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肾脏病患者胱抑素C变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作者:孙滨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胱抑素C变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患者抽取48例,其中包括慢性肾炎、肾移植孤立肾、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多囊肾、肾功能不全患者.对48例肾脏病患者均行血清胱抑素C、血清Cr、骨密度检测分析.结果 当胱抑素C上升,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加重.结论 胱抑素C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可以比较敏感的反映骨质疏松发展趋势,为早期治疗赢得时间.

  • 骨密度无损测定方法简介及其新进展

    作者:孙涛;汪家旺

    骨密度无损测定是评价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其方法 多种多样,临床应用各有千秋.本文仅就临床常见的X线片测量、X线片光吸收法、单光子和单能X线吸收测量法、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定量超声、定量CT、定量磁共振等测量方法 作一简介,并对各种检查方法 的适用范围、应用前景及测定结果 的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

  • 详解骨质疏松(下)

    作者:吴东海

    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症有两个标准:①出现脆性骨折;②根据骨密度测定.1.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指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导致的骨折,这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2.基于骨密度测定

  • 武汉地区男性铁路机车驾驶员1040例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

    作者:彭涛;李传才;杨艳萍;汪岚;陈友安;齐昆;刘建芹

    为研究我国不同职业人群的骨骼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基本规律及其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情况以及工作环境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我们于1999年9月至2002年1月对武汉地区铁路男性机车驾驶员1 040人进行了双能X线骨密度的调查,从而明确了该职业男性的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的峰值BMD和OP的患病率,以及电磁场工作环境对BMD的影响.

  • 妇女初潮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秦林林;陈金标;葛崇华;张卫;马海波;肖艳霞

    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人群为老年妇女,其峰值骨密度的高低及随年龄增长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我们对419例15~50岁的健康妇女进行腰椎、髋部的骨密度测定和生活因子调查,以探讨初潮年龄与骨密度的关系.

  • 中老年女性亚甲减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靳云云;丁学硕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亚临床甲状腺减退症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老年女性亚临床甲状腺减退症(亚甲减)及健康体检者的骨密度及部分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老年女性亚甲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亚临床甲减组的骨密度测定中T值下降(P<0.05);生化指标中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LP和PTH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检测FT4和T4在正常范围内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 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引起骨量丢失,骨密度降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骨密度受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影响.

  • 骨质疏松症诊断与骨密度测定方法

    作者:张伟;李石玲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是骨重建失衡,在遗传、内分泌、年龄和细胞因子等诸多因素影响下,骨形成和骨吸收失耦联,导致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改变,骨折危险性增高.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赖骨密度测定[1].Broe等[2]认为骨密度下降是引起骨折的严重危险因素,骨密度测定可预测骨折风险[3].

  • 同步健康教育在骨密度测定中的应用

    作者:刘勇;何华英

    目的:了解同步健康教育在骨密度测定中的效果,为预防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武汉市某"三甲"医院进行骨密度测定的人群在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前、后进行调查.结果:骨密度测定者的骨质疏松症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方式在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的人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务人员在骨密度测定时进行个体化的同步健康教育,能使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相关知识明显提高,生活方式得到改进,应进行推广.

  • 围更年期女性牙本质敏感症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作者:郑文菊;靖立新;赵希海;路瑶;才春红;杨冬秀;海洋

    目的探讨围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与牙本质敏感症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临床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健康体检测试骨密度的45~60岁女性994例,根据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1年发布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标准,骨量正常: T值≥-1.0;低骨量:-2.5<T值<-1.0;骨质疏松: T值≤-2.5。按照骨密度测定值的高低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并对各组有无牙敏感,月经情况进行记录整理。结果骨量正常组401例,有牙本质敏感症94例,牙本质敏感症发生率为23.44%;骨量减少组289例,有牙本质敏感症147例,牙本质敏感症发生率为50.87%;骨质疏松组304例,有牙本质敏感症163例,牙本质敏感症发生率为53.61%。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牙本质敏感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结论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的牙本质敏感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提示围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与牙本质敏感症呈正相关。

  • 阿德福韦酯肾病误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1例

    作者:张楠;黄爱;汪丽娟;栗夏莲

    骨质疏松症和骨软化症是临床常见的两种骨代谢疾病,两者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不同,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骨密度测定均显示骨量低下或骨质疏松.仅从骨密度测定、X线片及CT等检查结果难将二者鉴别,易导致误诊误治.本文报道1例因阿德福韦酯肾病所致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和低磷性骨软化症误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误治的过程,比较二者的鉴别点,以期提高对这2种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 骨密度在老年髋部骨折预测中的应用

