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深层肌肉刺激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方法对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价值研究

    作者:赵凤珠;雷欣;郭云龙;代嫒嫒;倪国忠;付晶

    目的:研究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实施深层肌肉刺激与肌内效贴联合治疗效及价值.方法:选择46例于我院治疗的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23例.其中参照组采用深层肌肉刺激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对比2组患者疼痛感、上肢功能及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感与上肢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卒中后偏瘫肩痛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86.96%)明显优于参照组(47.83%),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深层肌肉刺激与肌内效贴联合治疗卒中后偏瘫肩痛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 火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岚;曾文璧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4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33例采用火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为治疗组,31例采用康复基础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Fugl-meyer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可有效缓解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肩部疼痛和上肢肿胀,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肢活动度和肌力,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颈椎曲度牵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晋锐;王兴水;庄丽萍;韦彩棉;叶秀云

    目的:观察颈椎曲度牵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颈椎曲度牵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线性牵引结合中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65.6%,两组疗效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颈椎曲度牵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推拿联合肌内效贴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部高肌张力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高颖

    目的:研究推拿联合肌内效贴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部高肌张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足部高肌张力的痉挛型脑瘫患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则给予推拿联合肌内效贴,两组均进行3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足背屈角,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88)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足背屈角角度改善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而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量表、GMFM-88分值均有明显提高(P<0.05);儿心量表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MFM-88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纠正痉挛型脑瘫患儿足踝部高肌张力,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进行推拿结合肌内效贴的治疗,疗效较好.

  • 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

    作者:赵力生;王建文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 2015年10至2016年10月,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用肌内效贴贴扎,对照组用安慰贴布贴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X线片测量肩峰至肱骨头间距,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FMA)上肢功能部分进行评定.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肩峰至肱骨头间距小于对照组(Z=-2.004,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t=2.492,P<0.05).结论 肌内效贴能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促进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 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

    作者:杨雅敬;朱毅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3~11月,39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组(肌内效贴+康复,n=13)、白贴组(白贴+康复,n=13)和空白组(康复,n=13)。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间FMA及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内效贴组MAS优于白贴组和空白组(P<0.05);治疗8周后,肌内效贴组MAS、FAM及MBI均优于白贴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应用肌内效贴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两种肌内效贴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效果

    作者:李威;李丹;赵宜莲;章荣;胥慧敏;周蜜娟;牟杨

    目的 观察两种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75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n=25)、B组(n=25)和对照组(n=25).三组常规治疗相同,A组和B组分别运用两种贴扎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4周后,三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A组和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A组明显低于B组(P<0.01);三组FMA和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01),A组和B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高于B组(P<0.05).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不同的贴扎方法,疗效不一.

  • 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效果

    作者:任素伟;林春;孟兆祥;王继兵;尹正录;陈波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4年10月~2016年4月,6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悬吊组(n=20)和观察组(n=20),分别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悬吊训练、常规康复+悬吊训练+肌内效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Mallet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C区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各组Mallet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GMFM-C区评分均提高(t>2.074, P<0.05),观察组效果佳(F>10.032, P<0.001)。观察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显著降低(t=4.767, P<0.001),且在三组中低(F=4.262, 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可更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改善粗大运动功能。

  • 肌内效贴对女性大学生膝关节肌力的影响

    作者:祁奇;陈文华;余波;王惠芳;宣青青;王予彬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对青年女性膝关节肌力的影响。方法20名健康女大学生,用等速测试仪,以60°/s角速度,测量无贴扎、肌内效贴扎、安慰贴扎3种状态下的膝关节屈伸向心性收缩及离心性收缩相对峰力矩;用表面肌电图测试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的肌电振幅均方根值(RMS)。结果向心性收缩时,肌内效贴扎时伸肌相对峰力矩明显高于无贴扎、安慰贴扎时(P<0.01),屈肌相对峰力矩3种状态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内侧肌在肌内效贴扎时RMS标化值明显低于未贴扎时(P<0.01);股外侧肌肌内效贴扎时RMS标化值明显低于未贴扎时、安慰贴扎时(P<0.01);股直肌RMS标化值3种状态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离心性收缩时,肌内效贴扎时伸肌、屈肌相对峰力矩均明显高于无贴扎、安慰贴扎时(P<0.01);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在肌内效贴扎时RMS标化值低于未贴扎时(P<0.01);股直肌RMS标化值3种状态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内效贴扎可以提高股四头肌向心性、离心性收缩肌力,增加腘绳肌离心性收缩肌力,提高股内侧肌及股外侧肌的肌纤维募集能力。

