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溶血磷脂酸与缺血性脑卒中

    作者:张伟华;杨彬;袁雪光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acid,LPA)是一种细胞间磷脂类信号分子,它可能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影响靶细胞功能,从而引起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 脑血管病所致异常的不自主运动(附22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燕杰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所致异常的不自主运动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对22例脑血管病所致异常的不自主运动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脑出血5例、脑梗死17例;病变位于丘脑12例,其余位于壳核、尾状核、顳项叶和中脑;异常的不自主运动形式以舞蹈、舞动症、口舌多动、手足徐动及扭转样痉挛发作者18例、震颤4例.结论底节区小量脑出血或腔隙性脑梗死可导致异常的不自主运动,以丘脑为多.其中的舞蹈、舞动症等给予氟哌啶醇治疗有效;震颤患者口服安坦可减轻.

  • 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脑血管病康复护理的影响

    作者:冯丽艳;王倩

    目的:分析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脑血管病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恢复期患者8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结果:出院后3个月内,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定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病康复护理中应用系统性健康教育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邓彦君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我院接收的120例脑血管病痛例为研究组,120例非脑血管病病例为对照组.两组都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单发与多发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软斑块与硬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扁平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脑血管病患者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可帮助临床医师预测患者的疾病分型.

  • 脑血管病后失语症采取心理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崔高亮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后失语症采取语言康复及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脑血管病后失语症患者依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实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39例患者采取语言康复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语音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病后失语症患者采取神经营养、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语言康复及心理康复训练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缓解语言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 改良血运重建术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叶翔;顿晓熠;吴勤奋

    目的:探讨改良血运重建术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分析经改良间接血运重建术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10例.结果:植物人1例,其余9例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较术前好转.经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NIHSS及GCS评分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血运重建术是治疗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

  • 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顾淑莉

    目的:了解脑血管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集2013-2015年6月的3157例脑血管病患者的病历,其中脑梗死患者1767例(55.97%),脑出血821例(26.01%),蛛网膜下腔出血410例(12.98%),其他159例(5.04%).对这些数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脑血管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5.9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糖尿病、侵入性操作以及抑酸剂使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示高龄、糖尿病、意识障碍及侵入性操作是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后,应在病原学培养指导下针对性地应用敏感药物,是治疗感染、预防菌群失调、耐药菌株产生和二重感染的有效手段.

  •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何路荣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基本特点,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分析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患者症状平均总积分为27.3分(s=2.4),治疗后患者症状平均总积分为10.1分(s=2.8),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本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显效20例,有效28例,无效仅2例,总有效率高达96.00%.结论: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发病初期基本以简单部分性发作为主,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全脑血管造影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袁桂琼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脑血管病患者62例,均行DSA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舒适护理,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29例(93.5%),高于对照组的23例(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舒适程度.

  •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方雁彬

    随者介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可采取介入治疗,包括出血性疾病及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术后并不是都需要止血治疗,部分患者需要给予抗凝,改善循环治疗,同缺血疾病介入治疗部分重合,这就要求护理工作根据不同疾病有侧重,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对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正确的处理,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脑血管病偏瘫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戴秀荣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死亡率、致残率高,脑血管病患者渡过了危险的急性期后,大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或其它后遗症,生活上不能自理,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精神经济上的繁重负担,因此,加强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同抢救治疗一样,甚为重要,是减少死亡和致残的关键,3年来,共收治脑血管病偏瘫患者316例,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减少了死亡,延长了生命,提高了自理生活的能力,现将临床观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神经内科开展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萍

    目的:总结神经内科开展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61例,给予神经介入治疗,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神经介入手术,手术成功率100%。2例患者出现脑梗死。结论:术前完善的准备、术中良好配合及术后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4 875例住院病人死因分析

    作者:王姣云;刘君

    目的为提高住院治疗有效率、控制并降低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ICD-9标准对4 875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导致住院病人死亡的主要死因及其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结果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心脏病是导致住院病人死亡的主要疾病.结论针对主要死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是提高住院治疗有效率的关键.

  • 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鼻饲间隔时间的研究

    作者:李晓久;姜艳霞

    目的:对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鼻饲间隔时间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治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具有相同的日鼻饲总量、鼻饲体位以及鼻饲置管方法,对照组间隔时间3小时进行鼻饲,观察组间隔4小时进行鼻饲。结果:在淋巴细胞总数、总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数量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误吸以及反流方面,相对于观察组而言,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间隔时间3小时鼻饲而言,间隔时间4小时的鼻饲可以有效减少反流的发生几率,实现吸入性肺炎再发率的降低。

  • 社区医院综合内科住院部10年脑血管病的变化分析

    作者:曾会云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综合内科住院部10年脑血管病的变化。方法:2004-2013年收治首发脑血管病患者54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血管病占内科出院患者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脑血栓和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脑出血等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脑栓塞及其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因病例偏少没有显著变化。结论:社区医院综合内科住院部10年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应着重对脑血栓和脑动脉硬化进行有效的防治。

  • 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魏玲;夏应勇;康燕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73例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感染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及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变量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COPD、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抑酸剂使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均与医院感染相关(P<0.05);高龄、COPD、糖尿病、有意识障碍及有侵入性操作是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引起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合理干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脑血管病继发性癫痫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余学江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诊治。方法:收治脑血管病患者39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395例患者中,继发性癫痫35例(8.9%),男性高于女性。癫痫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多,皮质发生率明显高于皮质下,首次发作多在脑血管病3周内。结论:当脑血管病累及大脑皮层或脑血液循环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时易继发癫痫,药物选择应针对不同的发作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多数一线药物效果良好。

  • 脑血管病伴帕金森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观察

    作者:冉劲波

    目的:观察并分析脑血管病伴帕金森病(P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治PD患者94例,依据是否伴发脑血管病,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9).采集两组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并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Hcy、LDL-C水平及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患者的Hcy、LDL-C水平及IMT与脑血管病伴PD发病呈显著正相关(OR=5.635、1.598、3.688,P<0.05),HDL-C水平与脑血管病伴PD发病呈显著负相关(OR=0.714,P<0.05).结论:Hcy、LDL-C、IMT是脑血管病伴PD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HDL-C则可降低其发病风险.

  •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郭轶敏

    目的 评价介入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提供护理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患者,以随机方法 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0例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患者接受介入护理.对比2组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治疗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46,P=0.0132);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3,P=0.0068);观察组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期间配合介入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治疗安全性,符合患者护理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腹针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82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蒋海燕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采取腹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82例,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腹针疗法应用于研究组,体针疗法应用于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偏瘫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其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取腹针疗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5978 条记录 5/299 页 « 12345678...29829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