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亚斌;冯海霞;梁学镖;王彦臣;包爱强;白佳佳;乔小红

    目的:初步观察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肩胛上神经阻滞加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类比法(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明显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肩部疼痛,对提高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的康复意义.

  • 肌内效贴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应用研究

    作者:谢镇良;冯尚武;曹全荣;邓土保;陈毅成;林建文;黄顺仪;李志斌;刘萍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侧膝关节周围肌群进行肌内效贴早期贴扎预防膝过伸的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膝过伸发生率、简式Fugl-Meyer下肢评分(FMA)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膝过伸发生率分别为32.5%和57.5%,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同时发现2组患者下肢FMA、F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早期应用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下肢功能和步行能力.

  • 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

    作者:李威;李丹;赵宜莲;章荣;胥慧敏;周蜜娟;曾祥斌;牟杨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肩部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上肢部分(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FMA和M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 肌内效贴配合局部理疗治疗 Bell 麻痹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艳;李进华;乔娜;孙瑞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 Bell 麻痹的疗效。方法:Bell 麻痹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2组均采用超短波及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扎术治疗。治疗前后运用简易面神经功能评分法、瞬目反射及面神经传导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简易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1);2组患侧瞬目反射 R1,R2潜伏时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 <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1),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肌内效贴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 Bell 麻痹可增加疗效,加速面神经恢复,缩短治愈时间,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肌内效贴结合常规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步态的疗效观察

    作者:许佳;胡世红;周亚飞;陈庆珍;凌晴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常规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的贴扎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下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足印分析法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 FMA 评分、FAC 分级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 <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患者患侧的平均步长、步宽及步速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 <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肌内效贴结合常规运动疗法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 肌内效贴布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曹贤畅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肌内效贴布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进行相同的康复训练.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活动度(ROM)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肩关节各方向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配合康复训练对肩关节周围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加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体外冲击波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凤艳;刘群;余波;陈文华;祁奇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治疗.分别进行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测量,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3、5次后,2组VAS评分均逐渐下降(P<0.01).治疗1次和3次后,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5);治疗第5次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肩关节各方向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冲击波可改善肩关节周围炎症状,肌内效贴在疗程初、中期可缓解患者疼痛不适,但其提高治疗有效率的长期效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 肌内效贴联合运动控制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景刚;郭云龙;高艺文;繆文静;吕智海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运动控制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双下肢痉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痉挛型脑瘫患儿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及运动控制治疗.2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区、E区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PROM角度、GM FM(D、E区)得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M 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肌内效贴配合运动控制训练能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 肌内效贴治疗“产瘫肩”畸形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朱俞岚;张备;陈亮;白玉龙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肌内效贴治疗产瘫患儿“产瘫肩”畸形的疗效。方法:44例产瘫Narakas分型1~4型患儿随机分入肌内效贴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2例。2组均采用运动疗法,进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内效贴组还给予肌内效贴进行贴扎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对患儿的肩胛下角-躯干轴线夹角、盂肱夹角、Mallet评分和Gilbert分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个月后,肌内效贴组肩关节解剖结构得以改善,肩胛下角-躯干轴线之间夹角和盂肱夹角较治疗前明显改善(<0.05),常规治疗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2组Mallet评分和Gilbert分级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肌内效贴组的Mallet评分差值大于常规治疗组(<0.05)。结论:肌内效贴不仅能改善产瘫肩畸形,并且有助于提高肩关节功能。

  • 肌内效贴联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

    作者:陈怡;胥方元

    目的:分析肌内效贴联合功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状态、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和10m步行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6例,均给予常规功能训练,联合组还给予肌内效贴.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月改良Ashworth量表(MAS)、FMA评分情况、10m步行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MAS评分、FMA评分、10m步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联合组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组10m步行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缩短(P<0.05),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早期脑卒中患者应用肌内效贴联合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其腓肠肌痉挛状态,提高其运动功能,同时能够明显增强其步行能力.

