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足三里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作用的观察

    作者:李海天;张曼;吕忠礼

    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康复作用.方法 选取脑瘫患儿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按摩、水疗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针刺双侧足三里穴,每次留针20 min.2组均以9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时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和分级.方法 2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足三里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有效.

  • 引导式教育结合推拿对重度脑瘫患儿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戚金飞;史惟;吕舜玲;杨红;高妍

    目的 分析引导式教育与推拿治疗相结合对重度脑瘫患儿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2010年10月上海市徐汇区致康康健园接受康复治疗的11例脑瘫患儿参加本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痉挛型四肢瘫7例,痉挛型双瘫1例,徐动型2例,肌张力障碍型1例;年龄4.7~11.9岁,平均7.47岁.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n=5)前3个月进行引导式教育和推拿治疗,后3个月进行常规物理治疗;B组(n=6)前3个月进行常规物理治疗,后3个月进行引导式教育和推拿治疗.引导式教育结合推拿治疗期间称为干预期,常规物理治疗期间称为对照期.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测试,比较引导式教育结合推拿与常规物理治疗在提高脑瘫患儿活动能力方面的疗效差异.结果 干预期的GMFM分值和FMFM分值上升或呈上升趋势(P<0.05),而在对照期呈下降趋势.差值比较,GMFM分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而FMFM分值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且干预期高于对照期(P<0.05).PEDI各项分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常规物理治疗相比引导式教育结合推拿治疗可能会提高重度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

  •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的反应度和精确度研究

    作者:史惟;廖元贵;王素娟;施炳培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GMFM 66)与88项(GMFM 88)的反应度和精确度.方法以173例(男性126例、女性47例)接受过两次以上GMFM评估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平均(3.8±4.3)个月后进行第2次评估,其中112例(64.7%)在平均(3.2±2.2)个月进行第3次评估,比较GMFM 88项和GMFM 66项在前后3次评估之间的效应尺度和相对精确度.结果在各次评估之间,GMFM 66项的效应尺度与GMFM 88项非常接近,差别在0.03~0.04之间,且精确度不低于GMFM 88项.结论具有等距特性的GMFM 66项有良好的反应度和精确度,比GMFM 88项更有利于康复疗效判断.

  • 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问卷的编制

    作者:史惟;杨红;李惠;徐东浩;黄华玉

    目的 编制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问卷(CP-GMFQ).同时确定该问卷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方法 共有160例脑瘫患者和家长参加此项研究,选取初的27例对象进行重测信度研究(间隔7~18 d);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GMFQ调查的同时进行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价,确定GMFQ的平行效度;对随机选出的21例对象采用效应尺度进行反应度研究,在间隔3~7个月后再次进行GMFQ调查和GMFM评估;随机选取30例对象,进行GMFQ调查和GMFM测试所需时间的比较.结果 GMFQ分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0.9940);与GMFM各项分值和GMFCS评价之间具有良好的平行效度(相关系数=0.77~0.92);GMFQ分的效应尺度(0.34)介于GMFM88百分比与GMFM66分值之间;GMFQ调查的测试时间(平均4.7±1.6 min)显著少于GMFM测定(平均17.7±4.6 min)(P<0.001).结论 GMFQ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可以简便易行、科学合理地评价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

  •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与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在脑性瘫痪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史惟;廖元贵;杨红;徐秀娟;王素娟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与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两种粗大运动评估方法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GMFM和PDMS-GM两种方法对29例脑瘫儿童进行3次评估, 用t检验分析GMFM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GM月相对百分比之间的差异.结果 GMFM的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GM的月相对百分比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GMFM的评估结果比PDMS-GM更有利于疗效判断.

  • 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效果

    作者:任素伟;林春;孟兆祥;王继兵;尹正录;陈波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4年10月~2016年4月,6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悬吊组(n=20)和观察组(n=20),分别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悬吊训练、常规康复+悬吊训练+肌内效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Mallet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C区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各组Mallet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GMFM-C区评分均提高(t>2.074, P<0.05),观察组效果佳(F>10.032, P<0.001)。观察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显著降低(t=4.767, P<0.001),且在三组中低(F=4.262, 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可更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改善粗大运动功能。

