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结核不典型X线、CT影像学表现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作者:李国山

    目的:对肺结核不典型X线、CT影像学表现及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 2月收治的肺结核误诊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X线、CT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中不典型影像学结果中结节/肿块型多占42.5%,片状实变形占25%,肺不张型占20%,中下肺大块实影内含气液平征型占12.5%;患者的影像学误诊中误诊为肺癌比例高占57.5%,误诊为转移瘤、错构瘤、肺脓肿均占3.75%,误诊为肺炎占18.75%,误诊为炎症假瘤占12.5%.结论:不典型肺结核和肺癌、炎症假瘤、肺炎、转移瘤等疾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方面常会出现"异影同病"或者"异病同影"的情况,容易发生误诊、漏诊.临床诊断时应对影像学检查、化验、细菌学检测等进行综合分析考虑,以降低误诊、漏诊的发生率.

  • AIDS合并弓形体脑病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巩若箴;武乐斌

    目的:探讨AIDS合并弓形体脑炎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58例HIV抗体活性及弓形体血清学测定阳性病人均行CT检查.5例行双倍剂量造影剂延迟扫描,5例行MR检查,并行Gd-DTPA增强扫描.6例治疗后CT随访.结果:CT无异常发现27例,表现异常31例,共81个病灶,低密度灶17个,等密度灶57个,略高密度灶7个.结节样强化7个,片样强化4个,环样强化35个,不规则环样强化18个,多环样强化14个,无强化3个.5例双倍剂量造影剂延迟扫描者,3例发现更多的病灶.MR检查7例,共检出19个病灶,6例为多发结节样或不规则样长T1长T2异常信号,Gd-DTPA增强呈结节样或环样强化.1例仅T2WI示异常信号区.结论:AIDS合并弓形体脑病的CT典型表现为脑实质内结节样、环样强化灶伴灶周水肿,MR典型表现为结节样或不规则样长T1长T2异常信号并结节样或环样强化.双倍剂量延迟扫描或MR优于常规CT检查.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

    作者:杜瑞清;张振福;张荣霞;张新元;孝奇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结果:12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为:片状阴影10例(83.3%);网格状阴影1例(8.3%):肺纹理增粗1例(8.3%).单侧肺受累9例(75%);双肺受累3例(25%).结论:普通X线胸片可作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首诊影像检查手段,动态观察胸片变化对判断病情演变至关重要.

  • 表现为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脑梗死8例分析

    作者:张梅芳;易婷玉;吴燕敏;陈文伙

    目的:探讨表现为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脑梗死的原因.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例,分析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结果:右侧偏瘫及失语3例,左侧偏瘫3例,视野异常2例.头颅MRI显示急性脑梗死8例,左侧额叶3例,其中2例合并皮层下分水岭梗死,右侧额叶3例,均合并皮层下分水岭梗死,右侧枕叶2例, MRA提示脑血管狭窄、闭塞5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2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1例.结论:急性大脑皮层梗死早期因代偿脑膜支血流缓慢,易在CT表现为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肝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的B超影像差异研究

    作者:张鹏

    目的 比较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的B超影像学特征差异,为临床工作者鉴别、诊治肝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确诊且病例完整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70例,另收集同期在该院住院接受治疗的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症状表现与体征(腹胀、肝区疼痛、肝病面容、肝掌、腹泻等)、B超影像学特征(门静脉内径、肝脏体积、弥漫性回声增强、 肝斑片状不均匀回声与肝被膜锯齿状变).结果 ①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相比,酒精性肝硬化男性患者比例92.9%要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组的男性比例80.0%(P<0.05)、平均年龄(53.1±4.2)岁要比肝炎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58.7±4.5)岁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平均病程(23.2±1.5)年要明显短于肝炎肝硬化患者平均病程(35.3±2.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肝炎肝硬化组患者比较,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在肝病面容、肝大、肝掌以及双下肢水肿这几个方面的症状表现上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肝脏体积增大、弥漫性回声增强、肝表面光滑发生率要明显大于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肝脏体积缩小、肝被膜锯齿样改变、实质斑片状不均匀回声、肝表面锯齿状以及粗大不规则结节发生率要明显小于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和肝炎肝硬化组患者比较,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无论是右肝斜径还是右肝厚度都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患者间门静脉内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脾脏厚度要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男性居多,主要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而肝炎肝硬化患者则主要表现为是肝脏体积缩小.可见,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其自身独特的临床特点.

