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反复着床失败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胚胎移植后反复着床失败的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176例反复着床失败行冻融胚移植的患者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82例:常规冻胚移植前内膜准备,月经第10天起给予TEAS;对照组94例:常规冻融胚移植前内膜准备,不予其他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前与月经第10天内膜增厚差值、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生化妊娠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内膜生长差值、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EAS可提高反复着床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此类患者冻融胚移植成功率.
-
子宫内膜轻刮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解冻胚胎移植的影响
目的 分析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FET)前采用子宫内膜轻刮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RIF患者再次行FET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前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子宫内膜轻刮联合TEAS组(A组,101例),单纯子宫内膜轻刮组(B组,8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其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A组显著高于B组[(10.04±1.56)mm vs.(9.55±1.27) mm],子宫内膜的血流阻力指数[(0.70±0.06) vs.(0.74±0.07)]及搏动指数[(1.51±0.22) vs.(1.56±0.21)]显著低于B组(P均<0.05);A组的胚胎种植率(32.95% vs.23.03%)和临床妊娠率(49.50%oo vs.35.22%)均显著高于B组(P<0.05);异位妊娠率A组有低于B组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子宫内膜轻刮联合TEAS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内膜的血流阻力,提高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能有效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
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开颅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NS)预防开颅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行开颅手术治疗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手术后实施TENS,对照组实施假TENS,比较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两组2 h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有效预防和缓解开颅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
-
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并接受穴位安慰刺激,试验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的方法,持续2周.根据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TCM)、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及运动诱发电位(MEP)观察患者肢体功能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表现得到改善,Fugl-Meyer评分得到提高,MEP潜伏期及波幅得到改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应用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可在患者中推广应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目的 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法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进行干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作用,为单侧空间忽略康复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新方法.方法 将2016年9月—2017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脑病科及康复科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康复训练、护理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椎、至阳、命门、长强四个穴位的经皮穴位电刺激.于试验开始时、一周后、两周后,根据线段二等分实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分别进行康复效果的评定.结果 分别收集干预一周后、两周后的数据,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空间忽略的改善程度,经过分析后得出,以上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传统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提升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 日常生活能力 -
卯时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乳腺癌化疗相关性便秘的研究
目的:探讨卯时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乳腺癌化疗相关性便秘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化疗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及实验组(50例)。对照组在化疗前及化疗期间采取常规饮食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卯时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结果实验组便秘发生率为16%,对照组便秘发生率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卯时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用于预防或减轻乳腺癌化疗相关性便秘有显著效果。
-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阿扎司琼预防开颅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联合阿扎司琼对开颅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缝合硬脑膜时给予阿扎司琼,观察组待患者清醒后行TAES,对照组在对应穴位贴电极片,但不给予电流穴位刺激.比较2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不同时间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及手术前后血浆胃动素(MTL)水平,记录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术后2~24 h 2组患者恶心、呕吐评分均逐渐降低,且同一时间点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麻醉前比较,观察组术后12 h及对照组术后12、24 h血浆MTL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术后12、24 h血浆MT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24 h及对照组术后48 h血浆MTL水平均恢复至麻醉前状态(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AES联合阿扎司琼对开颅术患者血浆MTL水平影响较小,可有效降低PONV的发生率,改善恶心、呕吐严重程度,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阿扎司琼.
