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河南省2001年医药卫生科研进展

    作者:郭金玲;王宇明

    2001年河南省共获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55项,摘要介绍如下.一、基础医学研究1.突变无毛小鼠近交系的育成及特性: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在昆明小鼠繁育中发现一株突变脱毛小鼠,经测交试验证明该脱毛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上单一隐性基因.随之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①采用国际规定的分离近交系的培育路线即强迫杂合性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经9年多的培育,目前B线近交已达29代,成功培育出了包含无毛突变基因的分离近交系,命名为YUYI-hr/+;②进行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该小鼠大约在2周龄开始脱毛,2周左右除胡须外全部脱净,并终生不再生.具有不同于封闭群的独特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免疫学指标.具有胸腺,能在开放环境下饲养繁殖,但胸腺萎缩较正常小鼠早,寿命缩短,皮肤结构及表型独特,在头部和体侧形成皱褶,脆性大等有衰老明显表现,是一种自发性衰老的动物模型.雌性无毛小鼠受孕率低,母性差.豫医无毛小鼠由于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无毛、有胸腺,皮肤结构特殊等)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为生物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实验材料和研究手段.

  • 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

    作者:王纯耀;宋国英;章金涛;连建华;康巧珍;祝庆蕃;齐华

    分析了豫医无毛小鼠的22个骨髓细胞G显带核型,并以正常昆明小鼠做对照,两小鼠G显带标本均能观察到显示大带和小带的两种带型细胞,根据其带型能区分各号染色体,两种小鼠大带带型基本相同.

  •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突变部位的定位和分析

    作者:臧文巧;杨璇;王涛;轩小燕;李敏;杜英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YYHL)突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序,并与Mus muscnlus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测出YYHL DNA序列1 824bp和昆明小鼠DNA序列1816 bp,其不同之处有27处,变异方式包括插入、缺失和点突变.其中在12外显子中有一无义突变(G→A),导致该部位由编码色氨酸的UGG转变为终止密码子UGA.结论:YYHL无毛性状的产生可能与基因组的变异有关.

  •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

    作者:杨卫红;王纯耀;宋国英;李效阳;刘海;郭利红

    目的:研究微卫星DNA多态性在豫医无毛小鼠等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18个微卫星位点(D3Mit17、D3Mit18、D3Mit15、D3Mit21、D3Mit22、D6Mit192、D6Mit81、D6Mit36、D6Mit149、D16Mit4、D7Nds1、D2Nds3、D3Mit16、D3Mit85、D3Mit41、D4Mit2、D5Mit66、D7Mit164),应用PCR技术对7个近交系小鼠(豫医无毛小鼠、BALB/C、C57、CBA、DBA/2、C3H/HeJ、FVB/NJ)进行了微卫星多态性分析.结果:18个微卫星DNA具有稳定扩增效果.不同品系个体之间11个位点(D3Mit17、D3Mit18、D3Mit15、D3Mit21、D3Mit22、D6Mit192、D6Mit81、D6Mit36、D6Mit149、D16Mit4、D7Nds1)具有多态性,其中5个位点(D6Mit36、 D6Mit81、 D16Mit4、D6Mit149、D7Nds1)具有显著多态性;同一品系不同个体之间表现为单态性.结论:所检测的小鼠符合近交要求,运用筛选出的11个位点(D3Mit17、D3Mit18、D3Mit15、D3Mit21、D3Mit22、D6Mit192、D6Mit81、D6Mit36、D6Mit149、D16Mit4、D7Nds1)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能够快速、经济地对近交系小鼠进行品系鉴别和遗传背景监测.同时也反映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与其他品系小鼠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 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组织学观察

    作者:王纯耀;李晓雯;阎爱华;宋国英;杜春燕;史聪敏

    目的:观察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组织学的结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视物能力差的原因.方法:取豫医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各5只,于室温(20~28 ℃)饲养,饲养期间观察2组小鼠眼睑、眼球外观,12周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眼球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豫医无毛小鼠仔鼠时期眼睑外观正常,12周龄时眼睑及皮肤有许多油脂黏附,头侧、眼睑及体侧出现皱纹和褶痕,眼睑松垂,眼球变混浊,视物能力、敏感性及行动性均降低.昆明小鼠饲养期间眼睑及眼球无明显变化.豫医无毛小鼠角膜、视网膜、睫状体组织学结构与昆明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的组织学结构与昆明小鼠相同,其视物能力差可能是由眼睑松垂所致.

