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对植物神经系统相关指标影响的洋金花各化学拆分组分的药性研究

    作者:李振宇;王秋红;杨炳友;舒尊鹏;匡海学

    目的:进一步阐明洋金花化学拆分组分的药性归属,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雄性昆明种小鼠和Wistar大鼠,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洋金花水煎液组,生物碱组分高、低剂量组,大孔树脂50%乙醇洗脱组分高、低剂量组.各组分别ig给药,正常组给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10 d.观察洋金花及其化学拆分组分对植物神经系统相关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唾液分泌量、体温指标的影响,作为洋金花药性评价系统的一部分,对洋金花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药性做进一步评价.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洋金花及生物碱组分明显使小鼠心率增加、大鼠呼吸频率加快、大鼠动脉平均血压升高、小鼠唾液分泌抑制、大鼠体温升高(P <0.05,P<0.01).大孔树脂50%乙醇洗脱组分可促进小鼠唾液分泌,对小鼠心率减少、大鼠呼吸频率减缓有一定作用趋势(P<0.05,P<0.01),对大鼠动脉平均血压和体温无明显作用.大孔树脂50%乙醇洗脱组分与生物碱组分比较,对小鼠心率,大鼠呼吸频率、大鼠动脉平均血压、小鼠唾液分泌量、大鼠体温影响有一定差异或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洋金花及生物碱组分药性为温,大孔树脂50%乙醇洗脱组分与生物碱组分药性不同,结合前期研究结果,可判定其药性为凉.

  • 关联挖掘技术在中药药性及其他属性间关系的应用研究

    作者:于红艳;许成刚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研究中药药性与其他属性间的关系规律.方法:以《中国药典》、《中药学》教材等书籍为信息来源,结合临床用药经验,采集、规范中药相关属性术语,构建中药信息数据库,利用改进的Apriori算法,对药性与其他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挖掘.结果:建立了药性-药理作用、药性-主治、药性-西医病名、药性-功能、药性-药味、药性-归经、药性-化学成分等频繁项目集,统计出中药药性与其他属性间的支持度和支持率,如药性“温”与药味“辛”支持度为117,支持率为10.578.结论: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分析中药药性及其他属性间关系数据的关系,数据挖掘结果可分析性较强,与中药药性传统认识相符.

  • 广安门医院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处方规律分析

    作者:李德平;翟华强;曹炜;刘鹏霄;王清林;员晶

    目的: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处方药性特点和配伍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广安门医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活动期RA住院患者的中医处方,在构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采用关联规则计算相关度.结果:收集的99例患者共314首处方中,出现频率>50%的有13味药,分别为薏苡仁、赤芍、苍术、当归、羌活、茯苓、川牛膝、金银花、黄柏、黄芪、青风藤、土茯苓、白术;四气以性寒居多,性温其次;五味以苦、甘、辛较多;归经以肝经多,归胃、脾经其次;有毒性中药共占5.81%;相关度较高的为苍术、川牛膝、黄柏、薏苡仁,当归、川芎、赤芍,金银花、薏苡仁,茯苓、白术,丹皮、赤芍等药对.结论:广安门医院治疗活动期RA从湿、热、瘀论治,采用清热除湿活血法,注重肝的疏泄调养,同时不忘顾护脾胃.

  • 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药不良反应

    作者:姜廷良

    安全、有效,是一切药物的基本属性,中药也不例外.在早期的<周礼>、<内经>、<本草经>中,古人已将药效及其毒性一并作为中药药性予以考虑.近年来,由于人们用药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外对马兜铃酸肾毒性和国内对鱼腥草注射剂过敏反应等的报导和处置,中药安全性问题受到极大关注.这对提高中药用药安全、防范毒性反应发生、正确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是有益的工作;但由于某些概念、认识上的不一,也造成了一些紊乱.我们认为,当前应明确如下观念:

  • 中药药性研究回顾与思考

    作者:王伽伯;金城;肖小河;赵艳玲

    文章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药药性研究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与归纳,讨论了中药药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 甘寒归肝肾经中药药性研究(I)——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霄翔;王艳苹;王玉凤;陈少兵

    目的:探讨廿寒归肝肾经中药药性与免疫增强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寻找归肝肾经甘寒中药有别于其他中药的共同药效.方法:以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制备小鼠免疫低下模型并结合体外药理实验.测定灌胃给药后小鼠体内巨噬细胞乔噬率、体外腹腔巨噬细胞(maerophage,M?)活性及其吞噬鸡红细胞(chicken red blood cell,CRBC)的功能、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并观察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甘寒归肝肾经中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结论: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是甘寒归肝肾经中药药效谱(药性)中的一项共同药效,但与另3类中药比较,不具备特有性.

