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联合或分次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视网膜脱离

    作者:邱庆华;王文莹;王方;许迅;张皙

    目的探讨联合或分次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并发白内障的视网膜脱离患者70例(70眼).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50例(50眼),行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B组20例(20眼),白内障摘除与玻璃体切除术分两次完成,两次手术间隔时间6~11(平均8±1.9)天.39眼(56%)植入IOL,31眼(44%)未植入IOL.术后随访6~40(平均14.5±10.2)个月.主要指标术前与术后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与术前相近或提高(P<0.05).术后佳矫正视力(BCVA):A组视力≥0.05者22眼(44%),≥0.1者19眼(38%),≥0.3者4眼(8%).Snellen视力提高范围1~7行.B组BCVA≥0.05者9眼(45%),≥0.1者6眼(30%),≥0.3者1眼(5%).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随访3年内,植入或不植入IOL对术后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影响(P>0.05).后发障发生率:未植入组较植入组高;发生时间:未植入组平均6个月,植入组平均14个月.联合或分次的手术后并发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手术对于治疗并发白内障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安全有效,适应证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眼科,2006, 15:28-31)

  • 声速调整法测量硅油填充眼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准确性研究

    作者:马楠;卢海;刘敬花;王首雁

    目的 评价声速调整法测量硅油填充眼人工晶状体度数的精确性.设计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患者89例(99眼).方法根据硅油填充眼眼轴测量方法的不同,包括调整超声波传导速度直接测量硅油填充眼眼轴、超声测量硅油填充前眼轴和对侧眼眼轴,将患眼分为直接法组(37眼)、预留法组(32眼)和参照法组(30眼).各组术前均利用ALCON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进行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公式均选用SRKⅡ.手术方式均为硅油取出联合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8个月,分析比较后一次随访时各组验光结果,并与预计屈光度进行比较.主要指标患眼术后屈光度.结果 术后完全达到预计屈光度的眼数分别为:直接法组25眼(67.66%),预留法组10眼(31.33%),参照法组8眼(26.71%).经卡方检验,直接法组比其他两组术后完全达到预计屈光度者明显高(P=0.009,0.003).结论 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的术后屈光度达到术前预留屈光度的比例,表明声速调整法测量硅油填充眼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方法较为准确.

  •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价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囊袋外植入术后的远期疗效

    作者:毕宏生;马晓华;王兴荣;季鹏;王桂英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囊袋外植入术1年时IOL的位置,并评价其术后长期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36例(3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由于后囊膜破裂,于囊袋外植入折叠式IOL作为囊袋外组.其中25例患者另一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囊袋内植入折叠式IOL作为囊袋内组.主要指标 IOL的位置、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视力、屈光度、眼压、IOL表面色素沉积情况.方法 术后1年时,应用UBM观察囊袋外和囊袋内两组IOL的位置,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视力、屈光度、眼压、IOL表面色素沉积等情况,随访时间12~25个月.结果 术后1年时,UBM示囊袋外组IOL位于角膜中央后(3.212±0.651)mm,囊袋内组为(3.750±0.641)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囊袋外组中23眼双襻为睫状沟-睫状沟固定,其中18眼IOL光学部均与虹膜接触;另13眼一襻位于睫状沟,另一襻位于睫状体,其中3眼IOL光学部与虹膜接触.囊袋内组双襻均位于囊袋内,IOL光学部不与虹膜接触.两组之间角膜内皮数量(P=0.64)、眼压变化(P=0.36)及后囊膜混浊(P=0.82)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裸眼视力≥0.5者(P=0.017)、屈光度(P=0.018)及IOL表面色素沉积的发生率(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UBM观察IOL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及IOL的位置,对探讨屈光度改变、IOL表面色素沉积等并发症的可能机制意义重大.囊袋外植入折叠式IOL长期疗效显示安全、有效、可靠.

