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细胞短棒状杆菌纳米制剂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

    作者:王玉梅;周亚伟;李守悌;高尚先

    目的 探讨无细胞短棒状杆菌纳米制剂(NCPP)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 virus,DHBV)的活性.方法 麻鸭胫静脉注射抗鸭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建立乙型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无细胞短棒状杆菌纳米制剂给药分高(每羽0.9mg·qod-)、中(每羽0.3 mg·qod-1)、低(每羽0.1 mg·qod-1)3个剂量组,造模后7d肌肉注射,共6次;阳性对照用拉米夫定灌胃(50 mg·kg-1·d-1),共11次;同时设禽α-干扰素对照,口腔滴注(每羽1 000u· qod 1),共6次.分别以斑点杂交法检测给药前,第6天、第12天,停药后第3d鸭血清中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含量,以病理学检测停药3d后的鸭肝组织.结果 无细胞短棒状杆菌纳米制剂各剂量组与拉米夫定组在各采血时间点的血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与相应的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下降(P<0.001);中、低剂量组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高于拉米夫定在停药3d后的抑制率(58%);禽α-干扰素组对血清中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载量无明显抑制.肝脏病理结果显示,无细胞短棒状杆菌纳米制剂各剂量组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等变化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无细胞短棒状杆菌纳米制剂小剂量组对炎性浸润的改善较显著.结论 无细胞短棒状杆菌纳米制剂表现出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利于改善炎症浸润状态.

  • 棒状杆菌条件致病茵临床感染及棒状杆菌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媛媛;岳启安;楚海荣;钱震雯

    棒状杆菌属除白喉棒状杆菌外,其他棒状杆菌一般认为是条件致病菌,寄生在人类口谮腔、鼻腔、咽喉部、外耳道、眼结膜、外阴和皮肤等处,可引起抵抗力低下的宿主发生各类感染.棒状杆菌属中的短小棒状杆菌是一种强有力的免疫激活剂,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在人肿瘤免疫治疗中,作为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被广泛研究和用于临床.

  • 短小棒状杆菌对小鼠实体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吕鹏;李玲;吕申;张丽

    目的 研究短小棒状杆菌对H22荷瘤小鼠及其免役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瘤实验、小鼠碳廓清实验、MTT法观察短小棒状杆菌对小鼠实体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短小棒状杆菌可使荷瘤小鼠的碳廓清指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升高,并由刀豆蛋白(ConA)、脂多糖(LPS)诱导体外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能够抑制小鼠实体瘤生长.结论 短小棒状杆菌能够增强小鼠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抑瘤作用.

  • 榄香烯及榄香烯复合瘤苗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分析

    作者:李丹;屈虹;施广霞;程一櫂;钱振超

    目的:分析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exudative macrophage, PEMφ)在榄香烯复合瘤苗免疫保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用血红蛋白释放法、硝酸还原法、MTT法等检测榄香烯及榄香烯复合瘤苗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一氧化氮的产生、杀瘤以及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粗提淋巴因子刺激的反应等功能的影响.结果:低浓度(5,0.5μg/ml)的榄香烯和榄香烯复合瘤苗在体外可以增强PEMφ的活性,但瘤苗及其HSP70-肿瘤肽免疫后其PEMφ的上述功能未见变化.结论:榄香烯复合瘤苗的免疫保护效应并非通过PEMφ而实现.而短小棒状杆菌作为榄香烯复合瘤苗的佐剂,则可以明显增强PEMφ的功能.

  • 生物治疗病人的临床护理

    作者:刘玮琳;李艳秋

    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发展的第四类癌症治疗方法,系利用和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来对抗、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生物反应调节剂( BRM)的种类主要有七类:①细胞和微生物及基础科学其衍生物,如短小棒状杆菌、卡介苗等:②多糖类,如香茹多糖、灵芝多糖等;③胸腺素及维生素类;④化学合成类药物,如左旋咪唑、泰洛龙等;⑤细胞因子[1],如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及诱生剂和CSF等;⑥单克隆克体,如曲妥组单抗(赫赛丁);⑦其他,许多中药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也能促进免疫功能,均属BRM.护理人员要了解生物治疗的相关内容,熟生物治疗相关药物,做好病人相关护理.

  • 短小棒状杆菌菌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作者:周陈西;章杰

    [目的]评价短小棒状杆菌菌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应用短小棒状杆菌菌苗胸腔内给药治疗4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结果]有效率76.1%,其中完全缓解率47.8%;毒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胸痛,预防性用药后可控制.[结论]短小棒状杆菌菌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控制,充分引流、联合全身化疗可提高疗效.

