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六导睡眠呼吸监测仪的使用和护理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是指每晚7h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以上,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打鼾或呼吸暂停及白天嗜睡,长期反复发作可引起体内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重者可继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发生睡眠猝死.多导睡眠图(PSG)是诊断SAS的金标准[1],我国引入监测诊断逾10年的时间,比发达国家迟近20年[2].我科对75例鼾症患者进行监测,对该病的诊断、评估病情与治疗提供了依据,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儿童睡眠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儿童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一共收治12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120例,采用睡眠呼吸监测仪器对患儿夜间睡眠情况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记录,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和正常儿童的睡眠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睡眠Ⅰ期明显更高,睡眠Ⅱ期、慢波睡眠(SWS)、快动眼睡眠(REM)明显更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儿童的睡眠结构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儿童睡眠结构紊乱,表现为睡眠时频繁唤醒、睡眠变浅、片段化,是导致儿童学习困难和智力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监测仪 儿童 -
六导睡眠呼吸监测仪使用和监测护理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为睡眠呼吸紊乱,引起血氧饱和度降低,具有潜在的危及生命的疾病.长期以来,该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患者由于呼吸暂停而造成供氧不足,致使大脑及整个身体缺氧诱发心脑疾病,甚至引发猝死.我科于1995年从湖南安特电子有限公司购买了GKD-405A型六导睡眠呼吸监测仪,对117例患者进行了睡眠监测,为此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报告
患男,36岁,以发现睡眠呼吸暂停4年,胸闷、气短4d之主诉于2005年12月22日入我院.4年前家属发现睡眠中打鼾,夜间频繁出现呼吸暂停,持续数秒,进行性加重,伴颜面及口唇青紫.4d前晨起嗜睡,活动后胸闷、气短、伴头晕、头痛、腹胀及乏力.当地医院行胸部X线片及心脏超声,以"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给予利尿等改善心功能治疗好转,1d前再次加重入我院心脏内科.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查体:身高170 cm,体重95 kg,体重指数(BM I)32.87,血压110/80mm Hg.精神差,口唇紫绀,悬雍垂肥厚,咽腔狭窄,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音.心界扩大,心率75次/min,律齐,心音低钝,腹部(一).心脏超声示:左心增大,左室为主,舒张/收缩末期内径61/46 mm,左室射血分数(EF)48%,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心脏X线:心影普遍增大、左右室增大,心胸比例>0.5.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全心扩大,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Ⅲ度.入院当晚因窒息急诊行气管切开术,并转耳鼻喉科继续对症治疗,情况好转后于2006年1月3日气管切开造瘘口封堵,给予睡眠多导仪监测(澳大利亚产沙利文Copumedics睡眠呼吸监测仪):长呼吸暂停101s,长低通气时间75 s,睡眠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次6.3/h,低SpO2:23%,清醒时平均为68%,平均降低22%,诊断为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006年1月5日在经气管切开造瘘口插管全麻下,行舌骨甲状软骨间隙缩窄舌前徙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扁桃体摘除术,同时予CPAP治疗.出院前无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乏力、嗜睡,夜间可平卧休息,下肢水肿消退,夜间打鼾憋醒及呼吸暂停消失.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睡眠呼吸调节障碍性疾病的一种表现,发病率高,合并症多,具有一定潜在的危险性.我科自2002年12月开展睡眠呼吸监测工作,对52例鼾症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其中符合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0例,现将3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