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周口地区无偿献血者RhCE抗原分布调查分析

    作者:纪慧

    目的:了解RhD阳性献血者C、c、E和e抗原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试管法检测500例献血者者C、c、E和e抗原。结果500例献血者中CcEe检出187例(37.40%)、CCee 147例(29.40%)、Ccee 62例(12.40%)、ccEE 43例(8.60%)、ccEe 25例(5.00%)、ccee 16例(3.20%)、CcEE 9例(1.80%)、CCEe 8例(1.60%)、CCEE 3例(0.60%), CcEe分布频率高, CCEE分布频率低, e抗原分布频率高(88.60%);E抗原分布频率低(54.40%)。结论RhD阳性献血人群Rh表型以CcEe常见, CcEe血型抗原筛查对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或新生儿或胎儿溶血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C抗原 e抗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肝功能指标关系研究

    作者:陈继梅;吕亮;丁雪芳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HBVDNA载量及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速率法对48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进行血清HBVDNA定量和ALT、AST检测,根据其临床分型分为e--CHB、e+-CHB,分别观察其与HBVDNA载量、ALT、AST水平关系.结果 e--CHB与e+-CHB相比,前者年龄远大于后者(P<0.01),血清HBVDNA载量低于后者(P<0.01),血清ALT、AST水平高于后者(P<0.01).e--CHB组随血清HBVDNA载量升高,其ALT、AST水平进行性升高(P<0.05),e+-CHB组血清ALT、AST水平与HBVDNA载量无关.结论 CHB不同临床分型在病毒学、生化学存在明显不同,对于e+-CHB患者HBeAg阳性是判断HBV复制的良好指标,其体内HBVDNA载量与肝脏炎症程度无关.e--CHB患者体内HBVDNA载量与肝内炎症程度相关,应重视对e-CHB患者的随访和治疗.

  • 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24周疗效观察

    作者:陈艳娟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的疗效.方法:对5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和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治疗24周期间,观察第16周、24周末肝功能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DNA(HBV-DNA)的变化.结果:阿德福韦酯和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应用在降低HBV-DNA和ALT水平,提高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方面疗效均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结论:阿德福韦酯和复方鳖甲软肝片联用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 拉米夫定对HBV-DNA及HBeAg的影响研究

    作者:孙爱秀;周书生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机体内HBV-DNA病毒含量及HBeAg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7例拉米夫定治疗的乙肝患者为实验组,并以同期56例行一般护肝治疗的乙肝患者为对照组,研究两组不同治疗阶段HBV-DNA病毒载量及HBeAg的变化特点.结果两组治疗前HBV-DNA平均对数值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3、6个月及1年两组HBV-DNA平均对数值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HBV-DNA、HBeAg不同时期阳性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HBV-DNA、HBeAg不同时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HBsAg定量预测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

    作者:刘仁志

    目的 通过分析血清中HBsAg水平同e抗原血清转换率间的关系来确定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按HBsAg水平<100、100~200、>200 ng/L分为3组作为治疗组,进行拉米夫定抗病毒12个月的治疗.对照组15例CHB患者不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按照HBsAg水平<100、100~200、>200 ng/L分为3组,均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复方甘草酸制剂等一般保肝对症治疗,观察治疗终点时三个水平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明确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与HBsAg初始水平和治疗3个月时下降幅度的关系.从而确定HBsAg定量检测用于预测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的诊断价值.结果 治疗终点时,三个水平的拉米夫定治疗组与对照组其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8.6%、37.8%、20.6%和5.1%;HBV DNA阴转率则分别为71.0%、34.9%、23.6%和0.e抗原血清转换率同HBsAg初始水平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HBsAg初始水平或治疗3个月后下降幅度是获得较高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较好的预测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 乙型肝炎HBV血清标志物分析

    作者:色郎康珠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乙型肝炎病原体.曾称澳大利亚抗原.我院对200例门诊、住院病人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标志物(HBV HBsAg)检测,并进一步作HBV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以及抗-HBc-IgM检测,现将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e抗原含量的关系