  • 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不同高b值参数下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差异探讨

    作者:马盟明;太文静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 b 值下进行1.5T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讨论不同 b 值下的影像学表现及差异。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检测其在不同b值下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随着b值的增加,脑部灰质和白质的对比更加清晰,局部范围扩大,并且ADC的值下降,其中病变部位的ADC值明显低于健康侧镜像脑区的ADC值(P<0.05)。结论:适当选择较高的b值在可提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检查急性脑梗死时可提高准确率。

  •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燕

    2008年国际卒中会议上,"小血管病引起大问题"的论点被再次提出.脑小血管病的研究成为当今国际卒中界及国内脑血管病的研究重点.因此,本文就脑小血管病的定义、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治疗进行综述.

  • 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 CT 和 MRI 表现与诊断价值

    作者:谢家斌

    目的:探讨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 CT 和 MRI 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8例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38例患者均经 CT 和 MR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CT、MRI 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形态上、骨膜反应、关节侵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腔数目、液-液平面、病理骨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和 MRI 是诊断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有效依据,是区分原发动脉瘤骨囊肿囊腔、液-液平面、病理骨折的重要依据。

  • 颈椎平片体位在影像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陆锋

    目的:探讨颈椎平片体位在影像检查中的应用,提高对颈椎病影像认识.方法:介绍以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为主的各种体位的检查在颈椎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颈椎正位片可了解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变化、骨折等;侧位片显示1~7颈椎椎体序列、棘突及其间隙、颈部软组织;前后斜位片显示颈椎椎弓根及远离胶片一侧椎间孔的影像,后前斜位观察同侧椎间孔,前后斜位观察对侧椎问孔.结论:颈椎平片是经济、实惠的检查方法.只要合理运用,可以较准确的诊断疾病临床效果良好,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影像依据.可以尽早发现、早治疗疾病.

  • 应用X线诊断肺结核与尘肺病的临床鉴别与影像学表现分析

    作者:王迅

    目的:研究应用X线诊断肺结核与尘肺病的临床鉴别与影像学表现.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本院诊断的肺结核患者、尘肺病患者、尘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别纳入肺结核组(n=50)、尘肺病组(n=50)、合并组(n=50).将三组患者的X线诊断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三种疾病患者的X线胸片影像学表现对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尘肺病患者的的X线结节表象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相比差距明显(P<0.05);不同伴空洞疾病类型患者的影像表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检查能够较好地鉴别诊断肺结核和尘肺病.

  •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郑龙刚

    目的:探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影像学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于我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D R胸部X线片为首要影像学检查手段,胸部C T为补充检查手段,记录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在12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75%的患者双下肺或一侧下肺呈不规则索条状,密布网纹状阴影,同时伴有密集的小点状阴影;62.50%的患者双侧或一侧肺门影模糊;48.33%患者可见小结节影;16.67%患者伴小点状致密影;8.33%患者伴肺气肿.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胸部X线片及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64层螺旋CT对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意义

    作者:姚剑明

    目的:探析64层螺旋C T对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7年12月接诊的肝血管瘤患者49例,均予以64层螺旋CT检查,然后分析64层螺旋CT增强(包含门脉期、动脉期、延时期、平衡期增强)、平扫的扫描资料,总结出64层螺旋C T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意义.结果:64层螺旋C T平扫对肝血管瘤检出率为92.98%,而64层螺旋C T血管造影(M S C T A)对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 T血管造影是检出肝血管瘤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 分析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直接数字化X线射影与磁共振成像影像表现

    作者:王晓亮

    目的:分析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直接数字化X线射影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56例,筛入患者均接受MRI影像技术与数字化X线射影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MRI诊断检查出72个,检出率为100%,而X线诊断检出共49个,检出率为68.06%.结论:研究显示,ANFH早期影像学表现为骨髓水肿,相比于数字化X线射影技术,MRI是早期诊断ANFH有效、敏感性高的方法.

