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菌毒清颗粒治疗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伟国;李运景;余元龙;彭侠彪;杨有业;肖若媚

    目的 观察菌毒清颗粒治疗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的300例门诊就医的风热感冒患者,随机对照分组,对治疗前后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体温疗效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治疗组在治疗 "咽干或咽痛"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菌毒清颗粒治疗感冒风热证具有明显疗效.

  • 菌毒清颗粒的急性毒性研究

    作者:彭侠彪;赵伟国;李运景

    目的 研究菌毒清颗粒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采用大给药量法观察菌毒清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结果 菌毒清颗粒在(91.17 g/kg)灌胃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未观察到小鼠出现毒性症状,无小鼠死亡,LD50>91.17 g/kg体重.结论 菌毒清颗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菌毒清颗粒体外抗病毒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姗姗;包蕾;崔晓兰

    目的:观察菌毒清颗粒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的 CPE 法观察菌毒清颗粒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观察菌毒清颗粒对EB 病毒 BcLF 和 BARF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菌毒清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所致 CPE 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EB 病毒的BcLF 和 BARF1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菌毒清颗粒能在体外抑制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和疱疹科病毒。

  • 菌毒清颗粒的解热作用研究

    作者:赵伟国;李运景;彭侠彪

    目的:研究菌毒清颗粒的解热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菌毒清高、中、低剂量组(36g/kg/d、18g/kg/d、9g/kg/d).灌胃给药,观察大鼠外观体态及二便情况,注射干酵母后10h内体温变化情况.结果: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均有降低干酵母所致的大鼠发热作用.结论:菌毒清颗粒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

  • 菌毒清颗粒剂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唐蕾;赵伟国;高珊;周俊;李卓亚

    目的 考察菌毒清颗粒剂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方法,考察制剂的性状、鉴别、水分、粒度、溶化性、微生物限度及绿原酸含量等检测项的变化.结果 菌毒清颗粒供试品加速试验6个月、长期试验18个月考察期间质量没有显著变化;本品对强光及高温较稳定,高湿条件下易吸湿潮解.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菌毒清颗粒有效期暂定为18个月,本品在贮存及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潮湿.

  • 菌毒清颗粒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作者:李运景;彭侠彪;赵伟国

    目的:探讨菌毒清颗粒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热板法观察菌毒清的镇痛作用,采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耳廓肿胀实验研究其抗炎作用.结果:菌毒清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菌毒清中、高剂量组均能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或0.01);菌毒清中、高剂量组均能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但对热板至痛小鼠无明显影响.结论:菌毒清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 HPLC法测定菌毒清颗粒中丹酚酸B的含量

    作者:范辉;宋粉云;钟兆健;肖若媚

    目的 测定菌毒清颗粒中丹酚酸 B 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d TM C18柱,甲醇-乙腈-0.5%甲酸(体积比31:10:59)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86 nm,柱温为30℃.结果 丹酚酸 B 平均回收率为101.5%,RSD为1.95%(n=6).结论 该法可用于菌毒清颗粒中丹酚酸 B 的含量测定.

  • 菌毒清颗粒体外抗病毒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韩艳;赵伟国;李运景

    目的:研究菌毒清颗粒体外抗病毒的药效学。方法:将柯萨奇病毒B族3型(CoxB3)Nancy株、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分别接种于人喉癌上皮Hep2细胞以复制细胞病毒模型。菌毒清颗粒原液(2 mg/ml)与氯原酸原液(2 mg/ml)以1∶2~1∶256倍比稀释后作用于病毒模型细胞,以Reed-Muench法计算50%细胞毒性浓度(TC50)和大无毒浓度(TC0)。以1.25、0.625、0.3125、0.15625 mg/ml菌毒清颗粒溶液与0.5、0.25、0.125、0.0625 mg/ml绿原酸溶液培养病毒模型细胞,显微镜下评价细胞病变程度。以1.25、0.625、0.3125、0.15625、0.078125 mg/ml菌毒清颗粒溶液与0.5、0.25、0.125、0.0625、0.03125 mg/ml绿原酸溶液作用于病毒模型细胞,Reed-Muench法计算对RSV、CoxB3细胞的50%抑制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结果:菌毒清颗粒TC50、TC0分别为1.79、1.25 mg/ml,绿原酸TC50、TC0分别为0.71、0.5 mg/ml。当菌毒清颗粒溶液质量浓度为1.25 mg/ml时病毒感染细胞生长正常。菌毒清颗粒IC50均为0.22 mg/ml,TI均为8.14;绿原酸IC50分别为0.18、0.36 mg/ml,TI分别为3.94、1.97。结论:菌毒清颗粒具有体外抗CoxB3和RSV病毒的作用。

  • RP-HPLC法测定菌毒清颗粒中哈巴俄苷的含量

    作者:宋粉云;张俊芳;钟兆健;肖若媚

    目的:建立以RP-HPLC法测定菌毒清颗粒中哈巴俄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dTM-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醋酸溶液(二元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8nm,柱温为室温.结果:哈巴俄苷检测浓度在2.55~20.4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6%,RSD=0.67%(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菌毒清颗粒的质量控制.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毒清颗粒中绿原酸含量

    作者:李运景;王乾蕾;陈钧茂;邢洁

    目的 建立菌毒清颗粒剂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15∶85),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25℃.结果 绿原酸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5~150 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3%,RSD为0.85%(n=6).结论 方法可靠、简单,为控制菌毒清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