  • 肌内效贴对妊娠期腰痛的疗效

    作者:范友强;王志兰;王书友;徐亮;蔡倩;陈梦圆;许如炜;马明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网格型贴扎技术对妊娠期腰痛(PLB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56例PLB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所有患者均予核心稳定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网格型贴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d和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腰椎运动范围和躯干角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3 d后,两组患者的腰椎活动范围明显增加(t>6.327,P<0.01),观察组VAS评分、RMDQ评分和躯干角有显著改善(t>4.862,P<0.001);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RMDQ评分、腰椎活动范围和躯干角大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核心稳定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网格型贴扎,可以进一步改善妊娠期腰部疼痛和功能表现.

  • 不同类型贴扎对急停时膝关节的影响

    作者:刘立;张庭然;罗炯;周佰富;欧阳一毅;罗之柱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膝关节贴扎对急停动作的生物力学机制,以预防膝关节损伤.方法 2017年3月至5月,对8例男性大学生采用运动学、动力学及肌电同步测试方法,获取传统贴扎、肌内效贴及无贴扎下,膝关节急停时的相关生物力学参数.结果 无贴扎时,水平力峰值(F=3.131,P<0.01)及水平负荷率(F=2.912,P<0.05)大,水平力峰值出现时间晚(F=5.144,P<0.001),压心前后位移长(F=4.291,P<0.01);水平力峰值瞬间,无贴扎下膝关节屈曲程度高(F=8.141,P<0.01);肌内效贴时,着地期膝关节角度变化大(F=5.491,P<0.05);无贴扎时,着地期股直肌与腓肠肌肌电活动高(F>5.322,P<0.01);传统贴扎下,45°、60°关节角主动复位误差小(F>5.631,P<0.001).结论 传统贴扎及肌内效贴均能有效限制前十字韧带前移;肌内效贴对维持膝关节大屈曲角度更有效;传统贴扎提供更强的膝关节支撑,但对膝关节活动度限制更强.

  • 肌内效贴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姜文君;史佩佩;王盛

    肌内效贴疗法是一种在运动损伤中较常用到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肌内效贴在中枢性损伤康复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就近年来肌内效贴在中枢性损伤康复中疗效和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肌内效贴在脑性瘫痪儿童中的应用

    作者:蔡小娥;黄真

    脑瘫通常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其中肌内效贴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手段,相比于矫形器和肢具,因其允许更大的关节活动度而更容易被患儿和家属接受,但其有效性存在争议。本文从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减轻水肿、增加本体感觉方面分别介绍其作用机理,对其应用于脑瘫儿童上肢、下肢和躯干3个部分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可能适用的脑瘫类型以及疗效评估。

  • 肌内效贴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范斌;刘琳;朱欢

    目的 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程度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BSCO、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Physiotherapy Evidence Data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肌内效贴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或肌筋膜触发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0月.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中RCT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和潜在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RCT,584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肌内效贴组在干预后和随访时的疼痛治疗效果均具有显著性优势(干预后:MD=-1.14,95%CI-1.88~-0.40,P=0.002.随访时:MD=-0.69,95%CI-1.16~-0.22, P=0.004).干预时间(P=0.024)和随访时间(P=0.020)是随访结果主要异质性来源.结论 肌内效贴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方面有优势.治疗时间或随访时间越长,肌内效贴的疗效越好.

  • 不同贴扎方式肌内效贴的回缩力特征及其改变皮下间隙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波;祁奇;陈文华;王人卫;周文萍;厉坤鹏