  • 手术导航系统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赵阳;李蕾;朱思泉

    目的 观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应用Lenstar LS900手术导航系统对患眼手术前后屈光状态变化的影响,初步评价Lenstar LS900手术导航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8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单纯白内障患者36例(45眼).方法 根据手术中是否应用导航系统分为导航组17例(22眼)和对照组19例(23眼).导航组患眼术前分别采用Lenstar LS900光学低相干反射生物测量仪及IOLMaster进行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散光度等参数的测量;术后1、3个月采用Lenstar LS900光学低相干反射生物测量仪对上述参数进行复查.对照组患眼术前、术后3个月均采用IOL Master进行上述参数的测量.比较导航组患者术前两种测量仪器测量的一致性;比较两组患眼术前、术后3个月的屈光参数差值的变化情况.主要指标 患眼术前术后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散光度.结果 导航组术前Lenstar LS900和IOL Master测量数据中,眼轴、角膜曲率、散光度的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前房深度两种仪器的测量数值分别为(2.82±0.46) mm和(3.14±0.52) mm (P=0.036).导航组术前、术后1、3个月眼轴分别为(25.48±3.26) mm、(25.38±3.01)mm、(25.40±3.01) mm(P=1.000);前房深度分别为(3.14±0.53) mm、(3.56±0.76) mm、(3.62±0.81) mm(P=0.000);散光度分别为(0.97±0.37)D、(0.72±0.32)D、(0.62±0.27) D(P=0.003).导航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散光度差值为(-0.35±0.27)D,对照组术前、术后3个月散光度差值为(0.20±0.49) D(P=0.000).结论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应用Lenstar LS900手术导航系统可减少手术源性散光的形成,并可减少患者原有的部分散光度,值得在白内障手术中推广应用.

  • 中老年高度近视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福景;王鑫峥;刘静薇;苏金萍;陈建霞;王月兰

    目的 观察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40-65岁高度近视患者20例(36眼).方法 采用IOL-Master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患眼均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h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指标 视力、屈光状态、后囊膜皱褶.结果 术前裸眼视力均<0.3,术前佳矫正视力>0.6者5.眼(13.9%),术后3天裸眼视力>0.6者10眼(27.8%),术后1个月、3个月佳矫正视力>0.6者分别为21眼(58.3%),20眼(55.6%).术后I个月屈光度+1.50-2.00 D,平均(-0.58±0.68)D;术后3个月屈光度+1.50-2.00 D,平均(-0.58±0.64 )D,与术后I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中1眼发生后囊膜破裂,行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未发现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后囊膜末发现皱褶,人工晶状体固定良好.术后3个月3眼(8.3%)后囊膜轻度混浊,观察至6个月无进展.结论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Bigbag人工晶状体可对后囊膜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及程度改变

    作者:杨爽;宋旭东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视漂移及眼轴增长情况.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31例(53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平均(3.21±1.56)岁时接受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 对以上患儿按手术年龄分为两组:Ⅰ组<3岁(16例,27眼),Ⅱ组≥3岁(15例,26眼);按每次随访年龄分为三组:A组<4岁(11例,18眼),B组4~6岁(17例,30眼),C组>6岁(9例,15眼).术后随访(28.74±11.67)个月,检查患儿屈光状态及眼轴增长情况.主要指标 屈光变化及眼轴长度变化.结果 术后近视漂移程度:A组平均(1.18±0.98)D/年,B组平均(0.80±0.81)D/年,C组平均(0.71±0.82)D/年(F=3.532,P=0.032);但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眼轴长度增加:Ⅰ组平均(1.22±0.76) mm,Ⅱ组平均(0.82±0.46) mm(P=0.030).目标屈光度误差:Ⅰ组平均(1.64±1.32)D,Ⅱ组平均(0.55±1.16) D(P=0.009).同一随访时间内屈光变化量与眼轴变化量呈中度相关(r=0.596,P<0.001).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视漂移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减小,年龄越小则眼轴增长及近视漂移幅度越大,在一定程度上,眼轴长度增加的幅度会影响到近视漂移的程度.

  • 微爆破模式在超声乳化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顾铮;宋旭东;郑瑜

    目的探讨微爆破模式超声乳化术结合高负压的使用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98例(12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方法用爱尔康公司Legacy20000珠峰系统超声乳化仪,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爆破、脉冲和连续3种不同超声能量模式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主要指标患者术前视力、晶状体核硬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术中实际超声能量,有效超声时间.术后1天角膜水肿情况,术后1个月佳矫正视力及角膜内皮情况.结果爆破组术中超声能量及有效超声时间的使用均低于脉冲组和连续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角膜水肿及角膜内皮损失率均低于脉冲组和连续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爆破模式结合高负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超声能量的使用,减少角膜内皮的损伤,是一种先进高效的手术技术.

