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叶酸受体为靶向的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与性质考察

    作者:闫颖;齐宪荣

    为了研制一种能通过叶酸受体途径靶向肿瘤细胞的叶酸受体靶向脂质体,将叶酸(folate,folic acid,F)、聚乙二醇二胺(polyoxyethylene-bis-amine,NH2.PEG-NH2)、琥珀酸酐(succinic anhydride,SUC)和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istearoy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DSPE)按序共价连接,并使用薄层色谱和飞行时间质谱确证合成产物为叶酸-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folate-polyethyleneglycol-distearoy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F-PEG-DSPE).膜材选用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DPPC),3β-[N-(N',N/-二甲基胺乙基)胺基甲酰基]胆固醇(3β-[N(N',N'-dimethylaminoethane)carbamoyl]cholesterol,DC-Chol)和F-PEG-DSPE,以10:10:0.75(摩尔比)的配比,以荧光素标记的阴离子葡聚糖(dextmn fluorescein anionic,DFA)为模型,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含DFA的叶酸受体靶向脂质体,其包封率较高(>55%)、稳定性好,平均粒径为144 nm,体外释放慢.MTT法考察其对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该阳离子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在低浓度时(0.012 5~0.1 μmol·L-1)脂质体的细胞毒性与DC-chol浓度成正比.流式细胞技术检测KB细胞和HepG2细胞对DFA脂质体的摄取,结果表明叶酸受体靶向的长循环阳离子脂质体能提高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叶酸受体靶向阳离子脂质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靶向叶酸受体的熊果酸脂质体制备及其对人口腔肿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光;张涛;陈晓青

    目的:构建新型靶向性熊果酸脂质体,并考察其对人口腔肿瘤的靶向抑制作用.方法:以新型叶酸靶向材料叶酸-聚乙二醇-胆固醇的半琥珀酸盐作为靶向分子,再用mPEG-DSPE对脂质体表面进行结构修饰,以熊果酸为抗癌药物,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载熊果酸的PEG修饰靶向熊果酸脂质体(F-PEG-L-UA);并对该脂质体进行表征;考察其对人源性口腔表皮癌KB细胞及其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与普通熊果酸脂质体(PEG-L-UA)相比,本研究所制备的熊果酸主动靶向脂质体粒径、分散系数、包封率及电位等理化性质无显著差异性,粒径约150 ~ 160 nm、颗粒分散均匀、呈负电性,熊果酸包封率大于85%.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F-PEG-L-UA表现出良好的肿瘤细胞靶向性、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促肿瘤细胞凋亡效应.体内药效学实验证实与被动靶向脂质体相比,F-PEG-L-UA能够显著抑制口腔肿瘤的生长.结论: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靶向熊果酸脂质体,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证实其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将有利于体内肿瘤的靶向治疗效果.

  • 靶向熊果酸脂质体的体内分布及其对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光;陈晓青

    目的 研究叶酸受体靶向性熊果酸脂质体的体内组织分布及肿瘤靶向作用.方法 以叶酸靶向材料叶酸-聚乙二醇-胆固醇的半琥珀酸盐作为靶向分子,再用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mPEG-DSPE)对脂质体表面进行结构修饰,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长循环脂质体(F-PEG-L-UA);测定裸鼠心、肝、脾、胃、肾及肿瘤组织的药物含量,考察熊果酸体内的分布差异,比较叶酸受体靶向作用和单纯给药在组织分布的不同;并构建裸鼠口腔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F-PEG-L-UA对裸鼠口腔癌的抑制作用.结果 与游离熊果酸相比,熊果酸脂质体明显增加药物在体内长循环的时间,在肝、肾和肿瘤组织中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织,说明熊果酸集中分布于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并且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F-PEG-L-UA与其他各组相比较,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瘤体积减少约50%(P<0.05);而游离熊果酸和非靶向组的瘤体积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F-PEG-L-UA具备高效的肿瘤靶向性,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传递系统.

  • 叶酸受体靶向伊马替尼pH敏感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叶鹏;杨坦;盖永康;项光亚

    目的:运用改良的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叶酸受体靶向伊马替尼pH敏感脂质体(FSLJ),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改良的硫酸铵梯度法制备FSLI,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制备工艺的优化;采用琼脂糖凝胶CL-4B柱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HPLC法测定FSLI的包封率;运用Zeta PALS粒径电位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运用动态透析法考察FSLI在不同pH环境中的药物释放情况,并考察FSLI在不同pH、37℃水浴中的粒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制得的FSLI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大单室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55.2±1.92)nm,Zeta电位为-(29.36±3.21) mV,平均包封率为(90.7±1.70)%.FSLI在pH 7.4的中性环境中,药物释放缓慢,24h累积释放度为2.76%,而在pH 5.5的酸性环境中,药物释放显著加快,24h累计释放度均达到93.2%,表现出非常强的pH敏感性能.FSLI在pH 7.4的中性环境中不具有融合性能,而在pH5.5的酸性环境中,粒径迅速增大,脂质体发生融合.结论:采用改良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FSLI,能获得较高的包封率,并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能.

  • 叶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共聚物载体在体内外转染效率的研究

    作者:梁姬寰;华颖;冯宇婷;刘国峰;朱莉娜;周毅

    目的:探讨叶酸修饰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酰亚胺构建的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5000(PEI‐PEG )作为基因载体在体内外的转染效率。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分别测试3个相对分子质量FPPs(branched PEI :0.6 kDa ,10 kDa和Linear PEI 25 kDa)在佳N/P、有无血清、血清的浓度和叶酸受体靶向性等条件下对口腔癌上皮细胞(KB)转染率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FPP(0.6 kDa)分别压缩pLuc‐p53基因形成的复合物通过瘤内注射和尾静脉注射2种方式考察聚合物的转染效率。结果在体外实验中,转染率佳条件分别是N/P=20、有血清且转染率随着白蛋白(ALB)或胎牛血清(FBS)浓度的增加有上升趋势;其中3个相对分子质量PEI组成的FPP转染率分别为FPP(10 kDa>25 kDa>0.6 kDa);FPP有较强的叶酸靶向性;在体内实验中,与BPP/pLuc和PEI(25 kDa)/pLuc相比,FPP(10 kDa)/pLuc呈现出较高的转染率;在48 h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转染效率增加;FPP(10 kDa)/p53能改善荷瘤小鼠;与裸pLuc相比,3种相对分子质量的FPPs没有毒性。结论具有靶向性的FPP非病毒载体能成为临床传递基因治疗载体的候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