  • 玛咖的临床文献研究及其中药性能探讨

    作者:王淳;张建军;王佳;费文婷;温霖;李爱民;高学敏;黄永刚;王林元

    文章基于外来植物药玛咖的临床科学研究文献,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探讨玛咖的中药药性,为玛咖与中药配伍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筛选设计合理、信度较高、结论可靠的玛咖临床科学研究文献,以24篇临床试验研究文献为依据,结合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得到结果:玛咖性味归经为甘、辛,微温;归肾、肝、脾经.功能主治为补肾益精,强筋壮骨,疏肝健脾.用于肾精亏虚,性欲淡漠,肝肾不足,筋骨萎软,脾气虚弱,倦怠乏力;肝郁气滞,抑郁烦躁.通过概括归纳玛咖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赋予玛咖中药药性,使玛咖与中药的配伍及临床应用有基本的理论依据,能更好地在医疗保健行业推广应用.

  • 中药药性量化研究的方法学进展

    作者:文艺;李海文;刘凤斌;侯政昆

    20世纪以来,在中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研究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被提到空前高度,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中医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杠杆,揭示和阐明了中医思想文化的科学本质和内涵,产生了深刻的文化效应.其中,中药药性量化根据研究目的不同也在不断分化和发展,它对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文章分别从四气、五味、归经3个方面对目前中药药性量化的方法学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同时,初步分析也显示在当今中药药性量化领域仍存在着量化等级标准不统一、赋分权重不统一、量化方法缺乏共识和权威推广等不足.在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改善缺陷,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标准化的整体发展.

  • 中药药性的生物学实质研究的可行性及其研究思路

    作者:丁乐;杨人泽

    中药药性是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对中药药性实质的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必经之路.文章从药性形成的哲学特性及其所用的哲学思维方法论述其生物学实质研究的可行性,进而为中药药性的研究提供思路.笔者认为对其展开研究应加强药-证模型的研究、加强实验和临床相结合的研究,进而建立中药药性生物学实质的表征体系及规范标准.

  • 系统涌现性意义下的中药药性认知

    作者:金锐;张冰

    中医药始终是复杂系统研究所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其理论体系特有的整体论、辨证论特点符合系统观基本认识.本研究采用系统涌现性的观点分析中药的药性概念,认为四气、五味等药性概念反映了中药复杂微观成分群作用于机体后涌现出的整体宏观效应,其涌现性特征受到药物、人体和文化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为中药药性实质研究提供思路,为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国传统草药学理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张元素对中药分类、药性、归经报使理论的创新

    作者:郑洪新;李敬林

    宋金时期著名医家张元素开拓中药学的分类、药性及归经报使理论和实践,为中药学研究作出了重大创新.中药分类以脏腑经络分类法、药性法象分类法为纲要,重在临床切用.首创“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图说”,以脏腑气机、治法纲要、药性要旨、用药用方、药性生熟、药用根梢等归纳药性气味升降浮沉补泻,并以实例证之.创新中药归经、引经报使理论,在各药条目下注明其所属经脉,说明同类药物的区别应用则与所属经脉有关,开创中药学“的药(靶向药物)”之先河.立法制方遣药很有特色,设三感之病与三才治法、气味厚薄与制方法度、脏腑苦欲补泻、规范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等,以成一家之言.

  • 中药寒热药性现代研究手段

    作者:许利平;孙建宁;张冰

    目的: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中药药性与功效进行归纳分析,寻求药性与功效之间的规律性.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中药功效与药性的关系出发,建立肝经归经的预测模型.基于生物热动力学探讨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以热动力学参数反映中药复方的寒热药性.用电子得失理论研究中药四性的物质基础,用红外成像扫描技术研究中药的寒热属性,用斑点免疫印迹技术探讨中药药性物质基础,以支持向量机用于中药药性识别的可行性考察,以微量元素含量水平探讨与中药四性的关系,并以食用茵总糖含量测定方法(费林氏容量法)探讨总糖含量与寒热药性关系.结论:多学科的渗透用于中药药性研究,为科学阐释中药药性的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

  • 谈中药药性--功能

    作者:张东伟;付敏;侯士良;王继峰

    中药药性,其涵义应包括中药的性质和功能.传统认为它主要指的是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核心内容.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长期发展和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阐释和说明中药药理的依据,也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主要根据. 药性理论自产生直到今天,不断丰富和发展,以致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系统.药性理论中有关药物性质即单味药性要素的论述颇多,而多种药性要素综合论述似嫌不够.如四气五味、归经、有毒无毒等有关药物性质的描述已被广泛应用,而中药功能内容是否归属于药性或治疗应用?似乎不太明了.

