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密闭式吸痰技术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及护理研究

    作者:陈玉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技术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60例重症 NRDS 行高频振荡通气超过24小时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开放式吸痰。结果:观察组吸痰时和吸痰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经皮脉搏氧饱和度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上机分段痰液培养结果和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时应用密闭式吸痰技术进行气道管理,可维持心血管系统稳定,降低呼吸道感染危险,及早撤机,缩短住院天数。

  • 肺脏超声(LUS)判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程度及评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价值

    作者:张达玲

    目的:探究肺脏超声(LUS)判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程度及评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分别给予肺脏超声判断,对肺脏超声征象和相应的评分变化进行对比.结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100.00%,LU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均获得显著降低,用药后除之外A/APO2,其他肺功能指标均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脏超声(LU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程度的判断和评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评估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琦

    目的 探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纳入此次研究当中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应用CPAP呼吸机治疗,研究组患儿应用CPAP联合联合氨溴索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激进型治疗,临床效果理想,应当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孔晓梅

    目的 探究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NRDS患儿,30例采用常频通气治疗(CMV组)40例接受HFOV治疗(HFOV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效果.结果 HFOV组住院时间短于CMV组(P<0.05);HFOV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CMV组73.3%,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治疗NRDS,优化治疗效果,促进出院,值得推广.

  •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屈林林

    目的 研究与分析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50例(2017年3月~2018年3月),随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选取来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每组各25例.其中低剂量组患者在采取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低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而高剂量组患者在采取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高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率、辅助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脑室内出血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相当,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取合适的药物剂量进行治疗.

  • 持续正压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分析

    作者:高雪

    目的 分析研究持续正压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行吸氧及盐酸氨溴索药物治疗)、研究组(持续正压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65.79%,P<0.05.结论 采用持续正压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

  • 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马丽科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1例。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常频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同时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两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各血气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加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固尔苏治疗NRDS的临床护理

    作者:钟丽容

    目的:探讨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PS)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6例患儿应用PS时采用仰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迅速、准确将Ps经气管插管滴入肺内,每次滴入后均用气囊加压通气2-5分钟使药物在肺部均匀分布,再连接呼吸机,并在使用前、后进行血气监测和摄胸片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6例患儿呼吸窘迫症状明显减轻,应用后30分钟SpO2明显升高.结论:给药时确认气管位置、医护人员配合及给药前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 X线与CT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作者:刘芳;罗荣

    目的 比较X线与CT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3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影像资料,比较X线与CT的扫描结果和检出率.结果 X线对细颗粒与网点影、支气管充气征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粗大融合的颗粒阴影、肺透亮度降低、白色肺方面,X线与CT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并发症的检出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与CT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是互补的,合理应用X线与CT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其并发症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海霞;陈长秋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影响因素,提高对GDM、NRDS的认识,加强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450例孕妇,分为GDM组13例,糖代谢正常组437例,分别对孕妇、产儿有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羊水过多、妊高征、剖宫产、GDM、早产、巨大儿、新生缺氧对NRDS的影响,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 0.05);GDM对羊水过多、剖宫产、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缺氧的影响,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妊高征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可通过多个环节对NRDS造成不良影响.

  • 血浆D-二聚体变化在新生儿窒息、黄疸患者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孔园园;杨爱平;张群威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变化在新生儿窒息、黄疸患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2017年12月之间浙江萧山医院新生儿病房130例新生儿常见疾病早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60例,分别测定全血血气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依据全血血气结果PaO2水平分为PaO2>60mmHg轻度窒息组和PaO2<60mmHg重度窒息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D-二聚体的水与健康对照组差异.结果: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D-二聚体的水平分别为1.03±0.1mg/L、0.75±0.09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23±0.0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组、病理性黄疸组D-二聚体的血浆水平分别为0.94±0.08mg/L、0.52±0.05mg/L,两者与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血浆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及抽搐待诊组D-二聚体的血浆水平与对照组D-二聚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联合血气分析对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有一定临床价值.