    目的:观察不同贴扎方式下肌内效贴的回缩力特征,及贴扎后对健康成人受试者皮下间隙的即刻影响.方法:按测试及干预要求制备肌内效贴(kinesio taping,KT)及具相同颜色、形状及大小的无弹性安慰贴布(placebo taping,PT).采用济南蓝光XLW型电子拉力机分析施加不同拉力各形状贴布的力学特征.同时选取40例健康成年人,随机配对分为肌内效贴组(KT试验组)与安慰贴扎(PT对照组)各20例.对健康受试者前臂施以不同拉力、回缩方向的Y形贴扎,采用美国通用公司logiq 9型彩超比较贴扎处理前、贴扎后即刻的皮下间隙(subcutaneous space,SS).结果:①肌内效贴布在施加一定范围的拉力下,回缩力具有等比上升的趋势,但接近极限拉力,会影响其材质的正常特性.贴布长度变长后其整体回缩力反而有所降低.②特定拉力下试验组方法的组内前后比较SS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各方法前后比较未见显著差异,与试验组组间比较,SS值也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拉力增加到100%时,SS组内前后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在相同拉力条件下,贴扎方向并没有明显影响SS.结论:肌内效贴材料的回缩力与外在拉力、贴布形状及长度有关.特定的拉力大小下,肌内效贴可影响局部贴扎处的皮下间隙,但力学因素可能大于方向因素.

  • 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屈菲;颜海霞;刘言薇;陈佩顺;关红丽;周海旺;彭绮云;黄臻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给予评定,并在治疗前后采用中文版FaCE量表评价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2周、4周,两组House-Brack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FaCE量表比较,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于改善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社会功能等方面疗效更为明显(P<0.05),对于改善眼睛感觉,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内效贴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肌内效贴治疗对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

    作者:林春;任素伟;孟兆祥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对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进行感觉输入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1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对患儿进行下列评估:A、Mallet评分;B、臂丛功能综合评价;C、GMFM-A区评估;D、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A、B、C、D项评估结果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评估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观察组A、B、C、D项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172,2.295,2.305,5.936;P=0.044,0.034,0.036,0.000).结论:肌内效贴治疗可改善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上肢功能,并有助于患儿粗大、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

  • 肌内效贴辅助物理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缪芸;唐金华;李跃红;何洁石;何霏;纪任欣;葛政卿;陈文华

    目的:观察研究肌内效贴辅助物理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42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体外冲击波(ESWT)及牵伸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肌骨超声、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足底筋膜厚度及足的功能状态.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后1周,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及AOFAS评分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P<0.01),治疗后2周晨起第一步、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及AOFAS评分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治疗组足底筋膜变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除对照组治疗后1周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2周,晨起第一步、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及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2周足底筋膜厚度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冲击波和牵伸训练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可更好地缓解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

  • 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施伯瀚;厉坤鹏;胡寅虎;徐倩;陈柱;蔡珍珍;朱燕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肩关节半脱位后肩痛的疗效.方法:56例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及宣教,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肌内效贴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通过X线测量法测量肩峰与肱骨头间距(AHI)、肩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肩痛侧腋神经及肌皮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测定,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HI值、VAS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且检测所有患者肩痛侧腋神经(刺激部位:Erb点;记录部位:三角肌)及肌皮神经(刺激部位:Erb点;记录部位:肱二头肌)后发现两组中某些患者肌皮神经(30例,53.57%)、腋神经(31例,55.36%)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值,而潜伏期轻度延长或正常(提示轴索损伤).两组治疗6周后,治疗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肌内效贴在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肩关节半脱位后肩痛早期防治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其相应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周文萍;余波;陈文华;刘合建;陈世动;许军委;张雯;祁奇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改善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坐位平衡及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级别为Ⅲ或Ⅳ级肌张力低下型的脑瘫患儿20例.按照年龄、性别及GMFCS级别等配对后随机分为试验组(肌内效贴+常规运动疗法)和对照组(常规运动疗法),每组各10例.肌内效贴单次贴扎维持1d,5次/周,常规运动疗法40min/次,5次/周,共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88项量表)、坐位平衡功能(SAS)及肌张力(跟耳试验、足背屈角、股角)等进行评定,同时观察并预防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坐位(GMFM-Ⅱ区)、坐位平衡(SAS)及肌张力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跟耳试验及坐位平衡的改善,试验组(跟耳试验左56.67±4.03,跟耳试验右61.00±6.16,SAS评分17.33±1.89)疗效优于对照组(跟耳试验左52.67±3.39,跟耳试验右51.33±4.19,SAS评分13.33±2.05),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粗大运动功能(GMFM-Ⅱ区)、足背屈角及股角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坐位平衡和躯干肌张力情况,提高患儿坐位的姿势控制能力和稳定性.

151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