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穿刺联合毫米波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效果分析

    作者:徐学勤

    目的:探讨以高频超声引导穿刺、冲洗联合毫米波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科2007年1月~2012年1月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研究组A组为136例以高频超声引导经穿刺、冲洗联合毫米波治疗组,对照组B组为98例切开引流换药组。结果研究组A组:125例痊愈,治愈率达91.9%,11例微创治疗无效后改为手术切开。治愈时间为(9.3±6.2)d,疼痛分级为(2.1±1.1)分,花费为(870±602)元;对照组B组:97例痊愈,治愈率达98.98%,1例出现乳瘘。治愈时间为(15.4±7.6)d,疼痛分级为(5.7±1.4)分,花费为(5500±1700)元。研究组治愈时间、疼痛分级及花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此方法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创伤小、痛苦小、简便易行且恢复快,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性强的方法。

  • 毫米波照射生物活体激发非热效应的探讨

    作者:陈真诚;蒋勇;祝杰;蒋大宗

    1 前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毫米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近20年中尤为突出,如毫米波疗法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软组织及骨组织外伤、冠心病、肿瘤等疾病。这些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可归结为毫米波照射生物活体所引发其机理变化,即医学上的生物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生物热效应是指一定频率和功率的电磁波辐射在生物活体上时,所引发的生物活体的局部体温上升。当温度升高超过生物活体组织的调温能力以及受照射组织内所吸收的能量远大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时,就会使组织的传热机理出现混乱,后导致组织的破坏和死亡。而生物非热效应,主要是研究各种频率电磁场所产生的生物效应,特别着重于研究电磁能量密度并不很强,在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和温度并不太明显的情况下,对人体所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常常发生在分子及细胞一级水平上,如"频率窗"、"功率窗"效应,脑组织钙溢出量增加,外加电场中细胞膜破裂以及电磁波对酶活性的影响等等。但生物活体长时间受低频及毫米波辐射时,电磁场的非热效应占主导地位,因此,这里我们着重探讨生物活体的非热效应。

  • 脉冲毫米波消炎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慧珍;叶妙根

    毫米波是电磁波谱中介于厘米波与远红外线之间的特定波段.由于该波段与生物体内部组织的细胞超大分子、极性分子等之间存在着相干振荡效应,这一效应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毫米波疗法已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我院理疗科自1991年8月以来,使用毫米波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效果,本文仅对毫米波消炎作用的临床观察作分析报道.

  • 毫米波疗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36例分析

    作者:汤铭

    目的观察毫米波疗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HBL-ⅡA型毫米波治疗仪,工作频率(42.19±0.2)GHz,波长 7 mm,功率密度5.7 mW/cm2,治疗36例耳鼻喉科疾病患者.结果治愈27例(75.0%),显效5例(13.9%),好转3例(8.3%),无效1例(2.8%),总有效率为97.2%.结论毫米波疗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 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毫米波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李敏;曾丽萍

    毫米波疗法是国际临床医学上世纪90年代的一种新疗法,其在消化道疾病、癌症治疗、癌症止痛、促进造血、神经损伤修复、抗菌消炎及促进伤口愈合等疾病的综合治疗中有重要作用[1].腹壁脂肪厚,伤口易出现红肿硬结、脂肪液化,我科采用毫米波治疗剖宫产手术腹壁伤口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极高频电磁波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辅助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

    作者:骆云鹏;余南生;黄文州;谢鸿寿;田秀荣;李永安;胡万发;杨路保;赵多兰;张文兵;王中民;朱永;谢保琴;廖璐荣

    目的 研究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辅助淋巴细胞亚群Tn1/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方法 对3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进行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并采用ELISA法检测幅照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IFN-γ和IL-4水平变化;另对3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同比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再分别对上述患者外周血进行IFN-γ和IL-4水平变化的自身对照研究,以评价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①恶性肿瘤化疗后第8天,患者IFN-γ水平(24.66±12.85)pg·mL-1低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27.88±17.07)pg·mL-1,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IL-4水平(54.80±28.56)pg·mL-1则明显地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44.97±27.53)pg·mL-1,P<0.05.②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的化疗患者,化疗后第8天,IFN-γ水平(34.79±27.23)pg·mL-1远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20.39±12.67)pg·mL-1,P<0.05;IL-4水平变化研究结果 显示,化疗后第8天,患者的IL-4水平(43.49±34.04)pg·mL-1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35.77±22.23)pg·mL-1,但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第3天至第8天,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比值降低,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后,其比值明显升高[从(0.57±0.44)pg·mL-1升至(0.80±0.67)pg·mL-1],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第3天至第8天,细胞因子IFN-γ水平降低,而IL-4水平则明显升高,反映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Th细胞的存在异常(Th2)漂移;但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治疗,可干预或阻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Th细胞的异常漂移.

  • 毫米波疗法对防止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辉伟;董建英;郝锐辉

    我院对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肥胖患者术后采用毫米波疗法(MMWT)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毫米波疗法在基层临床应用483例疗效分析

    作者:朱妙珍;杜巍

    目的 作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县级项目单位,今年基金会在我县组织了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毫米波疗法等新技术的推广培训,并为我县捐赠了一百台百全毫米波治疗仪.由于毫米波疗法是国际临床医学上世纪90年代的一种新疗法,其在消化道疾病、癌症治疗、癌症止痛、促进造血、神经损伤修复、抗菌消炎及促进伤口愈合等疾病的综合治疗中有重要作用[1].2007年6月~10月期间,我们应用毫米波治疗仪在部分县、乡、村医疗保健机构中观察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乳腺炎、乳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等40多种疾病及各种疼痛共48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毫米波疗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