    作者:文良元;黄公怡

    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是临床医生广为关注的难题.它能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死亡.老年髋部骨折绝大多数是由骨质疏松引起,它是骨质疏松并发症中给老年患者带来痛苦大、治疗和预防难度大的疾病.面对发病率越来越高的老年髋部骨折,如何有效、积极地预防和治疗,需要我们更全面地掌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明确骨密度测定的重要性及骨折和骨质疏松的相关性.通过骨密度测定确定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危险人群,从而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减少骨折的发生.

  • 长春地区健康成年人腰椎骨密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白岩;张琪;孙平辉;谷贵山;程千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也是中老年人骨痛、骨折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对长春地区健康成年人1165例进行了骨密度测定,报道如下.

  •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与激素治疗

    作者:吴宜勇

    一、女性激素在骨代谢中的作用绝经后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激素对骨代谢有重要作用,青少年时期,性激素参与骨骼的生长发育,维持成年骨骼的骨矿平衡.性激素水平低下时骨转换速度加快,形成快速骨丢失.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性激素缺乏.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雌激素、雄激素及孕激素,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上述3种性激素均能影响骨代谢,其中雌激素为显著.Albright于1941年首先提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引起骨质疏松,激素补充治疗可以抑制骨量丢失.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绝经初3年内骨量丢失速度快.骨量的变化可行骨密度测定.现在使用多的手段是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骨密度的测定被认为是判断有无骨质疏松或鉴定药物疗效的金标准;此外,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体现骨吸收与骨形成间的动态平衡.骨吸收指标代表破骨细胞活动的产物,以往常采用空腹尿钙与肌酐比值,近年来多采用血或尿中N端或C端交联多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形成指标代表成骨细胞的产物,现多采用血骨钙素、血总碱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 QCT骨密度测量的质量控制及意义

    作者:黎本丰;姜维平;李大成;周维彬;罗刚;龚自力

    目的目前国内对QCT骨密度测量的质量控制研究较少,本文介绍了QCT骨密度测量的准确度、精密度试验方法和意义.方法使用东芝CT机自带体模和软件为测量工具,测量四川大学华西骨质疏松研究中心等研制的QCT骨体模(称四川体模)的骨密度值.四川体模固定于15 cm深的水浴中模拟人体腰椎,东芝体模置于水浴容器与扫描床面之间,按照人腰椎QCT骨密度测量相同的条件和方法进行操作,每日1次对测量体模连续测量25日,计算SD和CV,分别以25次测量/25 d 25次测量/1 d基线作3 m的shewhart图.结果测量四川体模从小到大三管骨密度分别的准确度误差为-60.4%、-39.1%和-13.6%,其分别的校正系数为2.69、1.64、1.15,相关系数为0.9966,回归方程Y=35.6+0.958X(X为测量骨密度,Y为校正后骨密度).本型QCT机骨密度测量的25次/1 d及25次/25 d精密度误差分别为1.25~5.54%和1.98~7.87%.25次/25 d的精密度误差要大于25次/d,显示机器一日内精密度误差变化小,随时间延长其变化增大.以25次/25 d的结果为基线绘制的shewhart图优于25次/d.结论一切QCT骨密度测量都应进行质量控制,准确度必须予以校正,精密度试验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这样结果才真实、科学、可靠并具有可比性.

  • Singh指数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方世明;薛杰;钱朝霞;沈海根

    目的探讨Singh指数法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及预测骨折风险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取260例绝经后妇女的前后位骨盆X线片,根据有无椎体压缩变形分成两组:非椎体压缩组(209例,46~80岁)和椎体压缩组(51例)按Singh指数法的分度标准,将股骨近段骨质丢失的情况由低到高分成连续性的Ⅶ度.结果非椎体压缩组有96.6%的对象Singh指数异常,Ⅴ度至Ⅵ度84.1%,Ⅳ度及Ⅳ度以下12.5%;椎体压缩组,所有病例的Singh指数均显示异常,Ⅴ度3.9%,Ⅳ度9.8%,Ⅲ度及Ⅲ度以下86.3%.两组病例的Singh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非椎体压缩组r=-0.637,椎体压缩组r=-0.654,P<0.01);两组病例在SinghⅣ度显示大的交汇,并以Ⅳ度为界,非椎体压缩组的Singh指数主要分布在Ⅳ度以上区域,而椎体压缩组则主要分布在Ⅳ度以下区域.结论Singh指数法是一种经济、方便和有效的骨密度测定方法,结合临床和有关生化检查,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骨折风险的预测,应作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基本的手段之一.

