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显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苏福;张红;傅雪妹;王卫星

    目的 探讨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 99Tcm-M AA)核素深静脉显像(RNV)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疑似下肢DVT的患者45例,均行99Tcm-MAA双下肢RNV,并与临床终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3例共51条患肢经临床确诊,51条血栓性患肢中,左下肢36条、右下肢15条,左下患肢数明显多于右下患肢,左、右患肢数之比为2.4:1.99Tcm-MAARNV共检出下肢DVT阳性患者38例,共44条患肢,其中,12例患者同时获得肺动脉栓塞诊断.99Tcm-M AA显像诊断下肢DVT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6.3%、92.3%和88.9%.下肢深静脉各段均可形成血栓,以髂、股静脉段患病率高.结论 RNV不仅能对下肢DVT作出定位诊断,而且能清晰显示侧支及交通支血管部位、行径及与阻塞部位的关系,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该检查具有无创、灵敏度高、准确及可重复应用等优点.

  • 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作者:杜贵永;朱兴建;付绍祥;李天兰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 利用SPECT对177例可疑下肢DVT患者进行~(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99)Tc~m-MAA)核素静脉显像(RNV).结果 RNV对下肢DV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1%(129/140)、83.7%(31/37)、90.3%(160/177),DV工具有较为典型的RNV影像表现.结论 RNV安全无创、简便易行,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能较准确反映DVT后深浅静脉功能状态,是一种可靠的诊断下肢DVT方法.

  •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肺血分布的99mTc-聚集白蛋白灌注显像研究

    作者:曹飞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extracardiac 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ETCPC)将腔静脉直接与肺动脉相连,使体静脉循环血直接引入肺动脉,可以显著缓解发绀症状,减轻单一心室过重的容量负荷.

  • 99m锝-聚合白蛋白肺灌注显像诊断肾病综合征伴肺栓塞患儿

    作者:杨丹榕;黄伟;王桂芳;田军;张颖秋

    目的:探讨99m锝标记的聚合白蛋白(99mTc-MAA)肺灌注扫描在诊断肾病综合征伴肺栓塞患儿中的价值.方法:对2000~2005年33例D-二聚体异常的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99mTc-MAA肺灌注显像,并分析相应的胸片、心电图检查结果,对肺灌注显像阳性患儿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2~4周后复查肺灌注显像观察疗效.结果:15例患儿(48.4%)出现肺灌注异常,其中1例为左肺动脉干完全阻塞,对15例患者行溶栓及抗凝治疗2周后症状均明显好转,2~4周后复查肺灌注显像发现完全恢复10例,好转3例,2例未复查.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肺栓塞发病率并不低,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99mTc-MAA肺灌注扫描是无创安全的诊断方法,利于早期发现肺栓塞患儿.

  • 应用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抗凝治疗疗效

    作者:杨冬竹;吴大勇;马荣政;郭风;张宗耀;韩凯;任俊灵;方纬

    目的 应用肺通气/灌注(V/Q)显像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36例经肺动脉造影确诊的CTEPH患者,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53.8±13.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月以上的抗凝药物治疗,并分别于抗凝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接受肺V/Q显像,比较治疗前后血栓栓塞病变的肺段数、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PDs)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全部36例患者治疗前共319个病变肺段,抗凝治疗前的平均病变肺段数为(8.9±3.4)个,治疗6个月后减为(8.4±3.6)个(t=3.101,P<0.01).治疗前后的PPDs分别为(43.3±19.7)%和(40.8±20.5)%,治疗后较治疗前减低(t=2.364,P<0.05).对于灌注改善组患者(n=9),抗凝治疗后PASP也有明显的改善,分别为(68.7±27.3)和(56.1±34.8) mmHg(1 mm Hg=0.133 kPa;t=2.465,P<0.05);而对于灌注无改善组患者(n=27),抗凝治疗后PASP无明显的变化,分别为(71.3±26.9)和(76.7±35.0) mmHg(t=-1.511,P>0.05).结论 肺V/Q显像可用于观察CTEPH患者抗凝治疗后肺血流灌注的变化,对于评估抗凝治疗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肺通气/灌注SPECT显像动态评价肺血栓栓塞症抗凝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孟晶晶;李雅敏;卢霞;焦建;苏航;张颖;解小芬;柏江;张烨虹;米玉红;王蒨;张晓丽;米宏志

    目的 探讨肺通气/灌注(V/Q)SPECT显像对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抗凝疗效评价的价值,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临床确诊PE、且经抗凝治疗后再次复查V/Q SPECT的63例患者[男23例,女40例;年龄(60±14)岁]为研究对象.根据肺灌注缺损范围占全肺容积的百分比(%)将患者分为3组:<20%为轻度PE组,20% ~50%为中度PE组,>50%为重度PE组.按治疗前后V/Q SPECT图像的变化情况评估疗效:肺灌注显像正常或缺损范围较前减少≥50%且没有新发病灶为疗效好;反之为疗效差.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可能预测肺灌注缺损程度和影响疗效的因素.采用 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共有476个肺段和亚肺段受累,不同肺叶间发生PE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95,P>0.05).发生肺动脉高压(PAH)的概率在灌注缺损中度PE组(66.7%,16/24)、重度PE组(12/15)明显高于轻度PE组(41.7%,10/24;χ2=7.062,P<0.05).PAH是预测肺灌注缺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2.680(95%CI:1.115~6.446),P<0.05].PE合并PAH是影响抗凝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34(95%CI:1.341~7.324),P<0.05].结论 V/Q SPECT显像对于指导PE抗凝治疗和评价其疗效具有重要价值.中、重度PE患者发生PAH的概率高.PE合并中、重度PAH的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差.

