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叶珠;陈峤鹦;时美芳;王红春;曹小英;朱美红

    目的 观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效果.方法 对46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采用视觉扫描、感觉觉醒、提醒忽略、肢体运动、口头回忆法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康复干预,康复干预前后采用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分;删除试验、线段等分法、临摹图形评定忽略程度.结果 康复干预后巴氏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康复干预前,忽略程度明显改善.结论 康复干预可改善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早期分时康复干预的效果

    作者:俞霞;葛国芬;金红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的袖套样结构,其主要功能是控制肩关节的运动及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1]。肩袖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肩部疾患,一般由创伤、退行性变引起。肩关节疼痛是本病早期的主要症状,以夜间为甚,疼痛分布于肩前方及三角肌区[2]。近年来,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切开手术相比,关节镜下行肩袖修补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视野宽畅、对关节内干扰少、术后疼痛较轻,有利于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3]。为进一步探讨临床治疗效果,本科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对32例此类患者采取术后早期分时康复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早期康复锻炼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红菊

    对某些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1].但常因缺乏规范、全面、系统的术后康复护理,而未收到满意的疗效.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对23例骨水泥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介入系统、规范、全程康复护理,并以此作为康复组;与2003年5月至2007年3月23例骨水泥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未给予系统康复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强化注意训练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魏伟;吴婷婷

    单侧空间忽略表现为对患侧肢体或空间认识的缺失(主要是左侧忽略),严重影响个体运动和适应能力的恢复[1,2]。本次研究通过强化患侧注意力的训练,结合常规运动疗法康复干预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取得运动功能方面的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社区呼吸康复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研究

    作者:钱倩;谢国钢;袁琳;金先桥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展过程中,患者常反复急性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多数急性加重往往发生在患者家中.而相当部分的患者发生急性加重后不立即上医院就诊,从而加剧病情恶化.呼吸康复治疗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大量研究证实康复治疗能改善运动耐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课题旨在探讨采用社区康复干预对COPD急性加重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干预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小利;刘侠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3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20)和对照组(n=19).康复组于术后24小时开始康复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锻炼,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由专职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康复组的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反映功能恢复的四项评价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以促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

  • 高频超声在肩手综合征康复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玲;曾邦伟;陈美华;肖优芳;张鑫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们用高频超声测量肩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肌肉厚度,提供肌肉结构定量数据,与Barthel指数进行比较,评估高频超声在肩手综合征康复干预效果中的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根据1995年美国NINCDS中有关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CT或MRI确诊者;②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者;③3个月内生命征稳定,意识清醒者;④无严重视力、听力、言语功能障碍者;⑤年龄40~80岁;⑥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 神经节苷脂结合康复干预对高危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谢亚娟;郑文韬;李伟娜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结合康复干预对高危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危脑损伤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干预,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并比较不同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儿运动和智力发育指数评分.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研究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运动发育和智力发育指数评分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运动发育和智力发育指数评分均较前升高,其中研究组患儿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 康复干预联合神经节苷脂在治疗高危脑损伤患儿方面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智力和运功功能,该方法值得推广借鉴.

  • 急性脑梗塞早期康复干预的护理体会

    作者:周兰妹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继发障碍发生有17例,对照组发生继发障碍31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前臂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康复干预

    作者:侯凯波;胡建山;陆萍;蔡显华

    目的 分析前臂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康复干预方法.方法 将103例前臂尺桡骨双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3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骨折患者常规护理;康复组执行护理程序的4个步骤,即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制订康复计划→实施康复计划→评价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体重下降幅度、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康复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实施有效的心理及肢体康复干预,能促进前臂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早日康复.

  • 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冯晓晴;刘喜梅;杨洪菊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神志清醒患者7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在病后第4天开始进行康复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对两组病人治疗4周后进行肌力的比较.结果康复组肌力明显比对照组提高,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取早期康复干预,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干预对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李英林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康复组于术后24h开始行康复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并随意自我锻炼,两组术后6个月由专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康复组的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反映功能恢复的四项评价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促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

  •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孙淑芳;王敬茹;王兰平;王俊英;孙铮

    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康复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护理的同时配合早期康复干预,于6周后分别用Fugl-Meyer及 Barthe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康复干预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认为早期康复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秀峰;巨文慧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导致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康复干预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康复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4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4.2%。年龄≥60岁、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吸烟史、长期卧床、意识障碍、呼吸道疾病、侵入性操作及心脏病史患者的感染率较高(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伴肺部感染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感染的相关因素比较多,加强针对性的康复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 脑血管病偏瘫30例家庭康复干预