  •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部分DNA序列分析

    作者:李敏;卢新亚;赵国强;杜献堂

    目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的无毛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DNA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外公布的小鼠、大鼠及人无毛基因的cDNA序列做同源性比较和分析,确定该鼠无毛基因的特异性.结果:克隆测序结果为一923 bp的片段,相当于Genbank上公布的小鼠无毛基因cDNA序列的3 150~3 565 bp位置,包含4个外显子(外显子13~16)及3个内含子(内含子13~15);与本室以前所测昆明小鼠无毛基因部分DNA序列100%同源,其外显子部分共416 bp,可编码138个氨基酸,与国外公布的小鼠、大鼠、人的无毛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100%、95%、8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100%、97.8%、84%.结论:①克隆定序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DNA序列;②排除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突变发生于本段序列的可能;③无毛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同源性很高,应属保守基因,其蛋白质产物可能在一些基本的调节途径中起重要作用,推测豫医无毛小鼠的无毛基因可能也位于14号染色体.

  • 促性腺激素作用下豫医无毛小鼠超排卵效果观察

    作者:杜春燕;李洪涛;史崇敏;王纯耀;杜献堂

    目的:探讨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超排卵的佳条件,提高超排卵效果.方法:30只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5 IU、8 IU、10IU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间隔48 h注射,比较排出卵母细胞的数量.结果与结论:腹腔间隔48 h各注射8 IU的PMSG和HCG超排卵效果好;各剂量组右侧卵巢比左侧卵巢超排卵效果好(P<0.05).

  •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DNA原位PCR检测

    作者:轩小燕;付庆;杜献堂;李敏

    目的:探讨原位PCR技术对检测基因组变异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原位PCR检测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和脾的石蜡组织切片,并以健康昆明小鼠皮肤和脾的石蜡组织切片、PCR反应液不加Taq DNA聚合酶、不加引物和引物不带生物素作为对照.结果: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和脾石蜡组织切片中检测到清晰的杂交信号,而且杂交信号位于细胞核内;4组对照均未出现杂交信号.结论:原位PCR在基因组变异检测方面实用、有效.

  • 环磷酰胺、煤焦油对豫医无毛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影响

    作者:王纯耀;章金涛;邢金山;祝庆蕃

    目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YYHL)及昆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及化学诱变剂对其微核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6组,分别为YYHL组,昆明小鼠组,YYHL和昆明小鼠注射环磷酰胺组,及YYHL和昆明小鼠涂煤焦油组.采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技术观察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①YYHL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与正常昆明小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及煤焦油涂颈背部皮肤后,YYHL和昆明小鼠骨髓微核率均显著升高(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YYHL对煤焦油及环磷酰胺致突变作用的反应与昆明小鼠一致,是一种评价化学物遗传毒性的有效动物模型.

  •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毛色基因遗传学测试

    作者:章金涛;康巧珍;杜献堂;王纯耀;杜春燕;李洪涛;祝庆蕃

    目的:考核豫医无毛小鼠(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2、6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 .结果和结论:杂交所生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 ,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已达到近交系的国际标准.