    作者:王晓阳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与e抗原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定量聚合酶连反应(PCR)、Abbott微粒子酶免疫荧光法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HBVDNA含量与e抗原含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BeAg阳性组与HBVDNA含量明显高于e系统双阳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HBVDNA与HBeAg呈正相关性,随着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的不断下降,肝损害程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结论研究表明HBVDNA与HBeAg含量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恶化加重, HBVDNA水平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定量检测HBeAg的意义

    作者:邓丽红;潘兴飞;李刚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 )患者血清HBeAg 水平对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 免疫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78 例HBeAg 阳性患者在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HBeAg、HBV DNA 水平的变化,统计学分析基线及治疗期间HBeAg 水平与HBV DNA 转阴的关系.结果 治疗48 周,HBV DNA 转阴66 例(84.6%),HBeAg转阴28 例(36.6%);基线HBeAg 水平< 436 s/co 或治疗12 周时HBeAg 下降> 2.5 log10 的患者更易发生HBV DNA 转阴及HBeAg 转阴.结论 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检测HBeAg 水平可用于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PreS1、HBeAg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商爱民;王雪莲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DNA(HBV-DNA)与前S1抗原(PreS1)及e抗原(HBeAg)的关系,评价PreS1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筛选179例实时荧光定量PCR HBV-DNA水平阳性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PreS1和HBeAg.结果:179例HBV DNA阳性血清中,HBeAg总阳性率为66.5%,随着HBV-DNA水平的升高,HBeAg的检出率大幅升高.PreS1总阳性率为83.8%,在三组不同的HBV DNA水平中,1组与2组、2组与3组间无差别(P>0.05),仅1组与3组间存在一定的差异(χ2=9.38,P<0.05).结论:PreS1与HBV-DNA密切相关,PreS1检测可反映其体内HBV病毒的复制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桂君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全球约有20亿人曾经感染乙肝病毒,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1].慢性乙型肝炎(CHB)可分为HBeAg阴性CHB和HBeAg阳性CHB两种[2].我国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不断增加,已经成为肝病工作者的严重挑战.现就我国目前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乙型肝炎病毒DNA血清定量与HBeAg的相关分析

    作者:石晓霞;周雪宁;权志博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DNA定量检测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eA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动态检测了20例乙肝患者24周拉米夫丁治疗期间的血清Hbe标记系统和HBV-DNA含量变化.结果:e抗原(HBeAg)阳性组的HBV-DNA含量(M=7.65)显著高于e抗体(HBeAb)阳性组的HBV-DNA含量(M=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48 P<0.001).在拉米夫丁治疗期间,血清HBV-DNA含量的下降和转阴明显先于血清学标志系统的转换.结论:HBeAg是反映HBV-DNA复制的重要指针,HBeAg阳性表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但在抗病毒治疗期间,血清学标志指针反映HBV复制状态存在局限性,HBV-DNA定量检测是反映HBV复制和判断药物疗效直接、可靠的指标.

  • 二对半e抗原假阳性原因分析

    作者:韩学军;陈凤莲

    目的:探讨导致二对半e抗原假阳性的原因.方法:用ELISA法测定200份离心与不离心抗凝标本的HBeAg.结果:不离心标本的HBeAg单独阳性很高,离心标本基本无此情况.结论:假阳性与不离心有关,全血中有许多与HBeAg有共同抗原颗粒物质,在酶免过程中出现非特异性结合,而造成假阳性,洗板不干净,可能也是造成假阳性的原因之一.敌要求对单HBeAg阳性标本进行离心,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两对半 e抗原 假阳性
  • 祛毒复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40例

    作者:胡大庆;杨素霞

    运用祛毒复肝汤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40例,通过观察肝功能复常、E抗原滴度及阴转,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与显效率分别达72.5%、45%,与干扰素疗效相当.