    作者:李玉芹

    2007年7月-9月,我们对30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在出院后实施家庭康复干预,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1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V)婴儿期康复干预策略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韶东;汪启筹

    [目的]通过1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V)婴儿采用不同的康复训练策略,观察其治疗前后的足踝形态发展趋势,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治疗的可行性.按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诊断标准制定人选标准.从2008年1月~2013年1月共15例26足,其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小为出生后10 d,大为出生后92 d.[方法]康复治疗策略包括康复控制性训练、支具辅助治疗和跟腱有限手术.康复控制性训练包括:早期持续手法矫形,通过被动关节活动逐渐矫正外观畸形.中期强化弱势肌群,通过反复有序刺激弱势肌群收缩,促进弱势肌群肌纤维的发育,配合支具辅助维持足部正常外观.后期控制性引导负重,逐步在成人协助下进行步态训练,引导患儿形成正常的步行功能.如果超过12个月,外观无明显改善,行跟腱松解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长为60个月,短为18个月,平均31.4个月.根据足外观和步态功能设计《马蹄内翻足功能评价分级评价标准》,评价治疗前后的足踝形态变化.其中12例18足恢复良好,1例2足轻度内翻,2例4足仍有跟腱挛缩,1例2足未能完成康复训练,3个月后行手术治疗,功能良好.治疗前后根据足外观和步态功能进行分级统计,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秩和检验,结果显示P <0.001,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马蹄内翻足早期治疗疗效值得肯定,婴儿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促使踝足功能的正常发育,有效改善马蹄内翻足的异常形态,获得正常的运动能力;(2)本康复干预策略的特点是外观矫形与功能恢复并重,既要矫正足踝的外观矫形,降低跟腱痉挛,又强化胫前肌肉等弱势肌群的发育,确保足踝关节运动功能中肌肉的主动及拮抗的有效协调与均衡.

  • 不同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侧肩痛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严伟;韩玮;刘厚林

    肩痛是腩血管病后偏瘫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在卒中后早期进行康复干预,防止肩痛的出现并在肩痛出现后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痛苦,更好地改善上肢的功能活动,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益.

  • 宝宝『很有劲』不一定好

    作者:郭春光;颜华

    几天前在一个朋友家里做客时,他父亲的一句闲聊让我警惕起来.伯父乐呵呵的抱着自己3个月的孙子说:"我的乖孙子肌肉好结实啊,将来是个大力士哦,爷爷让你以后当举重运动员."小宝宝3个月,虎头虎脑的,两个小拳头抓得紧紧的,但两只小手很难放到口里面去吃;两只小脚硬梆梆的,活动起来有些困难.看到这种现象,我告诉朋友及其家人,宝宝的这种"有劲"是肌张力增高的表现,需要康复干预才能消除,使患儿恢复正常.

  • 脑血管病偏瘫后遗症的康复干预模式分析

    作者:谢静

    目的 分析脑血管病患者在偏瘫之后,对后遗症的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1-05-2012-03我院采用康复干预治疗28例脑血管偏瘫患者,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在接受康复干预治疗后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其神经系统、上肢活动、下肢活动等都有了显著的恢复,生活基本正常.结论 康复干预治疗是一种帮助因脑血管病导致的偏瘫后遗症的患者恢复其自主能力,可以恢复其基本生活能力,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有望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应用.

  • 早期康复干预对持续卒中后肩痛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凌;俞益火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持续卒中后肩痛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4例病例按康复干预时间分为早康组(发病后2周内进行康复干预,n=51)、对照组(发病后3周以上进行康复干预,n=53),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2组治疗前、发病1个月(t0)、3个月(t1)、6个月(t2)后进行康复评估,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灶位置、利手、发病前独立生活能力、卒中类型、卒中前合并疾病)、运动功能(MI、MAS)、感觉功能(触、冷、痛、本体觉)、认知和情感功能(MMSE、SDS)、肩痛评定(时间、评分、性质、位置等).结果 早康组2例t0、8例t1出现肩痛,2例t2出现持续卒中后肩痛;对照组治疗前发生肩痛3例,t06例,t116例,t26例发生持续卒中后肩痛;早康组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肩痛情况(疼痛性质、持续时间、疼痛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以减少持续卒中后肩痛的发生,改善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22 条记录 6/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