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新型肌骨瓣植骨融合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关凯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新型肌骨瓣植骨融合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对本院收治的40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为常规组(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研究组(椎弓根螺钉固定+横突间肌骨瓣植骨融合)各20例.结果:研究组术后6个月时的植骨融合率优于常规组(p<0.05),但18个月时植骨融合率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18个月时的椎间高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新型肌骨瓣植骨融合术后,具有较高的早期植骨融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朱小龙;徐卫星;丁伟国;刘杰;胡颖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3-02-2015-08诊治的36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17例(椎间孔镜组),采用TLIF治疗19例(TLIF组).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4~8个月,平均6.2个月.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明显少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MacNab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取得与开放手术相当的近期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射频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晓君;连爱谦;张伟;汤培;樊志强;吴小宝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6-12采用射频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的40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阴性.本组手术时间40~75 min,平均55 min.住院时间7~14 d,平均10 d.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6(6~10)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由术前(8.2±1.4)分降至(1.5±1.4)分;疗效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优24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90.0%.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充分发挥小针刀与射频消融各自的优势,通过松解椎管外组织、椎管内组织以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创伤小、风险低.

  •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治疗

    作者:赵广民;李放;孙天胜;吴军;关凯;单建林;张志成

    目的 评价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不同部位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按突出部位分为椎间孔内型和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内型椎间盘突出采用后路关节突切除,切除椎间盘、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采用经横突间入路单纯椎间盘切除术.结果 横突间入路进行椎间盘切除平均手术时间50 min,平均出血量180 ml;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平均出血量330 ml,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所有患者术后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神经根牵拉试验正常.经过平均术后12个月的随访,除2例术前部分肌力恢复不良外,其余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不同的突出部位分为2种类型,适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 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谢晓勇;李平生;郭文荣;马中洺;陈玉辉

    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8例,其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行单纯经椎板侧方入路手术治疗12例,联合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8例.现报告如下.

  •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朱荣海;张乃夫;姬广林;赖光松;黄为民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1999年3月~2002年3月,手术治疗7例,报告如下.

  •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文立臣;付尧;彭湃;肖全章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间盘突出症,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1.7%,易漏诊.自2003年~2004年我院行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并PEEK植骨治疗极外侧腰间盘 突出临床分析

    作者:孙楚;胥强;岳波;李斌;王明达;翟婷婷;张楠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老年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2例,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随访1年后腰痛和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经峡部外缘入路行椎间孔或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

    作者:刘斌;任淑新;李晓东

    近年来随着CT和MRI影像技术的发展,腰椎间孔和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症逐渐被重视起来.它是腰椎间盘脱出在椎弓根内外缘之间或外缘以外,压迫相应节段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亦称之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不同.

  • 经皮穿刺臭氧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王成刚;张维斌;曹宇;张佳华;刘正一

    Abdullah等[1]在1974年报道了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发生率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数的1% ~11.7%.其好发于L3-4和L4-5,而L2-3及L5-S1较少发生,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C型臂X光机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新型肌骨瓣植骨融合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楠;奚春阳;闫景龙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横突肌骨瓣植骨融合治疗合并腰椎不稳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横突肌骨瓣植骨融合术式的优点.方法 选择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患者41例.观察组20例,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横突间肌骨瓣植骨方法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并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并采用ODI评分及V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18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18个月椎间高度较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6个月及18个月椎间高度有显著变化(P<0.05);植骨融合率对比,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18个月时两组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VAS评分、ODI评分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 新型肌骨瓣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出血少、早期植骨融合率高,术后效果安全可靠.

  •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和手术治疗(47例分析)

    作者:刘伟;王杰;幸永明;陈昌伟;王振林;蔡凯文

    目的 分析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9-2011-04 收治的一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47 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分型和手术疗效.结果 根据影像学表现将本组患者分为椎间孔内型(I型)、椎间孔内和椎间孔外型(II 型)、椎间孔外型(III 型)、同节段混合型(IV 型)以及复杂型(V 型),根据分型采用相应的外科手术入路治疗,经过平均2.6 年随访,临床疗效优30 例(64%)、良12 例(26%)、可4 例(8%)、差1 例(2%).结论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低,容易误诊和漏诊,常合并其他腰椎退变性疾病,开放式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及分型 --附36例报告

    作者:夏孟红;王建忠;梅芳瑞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及分型.方法:对3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逐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症状重、体征明显、多损伤同位神经根,一半以上损害两神经根以及保守治疗效果差等特征.根据影像学突出物的位置作者将其分为3型:即神经根管型、外口型和混合型.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重,保守治疗基本无效,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进展

    作者:张亮;杨亚林;孙伟粽;李文辉;巩鹏飞;杨理;王凯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诊治都比较困难.正确诊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需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密切结合辅以电生理体感神经动作电位检查.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为有创检查,可作为后确诊方案.部分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尚可,多数患者需手术干预.手术方案包括常规开放减压术和微创内窥镜技术.常规手术减压彻底,但损伤大;微创内窥镜技术创伤小,可作为首选,但手术难度大.无论传统开放还是微创手术,适应证选择是手术成功关键.

  •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作者:尧登博;侯伟光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DH),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全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0.7%~11.7%.虽发病率较低,但由于椎间盘突出的位置特殊,产生的症状较重,治疗较为复杂.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开放手术及微创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疗效好,其中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明显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本文将对FLDH的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各种微创治疗的利弊进行综述.

  •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及手术治疗

    作者:赵宙;施永彦;张功礼

    目的 探讨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1年5月至2008年10月18 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椎间孔内型及椎间孔外型,分别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切除椎间盘、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经横突间入路单纯椎间盘切除术.结果 本组18 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2年.疗效按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优14 例,良2 例,可2 例,优良率达88.9%.结论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的突出部位分为两种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吴显荣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40例医院收治的极外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髓核摘除及神经根减压术,观察组则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 两种方式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徐德太

    目的 分析并观察两种方式经椎间孔椎间融合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次研究时间2012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单侧组)与观察组(双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以及VASA评分.结果 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均有所改善,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联合单侧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腰椎间融合术对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书中出血,降低患者的手术及住院费用,适合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