  • 团队干预在乙肝e抗原阳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作者:顾巧云;唐小梅;洪晨;时沪兴

    目的:研究团队干预在乙肝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母乳及婴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本市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的在我院分娩的乙肝e抗原阳性产妇100名.100例婴儿均在出生后、出生后1个月以及6个月分别注射10μg国产乙肝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同时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根据是否采取团队干预(即以团队形式对孕妇进行宣传教育干预),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50例,非干预组50例.分别统计两组母乳喂养比例,并检测各组婴儿出生和1岁时的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以及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以及乙肝核心抗体等.结果:对照组中,团队干预将母乳喂养率由12%(6/50)提高到54%(27/50).刚出生时对照组与干预组的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检测均为阴性,无差异.HBsAb以及HBeAb在两组中并无显著差异.而1岁时对照组HBcAb阳性率为52.0%,干预组为16.0%,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经过主动免疫和被动联合免疫后,母乳喂养是安全的.团队干预后,母乳喂养接受度显著提高,并且母乳喂养对HBcAb抗体转阴率显著提高.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优化治疗分析

    作者:白彦菊;姜慧敏

    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及其优化治疗措施。方法:我们对2014年5月-2015年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其进行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常规、生物学指标以及病毒学指标等,随访观察时间24周为观测的时间点。结果:经过治疗与观察我们发现,治疗24周以后,只有24例患者HBV DNA阴转,且其e抗原血清转换良好,血清 HBV DNA 水平与其无明显相关性,总体上显示应答效果不佳;经过半年时间的随访,HBV DNA的复发折有15例,其复发比率为18.75%,e抗原血清学转换者维持应答。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 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24周时 HBe Ag 血清学转换率和 HBV DNA阴转率与治疗前血清ALT水平密切相关,停药后具有持续应答效应。

  • 178例儿童Pre-SIAg实验室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

    作者:腾芳;张品殊

    目的:针对我国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患者逐年增加,识别乙型肝炎病毒是否在复制.方法:将收集本院住院及门诊的儿童乙型肝炎患者178例(排除甲、丙、丁、茂等其他类型的肝炎),年龄在3~12岁(均符合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结果:乙型肝炎病毒HBV-DNA≥103拷贝/ml,为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复制的标准.152例HBeAg阴性的患者中,16例HBV-DNA阳性,14例Pre-SIAg阳性.结论:Pre-SIAg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是临床血清学实验室诊断有价值的指标.

  • 阿德福韦酯联合肝络欣丸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24周疗效观察

    作者:王原;余亮科;曹克勇;张瑞凤;张羽忠

    目的 为评价阿德福韦酯联合肝纤欣丸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的疗效.方法 对5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肝络欣丸治疗和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观察治疗24周期间,在第16周、24周末肝功能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 DNA变化.结果 阿德福韦酯和肝络欣丸联合应用在降低HBV DNA和ALT水平,提高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方面疗效均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结论 阿德福韦酯和肝络欣联用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 乙型肝炎大蛋白检测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关系

    作者:姜彦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大蛋白检测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关系.方法:225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儿分别使用PCR法测定HBV DNA的含量,乙型肝炎病毒Dane颗粒抗原诊断检测LHBs.结果:225例样本中,检出乙型肝炎大三阳75例,在大三阳中,LHBs的阳性率与HBV DNA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乙型肝炎小三阳160例,在小三阳中,LHBs的阳性率与HBV DNA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Bs和HBV 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同时反应了慢性乙型肝炎患儿体内HBV的复制水平,其检测有助于提高HBV感染者的血清学诊断的准确性.

  • ELISA法检测HBeAg假性结果原因分析

    作者:梁洪刚;李化会;莫晓媚;李莉;王青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HBeAg假性结果原因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对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标本以及HBeAg阳性的标本用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复查.结果:136例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标本经稀释复查后检出10例HBeAg阳性标本.23例溶血标本引起HBeAg假阳性.结论:钩状效应和标本溶血是引起HBeAg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重要原因.必要时应加以复查,以减少HBeAg的错检和漏检.

  • 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e抗原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秦舫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e抗原的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3例HBV-DNA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e抗原的。结果前S1抗原与HBV-DNA的符合率为69.91%, e抗原与HBV-DNA的符合率为66.37%,前S1抗原与e抗原的合计阳性率为75.22%。结论前S1抗原、e抗原单独用于评价HBV在体内复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联合使用检出率较高。

    关键词: 前S1抗原 e抗原 HBV-DNA
99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