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鸡骨草的鉴别及采收加工
鸡骨草又称“广东相思子”,是豆科相思子属的一种植物,常见于我国华南地区,具清热利湿、益胃健脾的功能。鸡骨草可在春夏潮湿季节用鸡骨草煲汤作食疗。两广民间用鸡骨草来治疗黄疸病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岭南采药录》《、岭南草药志》、《广东中药》II、《南宁市药物志》、《中国药用植物图鉴》等书中均有记载。
-
利咽止咳的罗汉果
罗汉果为我国华南地区常用中药,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果实。
罗汉果是我国广西特产的药用植物。《岭南采药录》记载:“果实味甘,理痰火咳嗽,和精肉汤服之。”民间用于清肺止咳,凉血润肠,可制凉茶饮料及食品调味剂,闻名中外。 -
三叉苦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三叉苦Evodia lepta(Spreng.)Merr.是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始载于<岭南采药录>,又名三桠苦、三叉虎等,药用根、茎或叶,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曾收载.
-
了哥王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了哥王,学名南岭荛花Wikstroemia indica C.A.Meyer,始载于<岭南采药录>,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根及根皮供药用.该植物为半常绿小灌木,生于山脚及山坡潮湿灌丛中,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
-
三叉苦化学成分研究(Ⅰ)
三叉苦Evodia lepta(Spreng.)Merr.是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分布在我国南部各地,是岭南常用中草药,始载于《岭南采药录》.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疟疾、黄疸型肝炎、风湿骨痛、湿疹、皮炎和疮疡等[1].国内外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已有部分研究[2~5],但对其生物碱部分的研究较少,仅有泰国化学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生物碱[6].
-
RP-HPLC法测定三叉苦中吴茱萸春
三叉苦Evodia lepta(Spr.)Merr.是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又称三丫苦、三桠苦、三枝枪、小黄散、鸡骨树、三叉虎,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南各地,是岭南常用中草药,始载于《岭南采药录》.
-
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平声部初考
应用文献资料分析和生物学调查方法,对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平声部所述的213种药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考证.结果表明:已梳理清楚184种,占86%;其中含植物药72科152属183个分类群;动物药1种.传统中药约占1/5,岭南民间草药达80%以上;新考证的种类共计31个.为岭南中草药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形态特征、性味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份脉络较为清晰的新资料.
-
肉桂与阴香桂鉴别比较
肉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今为常用生药。其性大热,味辛、甘;具温肾、散寒、止痛的作用。用于气血不足怕冷、肾阳不足腹泻、肾虚腰腿冷痛、虚寒胃痛腹痛等证。阴香桂载于《岭南采药录》,其叶能祛风,止心气痛;树皮健胃祛风,散寒止痛,用于寒性胃痛,胃胀及风湿痛。阴香桂树皮称桂皮,现多用作香料或作为提取挥发油的原料。肉桂和阴香桂来源不同,功效和临床用途有别,实为两种不同中药,但因两者外形相似,市场调查发现有用阴香桂树皮充肉桂或将两者混为一谈。为防混用和误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现将两者来源、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分别列表比较,供鉴别时参考(见表1,表2,表3,表4及图1,图2,图3,图4)。
-
《岭南采药录》与今南方习用中药的关系
广东南海萧步丹著<岭南采药录>收载两广及海南等省中草药576味.其中一部分为今药典收载,一部分为南方自产自用中草药,还有一部分演变成今天南方的习惯用药.所谓地方习惯用药即药名与药典收的正品相同,但其原植物不同,经多年临床实践为地方中药标准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