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疾病俯卧位的临床护理

    作者:刘凤芹

    目的:分析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疾病俯卧位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本院诊治的86例均予以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术后俯卧位行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期间的侧位Cobb角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过后路手术治疗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施行,其Cobb角为(13.76±1.46)°、椎体高度比为(89.30±25.84)及椎管占位率为(19.38±4.89)%;随访过程中发现56例(占65.12%)患者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出现7例(占8.14%)背痛情况,13例(占15.12%)腰痛情况,患者胸腰椎恢复较好。结论胸腰椎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俯卧位情况加强护理干预,促进了患者康复,同时提高了临床治疗有效率。

  • 胸腰椎疾病患者脊髓神经运动功能标准化评估流程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作者:贾曼;张俊娟;王亚寒;张少华;杨光宇;刘佳;杨晓平

    目的 探讨脊髓神经运动功能标准化评估流程在胸腰椎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病区2016年4-6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疾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脊髓神经运动功能标准化评估流程.选择2016年1-3月收治的60例采用常规护理评估的胸腰椎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脊髓神经运动功能标准化评估流程实施前后护士专科理论及操作成绩、2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医生对护士专科能力满意度.结果 脊髓神经运动功能标准化评估流程的制定和实施,经过培训后护士的理论考核得分为(94.70 ± 1.18)分,操作考核得分为(93.50 ± 2.34)分;平均住院日为(6.10 ± 1.98)d,次均住院费用为(29 088 ± 341)元;与对照组的(42.30 ± 12.95)分、(46.80 ± 15.31)分、(7.80 ± 2.37)d、(37 566 ± 592)元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8.31,均P=0.00).医生对护士总体满意度从11/15提升至14/15.结论 胸腰椎疾病患者脊髓神经运动功能标准化评估流程规范了护士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标准,使护士的工作更加全面、及时、专业,对临床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胸腰椎前路手术的康复及护理

    作者:朱建华

    为探讨康复护理对胸腰椎前路手术的作用,我们采用对胸腰椎前路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专门护理和系统的康复练习.并对36例胸腰椎前路手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护理的患者经过3~36个月的随访,其满意率为92.2%.因此,我们认为康复护理是胸腰椎前路手术后患者的脊柱和下肢功能得到大限度的恢复,并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科手术的效果.

  • 胸腰椎疾病患者全麻术后去枕平卧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

    作者:吕曼

    目的探讨胸腰椎疾病患者全麻术后去枕平卧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8月~12月胸腰椎疾病全麻术后去枕平卧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根据结果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胸腰椎疾病并行全麻手术患者术后6h内不能坚持体位指导152例。其中,因麻醉状态导致依从性差65例,占42.8%,医学相关知识缺乏20例,占13.2%,患者想急迫恢复健康15例,占9.9%,对医务人员信任度差17例,占11.2%,不舒适感23例,占15.1%,家属不配合12例,占7.9%。结论通过加强护患沟通,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麻醉未清醒期间的安全管理和心理护理;落实责任制护理,重视健康教育等方式能提高胸腰椎疾病患者全麻术后去枕平卧位依从性。

  • 经骶棘肌肌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疾病的疗效

    作者:陈云生;游辉;陈荣春;陈勤

    目的 探讨经骶棘肌肌腹入路治疗胸椎和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6月至2009年8月间经骶棘肌肌腹入路手术治疗的45例胸腰椎疾病患者,其中11例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为腰神经根鞘膜瘤,1例为腰2横突骨样骨瘤,其余31例为胸10~腰4椎体骨折.结果 45例患者术后得到6~32个月随访,平均15.5个月.优27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为88.9%.结论 熟悉骶棘肌解剖和掌握手术技巧,运用骶棘肌肌腹入路治疗胸腰椎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下胸椎手术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及置钉效果观察

    作者:王永庆;田伟;张贵林;张波

    目的:探讨下胸椎手术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观察置钉效果。方法下胸椎手术患者100例,均行胸腰椎CT扫描,并进行胸腰椎三维重建,观察T11、T12横突是否存在类似腰椎乳突、副突的突起。将双侧存在两突起的患者数据导入SKRYGER手术导航仪。以两突起间连线靠近上位突起的根部为螺钉置入点,置入螺钉。术后进行X线和CT检查,观察置钉效果。结果 T11、T12双侧横突存在乳突、副突结构患者20例,均行T11、T12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T11双侧置钉7例,共14枚螺钉;T12双侧置钉16例,共32枚螺钉。术后均未出现相应神经刺激症状;X线片示椎弓根钉位置良好;CT扫描示T11螺钉轻度穿破外皮质3枚、T12螺钉轻度穿破外皮质2枚,椎弓根内皮质均未受损。结论对于存在T11、T12双侧横突两突起结构的下胸椎手术患者,选择两突起间连线靠近上位突起的根部为螺钉置入点,置钉效果较好。

  • 胸腰椎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疾病效果观察

    作者:朱永生;孙振中;汪建良;徐耀增

    目的 评价胸腰椎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胸腰椎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胸、腰椎椎间盘突出症35例,脊柱外伤10例,脊柱肿瘤8例,脊柱结核7例;利用疼痛评分、影像学指标和神经功能评分等比较术前、术后和未次随访时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全部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术后3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50±1.00)分]较术前[(7.90±0.90)分]降低(P<0.05),伤椎Cobb角[(5.08±1.22)°]较术前[(29.12±3.01)°]减小(P<0.05),伤椎前缘、后缘压缩率[(9.67±2.89)%、(10.34±3.01)%]较术前[(55.75±4.99)%、(44.03±5.22)%]减少(P<0.05),椎管狭窄率[(10.14±2.69)%]较术前[(60.98±20.21)%]降低(P<0.05);术后3d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Cobb角度数、以及椎管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无改善,其余患者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P<0.05).结论 胸腰椎疾病经胸腰椎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后可减轻疼痛,影像学指标及神经功能改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