  • 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3.0 D视觉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旭东;薛文娟;钱进;康慧娟

    目的 比较三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ReSTOR+4.0 D、IQ ReSTOR+4.0 D和IQ ReSTOR+3.0 D的临床效果,评估植入IQ ReSTOR+3.0 D后的视觉功能.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7例(72眼).方法 对以上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和IOL植入术,按患者自愿原则,分别植入ReSTOR+4.0 D 18例(27眼),IQ ReSTOR+4.0 D 15例(25眼),IQ ReSTOR+3.0 D 14例(20眼).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的近距离、中距离和远距离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和离焦曲线.主要指标近距离、中距离和远距离裸眼和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离焦曲线和问卷调查.结果 术后3个月,IQReSTOR+3.0 D组裸眼中距离LogMAR视力(0.169±0.07)较ReSTOR+4.0 D组(0.256±0.08)和IQ ReSTOR+4.0 D组(0.252±0.08)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近距离和远距离视力,三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离焦曲线显示IQReSTOR+3.0 D组的近距离视力在-2.0 D~-2.5 D,相当于眼前40~50 cm范围有一高的平台,而ReSTOR+4.0 D组和IQReSTOR+4.0 D组仅为一个点.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夜间视力模糊、眩光和光晕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衍射多焦人工晶状体+3.0 D较+4.0 D能够提供更好的中距离视力和一定距离范围近视力.(眼科,2010,19:84-88)

  • 增生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硅油填充眼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分析

    作者:李闻思;张风;卢海

    目的 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同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与二期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IOL植入术的术后炎症反应差异.设计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同期或二期行白内障手术的PDR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积血者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者91例104眼.方法 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同时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IOL植入手术(同期组)52眼,二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IOL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手术(二期组)52眼.分析两组间患眼术后视力、前节炎症反应程度的差异.主要指标视力及眼前节炎症反应.结果 同期组及二期组患眼术后佳矫正视力>0.1以上者分别为14/52、8/52眼(χ2=6.87,P=0.07);同期组及二期组患眼术后1周内出现角膜水肿分别为16/52、6/52眼(χ2=11.53,P=0.001);同期组及二期组患眼术后出现角膜后沉着物分别为20/52、9/52眼(χ2=5.79,P=0.019).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一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IOL植人术后眼前节炎症反应较严重.(眼科,2008,17:239-241)

  • 不同材料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对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胡爱华;施玉英

    目的观察不同材料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IOL)植人患眼后引起的前房炎症反应有无差异.设计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67例(6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方法将患者分成A(24例)、B(21例)、C(22例)三组,A组植入第三代硅凝胶IOL,B组植入亲水丙烯酸酯IOL,C组植入肝素表面修饰的亲水丙烯酸酯IOL.手术前及术后第1、7、28天用激光房水闪光细胞仪测量前房房水的闪光(flare)和细胞(cell)计数值,以判断前房炎症反应程度.主要指标激光房水闪光细胞仪测量的flare值、cell值.结果A、B、C三组术后第1天的flare值分别为(17.5±7.9)、(17.0±6.7)、(11.6±5.8)光子数/毫秒(pc/ms),cell值分别为(13.1±5.9)、(13.7±5.8)、(9.4±3.7)个/立方毫米(num/mm3);A、B、C三组术后第7天的flare值分别为(9.5±5.6)、(8.8±5.0)、(5.6±3.0)pc/ms,cell值分别为(6.5±4.6)、(5.6±2.9)、(3.6±2.9)num/mm3.术后第1、7天C组的flare和cell值明显小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术后第28天,三组之间flare和cell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植入肝素表面处理的人工晶状体者白内障术后早期炎症反应较其它两种轻,激光房水闪光细胞仪是定量测量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安全有效的工具.

  • 伴后囊下性白内障的原发性色素播散综合征一例

    作者:周健;王从毅;杜红俊;徐正方;崔志利

    患者男性,50岁,干部,因右眼视力下降一年于2005年12月就诊.患者曾于1996年在某医院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人手术.术后因眼压升高行虹膜周边切除术,3个月后IOL脱落于玻璃体腔内,遂手术取出,并植入前房型IOL.

  • 迟发型囊袋阻滞综合征一例

    作者:周健

    患者男性,68岁,因左眼视物模糊半年于2006年10月就诊.患者曾于2000年6月于外院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术后视力1.0.眼科检查:视力右无光感,左0.6.右眼角膜白斑,眼球轻度萎缩.左角膜透明,前房深,瞳孔3 mm,对光反应灵敏,虹膜无膨隆,IOL位置正.散瞳后检查发现IOL位于囊袋内.前囊环约5 mm,完整、居中、近似圆形,并已机化呈灰白色线状,360度紧贴于IOL光学区前表面(图1).