  •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分析

    作者:李京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 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67例,均经手术后病理学及活检明确诊断,均入院后治疗前接受动态CT增强扫描,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67例中左侧结肠45例(67.16%),肝转移灶195个,右侧结肠22例(32.84%),肝转移灶87个;282个肝转移灶中,环状C T强化灶144个(51.06%),结节状106个(37.59%),其他强化灶32个(11.35%);左侧结肠肝左/右叶转移灶分布率与右侧结肠比较差异明显(P<0.05);动态CT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95.39%(269/282).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能够清晰反映病灶分布情况,表明该检查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腰椎终板骨软骨炎MRI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研究

    作者:陆云锋

    目的:研究分析腰椎终板骨软骨炎M R I检查及影响学表现.方法:选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经M R I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病变伴终板骨软骨炎患者50例,患者影像学检查采用MRI扫描,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合并间盘退变或椎体滑脱患者46例,单纯终板骨软骨炎患者4例,其中I型患者6例,Ⅱ型患者42例,Ⅲ型患者2例.结论: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腰椎终板骨软骨炎MRI影像学表现的研究,为提供下腰疼痛提供及时的有利诊断.

  • 颈椎不稳症的X线临床与影像表现

    作者:罗志勇

    目的:分析X线下颈椎不稳症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了2014年2月—2017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68例颈椎不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就诊后进行X线扫描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例颈椎不稳症患者中包括上颈椎不稳32例,占全部的47.05%;另有下颈椎不稳36例,占全部的52.95%,其中以下颈椎中的C3、C4、C5出现不稳的情况居多,发生位移的距离均超过2mm.结论:经过X线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颈椎不稳症以下脊柱不稳为主,占据全部颈椎不稳症的52%以上,位移情况集中于C3、C4、C5.

  •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沈麦

    目的:研究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患者1例进行研究讨论,对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表现:发现上矢状窦受到压迫,肿块可以看到大量的引流静脉.结论:对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患者,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再综合临床表现,病理表现等,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结果的正确性.

  • 小肠扭转的影像学表现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波

    目的:探讨分析小肠扭转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并探讨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30例经手术证实的小肠扭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CT扫描诊断,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经CT影像学诊断结果显示:有13例患者的肠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且患者的管径约为8~12cm,均见"鸟喙"特征;有8例患者出现乙状结肠扭转,均出现"旋涡"症状;5例患者出现"十字交叉"状扭转;4例患者出现左半结肠扭转现象.并且在诊断中发现所有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积液;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对30例小肠扭转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有29例患者痊愈,1例患者因术后感染死亡.结论:结合小肠扭转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并及时给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成功率,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李伟;彭霞;王杰

    目的:探讨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胸部结节病变患者68例作为研究资料,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结果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患者CT影像学表现,评价该疾病的鉴别、诊断特征,评价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结果中,出现误诊1.47%,漏诊2.94%,准确率为95.58,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典型胸部结节病影像主要表现出胸内淋巴结肿大、边缘光滑、边界清晰、不融合等,强化方式以均匀明显强化为主,但伴随环形强化、囊性强化,且强化程度也伴随中度、低度和无强化.结论: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术前经双源CT检查可获得清晰的病变影像资料,清楚观察病变,明确病变位置、大小、范围等特征,且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刘畅;徐新雅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对乳腺肿瘤位置、边界、形态及大小、内部结构、有无钙化、肿块后方回声、肿块与周围组织关系等二维超声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并监测肿瘤内部血流信号.同时将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94%,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17%、98.36%、92.31%、95.00%.高频多普勒超声确诊60例乳腺癌患者中,肿块形态不规则52例(86.67%),纵横比>1为44例(73.33%%),内部回声不均49例(81.67%),伴有微钙化47例(78.33%),后方回声衰减36例(60.00%),包膜5例(8.33%).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55例乳腺癌患者肿块内存在动脉血流信号,57例乳腺癌患者RI>0.7,平均血流峰值流速为(20.3±4.2)cm/s.60例乳腺癌患者血流信号分级为:0级5例(8.33%),Ⅰ级2例(21.67%),Ⅱ级51例(85.00 %),Ⅲ级2例(3.33%).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肿块边界、大小、形态、内部及周边回声、血流分布情况,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1532 条记录 2/77 页 « 12345678...76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