  • 短小棒状杆菌与CDDP、MMC治疗胸腔癌性积液的效果观察

    作者:洪鉴光;杨镇华

    目的:探讨应用短小棒状杆菌免疫剂与抗癌药物对癌性积液的局部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将55例具有癌性胸腔积液的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试验组为A组34例,对照组为B组21例.两组病人均按常规全部进行胸腔穿刺抽完胸内液体后注入药物.结果:A组有效率91.2%,B组有效率为80.0%,其中AB两组的缓解率分别为35.3%、9.5%,结果显示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对于癌性胸水进行常规抽取完后,胸腔内注射上述两种方案的药物,免疫制剂短小棒状杆菌的治疗效果优于抗癌药物.

  • 无细胞短小棒状杆菌纳米级制剂对小鼠巨噬细胞免疫效应分子的影响

    作者:宋静;张利宁;王群;李玮;张蘋;高尚先

    目的:探讨无细胞短小棒状杆菌纳米级制剂(NCPP)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纳米技术,制备NCPP,NCPP与短小棒状杆菌制剂(CPP)分别注射于小鼠腹腔,10 d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用酶法、化学法检测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H2O2).结果:NCPP组与CPP组TNF-α、IL-1β、IFN-γ、H2O2、N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NCPP和CPP均能刺激巨噬细胞(Mψ)产生高水平的H2O2、NO、IL-1β、IFN-γ、TNF-α,但NCPP在增强IFN-γ的能力上明显高于CPP,而在产生TNF-α上明显低于CPP,提示NCPP的免疫调节作用高于CPP,而致炎症反应及纤维化低于CPP.

  • 短小棒状杆菌纯化物对小鼠骨髓瘤细胞的作用

    作者:吴隼;韩效林;王琬玲

    目的初步探求短小棒状杆菌(CP)纯化物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机理.方法短小棒状杆菌纯化物(酶解法)及短小棒状杆菌分别注入负瘤小鼠.氚标记胸腺嘧啶掺入法(3H-TdR)测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mRNA表达法检测细胞因子TNF和INF-γ的活性.结果短小棒状杆菌纯化物(酶解法)及CP均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免疫功能显示,CP和酶解法纯化的CP都能刺激机体T淋巴细胞的转化(P<0.05)、CD3+、CD4+、CD8+数值显著增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P<0.05),且酶解法纯化的CP还能刺激机体CD8+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酶解法纯化短小棒状杆菌不仅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并能显著的激活巨噬细胞系统,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 几种利什曼抗原对草原兔尾鼠婴儿利什曼原虫实验感染的保护作用

    作者:柴君杰;CHANG KP;左新平;严雷;侯岩岩;张松;茹孜古丽

    本项研究旨在确定几种利什曼表面分子抗原对婴儿利什曼原虫实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用重组的利什曼原虫细胞表面糖蛋白GP63和脂磷酸聚糖(LPG)以短小棒状杆菌菌苗为佐剂免疫草原兔尾鼠.用婴儿利什曼原虫强毒株前鞭毛体攻击感染,测定其免疫保护作用.经rGP63+LPG+CP免疫的动物,在用2×107前鞭毛体攻击时,其肝脏的利什曼原虫数比对照动物降低89.79%.LPG+CP免疫组降低60.6%,rGP63/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CP免疫组降低42.25%.纯化的rGP63没有保护作用.rGP63+LPG+CP免疫后,用1×106、5×106和1×107前鞭毛体攻击时感染率也有明显的降低.

  • 短小棒状杆菌CpG-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作者:孙彬裕;高尚先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纯化CP-CpG-DNA的方法,为研究DNA免疫增强佐剂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经超声破碎、蛋白酶K消化、CTAB沉淀及酚、氯仿抽提等步骤从短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arvum,CP)中提取基因组DNA(CP-CpG-DNA).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CP-CpG-DNA主要集中在2.3 Mb;CP-CpG-DNA经限制性内切酶HpaⅡ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得到小于1000bp的片断.结论:建立的高效纯化CP-CpG-DNA方法.获得的CP-CpG-DNA纯度较好,而且CP-CpG-DNA中存在大量非甲基化CpG位点,可用于DNA免疫增强佐剂的应用.

  • Toll样受体与短小棒状杆菌

    作者:曲守方;黄杰;徐任;高尚先

    Toll样受体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特异地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讨论了配体和信号传导途径.TLR2和TLR9在短小棒状杆菌的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短小棒状杆菌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作者:牟旭日;姜文升;李瑞杰

    恶性胸水是晚期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和乳腺癌的常见并发症,自1997年5月-2002年8月,我院对96例癌性胸水患者应用短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arvum Vaccine,以下简称CPV)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