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原发恶性肿瘤X刀辅助分次放射治疗的初步经验

    作者:王如密;陈苏;王守森;郑兆聪;李登锦;杨朋范;张锡增

    目的评价近6年来采用X刀治疗后辅以常规分割放射治疗85 例颅内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85例颅内恶性肿瘤均行单次X刀治疗,8 0%等剂量线边缘剂量为14~20Gy;分割照射3.0~3.5Gy/日,总剂量20~40Gy/4~6周,部分病人辅以全脑照射,总剂量15~30Gy/3~4周;结果治疗后3个月影像学复查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为有效,本组总有效率为62/87(73%),但随访期间肿瘤消失或缩小后出现复发或继续增大12例,死亡22例;结论本方法有助于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提高和生存期的延长,提示采用X 刀和常规放射治疗结合治疗颅内原发恶性肿瘤是有效的.

  • CT在颅鼻沟通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建农;郭大静;罗银灯;余聪

    目的分析、探讨颅鼻沟通性肿瘤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采用头部横断加冠状、平扫加增强的CT扫描检查.结果颅鼻沟通瘤25例,其中鼻腔、副鼻窦与颅腔沟通者10例,鼻咽部与颅内沟通者15例.结论CT扫描的高密度分辨率,使此类肿瘤得以显示,提高了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为临床正确处治提供了依据.

  • 经颅多普勒全程动态检测技术

    作者:郭强;赵军波;杨博;宋丽英

    经颅多普勒技术是利用低频声波与脉冲多普勒技术相结合,使声波能够穿透颅骨较薄弱部位,直接检测到可以反应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多普勒信号.经颅多普勒全程动态检测技术是在原有检测技术基础上,利用颈动脉压迫实验帮助定位血管后,再根据该血管的空间立走行,边测量,边调整角度及深度来达到对脑血管的全程动态检测,再结合先进的诊断标准,来完成脑血管疾病的准确诊断.我院对神经住院部的164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2名,观察组82名.对照组82例患者用传统检测方法,观察组82例用全程动态检测法,每位患者检测血管11根,对照组中检测血管数902根,观察组中检测血管数902根.全程动态检测技术与传统检测技术对比研究中,诊断的阳性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 多普勒 动态 检测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11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检测

    作者:高宏伟

    高血压病是脑血管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11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检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跨窦硬膜外血肿并骨折致脑静脉窦回流障碍: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作者:王文浩;林洪;胡连水;林俊明;郁毅刚;黄巍;李君;罗飞

    目的 探讨跨窦硬膜外血肿并骨折致脑静脉窦回流障碍(cerebral venous flow obstruction,CVFO)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CVF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将这些病例分为单纯外伤性静脉窦回流不畅(traumatic cerebral venous sinus stagnation,TCVSS)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对受伤机制、临床表现、颅内压监测、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194例CVFO患者,其中TCVSS患者167例,CVST患者27例.CVST组颅内压较TCVSS组显著性增高[(44.0 ±4.8)cm H2O对(28.0±2.8)cm H2O,1 cm H2O =0.098 kPa;t =24.518,P=0.000],常表现为剧烈头痛(77.8%)、频繁呕吐(33.3%)、视物模糊(18.5%)和进行性意识障碍(11.1%),而TCVSS常表现为轻度头痛(39.5%)、呕吐(13.8%)和畏光(4.8%).影像学检查显示,TCVSS好发于双侧横窦/乙状窦系统毗邻硬膜外血肿或骨折的部位(85.0%),呈局限性静脉窦变细(50.3%);而CVST好发于双侧横窦近窦汇端(81.5%)、上矢状窦后部及窦汇区(18.5%),呈局限性静脉窦充盈缺损或闭塞(81.5%)、窦旁脑实质继发性静脉性梗死伴出血(14.8%)甚至大面积脑水肿(7.4%).在治疗方面,CVST组尿激酶剂量[(24.2±7.8)万U/d对(12.4±4.5)万U/d;P=0.000]和用药时程[(10.8±5.3)d对(6.2 ±2.4)d;P =0.000]均显著性高于和长于TCVSS组.除1例上矢状窦CVST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颅内压均随静脉窦循环改善而显著缓解,转归良好.结论 外伤性CWO病理生理学变化的中心环节是持续性颅内高压,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可分为2种不同亚型——TCVSS和CVST.动态颅内压监测可作为CVFO临床分型、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的依据.积极解除机械压迫和尿激酶治疗,TCVSS和CVST均预后良好,但后者的治疗强度明显更高.