  • 1~6岁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初步研究

    作者:史惟;杨红;廖元贵;朱默;王素娟;王艺

    目的 分析1~6岁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特性.方法 对708例1~6岁脑瘫患儿采用中文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析不同GMFCS级别脑瘫患儿的GMFM分值分布状况.结果 GMFCS Ⅰ级患儿GMFM-66分值上升幅度大,从48~50个月起,各月龄组75%以上的患儿GMFM-66分值大于67分;GMFCS Ⅱ~Ⅳ级患儿1~6岁间GMFM-66分值上升的幅度比较相似,GMFCSⅡ级患儿6岁以前各月龄组只有不超过25%的患儿GMFM-66分值可以超过67分,GMFCSⅢ级患儿6岁以前各月龄组均有超过50%的患儿GMFM-66分值低于56分,GMFCS Ⅳ级患儿6岁以前各月龄组(除54~56和66~68月龄组)有75%的患儿GMFM-66分值不能超过46分;GMFCS Ⅴ级患儿GMFM-66分值l~6岁间始终处于很低的水平,与其他级别患儿相比,Ⅴ级患儿从5岁起GMFM-66分值还呈现出随着月龄的增加而下降趋势.结论 不同GMFCS级别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具有各自的发育特性.

  • 痉挛型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风险预测

    作者:廖元贵;吴毅;史惟;杨红;朱默

    目的 研究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何的预测因素.方法 对90例脑瘫患儿进行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和脑瘫类型区分,并测定股骨头外移百分比.结果 四肢瘫患儿发生髋关节脱位的风险大,偏瘫患儿的风险小;GMF-CS Ⅰ级发生髋关节脱位的风险小,GMFCS Ⅴ级风险大.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髋关节异常发育与脑瘫类型和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有相关性.

  • 4~12岁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和手功能分级调查

    作者:杨红;史惟;李惠;王素娟;王娟

    目的 分析4~12岁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手功能受损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43例4~12岁脑瘫患儿采用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进行评定.结果 痉挛性双瘫患儿33例(60.0%)GMFCS和MACS分级Ⅰ~Ⅱ级;痉挛性四肢瘫患儿28例(75.7%)GMFCS和MACS分级Ⅲ~Ⅴ级;痉挛性偏瘫患儿21例(55.3%)GMFCS和MACS分级Ⅰ级,2例患儿GMFCSⅡ级,14例MACS Ⅱ级.GMFCS与MACS之间的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0.67,P<0.05).结论 GMFCS和MACS评价可以明确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手功能的受损状况.

  • 不同类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差异及对策

    作者:刘鹏;江沁;陈少贞;陈曦;丁建新;罗素英

    目的:通过对3-7岁的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腑性瘫痪(CP)患儿的运动障碍特点进行分析和干预,以探讨该年龄段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差异及对策.方法:对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A组)及12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B组)在人选时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进行测量,比较两组入选时.6个月后以及治疗前后各功能区评分的改变.结果:A组患儿在GMFM量表B区、C区、D区、E区得分及总分均较B组为高,A组患儿GMFM涉及上肢的和不涉及上肢的任务的平均分、动态任务的平均分均较B组为高,两组患儿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GMFM静态任务平均分,治疗前后各区得分和总分改变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表现不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较痉挛型为重,对于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需针对其运动障碍特点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及对策.

  • 学龄期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汤加利;史惟;郭金颖;尹岚;周美琴;叶朝晖

    目的:分析研究学龄期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在Scpchild脑瘫登记及系统管理数据库中选取来自东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上海市3所特殊教育学校登记在册的158例7-18岁脑瘫患儿的相关信息,包括运动功能分级(粗大运动和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问卷得分、伴随症状等,通过相关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研究学龄期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学龄期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运动功能水平越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随之降低,轻度和中度运动功能受损的脑瘫患儿的各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重度运动功能受损的患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分级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s=-0.43--0.85),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脑瘫患儿手功能级别的高低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结论:学龄期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运动功能分级相关,加强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训练是提升他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主要手段;与粗大运动功能相比手功能对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程度更为全面,需要积极开展以任务为导向的脑瘫患儿手功能和上肢功能训练.

