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病毒治疗对CMV感染者血染色体着丝粒点的影响

    作者:刘彦慧;黎丽芬;吴亚敏;王明波;石静;袁冰;宋娟;何永明;魏代奎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染色体着丝粒点(Cd)变异率的变化,为优生优育积累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早期自然流产且有CMV(PCR检测)感染的孕妇22例.取静脉血以同步银染法检测染色体Cd变异率,然后采用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对患者进行治疗,当CMV转阴性时和转阴性6个月后采血进行染色体Cd分析,所得数据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CMV感染和治疗后血液染色体Cd畸变情况,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22例CMV感染患者血液Cd畸变率为0.76±0.14/细胞,而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畸变率为0.28±0.04/细胞,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 抗体病毒治疗可降低Cd畸变率,这对健康妊娠意义重大.

  • 肝癌、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结构的变化

    作者:唐南洪;王小众

    目的探讨染色体着丝粒点结构(Cd)的变化在肝癌发生过程的意义.方法采用染色体Cd带技术检测28例肝癌、25例肝硬化及26例正常人染色体Cd结构丢失频率.结果肝癌组Cd结构在总消失率、A和C组染色体中明显高于肝硬化和正常对照组(P<0.01),在D、E组染色体中亦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细胞染色体Cd结构丢失有增高趋势,提示Cd结构消失率增加是引起肝癌细胞染色体非整倍性畸变的途径之一.

  • 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染色体着丝粒点畸变率比较

    作者:高岚;刘彦慧;黎丽芬;吴亚敏;王明波;石静;袁冰;宋娟;何永明;魏代奎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治疗前后外周血染色体着丝粒点(Cd)变异率的变化,为优生优育积累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巨细胞病毒感染且出现早期流产的孕妇62例,采用抗病毒和免疫凋节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在治疗前后取其静脉血以同步银染法检测染色体Cd变异率,探讨巨细胞病毒对Cd的致畸作用和抗病毒治疗对Cd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后母体外蒯血Cd畸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抗病毒治疗可使Cd畸变率降低.结论 巨细胞病毒是导致外周血Cd畸变的因素,Cd畸变率检测可反应病毒感染程度和治疗后恢复程度.

  • 病毒感染与早期流产胚胎组织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的关系

    作者:刘彦慧;黎丽芬;吴亚敏;王明波;石静;袁冰;宋娟;何永明;魏代奎

    目的:研究病毒感染对早期胚胎组织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及染色体的致畸作用.方法:选择乙型肝炎病毒(HBV)、巨细胞病毒(CMV)和疱疹病毒(HSV)感染的孕妇孕早期流产的胚胎组织各100例作为感染组.以常规短期组织培养技术制作染色体并进行数目和结构分析.并以同步银染法分析染色体着丝粒点(Cd);另选择无病毒感染但具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和行正常人工流产志愿者各50例作为疾病时照和正常对照,所得数据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病毒感染对早期胚胎组织染色体着丝粒点畸变的作用,以及着丝粒点畸变与染色体畸变的关系.结果:3种病毒感染的孕妇共300例,其早期流产胚胎染色体Cd总畸变率约1.89%,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1.26%和0.23%),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01);3种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早期胚胎染色体Cd畸变率之间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001);病毒感染孕妇早期胚胎染色体突变率为74%,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1).结论:HBV、CMV和HSV感染可使早期胚胎组织细胞染色体Cd变异率增高,而cd畸变则使早期胚胎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错误或丢失而形成非整倍性畸变.是引起孕妇于孕早期胚胎异常的原因之一.

  • 人精子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的对比研究

    作者:蔡敏;厉广坤;童跃先;周利民;鄢采芹;曾维三

    染色体着丝粒点(centromeric dots,Cd)结构研究从80年代初,Moroi等[1]发现硬皮病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着丝粒点抗体(ACA),从而建立Cd结构的免疫荧光技术.目前国内外已有近30余篇有关Cd结构的研究报道[2-7].然而,这部分研究均以体细胞为对象,尚未见正常男性精子染色体Cd结构的研究报道.我们对正常男性精子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Cd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探讨Cd结构变化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是否一致,从而从一个侧面完善对着丝粒点的研究.

  • 自然流产孕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彦慧;何永明;宋娟;王明波;黎丽芬;石静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感染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的关系,探讨孕妇自然流产原因.方法 选择具有自然流产史孕妇50例,取静脉血采用ELIA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检测血转氨酶,并分为转氨酶正常组和转氨酶增高组各25例,另选择1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对上述各组采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作,G显带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采用同步银染法观察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情况,分析变异率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 转氨酶正常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而转氨酶增高者则显著高于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可引起外周血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而导致体细胞有丝分裂和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错误或丢失,是引起孕妇于孕早期胚胎异常的原因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