  • 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李然;杨震;曹罡;董震;李季;刘海鑫;朱正宏

    目的:评价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骨折中的优、缺点.方法:对78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的颅颌面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头皮冠状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6例暂时性额纹消失,2例永久性额纹减弱;27例切口遗留0.2~0.5 cm宽的不规则瘢痕脱发区;23例颞部出现不同程度凹陷.结论:头皮冠状切口具有隐蔽、面部不遗留瘢痕、术中暴露范围广、术野清晰的优点,但也存在暂时性额纹消失、瘢痕脱发、颞部凹陷的不足.

    关键词: 冠状切口 颌面 骨折
  • 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与CT诊断

    作者:武庆杰

    颅脑损伤是由地震、车祸、坠落、运动和其他外界暴力间接或直接导致头颅部位及脑组织的创伤[J],死亡率高,致残率也高,在神经外科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急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颅脑外伤从轻到重依次有头皮裂伤、头皮血肿、颅骨骨折、脑震荡、颅内血肿等.各种各样的交通肇事伤,煤矿爆炸塌方等事故出现是颅脑外伤的主要原因.

  • 典型偏头痛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

    作者:陈丽华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是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随着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国内外学者先后开展了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为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脑部供血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两大系统,TCD能沿颅内主要大动脉的不同点获取血流速度的数据,灵敏反映脑血管血流情况,对偏头痛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观察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为此,我院自2003-06~2004-10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了典型偏头痛患者132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多普勒 偏头痛 应用
  • 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的队列研究

    作者:王澎;吉训明;冀园琦;张建

    目的 评估抗凝治疗是否可以改善患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症状和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资料选取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CVST患儿58例(1个月~16岁).其中,接受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尿激酶)38例,为抗凝治疗组(抗凝组);行非抗凝对症治疗20例,为非抗凝治疗组(非抗凝组).回顾性分析评价两组血栓复发率、抗凝相关出血率及长期预后情况.长期生存质量应用改良Rankin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出现抗凝治疗相关出血2例(5.3%).复发5例(8.6%)中,抗凝组1例,非抗凝组4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死亡5例(8.6%)中,抗凝组1例,非抗凝组4例,抗凝治疗同单纯对症治疗相比降低病死率25%~30%.长期随访45例(不包括死亡5例及失访8例)临床长期预后不良6例(13.3%),整体预后不良(包括死亡5例和长期预后不良6例)11例(22%).影响长期预后因素中足月儿预后较好(风险比0.12,P=0.045)、颅内病灶广泛预后较差(风险比15.16,P=0.042)和抗凝治疗为主要减少预后不良发生率因素(风险比0.007,P=0.024);起病初期颅高压发生的相关因素中,新生儿窒息史患儿颅高压发生率低(风险比0.35,P=0.025)、颅内病灶广泛发生率高(风险比8.73,P=0.048)和发病时间较短治疗及时的患儿发生颅高压率较低(风险比0.89,P =0.003).同时,抗凝治疗对于亚急性期颅高压控制有一定帮助(P=0.048).结论 对于儿童CVST(包括轻度颅内出血的CVST患儿)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长期生存质量.

  • 颅内胶质肉瘤1例报告

    作者:赵向飞;聂青;张军;贾海威

    1 病例报告患者因发作性头痛、头晕11月,加重伴恶心及呕吐10天入院,当地医院查头颅CT提示:右颞占位,查头颅MRI提示:检查显示右额叶不均匀信号占位病变,病灶中间为低信号囊性病变,周围环形强化,水肿明显,考虑恶性程度较高的胶质瘤.2011年3月31日全麻下行"右颞枕开颅肿瘤切除术",沿脑沟分开可见肿瘤,鱼肉样,灰白色1与灰红色相间,与脑组织边界不清,肿瘤质地软韧相间,血供中等,肿瘤侵及右侧侧脑室颞角,镜下分离肿瘤大小约3.8cm×4.1cm×4.0cm.

    关键词: 胶质肉瘤 病理
  • 连续气管导管套囊内压测定用于颅脑损伤手术

    作者:游志坚;徐红霞;陈利民;王浩

    目的观察连续套囊内压(ECP)监测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4例颅脑损伤者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随机分两组:A组插管完毕后向套囊内注入空气,以手指触摸法判断ECP,使其达到自己满意的压力,然后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ECP;B组插管完毕后在多功能监测仪的指导下注入气体,使ECP为20 mmHg,并连续测定ECP,记录A组患者初始注气后测得的ECP及两组患者手术开始1 h、手术2 h、手术结束时及拔气管导管前等各时点的ECP.结果 A组气管插管充气后测得ECP明显高于B组(P<0.01);随着带管时间的延长,两组ECP值上升均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呛咳时ECP均较其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且A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B组(P<0.01).结论连续ECP监测可减少在气管插管时的气管损伤,并且在颅脑损伤的手术中更为重要.

