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和Miyoshi肌病dysferlin表达分析

    作者:任守臣;焉传祝;李茂绪;刘淑萍;吴金玲;赵玉英;李伟;李大年

    目的 探讨dysferlinopathy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 对45例临床病理诊断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和Miyoshi肌病(MM)患者的冰冻肌肉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IHC)观察dysferlin、α-肌聚糖和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的表达,进一步用Western印迹分析法(WB)测定肌肉组织中dysferlin含量.结果 在39例LGMD和6例MM患者肌肉标本中发现5例dysferlin完全缺失,另有3例dysferlin表达量在正常对照值的15%以下,这8例患者符合dysferlinopathy的诊断,其中LGMD 3例,MM 5例.平均发病年龄为18.8岁,2例LGMD患者为同胞兄妹,1例MM患者的父母为姑表兄妹,提示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血清CK585~21 280 IU/L,平均6240 IU/L,肌电图均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为典型肌营养不良改变,3例有炎细胞浸润.结论 dysferlinopathy临床和普通肌肉病理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肌组织中伴有炎细胞浸润,容易误诊为炎症性肌病.应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方法对dysferlin的表达进行分析是诊断本病以及与炎症性肌病鉴别的必要手段.

  • 远端型肌病大家系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鹏翔;李建瑞;蔡辉;严江伟;王美玲;李存保

    目的:报道一个远端型肌病大家系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分析其可能的遗传方式,为分子遗传学分析提供资料.方法:对这个大家系进行家系调查、遗传图谱及临床病理分析,以初步明确诊断.结果:先证者为29岁男性,13岁时出现双足马蹄内翻畸形、双下肢无力及双小腿肌肉进行性萎缩.此大家系五代共计117人,其中病人36人(男12人,女24人).该家系中其他病人的症状与先证者类似.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肌源性损害,肌肉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为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结论:结合病人的家族史、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改变特点,这个大家系中的病人可考虑为远端型肌病亚型中的Miyoshi肌病,其可能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Dysferlin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附6例报道)

    作者:奚剑英;任惠民;卢家红;汪寅;黄俊;朱雯华;林洁

    目的:探讨dysferlin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9例患者的肌肉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并对肌肉组织进一步行dysferlin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确诊6例为dysferlin肌病,病理表现均为肌源性损害,无边缘空泡,其中2例患者的病理分析有炎细胞浸润.根据临床表现特点,6例患者中有3例为Miyoshi肌病(MM),2例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GMD 2B),1例为远端前群肌病(DACM).结论:Dysferlin肌病在肌电图上为肌源性损害、肌酶显著升高,其临床表现多样,dysferlin免疫组化染色联合Western blot有着重要诊断意义.

  • DHPLC在检测Miyoshi肌病家系致病基因突变中的应用

    作者:张炳峰;牛琦;陈晓婷

    目的 检测Miyoshi肌病家系成员的DYSF基因突变,探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DHPLC)在基因研究中的效能.方法 用RT-PCR技术扩增DYSF基因的编码序列,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DHPLC)对PCR产物进行突变筛选,出现异常峰型的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明确突变位点.结果 患者DYSF基因存在6429delG突变.结论 DHPLC能有效地用于基因突变的检测,该方法快速高效,可作为大样本筛查突变位点的一种便捷可靠手段.

  • Miyoshi肌病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

    作者:张炳峰;孙顺昌;樊绮诗

    目的寻找Miyoshi肌病家系的DYSF基因的分子缺陷.方法用RT-PCR技术和序列分析筛查家系成员的DYSF基因的编码序列,确定患者的基因突变.结果患者DYSF基因的53号外显子存在6429 del G突变.结论 6429 del G突变为一移码突变,它使dysferlin蛋白的合成在2035密码子处提前终止,使其稳定性降低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 Dysferlin蛋白缺陷的Miyoshi肌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

    作者:王敏;笪宇威;卢岩;徐敏;刘璐;贾建平

    目的 探讨dysferlin蛋白缺陷的Miyoshi肌病(MM)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3例MM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青少年起病,临床主要表现均为下肢远端无力伴肌肉明显萎缩,其中1例发病初期伴有小腿肌肉疼痛肿胀,1例下肢近端肌肉无力;3例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均明显升高,分别为7543 IU/L、5657 IU/L、8721 IU/L;2例乳酸脱氢酶升高,分别为465 IU/L、636 IU/L.3例肌肉病理均为肌源性损害,肌细胞膜dysferlin蛋白明显缺失,dystrophin表达正常;其中1例肌肉病理有炎细胞浸润.结论 MM患者均为青少年起病,临床以下肢无力及肌萎缩为特点,病理可见肌细胞膜dysferlin蛋白缺失.

  • Dysferlin肌病11例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周华勇;阳斌;林贞仿;陈卉娇;徐严明

    目的 探讨Dysferlin肌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的11例Dysferlin肌病患者(男8例,女3例)的临床特点,肌酸激酶、肌电图、病理活检及治疗,门诊随访2年判断肌力提高或降低至少1级为明显改变标准.结果 11例dysferlin肌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9.2±9.1)岁,男性居多,至确诊平均病程7年,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肢带型营养不良2B型(limb girdle muscle dystrophy 2B,LGMD2B)首发部位多为四肢近端,主要为下肢近端;Miyoshi 肌病(miyoshi myopathy,MM)首发部位多为双下肢远端.所有患者肌酸激酶均升高平均5126 IU/L,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免疫组化染色肌纤维膜Dysferlin缺乏.目前无根治药物,Dysferlin肌病进展缓慢,随访2年病情无明显变化.结论 Dysferlin肌病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点及相应辅助检查,可以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 Dysferlin缺陷:肢带2B型肌营养不良与Miyoshi肌病的致病原因

    作者:孙顺昌;樊绮诗;吴华成;France Leturcq;张炳峰;于文;Nathalie Deburgrave;刘明;宋永建

    目的对临床怀疑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一家系进行分析,以明确肌病类型并寻找其致病基因的分子缺陷.方法用与8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基因连锁的短串联重复序列标记进行连锁分析,用与5种肌营养不良相关的单克隆抗体作多重免疫印迹分析检测相应致病基因的编码产物;通过逆转录-PCR扩增先证者致病基因的编码序列并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结果家系连锁分析显示在DYSF基因附近的D2S337位点的优势对数记分值为1.85,提示致病基因与D2S337连锁;免疫印迹分析提示患者DYSF基因的编码产物dysferlin缺陷;测序证明先证者DYSF基因的cDNA第6429位发生纯合性delG突变.结论综合研究结果和临床资料,这一家系中的先证者被诊断为Miyoshi肌病,由DYSF基因纯合性缺失突变所导致.

  • Miyoshi肌病误诊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媛清;苏娟

    目的:总结Miyoshi肌病临床诊断经验,分析临床误诊原因,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对该例肌活检光镜病理检验,全基因测序DYSF基因编码,免疫组化分析检测致病基因的编码产物,确定基因突变.结果:DYSF基因检测发现该病例在该基因外显子区域存在c.937+1G>A纯合突变,家系中其父、母DYSF基因均存在该基因c.937+1G>A杂合突变,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免疫组化分析提示病例DYSF基因的编码产物dysferlin表达缺失.结论:综合研究结果和临床资料,该病例确诊为Miyoshi肌病,由DYSF基因纯合性缺失突变所导致.详尽的病史、完善的肌肉组织学及IHC染色和基因检测对肌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