  • 人工晶状体的特点和选择

    作者:刘平;石广森;李志坚

    人工晶状体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被改良,对推动白内障手术的迅速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选择一种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的特点和如何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作一评述.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 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

    作者:万修华;李晓霞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年来,从人工晶状体(IOL)材料选择、IOL设计,或手术方式选择如前囊膜抛光、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植入囊袋张力环(CTR)、植入囊膜接触抑制环(CAPR)等方面预防PCO研究报道较多.但多数预防方法临床效果存在争议,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长期效果尚不确定.

  •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会全面取代球面人工晶状体吗?

    作者:姚克

    球差是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后影响白内障术后患者功能性视觉的主要原因.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光学设计上更接近自然的晶状体,具有消除像差和提高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优点.若能达到个性化设计,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有望取代传统球面人工晶状体,成为人工晶状体的主流.(眼科,2006,15:3-4)

  • 两种切口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的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朱越峰;陈菊仙;屠叔丹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较常见的眼科疾病,复杂难治且严重影响视功能.近年来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及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技术的日益成熟,相比于传统的先行青光眼手术再行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的医院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IOL植入及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提高了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更减轻了分期手术为患者带来的痛苦[1].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的术式分为单切口和双切口,我们对比了不同切口联合三联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两种白内障手术方式后发障发生率的比较

    作者:陈琛;曾悦;陈强;李峥;韦秋红

    后发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关后发障的发生机制和因素已有很多相关研究,如年龄、术后前房炎性反应、人工晶状体(IOL)类型和设计、撕囊大小、手术医生的操作等,另外合并有糖尿病、葡萄膜炎、青光眼、高度近视等眼部及全身疾病均影响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1-6].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的后发障的发生是否有影响还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排除全身及眼部疾病的基础上分析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

  • 论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与必要性

    作者:董喆;王宁利;李莹;罗岩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为高度近视患者提供了一项新的可以选择的矫正方法,为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完备的术前检查、定期的术后观察是必不可少的.而屈光手术的进行与否,则取决于患者对于抛弃框架眼镜或接触镜的要求程度,术前充分的沟通可以使患者了解自身眼部条件的不足,使其对术后效果有客观的预期.

  • 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几个关键问题

    作者:云波

    儿童眼球正处于生理发育阶段,其特点是巩膜硬度低、前囊膜弹性大、玻璃体压力大、眼内炎性反应大、瞳孔不易散大等,致使白内障手术难度增大.同时屈光状态随年龄不断变化,因此要想手术后获得良好的视功能重建,儿童白内障的治疗比成人白内障更具有挑战性.儿童白内障视功能的评估、手术时机的确定、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患儿的视觉康复.

  •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早期视觉质量的研究

    作者:谭少健;梁皓;李霞;李伟均;严宇清;蒋林志

    目的:比较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植入术后早期患者的视觉质量改变,评价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我院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选择病例44例(6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MIOL组植入AMOArraySA40N,SIOL组植入Allergan SI40NB.术后1天查远、近视力,3个月对患者进行远、近视力、对比敏感度(CS)、色觉、视野及拟调节力等视功能的检查,问卷调查视物情况及视觉症状.结果:MIOL眼具有与SIOL眼一样良好的裸眼远视力,两组分别为1.00±0.27、0.89±0.23(P>0.05),裸眼近视力MIOL眼明显优于SIOL眼,分别为0.86±0.27、0.45±0.14(P<0.05);两组患者的CS在低、中空间频段均位于正常范围内,高空间频段均有部分病例稍下降,异常率两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色觉无异常;自动视野计检查发现MIOL组1例(1只眼)视野缺损,其余患者视野正常;MIOL眼焦深大于SIOL眼,分别为+1.0D~-3.5D、+1.0D~-1.0D;多数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MIOL组近距离作业满意度高于SIOL组(85.71%、34.78%,P<0.05);近用镜脱镜率MIOL组57.14%,SIOL组无人能脱镜;两组患者视觉症状均较少.结论:两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CS改变无差别,但MIOL植入术后近视力更好,焦深更广,减少了患者对近用镜的依赖,患者的满意度高,植入MIOL是安全、有效的.

1753 条记录 5/88 页 « 12345678...878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