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土壤样品采集的研究
为全面检测农产品产地的土壤质量与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安全,需要强化采样工作.本文主要从样本采取准备、样品采集方式、样品采集时期及采集量、样品采集记录与流转、注意事项入手,研究土壤样品的采集.
-
中日γ能谱分析土壤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比对
目的 通过开展γ能谱测量分析比对活动,检验比对样品的采集、制备、测量和分析全过程,以促进放射性核素 γ能谱测量分析技术的发展.方法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采集和制备环境土壤样品,比对各方分别对两个土壤样品中的214pb、214Bi、208TI、228Ac、40K和137Cs 6个核素进行测量和分析.根据3个实验室约定测量结果的评定标准,利用各实验室上报的活度浓度和总不确定度数据计算测量结果评价变量(En)值.结果 每两个实验室间计算的En值均小于1,3个实验室的结果均为可接受的结果.结论 各比对方的测量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是一致的.本次比对既检验了比对方实验室的核素分析水平,又促进了本实验室样品制备中均匀性检验能力的提高.
-
水库淹没区土壤卫生学调查
阎王鼻子水库一期搬迁工程,遗留下厕所、猪圈等生活污染源4 337个,共计35 713.8m3.对这些污染物的污染程度进行卫生学评价是后期卫生清理措施的确定及保证卫生清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前期工作.在水库淹没的6个村内设采样点,每个村按污染源分布情况分别在厕所、积肥场、垃圾堆、猪圈、牲畜圈、禽舍、坟墓等地点采样,同时在田地、河边、山坡等设置对照采样点.污染源按2×3m2方块地在对角线布5个采样点.田地及河边按5×5m2方块地按梅花形布5个采样点.供蠕虫卵检查的土壤样品在1~3 cm深度内每个采样点采集300~400 g土壤.每个采样点的5个土壤样品,在无菌脸盆内均匀混合后供蠕虫卵检查的土壤样品总量不少于500 g,供细菌学检验用的土壤样品不少于1 000 g,分别装在无菌塑料袋内.
-
雷帕霉素的研究进展
雷帕霉素(rapamycin,RPM)是1975年由加拿大Ayerst研究室从太平洋Easter岛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的链霉菌AYB-P44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初,RPM作为低毒性抗真菌抗生素,197 8年发现它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免疫抑制作用.受此启发,1989年Morris正式开始把RPM作为器官移植抗排斥的新型免疫抑制剂进行试用,现在RPM不但已进行了III期临床试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批准其应用于临床,而且已完成其化学结构的全合成.
-
土样自然风干时间对放线菌分离的影响
目的:研究有利于土壤放线茵分离的自然风干时间.方法:通过对海南的土壤样品自然放置1、7、15、21、30 d的土样分别进行分离,并对其细菌、真菌、放线菌菌落数进行统计.结果:放置7 d的土样,细菌和真菌菌落数下降明显,且放线菌种类齐全;放置21 d的土样放线菌挑取基本不受细菌和真菌茵落的影响,且放线菌单菌落突出,其种类减少不明显.结论:故土样放置7 d和21 d适合放线菌的分离.
-
广西地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的分布调查
目的 调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在广西地区的详细分布情况.方法 于2007年底对广西地区的14个地级市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共采集了77个地点的154个土壤样品和130个水样.采样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方法、16S rDNA基因测序和鞭毛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鉴定分析,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检出情况的地理分布进行绘图记录.结果 154份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出13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阳性率为8.4%,没有在水样中发现该菌;分离纯化结果与16S rDNA基因测序和鞭毛基因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分离纯化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阳性的采样点分布在中东、南宁、钦州、放城、北海5个地区.结论 广西地区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南海附近地区.
关键词: 类鼻疽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 16S rDNA 土壤样品 -
土壤样品总β测量的探测效率校正因子检验
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检验环境土壤样品总β测量中探测效率校正因子的适用性.对同一批土壤样品用γ能谱法测量其238U、232Th、226Ra和40K的放射性核素含量,计算出样品中的总β含量(C(β)算);再用核物理实验方法直接测出样品中的总β含量(C(β)测),探测效率校正因子K=C(β)测/C(β)算.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得出的效率校正因子K值与文献[1]用标准样品得出的完全一致,均为0.77;潮间带土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
放山
放山,也叫放棒槌,是东北人的行话,即上山采人参.因研究需要,我们需采集几份野山参原位根域土壤样品,因此才有了这次难忘的放山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