    关键词: 脑损伤 套囊内压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刘晓玲;杜蓉;程廷义;谢晓燕;徐碧芝

    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近两年来,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有很大发展,特别是药物栓塞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患者恢复好的优点[1].我科于2004年10月~2006年3月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栓塞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丹红注射液防治4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冠柏;黎勇夫;袁晓剑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防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的脑血管痉挛(CVS).方法 将创伤性SAH患者86例分为2组:丹红组46例于伤后12 h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各治疗2周.结果 丹红组CVS发生率(13.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CVS发生率(32.5%)(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有效防治创伤性SAH所致CVS.

  • 蝶窦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涤宇;王海军;徐杰

    目的为经蝶手术安全切除鞍区肿瘤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对20例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成人尸头的蝶窦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80%蝶窦为全鞍型,其中12.5%为鞍枕型;仅2例蝶窦中隔位置居中,占10%;鞍底骨质厚度平均为0.9mm,其中≤1mm者占55%.颈内动脉在蝶窦内形成隆凸者占45%.结论蝶窦中隔不能作为术中中线定位的惟一标准;鞍底向两侧扩大时要注意勿损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关键词: 蝶窦 解剖
  • 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作者:潘芦翎;刘刚荣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在实施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98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7例,脑血管痉挛21例,对颅内高压者给予静脉滴注甘露醇或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术中控制血压,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夹闭动脉瘤.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93例,不能生活自理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 术中做好对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对提高效果至关重要.

  •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作者:黄汉添;林少华;廖巍;胡子慧

    目的总结报道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9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动脉瘤颈的暴露及夹闭技巧.结果 89例显微外科手术,共夹闭动脉瘤95个.术后症状明显好转,剧烈头痛1~5 d内消失;有嗜睡表现的19例术后1周内16例完全清醒;对侧肢体瘫痪的41例中,有35例肌力恢复在Ⅳ级以上,其余6例肌力恢复到Ⅱ~Ⅲ级.动眼神经麻痹7例有4例完全恢复,3例眼裂有不同程度增宽.脑膜刺激征阳性的65例有63例1周内转为阴性.按Glasgow预后指标分级:其中1级65例(73.0%)、2级12例(13.5%)、3级6例(6.7%)、4级3例(3.4%)、5级(即死亡)3例(3.4%).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能精确保护穿支动脉,减少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的临床疗效.

  • 经颅入路视神经减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11例

    作者:王铁军;刘广慧

    目的评价经颅入路视神经减压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作冠状切口骨瓣开颅(或翼点)入路,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切开颅底硬脑膜,暴露并开放视神经管上壁和外侧壁,显露视神经不少于1/2周径,剪开视神经鞘膜和总腱环.结果临床施行减压术11例,术后8例视力提高,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颅入路视神经减压术,操作方便,减压充分,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 远外侧入路切除颅颈区肿瘤

    作者:葛明;张俊廷;吴震;贾桂军;郭尔安;周文江

    目的介绍颅颈交界处肿瘤切除的经验,探讨远外侧入路的选择及显微手术技巧. 方法对23例患者采用远外侧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切除肿瘤. 结果肿瘤全部切除17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全切除率74%,无死亡. 结论远外侧入路可以非常直接地显露下斜坡,易于控制椎动脉,对脑神经及颅颈交界处提供良好暴露,小程度牵拉神经血管结构,使手术更加安全和成功.

  • 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刘金龙;黄正松;吴新建;陈晓雷;林佳平;齐铁伟

    目的报道颅底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底肿瘤26例的临床特点和总结手术体会. 结果 26例颅底肿瘤中,手术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4例,死亡2例.术后随访到24例,脑神经损害或症状加重3例,其余病例全部好转或痊愈.全切除的病例术后3~6个月及1年复查MRI均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眶上入路和眶颅颧人路是前、中颅底肿瘤较理想的手术径路,颅中、后窝肿瘤的手术治疗应把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作为主要选择,颅底和硬脑膜重建是颅底手术成败的关键.

  • 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术治疗颅颈区畸形

    作者:张剑宁;章翔;李安民;张志文;费舟;刘卫平;付洛安;王占祥

    目的探讨颅颈区畸形前路显微直视减压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颅颈区畸形45例,MRI表现为齿状突肥大,向后上方突出,斜坡陷入颅底,致颅底成角畸形,延髓及上颈段脊髓腹侧受压变形。其中16例还伴有颅后窝容积减小、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脊髓空洞症。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下切除齿状突、斜坡下部及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其对延髓、颈髓的压迫。结果痊愈38例(84.4%),好转4例(8.9%),无效3例(6.7%)。手术并发症有脑脊液漏2例,环枕脱位1例,软腭裂开1例。结论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术是治疗以延髓、颈髓腹侧受压为主的颅颈区畸形的首选方法。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