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D CE-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作者:钱小建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头部3D CE-MRA检查,并对照介入栓塞治疗及开颅手术,评估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3D CE-MRA螺旋共发现15例患者18个动脉瘤:13例为单发动脉瘤,1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小2mm,大10mm.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发现另有1例动脉瘤在3D CE-MRA检查时呈阴性.结论 3D CE-MRA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准确性,可用于对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检查.

  •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波;袁玉新;王可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3D CE-MRA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以介入或显微外科治疗作为对照,评价其准确性.结果 3D CE-MRA对20例患者,共发现25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16例为单发动脉瘤.动脉瘤直径大者12mm,小者3mm.经显微外科治疗时发现有1例动脉瘤在3D CE-MRA检查时呈阴性.结论 3D CE-MRA准确性较高,可用于筛选颅内动脉瘤.

  • 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

    作者:任岩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技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椎基底动脉3D CE-MRA检查.结果 80例患者中椎基底动脉MRA异常69例(86.25%),其中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83支,迂曲27支,闭塞10支,发育异常25支.结论 3D CE-MRA能够较清楚显示椎基底动脉形态,对椎基底动脉病变能提供直观的依据.

  •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硬化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舒杰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下肢动脉硬化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3D CE-MR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20例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分析图像质量和下肢动脉病变特征.结果 20例均成功实施3D CE-MRA扫描,图像质量优良,能清晰显示出下肢动脉血管的情况:多发动脉斑块无明显动脉管腔狭窄1例,多发动脉斑块形成伴管腔狭窄13例,多发斑块伴动脉部分节段闭塞5例;16例动脉管腔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显示了侧支循环血管.结论 3D CE-MRA能有效显示下肢动脉血管的异常,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德清;王伯胤;赵振华;徐利军;杨建峰;周平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例拟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病例,采用3D -CE-MRA扫描后评价其图像质量,对旋股外侧降支和穿支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进行分析,并对血管内径、血管蒂长度和降支起始位置进行测量后,与手术中发现进行比较.结果:3D-CE-MRA显示股前外侧皮瓣供血动脉的起始部位、分布与手术发现一致,经配对 t检验分析,降支和穿支的血管内径、血管蒂长度、血管起始位置等的磁共振发现与手术发现没有明显差异.结论:3D-CE-MRA能够显示股前外侧皮瓣的动脉信息,可以应用于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

  •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钱明珠;林伟;姜丽;黄敏华;王建梅;魏倩倩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肾动脉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成功机率.方法33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进行3D CE-MRA检查,均采用先行试验性团注造影剂扫描,再采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技术作斜冠状位的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3DCE-MRA,通过图像后处理,获得类似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图像.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准确的延迟扫描时间,抓采到造影剂到达肾动脉峰值图像.结论检查的主要创新在于:采用卵圆中心法扫描(决定图像对比分辨率),而不是按顺序充填K空间;建立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综合病人年龄、血液循环时间、曲线斜率等以确定延迟扫描时间:择层、择范围、多角度图像重建技术.

  • 3D CE-MRA技术在骶前区血管显像中的应用

    作者:温彦丽;张晓薇

    目的 前瞻性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技术在显示骶前区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40例因盆腔病变常规行MRI检查的成年患者,采用ACHIEVA 3.0T双源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盆腔骶前区血管行DCE-MRA扫描,利用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重组(VR)进行血管重建成像以佳显示骶前区动脉及静脉,主要观察骶前区血管的影像学解剖.结果 40例骶正中动脉均显示清晰,成功率为100%;骶正中动脉均开口于腹主动脉分叉后上方,沿骶骨前面走行至尾骨尖,管径平均为(1.42±0.06)mm(1.30 mm~1.50 mm);骶前区静脉显示率为75%(30/40),可见骶前区静脉呈阶梯状分布.结论 应用3D CE-MRA可以清晰显示部分骶前区血管,可为骶前区手术提供个体局部影像学解剖信息.

  • 真实稳态快速梯度回波系列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

    作者:黄龙全;许梅海;申炜;李耀波

    目的:探讨真实稳态快速梯度回波系列(True FISP)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True FISP及3D CE-MRA扫描检查图像资料,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3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手术或介入治疗确诊为主动脉夹层20例,主动脉瘤8例,假性动脉瘤2例;True FISP诊断主动脉夹层21例,将1例主动脉瘤误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主动脉瘤误诊为假性动脉瘤,其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3D CE-MRA诊断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手术诊断结果完全一致,其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 True FISP及3D CE-MRA屏气扫描检查均可明确主动脉夹层类型、范围、内膜片及真假腔。结论 True FISP与3D CE-MRA能准确、快速、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对主动脉夹层诊断有重要价值。

  • MR血管成像及CT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黄叶明;王凯;黄雪珍

    目的:探讨MR血管成像及CT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7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以及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同时44例患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各类检查方法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价值进行比较.结果:参照DSA检查结果为金指标,在对动脉完全闭塞进行检查时,MRA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性为100.0%,CTA的敏感度为97.3%,特异性为99.1%;当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达到中度以上时,MRA的敏感度为97.9%,特异性为96.4%,CTA的敏感度为99.3%,特异性为97.6%;当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达到中度以上时,MRA显示狭窄程度比CTA更为严重.结论:在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进行诊断时,MR血管成像及CTA均为有效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