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间隙引流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直肠周围高位脓肿1例

    作者:朱正威;金黑鹰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0岁.因"肛旁肿痛15 d"于2017年4月17日就诊我院.患者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肛旁疼痛,无明显肿块,疼痛持续,无破溃溢液,伴发热,体温高达38 . 5 ℃,大便正常,1次/d,质软成形,未见黏液及脓血,患者未予重视及治疗.病程中肛旁肿痛持续存在,并进行性加重.现患者为求手术治疗入住我院.入院时症见:左侧肛旁肿痛、作胀,无恶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弦滑.局部检查:视诊:肛缘外观欠平整,截石位5点位距肛缘3 cm可触及硬结,触之疼痛,约2 cm×2 cm大小,皮肤表面无明显异常,肤温不高.指诊:触及6点位齿线处一硬结,触之疼痛,疑似内口,余未见明显异常,退指指套未见脓血染.辅助检查:盆腔MR提示肛周脓肿.患者入院后予行急诊手术,术式选择应该遵循控制感染、保护括约肌功能及尽量减少瘘管形成的原则.本例采用三间隙引流的手术方法.手术方法如下: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术野,铺巾置单,肛管内消毒.于截石位7点肛缘处作一放射状切口,排出脓液100 mL,后探查脓腔深至骶前间隙,分别向肛门两侧扩散,呈全马蹄形,在11点位、5点位、2点位分别作切口,并用硅胶管对口引流.在骶前间隙放置两根引流管引流脓液.

  • 三间隙引流术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排便及肛门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刘涛

    目的 探讨三间隙引流术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排便及肛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本院诊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行三间隙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排便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95.45%)较对照组(88.64%)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排便VAS评分(1.21±0.54)分,较对照组(5.42±1.37)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1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可获得与切开挂线术相近的治疗效果,且该术式利于缓解患者术后排便疼痛,具有保护肛门功能的作用.

  • 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洪文;刘扬;杨博;张忠伟;路明

    目的 分析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行三间隙引流术治疗,在切开脓肿的基础上,分别切开黏膜和内括约肌之间的黏膜下间隙、 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间的括约肌间隙、 外括约肌以外的括约肌外间隙,充分引流;对照组45例,行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治疗.复诊或电话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首次排便及术后1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83.67%,好转率为16.33%;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86.67%,好转率为1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脓肿复发,组间肛瘘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肛门功能障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是可行的,疗效确切,具有术后疼痛程度轻、保护肛门功能的优势,且患者满意度高,可作为治疗肛周脓肿的理想方法.

  • 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陈滟;王小峰;金黑鹰;章蓓;姚航;吴崑岚;王水明

    目的 探讨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中心接受三间隙引流术(分别切开黏膜和内括约肌之间的黏膜下间隙、 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间的括约肌间隙及外括约肌以外的括约肌外间隙并充分引流)的25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三间隙引流组).另选取同期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单纯切开引流组)和切开挂线术(切开挂线组)的患者资料,依据年龄、性别及脓肿部位,与三间隙引流组患者进行1:1:1匹配,每组各25例,共75患者纳入本研究.比较3组患者术后首次排粪时和术后1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创面愈合时间、肛瘘形成率及排粪失禁情况.结果 切开挂线组术后1周的VAS为(6.5±1.3)分,明显高于三间隙引流组的(1.3±0.5)分和单纯切开引流组的(1.2±0.4)分(P<0.01);而3组术后首次排粪时V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间隙引流组、 单纯切开引流组和切开挂线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分别为(45.8±19.9)d、(49.2±23.1)d和(53.5±24.1)d(P>0.05);单纯切开引流组的肛瘘形成率为48.0%(12/25),明显高于三间隙引流组(12.0%,3/25)和切开挂线组(12.0%,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间隙引流组和单纯切开引流组均无排粪失禁病例,而切开挂线组有2例(8.0%)出现肛门功能障碍.结论 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可行,可降低术后肛瘘形成率,并具有术后疼痛轻及保护术后肛门功能的优点.

  • 三间隙引流术及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对比

    作者:王华

    目的 研究三间隙引流术和传统切开挂线在治疗肛周脓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行三间隙引流术,对照组行传统切开挂线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肛门功能、疼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肛门失禁病例.两组术后各时点Wexner肛门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 0.05);两组各时点间Wexner肛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观察组=18.965、F对照组=20.142,均P=0.000).观察组术后1w时疼痛严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切开挂线术相比,三间隙引流术用于肛周脓肿可获得相当的疗效,且后者更利于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

  • 肛周脓肿三间隙引流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许跃文

    目的 探讨三间隙引流术(TCC)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在该院肛肠科确诊和治疗的74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行TCC)和对照组(行切开挂线术),各37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 d、1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分、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及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1周NRS评分及术后1 d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肛门失禁,且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感染、肛瘘形成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3.51%、18.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1,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无一例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2.70%(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周脓肿TCC较传统切开挂线术具有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快、疼痛轻、肛瘘形成率低等优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三间隙引流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许勇辉

    目的 分析经三间隙引流术方法治疗患者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84 例肛周脓肿患者.根据患者接受引流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其中脓肿三间隙引流术(A组)患者 28 例,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术(B组)患者27 例,切开挂线引流术(C 组)患者 29 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 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术后 1 周VAS、伤口愈合时间等恢复情况以及术后肛瘘、便失禁等发生率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周患者 VA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 A组评分低,C组评分高;三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肛瘘形成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肛门功能障碍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三间隙引流术治疗患者肛周脓肿方面较其它术式具有患者疼痛度降低、伤口愈合快、肛瘘形成率低的明显优势,可以起到保护肛门功能的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