  • 肺灌注SPECT显像/同机低剂量CT融合显像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

    作者:陈聪霞;姚稚明;郭悦;李旭;许小毛;刘秀芹;许斌

    目的 探讨肺灌注SPECT显像/同机低剂量CT融合显像(Q SPECT/CT)诊断急性肺栓塞(PE)的价值,并与肺通气/灌注(V/Q)SPECT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203例(男88例,女115例,年龄19~94岁)临床疑诊急性PE患者的V/Q SPECT、同机低剂量胸部CT及临床资料,以临床终出院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Q SPECT/CT与V/Q SPECT的诊断一致性及诊断效能.采用 χ2检验比较二者的差异,Kappa分析比较二者的一致性.结果 Q SPECT/CT和V/Q SPECT之间的诊断符合率为94.09%(191/203;Kappa=0.882,P<0.001),两者高度相符.2种影像模式诊断不符者12例,其中9例临床终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Q SPECT/CT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5.12%(78/82)、80.99%(98/121)、77.23%(78/101)、96.08%(98/102)、86.70%(176/203);V/Q SPECT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5.12%(78/82)、90.91%(110/121)、87.64%(78/89)、96.49%(110/114)、92.61%(188/203).Q SPECT/CT与V/Q SPECT比较,诊断灵敏度相同,特异性有差异(χ2=4.928,P=0.026)、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虽有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3.491、0.000、3.824,均P>0.05).结论 Q SPECT/CT检查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替代V/Q SPECT诊断急性PE,但对于伴有COPD病史患者的诊断需谨慎选用.

  • 肺通气/灌注SPECT显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韩洁;孟晶晶;米宏志;王蒨;卢霞;苏航;张颖;丁健;陆遥

    目的 探讨肺V/Q SPECT显像与CTPA对PE,尤其是亚肺段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因可疑PE首次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肺V/Q SPECT显像的571例(男265例,女306例,年龄24~91岁)患者资料.结果依据欧洲核医学学会(EANM)制定的诊断标准分为确诊PE、排除PE和不确定诊断,并与临床终诊断进行对比研究,计算显像诊断PE的各效能指标,绘制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将77例同期行肺V/Q SPECT和CTPA检查患者的显像结果分别与临床终诊断进行对比,应用Kappa检验分析2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价2种方法的诊断水平.绘制ROC曲线,计算各自AUC及95% CI并比较.结果 571例肺V/Q SPECT显像患者中,94例诊断PE(其中8例为多发亚肺段PE),427例排除PE,50例不确定诊断.经临床综合分析,93例确诊PE(8例多发亚肺段PE全部确诊PE),478例排除PE.V/Q SPECT诊断PE的PPV为93.62% (88/94),NPV为99.77% (426/427),Ac为98.66%(514/521),Se为98.88% (88/89),Sp为98.61% (426/432),不确定诊断比例为8.76%(50/571);ROC曲线的AUC及95% CI分别为0.985和0.971~ 1.000.77例同期行肺V/Q SPECT显像和CTPA检查的患者中,V/Q不匹配亚肺段52个,CTPA检出受累亚段级肺动脉1个.2种检查方法诊断PE的PPV分别为81.48%(22/27)和10/13,NPV分别为97.83% (45/46)和81.97% (50/61),Ac分别为91.78%(67/73)和81.08% (60/74),Se分别为95.65%(22/23)和47.62%(10/21),Sp分别为90.00%(45/50)和94.34% (50/53),不确定诊断比例分别为5.19%(4/77)和3.90%(3/77).2种方法一致性不高(Kappa=0.330,P<0.05).在PE的诊断上,V/Q SPECT显像较CTPA更具优势(P<0.05).两者ROC曲线的AUC及95% CI分别为0.930和0.863~0.998、0.725和0.588~ 0.863,不具有相互重叠的区域.结论 肺V/Q SPECT显像对诊断PE具有较高的PPV、NPV和Ac,较低的不确定诊断比例,对于PE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特别是对亚肺段PE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肺高分辨率CT与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

    作者:王维;于彤;冯国双;田月琴;申昆玲

    目的 评价肺高分辨率CT(HRCT)与肺V/Q显像对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 1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感染中心临床确诊的30例BO患儿(男18例,女12例;年龄7个月~14岁)的肺HRCT与肺V/Q显像资料,采用Kappa检验分别分析肺HRCT“马赛克灌注征”与肺通气及肺灌注间的一致性.结果 30例BO患儿肺HRCT均显示“马赛克灌注征”(100%),肺通气显像异常者27例(90.0%),肺灌注显像异常者25例(83.3%).肺HRCT“马赛克灌注征”与肺通气显像结果的Kappa值为0.201(0.134 ~0.268),与肺灌注显像结果的Kappa值为0.147(0.061~0.233);前者略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HRCT中的“马赛克灌注征”不能区分肺通气和肺灌注受损情况;肺V/Q显像可作为BO的辅助检查手段.

  • 99Tcm标记的二乙烯三胺五乙酸半乳糖基人血清白蛋白扫描评估肝脏功能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鹏飞;李崇辉;项灿宏;董家鸿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扩大的肝切除手术已经越来越频繁.但是,扩大的肝切除手术可以导致较小的术后剩余肝体积,增加了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风险,特别是当患者合并有肝实质的脂肪变性、胆汁淤积及纤维化时.鉴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治疗非常困难,精准的评估术前预留肝脏功能对于判定患者能否耐受扩大肝切除术就尤为重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