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高血压宽脉压与炎症、哇巴因关系的研究

    作者:吴军娟;黄若文;吕卓人

    目的 探讨炎症、内源性哇巴因(EO)在宽脉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入选65位受试者,均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入选者进行药物洗脱.根据受试者24h动态平均脉雎(PP)分为二组,即≥60mmHg 组及<60mmHg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a-CRP)及哇巴因(EO).比较两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PP≥60mmHg组IL-6[(30.1±5.0)pg/L]、ha-CRP[(5.4±2.0)mg/L]、EO[(0.79±0.12)μg/L]均显著高于PP<60mmHg组各测量值[(20.3±3.6)pg/L、(4.2±1.2)mg/L、(0.70±0.12)μg/L,P<0.05].结论 炎症反应、EO可能参与了宽脉压的形成.

  • 高血压患者宽脉压对心肌的影响

    作者:吴岩;马艳霞;宋树伟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取近5年的男性高血压患者240例,年龄50~60岁,高血压患病时间8~10年,无糖尿病及心脏疾病病史.

  • 宽脉压分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作者:张蕾;张英;陈丹;王欢

    目的 探讨宽脉压分层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360例受检者采用标准血压测量和颈动脉超声探测,并将所得的脉压差(PP)和脉压指数(PPI)按递增逐级分层,比较各层次之间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 以≥60 mmHg(1 mmHg=0.133 kPa)为宽PP,每10 mmHg分为1层,5层的IMT分别为0.82±0.23、1.10±0.25、1.15±0.27、1.20±0.24、1.23±0.19;5层的斑块发生率分别为12.88%、33.67%、53.13%、82.61%、91.67%.以≥0.4为宽PPI,每0.1分为一层,5层的IMT分别为0.68±0.14、0.94±0.23、1.04±0.24、1.20±0.26、1.26±0.25,5层的斑块发生率分别为13.42%、35.05%、53.85%、90.91%、93.75%.IMT及斑块发生率随宽PP及宽PPI的层次升高而升高,不同宽PP和宽PPI分层组之间,IMT及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宽脉压分层能够由表及里,由低到高地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是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筛查和评估的简易方法之一.

  • 舒张压降低与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周持明;方芝琦

    在高血压病的中老年患者中,舒张压的降低,宽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关系甚为密切.作者就此进行了观察分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