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相同负重往返跑对青年学员平衡能力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评定运动强度相同,不同运动量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相同负重往返跑对青年学员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平均年龄(20.80±2.04)岁,身高(173.99±2.87) cm.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0名受试者分别完成4次单侧负重往返跑:优势侧20 m×5、非优势侧20 m×5、优势侧20 m× 10和非优势侧20 m×10,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20 min进行平衡能力测试,并记录R-R间期.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运动后,HR、EPOC和TRIMP值均显著增加(P<0.01),优势侧和非优势20 m×10 EPOC和TRIMP值显著大于20 m×5(P<0.01).与安静值相比,优势侧和非优势侧20 m×5和20 m×10运动后即刻,整体、前后和左右方向摆动均显著增加(P<0.05),20 m×10优势侧和非优势侧左右方向摆动程度均显著高于20 m×5 (P<0.05),但优势侧和非优势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出对称性的变化;此外,恢复期20 min内均迅速回落到安静值(P>0.05).结论:运动后即刻平衡能力受到干扰;运动量增加,左右方向损害程度增加;优势侧和非优势侧平衡能力的变化相似,可能存在交互效应.
-
血肿穿刺抽吸术及侧脑室引流术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4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抽吸术及侧脑室引流术联合应用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头颅CT简易定位确定锥颅点方向和穿刺深度,颅锥钻通颅骨后置入引流管,负压吸除血肿;侧脑室引流术选择非优势侧侧脑室前角,钻通颅骨后置入引流管留置.结果本组术后生存率为85 7%,治愈率为75%,死亡率为14.3%.效果确切,疗效明显.结论及时有效的清除血肿,临床疗效显著.
-
肘前入路张力带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小儿肘部损伤,多发生在非优势侧上肢,95%为伸直型,低位髁上骨应视为关节内骨折,处理不当可引起Volkamann肌挛缩,或畸形愈合.我科自2001年以来,对25例肱骨髁上骨折选用肘前入路,在交叉克氏针基础上增加了桡侧张力带技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IGF-11、IL-1β等多项指标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1.1骨密度测定和诊断标准骨密度仪应用国产BMD-400型,放射源为241AM,以窄束γ射线测量非优势侧桡骨中下1/3处,以横越扫描,分别得出以下数据,骨矿含量(BMCg/cm),骨宽(BW/cm),面骨密度(BMDg/cm2),因桡骨的宽度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选用面骨密度(BMDg/cm2)为单位,消除了骨宽差异的影响,使数据可比性强.
-
优势与非优势侧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副反应比较
目的:比较脑电图(EEG)、心电图(ECG)监护下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电休克(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副反应。方法:符合CCMD-Ⅱ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60例,随机分为优势侧组和非优势侧组各30例,每例每周ECT 3次,共9次。于疗前、第5、第9次ECT以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于第1、5、9次ECT行EEG、ECG监护。结果:非优势侧TESS评分与EEG α波慢化程度突出,两组ECG改变类似,影响记忆环节不同。结论:非优势侧与优势侧ECT副反应稍有不同。
-
小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好发于儿童,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1].常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好发于6~10岁儿童,因为这个时期儿童的肘关节韧带松驰.肱骨髁上骨折大多为伸直型,Gartland将其分3型,Ⅰ型,无移位;Ⅱ型有移位,但后方骨皮质相连;Ⅲ型完全移位[2].对于肱骨髁上骨折要求解剖复位,以防止肘内翻畸形.我院1998年5月至2010年8月采用双侧小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7例,临床治疗满意,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