  • 肌内效贴结合足下垂助行仪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步态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佩顺;李豪;李陶韬;黄臻;周海旺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足下垂助行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步态的影响,以探索纠正偏瘫足下垂步态的科学方法.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步行训练,实验组接受肌内效贴结合足下垂助行仪辅助步行训练,以上治疗均每次30 min,每周5次,连续4周.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步速、左右步长差,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步行功能分级(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步速、左右步长差及下肢FMA积分、FAC分级、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足下垂助行仪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步态,治疗依从性好.

  • 平乐展筋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临床研究

    作者:霍乐乐;赵万良;樊金辉

    目的:观察平乐展筋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平乐展筋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28例,共治疗2周.结果:经治疗,患者治愈13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3%,治疗前后不同时段VAS疼痛评分及FD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乐展筋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疗效明显,可有效缓解患处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电针配合肌内效贴治疗Bell麻痹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敏;张效康;王悦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肌内效贴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Bell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电针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单予电针治疗,运用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评价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差异性,应用MEB-9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导脑电记录分析系统记录2组治疗前后瞬目反射及面神经传导速度.结果:面神经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瞬目反射结果,面神经传导速度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治疗Bell麻痹安全有效,且可增加电针的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 针刀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下腰痛35例临床观察

    作者:黄殿祺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成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先行针刀治疗,再予以肌内效贴外用治疗,对照组仅行针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量表(VAS)、Oswestry和腰椎功能(JOA)评分及平均肌电波幅(AEMG)、中位频率的斜率(MFs)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Oswestry、JOA评分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EMG、MFS、MPF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肌内效贴能显著减轻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腰部肌肉的肌力、肌张力以及肌肉疲劳程度,纠正腰背部肌群失衡状态,恢复慢性下腰痛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

  • 肌内效贴临床应用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周立

    概述了国内外肌内效贴临床应用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认为肌内效贴对增加肌肉和关节稳定性、改善肌力、缓解疼痛、促进消肿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肌肉效贴在中枢神经损伤康复中的研究较少,但在脑卒中及脑瘫患儿康复中具有独特优势,效果显著.

  • 肌内效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叶倩;胡智宏

    目的:研究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施行肌内效贴后症状及功能讹恢复情况,探讨其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患者3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均进行针灸治疗,治疗组则在针灸完毕后给予肌内效贴贴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并随访12周后观察VAS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对照组VAS、Oswestry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12周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可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疼痛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A型肉毒素注射结合肌内效贴对偏瘫型脑瘫患儿前臂旋前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培;彭桂兰;胡恕香;黄种钦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注射结合肌内效贴对偏瘫型脑瘫患儿前臂旋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儿童神经康复科治疗的痉挛型偏瘫患儿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旋前圆肌A型肉毒素注射后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肌内效贴,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法(STEF)评定患者的旋前圆肌痉挛程度和上肢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STEF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组治疗后的改良Ashworth、STEF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素注射结合肌内效贴可以有效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前臂旋前,提高上肢功能.

  • 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慧转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增加肌内效贴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均有明显疗效,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采用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 运动疗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冬冬;张燕;李游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6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采用常规运动疗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与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采用GMFM-88量表D区、E区及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其GMFM量表的D区、E区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肌张力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肌内效贴在痉挛型脑瘫的康复中疗效显著.

  • 肌内效贴对桡骨远端骨折后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珊珊;朱波;付高勇;WANG Chu-huai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桡骨远端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后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组(肌内效贴+康复治疗,n=20)、白贴组(白贴+康复治疗,n=20)和空白对照组(康复治疗,n=20),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并测量患健侧掌指关节围度差、腕关节周径差及腕关节以远肢端肿胀程度.结果:治疗后7天、14天,肌内效贴组周径及围度差、腕关节远端肿胀程度和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白贴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技术可进一步改善桡骨远端骨折后肢体肿胀、减轻患肢疼痛,促进患者手功能的恢复.

151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