  • 脑瘫患儿智力改善对粗大运动功能影响研究

    作者:王立苹;王丹;孙奇峰;李雪梅;杨本利;李晓捷

    目的:判断脑瘫患儿智力改善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4 ~6 岁轻度智力落后、GMFCS II级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5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 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加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定中国比内智力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观测2组患儿智力水平、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GMFM-88)之 D 区 、E 区分值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以比较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智力水平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后2组GMFM-88之D区和E区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脑瘫患儿智力改善会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

  • 强制抓握作业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抓握功能的临床观察

    作者:尚延萍;江汪传;傅蕾

    目的:探讨强制抓握作业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抓握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5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脑瘫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2组均采用常规抓握作业训练。治疗组在训练之余,采用强制抓握作业疗法进行治疗,时间为1个月。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进行粗大抓握功能评定,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强制抓握作业疗法组患儿抓握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强制抓握作业疗法可显著提高脑瘫患儿抓握功能,有效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个体化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王晓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共60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脑瘫患儿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规范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康复训练。评定两组训练前后粗大运动及综合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训练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和对照组训练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的脑瘫儿童综合能力测试评分和对照组训练后的脑瘫儿童综合能力测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训练在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社会适应等方面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康复训练,值得借鉴。

  • 学龄脑瘫儿童康教结合对其粗大运动发育和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冯高起;朱中亮;顾敏莉;沈莉园;张斌;王裕

    目的 探讨学龄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康教结合对其粗大运动发育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由康复医师、学校康复老师、学科教师组成小组进行训练;对照组由特殊学校康复老师、学科教师进行训练.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对D区、E区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GMFM-88评分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脑瘫儿童康教结合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 院内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观察

    作者:段佳丽;高超;张艳敏;尚清

    目的:分析院内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家庭康复训练干预。治疗周期30 d,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估,评估项目包括运动功能评测(PDMS-2粗大运动量表分测验包括反射、姿势、移动及实物操作四项)及肢体活动时肌电电位变化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30 d后,观察组PDMS-2分测验百分位及AEMG值[(8.80±4.70)%、(11.50±4.90)%、(11.80±3.52)%、(12.10±4.68)%及(11.46±2.50)]均优于对照组[(7.60±4.95)%、(10.35±5.43)%、(11.05±3.91)%、(11.15±5.20)%及(9.45±2.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干预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粗大运动功能具有积极影响,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医教结合对学龄脑瘫儿童站立走跑跳能力的影响

    作者:冯高起;朱中亮;周明娟;胡振席;钱慧红;史惟

    目的 探讨学龄脑瘫儿童医教结合对其站立能力及走跑跳能力的影响.方法 48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医教结合组,每组24例.两组患儿均在学校接受学校特教老师、学科教师依据教育评估量表评估情况制定教育计划进行,医教结合组在采用特殊教育基础上增加康复医生医学康复手段进行训练.其余时间由治疗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训练.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运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估,以盲法测评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结果 训练后医教结合组GMFM-88中脑瘫儿站立能力为(32.85±3.80)分,GMFM-88中脑瘫儿走、跑、跳能力为(52.62±10.04)分,GMFM-88粗大运动能力总分为(85.47±11.49)分,高于对照组的(29.52±6.83)、(41.88±15.1)、(71.40±16.9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脑瘫儿童医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站立走跑跳能力和生活能力.因此,在我国脑瘫儿童康复未来的发展中,推行综合康复模式势在必行.

  • 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应用群体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作者:朱广;刘颖

    目的 观察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应用群体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150例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高压氧治疗,同时接受推拿按摩、电疗、平衡功能训练的康复训练.根据康复训练实施方案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群体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院内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对患儿进行评分,观察2组患儿的康复训练效果.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GMFM量表坐位能区总分、爬与跪能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GMFM量表卧位与翻身能区总分、站立位能区总分、行走与跑跳能区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FMFM量表上肢关节活动能力评分、操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FMFM量表视觉追踪评分、抓握能力评分、手眼协调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应用群体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能力.

  • 关心先心病孩子的整体发育

    作者:

    与健康儿童相比,先心病儿童可能会存在沟通障碍、社交能力降低和发育障碍.美国心脏学会也发表了《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神经发育情况评估和管理》的报告,科学地指出先心病儿童存在发育迟缓、落后或障碍的风险不断增高,复杂型先心病可出现智力、学习、语言和视觉、知觉、精细运动、粗大运动、心理行为等的问题,心脏移植后孩子可出现运动、言语或认知发育落后.

  • 粗大运动发育落后婴幼儿临床医师指导配合家庭干预方法的效果观察

    作者:徐艳霞;张淑培

    日前,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增高,新生儿期惊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败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婴幼儿期的脑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胎儿期的外因导致脑形成异常、脑损伤,婴幼儿运动落后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增高趋势,甚至可发展为脑性瘫痪。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治疗,是抑制异常运动发育,促进正常运动发育,防止挛缩和畸形的关键。而肢体功能训练是改善运动功能,尽可能使其正常化,提高生活活动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