  • 国家级名中医张珍玉谈中药药性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郑秀丽;张庆祥

    张珍玉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药专家,坚持理论指导临床.认为中药是以中医理论指导应用的药物,中药应用必须掌握中药药性,即要突出四气五味,重视升降浮沉,强调药物归经,注重辨别病势,时时培土固本.验以临床,辨治疑难杂证,常获良效.

  • 治疗肺癌大肠癌中药的药性分析

    作者:赵锡民;谌霓;张继鹏

    目的 分析比较治疗肺癌、大肠癌有效中药药性特点.方法 从<抗癌中草药>书中分别筛选117味抗肺癌药物、101味抗大肠癌药物,对其四气、五味、归经作药性的比率分析.结果 四气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五味、归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治疗两种疾病中药性偏寒凉、味偏苦,多归肺肝经.

  • 中药五味之我见

    作者:和殿峰

    五味,系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道.长期以来,五味作为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用以概括药物的某些功能特点,解释药物的奏效原理,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向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然而,关于五味的记载和论述,历来存在着相当混乱的状态,不利于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中药五味的实质究竟是什么?迄今尚无一致的认识.笔者在复习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仁.

  • 温里药温经止痛除痹的药理研究

    作者:张明发;沈雅琴

    本文阐述了附子、肉桂、干姜、丁香、花椒、吴茱萸、高良姜和荜澄茄8味温里药温经止痛除痹的现代内 涵和作用机理,即镇痛、抗炎、抗变态反应是其内涵,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促进糖皮质激素释放,以及局部麻醉作用是它们的可能机理.为临床将温里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提供了科学依据.中药的复杂功效是性、味、归经三者相互限定和协同的结果,将三者紧密联系起来的中药研究思路有可能找到中药作用明确的具体的规律.本研究为此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实例.

  •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与中药药性现代研究

    作者:孙维洋;李峰;欧阳兵;王振国

    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云:"夫药有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升降浮沉之能,厚薄轻重之用,或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豁然贯通,始可以言医."寥寥数语,即将中药药性做了全面的概括,并指出了其对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意义.欧阳氏等[1]认为,"组群中药四性组合性效谱"应是现代中药四性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寻求的主攻方向之一,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可使中药四性理论体系具体化、科学化和现代化.2007年立项并启动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必将推动这一研究的进程.然而,如何将经典的药性理论与现代生物医学有机地整合起来,一直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点,而进行广泛的、多学科、多领域的交流和探索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预测中药缺失药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周密;王耘;乔延江

    中药理论体系中,药物的药性与功能是一个整体,前者从整体上表述了药物的作用性质、趋向和途径,后者则表明了中药对人体调节作用的结果,两者既具有明显的差别,又具有紧密的联系.利用信息技术研究中药药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1].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药性与功能数据进行挖掘,可发现药性与功效之间的明确关系[2].

  • 阿萨伊对虚热及虚寒证候模型的生物学表达特征影响

    作者:王林元;张建军;王淳;朱映黎;王子晨;贺成;瞿研;王莎

    研究阿萨伊对虚热证、虚寒证大鼠生物学表达特征的影响.SD大鼠分为空白组;虚热模型组,虚热模型加黄柏组、加阿萨伊高、低剂量组;虚寒模型组,虚寒模型加肉桂组、加阿萨伊高、低剂量组;采用每日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次、连续21 d的方法制备大鼠虚热模型、虚寒模型;通过放免法检测环核苷酸(cAMP,cGMP),内分泌激素(T3,T4,rT3)指标变化;通过比色法检测代谢(TP,UA,TC,TG,ALB)指标变化.虚热阿萨伊高剂量组能降低血清中cAMP,cAMP/cGMP值(分别P<0.05,P<0.001);虚热阿萨伊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T3,T4,rT3值(分别P<0.01,P<0.001,P<0.05);虚热阿萨伊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TP,UA,TC,TG,ALB值(分别P<0.001,P<0.05,P<0.05,P<0.05,P<0.01);阿萨伊对虚寒模型作用不明显.阿萨伊同黄柏一致,表现出对虚热模型大鼠的调整作用;与肉桂相反,对虚寒模型大鼠的指标纠正不明显.该文从同类比较、异类反证角度验证了理论推导的阿萨伊中药寒凉药性.

172 条记录 2/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