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伤口持续镇痛装置在心脏微创术后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对心脏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应用伤口持续镇痛装置,探讨其在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0例心脏微创手术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7.2±4.8)岁,术后放置伤口持续镇痛装置并作为实验组,通过渗透导管以4 ml/h的速度持续切口区域灌注0.25%的罗哌卡因,维持时间2~5d.同时选择40例心脏微创手术患者,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4.9±4.1)岁,术后使用持续静脉止痛泵作为对照组,主要成分为舒芬太尼,维持时间2~5d.在术后疼痛指数、患者满意度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方面,采用t检验、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疼痛指数3.7±0.8,切口感染率5%,肺部感染发生率7%,对照组术后疼痛指数4.5±1.0,切口感染率3%,肺部感染发生率8%,2组结果相似,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9%、患者满意度评分9.0±1.3,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17%、患者满意度评分7.2±0.8,2组数据相比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心脏微创手术患者术后使用伤口持续镇痛装置,在减轻疼痛继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的研究进展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的诞生,为内镜下微创心脏手术创造了条件.目前机器人心脏手术,主要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病变手术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等.总体说机器人辅助技术在心脏外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仪器设备仍有亟待改进的必要.本文对机器人的系统构成和优点也作了介绍.
-
Conkai记忆合金胸部护板在心脏微创术后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onkai记忆合金胸部护板在心脏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心脏微创手术后应用Conkai记忆合金胸部护板固定胸廓的患者23例(试验组),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55.8±5.5)岁;术前心功能分级Ⅱ级4例,Ⅲ级18例,Ⅳ级1例.另选取同期行心脏微创手术后应用普通胸带固定胸廓的患者23例(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2.6±4.7)岁;术前心功能分级Ⅱ级4例,Ⅲ级19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指数,并进行满意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疼痛指数为(2.9±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1.1)分(P<0.05);试验组术后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1±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分(P<0.05).试验组术后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3%(1/23)和17.4%(4/23),对照组分别为8.7%(2/23)和26.1%(6/2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Ⅱ级17例,Ⅲ级6例;对照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Ⅱ级16例,Ⅲ级7例.结论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使用Conkai记忆合金胸部护板具有减轻疼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的优势.
关键词: Conkai记忆合金胸部护板 心脏微创手术 疼痛指数 -
微创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2例分析
目的:采用微创技术开展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方法:对22例先心患者采用右胸途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进行心内畸形矫治,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予以讨论.结果:全组术后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在体外循环时间、胸腔引流量等诸多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掌握、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增强预防气栓措施,采用微创技术临床效果满意,并可达到美容的美学效果.
-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跳动中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5例
近些年来经右腋下小切口的心脏微创手术发展较快,在浅低温下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施行心内直视手术,也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我院2001年8月~2004年11月结合上述两种方法对25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室缺)患者施行手术,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右腋下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的效果.方法 选择ASD患者42例、VSD患者26例,均进行右腋下小切口微创手术,记录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48 h引流量、二次开胸止血例数等;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无二次开胸止血.ASD、VSD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输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均完成12个月随访,均未发生残余反流、瓣膜反流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形成明显瘢痕.结论 经右腋下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ASD、VSD效果均较好.
-
机器人辅助内镜下心脏手术应用进展
近十年来,心脏微创外科手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机器人系统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借助机器人系统,心脏外科医生可以更好地通过胸部小切口完成各种心脏手术.而随着配套手术器械的改进,三维视觉系统的建立以及反馈系统的使用,国外已有多位医生在机器人辅助下完全完成了内镜下的心脏手术.
-
医护一体化优质服务模式在心脏微创手术患者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之间协作沟通的一种人际关系[1].在这种协作关系的构架下,双方具有共同的医疗目标,通过分享决策过程、责任和权力实施对患者的诊疗和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医护整体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