  • 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云智慧

    目的 了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5-2017年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临床资料,对其编序后随机数字表每组40例分为间歇组(应用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与正压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在完成疗程后对比不同治疗模式下患儿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24h对患儿以下血气指标检测:pH值、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治疗后间歇组患儿以上各项指标显著优于正压组(P<0.05);间歇组治疗成功率与并发症出现率指标显著优于正压组(P<0.05);间歇组住院时间、呼吸支持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费用指标显著优于正压组(P<0.05).结论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进行治疗可在短时间内对其血气指标显著改善,安全性高,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同时呼吸机使用和呼吸支持时间相对更短,可缓解患儿家庭经济负担,从各方面均值得临床推广.

  • 猪肺磷脂注射液与氨溴索结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析

    作者:冷美

    目的 探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行猪肺磷脂注射液与氨溴索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儿均接受基础治疗,然后对25例常规组患儿实施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对25例研究组患儿采取猪肺磷脂注射液与氨溴索结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4%,研究组为96%,研究组比常规组高12%,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住院、氧疗、机械通气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长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研究组为12%,研究组比常规组低40%,两组差距显著,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单纯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相比,猪肺磷脂注射液与氨溴索结合治疗优势明显,不仅能有效缓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情,促进患儿呼吸功能恢复,还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氧疗、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固尔苏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田翠玲

    目的 评价固尔苏联合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取80例笔者医院自2015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性分组,设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予以CPAP治疗,实验组联合固尔苏联合CPAP治疗.汇总患儿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5% (37/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 (31/4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患儿血气指标显著改善,实验组的升幅或者降幅均比对照组大,数据的比较满足P <0.05;实验组的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 应用固尔苏、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相比单用CPAP治疗,治疗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推荐.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作者:丁卫海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选取104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并发症以及住院指标.结果 ①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4.62%,显著高于观察组的65.38% (P <0.05).②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前后差异有意义(P<0.05),但组间各项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气胸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该指标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④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经猪肺磷脂注射液和国产牛肺表面活性剂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的治愈率更高,但是国产牛肺表面活性剂则相对安全,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在临床中应视患儿病情酌情使用.

  • 间断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杨美芬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采用俯卧位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应用常规机械通气及呼吸机参数下吸入氧浓度无法下调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45例使用俯卧位通气,治疗后1、2、4h行血气分析等检查,观察不同时间指标.结果 部分血气分析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严重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俯卧位呼吸可明显提高通气效果,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道管理

    作者:许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及呼吸衰竭等症状,多见于早产儿[1],重症病例大多3天内死亡.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安危,而及早应用CPAP治疗和积极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我科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3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重点加强呼吸道护理的综合护理方法,使患儿治愈率达94%,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固尔苏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作者:韩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其临床特征为出生后数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和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是NRDS发病的根本原因[1].我科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用固尔苏治疗20例NRDS患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应用情况及护理报告如下.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护理进展

    作者:潘子琴

    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对于早产儿及体重较轻婴儿发病率高,且由于婴儿体质差,临床如不能及时采用适当方式治疗,极易造成患儿治疗无效而死亡事故.而基于目前实际治疗情况,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具有较好治疗效果.而对其进行有效护理,对提高治疗成功率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价值.笔者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其治疗中采取的护理措施研究情况进行说明,以便为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副反应发生率提供参考.

  • 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的观察应用

    作者:陈锦秀;易君丽

    目的 探讨俯卧位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NRDS患儿22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间隔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仰卧位和侧卧位交替机械通气,观察组给俯卧位通气(PPV)与其他体位交替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儿行机械通气后不同时间血气分析值的变化,患儿胸部X线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动脉血气各项值与对照组相比,在机械通气后1d、3d、5d的各项指标均改善明显,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胸部X线改善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时间缩短明显,VAP发生率显著下降,两组结果有明显差异,P值<0.01.结论 NRDS患儿PPV,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通气效果,改善氧合和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714 条记录 35/36 页 « 12...28293031323334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