  •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测定部位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初探

    作者:李翔;李圆园;龚燕平;刘敏燕;李春霖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骨密度测定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变化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的相关因素.方法 骨量正常的门诊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97例,按年龄分成三组,其中60~69岁组共25例,70~79岁组共37例,80岁以上组共35例.比较三组间左侧股骨颈、右侧股骨颈、L1、L2、L3、L4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T值差异,找出反映不同年龄组间骨量变化的敏感部位.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用药、血钙(Calcium,Ca)、血磷(Phosphorus,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血压(Blood pressure,B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与骨密度值的相关性.使用相关及回归分析判断影响骨密度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左侧股骨颈测定的骨密度值及T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及每两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骨密度值及T值逐渐降低.2、相关分析显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侧股骨颈骨密度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PG、PPG、HbA1c、P、ALP、应用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回归分析可见,年龄、病程、BMI、HbA1c、使用噻唑烷二酮类是影响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左侧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测定能较好的反映骨量随年龄的丢失程度.高龄、低体重、较长的糖尿病病程、较高的HbA1c、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可能会增加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量丢失.

  • 股骨近端骨密度的测量

    作者:张华俦

    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和疗效随访的金标准,特别是髋部骨密度的测量对于骨折的预测尤其测定部位本身骨折的预测作用较大.由于脊柱部位的骨密度测量值易受到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改变如退行性侧凸、骨赘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下降.因而近年来欧美国家临床试验也好或者骨质疏松诊疗也好,大都以股骨近端的BMD测定为标准.本文就股骨近端解剖特点、骨密度测量的意义、方法以及测量的注意点作一个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或技术员全面评估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的意义.

  • 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进展

    作者:孙国静;赵建宁

    全髋关节置换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外科技术.但从长远来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量丢失和假体松动仍是目前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骨密度仪出现之前,采用拍摄平片来判定假体周围骨质疏松情况的缺点是不能早期发现骨量丢失,通常在骨量丢失20%~30%时X线平片才有变化,另外平片不能对假体骨量丢失行定量分析,限制术后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指导作用.DEXA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新技术,其目前在人体骨骨密度检测,以及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骨密度测定在临床上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现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但因软件的原因在全髋关节置换方面的使用相对较迟.笔者就DEXA在全髋关节置换方面的使用作一综述.

  • 前臂1/3、1/6及1/10位置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敖邦华;曹松;敖静波

    我们采用单光子吸收仪,同时选取前臂中远1/3、1/6和1/10三个测量部位,对766例健康成人进行了骨密度测定,结果是前臂中远1/3,1/6和1/10三个部位后者比前者低,由于前臂中远1/3主要是皮质骨,1/6部位是前臂骨干与骨端的移行部位,1/10部位主要是松质骨,所以前臂三个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与骨骼组成有关.这对于骨质疏松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福建地区畲族和汉族骨密度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王国荣;杨俊华;张智海;刘忠厚;郑逊;朱嘉华;郑丽娟;吴霞;石旺清;黄丽珊;李燕;余雪梅

    目的 对福建地区畲族、汉族健康人群2424例骨密度测定,分析本地区峰值骨量、骨密度以及骨质疏松发病率.为本地区骨质疏松诊断、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Medi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挠尺骨远端三分之一处的骨密度.获得骨密度均值、T评分值及Z值.按汉族、畲族、性别、每10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 汉族的骨密度峰值男性女性均在30~39岁之间;畲族的骨密度峰值男性、女性都在40~49岁之间.与国内同类型仪器检测报道不同.女性的骨密度在19岁之前均高于男性,女性在50岁以后不管是汉族还是畲族都迅速下降,到80岁以后缓慢下降.畲族的男性骨密度在50岁达到高峰,到70岁以后才逐渐下降,与汉族的骨密度峰值在40岁之前不同.总体汉族男女性骨密度均高于畲族,尤其在19岁之前的汉族女性骨密度明显高于畲族女性,统计学有明显差异.结论 本次调查骨密度汉族与畲族的峰值出现时间有所不同,可能与生活习惯、种族、生活条件不同有关,但骨密度峰值高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低,提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9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