间歇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

    作者:封华海;丘丽莉;邓燕艺

    目的 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NRDS患儿9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分别给予NIPPV和NCPAP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 h和12 h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氧合改善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和预后等.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分别为(48.7±14.1)mmHg和(52.8±8.7)mmHg,对照组患儿为(47.2±13.9)mmHg和(51.1±9.2)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h及12 h后,两组患儿的PaO2、PaCO2、pH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为(39.6±11.2)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2.8±10.8)h,治疗成功率为93.8%(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1%(37/48),重新插管率为4.2%(2/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1%(1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较NCPAP能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患儿肺部氧合功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气管插管呼吸机上机率.

  •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

    作者:韦婷艳;周结儿;王章星;童燕梅;陈明秋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选择深圳龙华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4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分别予标准剂量(100 mg/kg)及大剂量(200 mg/kg)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总疗程为10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6 h、12 h、24 h的吸入氧浓度(FiO2)分别为(42.5±4.5)%、(41.8±4.7)%、(38.3±4.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2±6.2)%、(46.4±5.1)%、(43.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次数及通气时间分别为(1.4±0.4)次、(145.2±34.2)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6)次、(193.4±40.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较常规剂量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丽;高琳;钟艳玲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NCPAP治疗.实验组60例,在NCPAP治疗的基础联合PS治疗.治疗后随访10~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PaO2(nmHg)、PCO2(mmHg)、piH值等血气变化.结果 随访期间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气分析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相比,治疗72 h后实验组患者的PaO2为(85.7±10.3) mmHg,PCO2为(40.8±7.6)mmHg,pH为(7.38±0.0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行PS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显著增强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456例孕妇早产的原因及早产儿结局分析

    作者:江林;李兴海;程桂凤

    目的 探讨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56例孕妇早产的原因和510例围生儿的结局.结果 胎膜早破和多胎妊娠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重度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引起医源性早产的常见原因.在有规律产前检查的早产病例中,新生儿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临产前应用地塞米松肌注或静注,产后加强新生儿护理,可降低早产儿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 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透明膜病、窒息和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不是剖宫产的禁忌证,对于不可避免的医源性早产,规律的产前检查和适当的诊治能够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 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金瑄;赵宏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肺部X线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部X线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好,肺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曹清勇;陈坤东;潘开国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7例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NRDS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不同时间的血气分析及氧合参数变化情况、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差异。结果治疗开始时(0 h)两组患儿的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6 h、12 h、24 h,观察组患儿的Pa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aCO2、FiO2、OI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6 h、12 h、24 h,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PaO2、PaCO2、FiO2、OI指数值与0 h时刻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上机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4±0.8) d、(29.8±5.4) 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为18.18%,低于对照组的25.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主要并发症为新生儿硬肿症、其次是肺炎,两组患儿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较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可以显著的缩短住院及机械通气治疗时间。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张霞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漯河市某医院收治的7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高于对照组,二氧压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NRDS,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INSURE技术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作者:韩桂云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技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36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INSURE技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INSURE技术,对照组未采用INSURE技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呼吸暂停发生人次及应用氨茶碱人次减少,三凹征发生率降低,用氧时间与住院时间缩短,治愈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均未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经随访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NRDS早期使用INSURE技术可以减轻呼吸困难,减少呼吸暂停,避免机械通气,缩短用氧及住院时间。

  • 肺部超声与X线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作者:尹旭;王倩

    目的 探讨肺部超声与X线胸片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 RD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伴有NRDS症状的新生儿198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的新生儿进行肺部超声检查与X线胸片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N RDS与临床诊断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 198例入选患儿中,临床终诊断为N RDS患儿132例,诊断为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42例,新生儿肺炎14例,其他10例;X线检查诊断为N RDS患儿120例;肺部超声诊断为N RDS患儿129例;肺部超声诊断NRDS 与临床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NRDS的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部超声诊断N RDS患儿较X线具有更高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邱建武;刁诗光;刘晓燕;王冬妹;陈亚丽

    目的 研究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胎龄34~36+6周的近足月儿为研究对象,将诊断为NRDS的患儿作为观察组,非NRDS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IgG水平低于对照组,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IgA、补体C3、补体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足月NRDS患儿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感染.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在NRDS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通气方案研究

    作者:雷娟娟

    目的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择优方案对患儿进行治疗.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NRDS惠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胎龄28-35周,出生体质量1000~3 000g,将新生儿分为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DuoPAP)组(50例)和单一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组(50例),对两组患儿通气后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支持时间和结局、两组间的并发症及治愈率进行比较,探讨nDuoPAP治疗NRDS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儿通气后血气分析指标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无创通气2、24 h后pH值、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未通气时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2h后,nDuoPAP纽pH值、PaO2值、PaCO2值均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24h后,nDuoPAP组和nCPAP组pH值、Pa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nDuoPAP组和nCPAP组NRDS患儿呼吸支持时间和结局分析,nDuoPAP组撤机失败率8.0%,低于nCPAP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uoPAP组撤机失败主要原因是低氧血症,nC-PAP组撤机失败主要原因是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暂停.通过对两组患儿通气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发现,nDuoPAP组有3例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死亡,治愈率为92.0%;nCPAP组有5例发生颅内出血及多脏器衰竭,3例死亡,治愈率为84.0%,经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nCPAP方法相比,nDuoPAP方法可以减少气管插管呼吸支持率,降低病死率,增加了肺泡的气体交换,提高了氧合能力,对治疗NRDS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应用密闭式吸痰管注入固尔苏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研究

    作者:晏玲

    探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将8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注入固尔苏后加压给氧,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实验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机械通气,用注射器经密闭式吸痰管注药口注入固尔苏,呼吸机继续机械通气.两组均观察患儿面色改变及监护情况.结果 实验组药物反流及面色发绀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推药过程中,实验组血氧饱和度、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密闭式吸痰管注入固尔苏,同时注意给药前后的护理可减少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肖瑾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应用高频震荡通气(H FOV)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32例N RD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2组患儿均经气管插管,预热的PS混悬液缓慢注入,剂量70~100 mg/kg,同时给予保暖、纠酸、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抗菌药物应用等综合治疗.观察组联合HFOV,对照组联合常频机械通气(CM V).比较2组患儿血气指标变化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通气时间和气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存活率及肺出血、脑室内出血(IV H)、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通气24、48 h后血气、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MV 比较,应用 HFOV 联合PS治疗NRDS更具优势,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通气模式.

  • 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路;余宝梅;谭霞

    目的:探讨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 RDS )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至2014年3月于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NRDS患儿64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临床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儿症状减轻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结果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aO2、PaCO2、pH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临床疗效明显,同时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714 条记录 29/36 页 « 12...26272829303132...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