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偏瘫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Kendal评分、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步行功能评分(Holden)、肌力评分(Kenda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平衡、肌力、步行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对侧控制型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侧控制型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初次发病)患者,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患侧常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试验组给予对侧控制型神经肌肉电刺激(CCNME),对比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主动关节活动度量表(AROM)、Bathel指数(BI)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且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侧控制型神经肌肉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 对侧控制型神经肌肉电刺激 早期脑卒中 肢体功能 影响 -
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评定及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评定及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早期(发病3个月以内)脑卒中患者运用认知功能筛选检查表( CCSE )进行评定,总分均≤20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的根据住院号分为偶数组和奇数组,偶数组为观察组,奇数组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在神经内科治疗方案相同基础上,对其实施常规康复训练1个月。2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运用洛文思顿( LOTCA)认知成套测验、简化Fgu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以及功能独立性量表( FIM)各评分1次,作为康复训练治疗效果的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LOTC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的LOT-CA评分较治疗前没有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明确对早期(发病3个月以内)脑卒中患者实施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及训练,不但有利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对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综合康复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后肩痛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6例早期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和超声波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行综合性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后肩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关键词:
-
高压氧疗、中医辨证综合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78例
目的:观察高压氧疗、中医辨证综合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方法:设立对照分析.对照组56例接受神经内科对症药物治疗及自我康复锻炼.治疗组7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高压氧疗、中医辫证,运动疗法、针刺、中药熏蒸、推拿等综合疗法,观察运动助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差异;两组各自疗程结束后,患者的评分均有所提高,但冶疗组提高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神经内科时症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高压氧疗、中医辨证综会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有助干偏瘫的恢复.
-
新型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新型综合康复治疗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减少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减轻肩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6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新型综合康复治疗。结果两组各评定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肩峰与肱骨头之间间隙评定、肩关节疼痛评估及FMA(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减少肩关节半脱位发生,减轻肩关节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效果观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6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进行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下肢灵活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工娱治疗在早期脑卒中所致认知障碍患者中应用模式的建立与探索
目的:探讨工娱治疗在早期脑卒中所致认知障碍的作用,以期丰富治疗方法,降低脑卒中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0-05-2013-05130例早期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65例,予常规的康复方法;观察组65例,加用工娱治疗,观察治疗后在认知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在定向能力、注意力、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命名能力、空间结构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类似性、判断能力和 NCSE、FCA、M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工娱治疗能改善早期脑卒中所致认知障碍,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治疗对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据统计,我国每年脑卒中发病150万,存活者达60万,75%残废,其中40%重残[1]。数据表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较低,自理能力差,工作能力基本丧失,由于疾病所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脑卒中一次患病入院花费很大,而且反复发作不利于病情的良性发展和康复,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除药物治疗外,早期脑卒中患者通过运动治疗后对肢体的功能恢复和语言能力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
轮椅上不同坐姿对早期偏瘫患者肺活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测定早期偏瘫患者在轮椅上不同坐姿下的肺活量,探究不同角度的轮椅坐姿对早期偏瘫患者肺活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名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测试患者在轮椅上不同坐姿下的肺活量.即躯干与轮椅座面成70°前倾坐姿、90°直立坐姿、及110°后倾坐姿.每人每种坐姿测量3次,取大肺活量的平均值.结果:90°坐姿时肺活量大,110°坐姿时肺活量小.90°坐姿的肺活量明显高于70°坐姿及110°坐姿(P<0.01);70°与110°坐姿下肺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取躯干与坐面成90°夹角的直立位轮椅坐姿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
肌内效贴联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
目的:分析肌内效贴联合功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状态、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和10m步行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6例,均给予常规功能训练,联合组还给予肌内效贴.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月改良Ashworth量表(MAS)、FMA评分情况、10m步行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MAS评分、FMA评分、10m步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联合组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组10m步行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缩短(P<0.05),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早期脑卒中患者应用肌内效贴联合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其腓肠肌痉挛状态,提高其运动功能,同时能够明显增强其步行能力.
-
健侧上肢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侧上肢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重点进行患侧上肢治疗训练,观察组着重健侧上肢的功能、精细协调、控制能力等训练,对患侧上肢主要予以保护,注意体位的摆放和感觉的输入.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进行FIM评分及患侧上肢Brunnstrom分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I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的FI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患侧上肢Brunnstrom分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组训练方法均能改善早期偏瘫患者的功能,但健侧上肢训练对改善早期偏瘫患者的功能独立程度更明显.
-
康复护理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方法:将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康复护理,一组为临床护理.康复护理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为脑卒中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临床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以及通常临床护理.结果:早期康复护理明显好于临床护理.结论:康复护理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早期中医理疗在脑卒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理疗在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和西医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用中药藤洗剂每天熨烫,再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NIHSS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得较明显,两组ADL均上升,治疗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P<0.05,两组治疗后MMSE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对脑卒中患者加以中医理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如何发挥康复医学在早期脑卒中的积极作用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在脑部血管中出现了栓塞和堵塞,并且形成了一定脑血栓以及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引起脑卒中的致病原因可以归结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同时心脏病和血管病也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致病原因.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脑卒中在我国呈现高发趋势,患有此病的病人,死亡率非常高,及时得到缓解,也会导致终身残疾,考虑到这种疾病的危害性及致病几率高的特点,脑卒中引起了我足够的重视,因此,在针对该病的临床治疗上,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实践证明,康复医学在早期脑卒中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
胸式呼吸训练与腹式呼吸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胸式呼吸训练与腹式呼吸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早期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常规康复组)28例、B组(胸式呼吸训练组)28例和C组(腹式呼吸训练组)28例,后将3组患者训练前及训练后12周的肺功能指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运动中大摄氧量、运动中大心率、无氧阈值及呼吸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组训练后12周的肺功能指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运动中大摄氧量、运动中大心率、无氧阈值及呼吸力学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及B组,而B组则优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状态及相关指标,且腹式呼吸训练对患者的作用更佳.
-
言语康复技术改善早期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言语功能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言语康复技术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言语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早期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言语康复技术训练,对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语言功能评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口语表达、复述、阅读等语言功能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干预组患者的语言功能相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语康复技术对早期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予以康复指导,能够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奥拉西坦联合中医康复方案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在早期脑卒中伴偏瘫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奥拉西坦与中医康复方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在我院治疗的早期脑卒中伴偏瘫患者92例,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均分成联合组与常规西医组,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下肢FuglMeyer的评分都出现显著的改善,联合组患者改善幅度比较大,P<0.05.结论 在早期脑卒中伴偏瘫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奥拉西坦与中医康复方案治疗能改善患者四肢功能,值得应用.
-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对早期脑卒中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对早期脑卒中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早期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19/30)比较,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误吸、喉上升、进食量及食物残留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误吸、喉上升、进食量及食物残留量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误吸和喉上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进食量及食物残留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对早期脑卒中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脑卒中 吞咽困难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