  •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显带带型分析及模式图

    作者:王纯耀;宋国英;杜献堂;薛敬礼;杜春燕;邢金山;祝庆蕃

    目的:观察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显带,并绘制出其染色体G带带型模式图.方法:取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片,以胰酶法获取分散充分,带型清晰的早中期及中期分裂相.结果:同一个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带没有Nesbitt模式图的带多,不同细胞中带多的染色体,其带的数目和位置与Nesbitt模式图基本一致.在核型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描述了各号染色体G带带型特征.结论: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的绘制,为豫医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STR位点的遗传检测

    作者:王纯耀;宋国英;杜献堂;章金涛;樊波;李洪涛;薛敬礼;杜春燕;阎红霞;史崇敏;祝庆蕃

    目的:探讨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YYHL)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随机选择位于小鼠3、4、7、16号染色体上的5个STR位点,用PCR技术对近交系YYHL、DBA近交系小鼠及昆明小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5对引物在近交系YYHL各基因座上均出现一条带,其中D7Nds1、D3Mit22、D16Mit4三基因座表现为多态性,D3Mit21、D4Mit2二基因座表现为单态性.结论:D7Nds1、D3Mit22、D16Mit4三基因座可用于检测近交系小鼠遗传特异性,结合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皮肤移植实验,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符合近交要求.

  • 5-氟尿嘧啶对豫医无毛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杜春燕;王纯耀;阎红霞;李洪涛;杜献堂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对豫医无毛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方法:豫医无毛小鼠(25只)和昆明种小鼠(25只)分别接种S180肉瘤细胞建立荷瘤动物模型,分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用药组,用药组腹腔给予5-氟尿嘧啶,9 d后全部处死、剥离、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豫医无毛小鼠用药组瘤重(0.93±0.38) g,对照组瘤重(2.89±1.15) g,抑瘤率67.7%;昆明种小鼠用药组瘤重(0.23±0.08) g,对照组瘤重(2.56±0.78) g,抑瘤率91.0%.各用药组瘤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用药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氟尿嘧啶对豫医无毛小鼠S180肉瘤有抑制作用,但作用不如昆明小鼠.

  • 豫医无毛小鼠生殖及乳腺功能观察

    作者:李洪涛;杜春燕;王纯耀;章金涛

    目的:研究皮肤无毛对豫医无毛雌鼠的生殖、乳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无毛雌性小鼠与正常小鼠交配,统计胎次,妊娠,胎产子数,离乳数,离乳率.并与有毛雌鼠比较.结果:无毛雌鼠卵巢发育正常,乳腺发育基本正常,但泌乳能力差异很大,功能正常的只有30%,与有毛雌鼠相比,无毛雌鼠妊娠率(23%~70%), 胎产子数(5.3~6.8)、离乳数(0~1.5只)及离乳率均低(0~26%), 幼鼠死亡率高(74.6%~100%).结论:皮肤无毛导致无毛小鼠泌乳能力、生产繁殖能力降低.

  •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部分内含子突变研究

    作者:臧文巧;马一君;杨璇;周晓丽;李敏;李倩如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突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二者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序,对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特异性程度.结果本实验共测出豫医无毛小鼠DNA序列1 746 bp和昆明小鼠DNA序列1 733 bp,两者不同之处有32处,均位于内含子,突变形式包括插入、缺失和点突变.结论无毛性状的产生可能与内含子中的插入、缺失和点突变有关.

  • 豫医无毛小鼠中期染色体标本中无毛基因的原位PCR检测

    作者:李敏;张亚光;轩小燕;杜献堂

    目的确立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原位PCR荧光检测方法.方法应用原位PCR的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中期染色体标本的无毛基因进行检测,并设立PCR反应液中无Taq DNA聚合酶、无引物、无bio-11-dUTP等进行多组对照.结果染色体标本上出现1~2个黄绿色的扩增信号,而对照组则无.结论本实验为以后进行该基因的精确染色体定位打下了良好基础.

  • 突变无毛小鼠近交系的育成及特性

    作者:章金涛;王纯耀;康巧珍;楚树敏;祝庆蕃;杜春燕;金树兴

    目的: 培育突变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鉴定其基因纯合度,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强迫杂合性全同胞兄妹交配法进行分离近交系培育.生化标记检测、皮肤移植试验和毛色基因测试法对其基因纯合度进行鉴定.并采用相应方法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 育成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基因高度纯合的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现已达30代.结论: 可以认为,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是一个遗传上高度纯合的新品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