-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胃动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胃动力的影响,为临床针药复合麻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药物全麻组(全麻组,6只)、单纯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控压组,6只)和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电刺激组,6只).后两组动物均以异氟烷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将动脉血压降至基础平均动脉压(MAP)的40%,并维持60 min,电刺激组在此期间行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由池”TEAS干预处理.采用EGEG-26胃电图仪监测相应时间点胃电频率、振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量)法检测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在目标低血压维持60 min(T3)时,与各自基础水平相比,控压组和全麻组胃电振幅有下降趋势,而电刺激组胃电振幅无明显下降;同时控压组胃泌素明显降低(P<0.05).在血压回升结束(T4)时,电刺激组胃电振幅明显高于同期控压组和全麻组(P<0.05);其胃动素、胃泌素已接近基础水平,而控压组尚未恢复(P<0.05).在血压回升结束后2 h(T5)时,电刺激组胃电振幅明显高于基础水平(P<0.05),而控压组未明显升高;此时电刺激组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全麻组和控压组,而控压组胃动素、胃泌素仍未恢复(P<0.05).在控压后72 h(T8),电刺激组胃泌素明显高于基础水平(P<0.05),而同期全麻组和控压组均无明显升高.结论: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能有效改善控制性降压后胃电振幅、胃动素、胃泌素状况,以利于控压后胃动力的恢复,从而起到胃保护作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力竭运动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力竭运动大鼠的抗运动性疲劳效应,初步探讨其抗氧化机制.方法:采用5级递增跑台运动建立力竭运动大鼠模型.2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9)、运动组(n=9)和TEAS组(n=9).TEAS治疗选穴"足三里",电针参数:施以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5 mA,时间30 rain,左右交替,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力竭运动后,记录大鼠力竭运动时间,用乳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浆乳酸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TEAS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长于运动组(P<0.05).②运动组血浆乳酸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和TEAS组(P<0.05).③与安静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大鼠血浆SOD活性无显著性变化,但MDA含量升高却十分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SOD/MDA比值显著降低(P<0.05);TEAS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P
-
经皮穴位电刺激诱发的大脑fMRI信号与镇痛的关系
针刺主要是通过激发内源性阿片达到镇痛的目的.不同个体针刺镇痛效果的差异,与胆囊收缩素(CCK)等抗阿片物质的个体水平有关,那么,CCK是通过何种通路来影响针刺镇痛的呢?我们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两种频率(2 Hz,100 Hz)的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模拟针灸的不同手法,其优点是镇痛效果肯定,刺激参数可以量化.以前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脑内神经通路分别介导低频和高频TEAS镇痛,中脑、丘脑和下丘脑的某些核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激素及卵巢甾体激素代谢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卵巢甾体激素代谢酶表达的影响,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PCOS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每组10只.模型组、药物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大鼠用来曲唑灌胃诱导PCOS模型.经皮穴位电刺激组选取"关元""三阴交"进行电刺激干预,药物组给予克罗米芬1 mg·kg1·d1灌胃,治疗7d.记录大鼠体质量、卵巢质量,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结构,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激素水平,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P 450 arom)和P 450 17-α羟化酶(P 450 c 17 α)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体质量和卵巢质量均显著增加(P<0.01),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LH/促卵泡生成素(FSH)明显升高(P<0.01),雌二醇(E2)水平明显降低(P<0.0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与模型组相比,体质量和卵巢质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T、LH水平及LH/FSH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卵巢形态结构接近正常.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P 450 c 17 α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P 450 arom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与模型组相比,P 450 c 17 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 450 arom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可能通过调节PCOS模型大鼠卵巢甾体激素代谢酶P 450 c 17 α和P 450 arom的表达,从而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PCOS模型大鼠生殖内分泌紊乱状态和卵巢发育状况.
-
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运动性疲劳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6-酮-前列腺素1α、血栓素B2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足三里”穴对运动性疲劳致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探讨TEAS“足三里”穴的胃黏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EAS组,每组8只.采用跑台运动法建立运动性疲劳致胃黏膜损伤模型.采用TEAS“足三里”穴干预(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5 mA)治疗30 min,每日1次,共15d.评价水平运动分数、垂直运动分数、力竭运动时间、胃黏膜损伤指数,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胃黏膜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分数、垂直运动分数、力竭运动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胃黏膜损伤指数增加(P<0.01),同时胃黏膜6-keto-PGF1α、TXB2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TEAS组水平运动分数、垂直运动分数、力竭运动时间均增加(P<0.05),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P<0.05),胃黏膜6-keto-PGF1α、TXB2含量升高(P<0.01,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穴对运动性疲劳致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胃黏膜6-keto-PGF1α、TXB2有关.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胃肠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胃肠激素水平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58例择期行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TEAS组29例和假TEAS组29例.TEAS组患者刺激双侧合谷与内关(6~8 mA)、足三里与三阴交(12~18 mA);假TEAS组电流强度1 mA.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排便时间;采集患者术前2d和术后4d的24 h 12导动态心电图数据,以动态心电分析软件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饥饿素、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结果:TEAS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短于假TEAS组(P<0.05).假TEAS组术后4d血浆饥饿素低于本组术前2d及TEAS组术后4 d(P<0.05);假TEAS组术后4d血浆胃动素明显低于术前2 d(P<0.05),而TEAS组术后4d血浆胃动素较术前2d显著上升(P<0.05),术后4d时TEAS组血浆胃动素显著高于假TEAS组(P<0.05);两组术后4d血浆胃泌素浓度均低于同组术前2 d(P<0.05).假TEAS组术后4d心率变异性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24 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低于术前2 d(P<0.05);术后4d,TEAS组HF和rMSSD均明显高于假TEAS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缩短胃肠手术患者的术后首次肠鸣音和首次排便出现时间,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该作用与其激发术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促使术后血浆饥饿素、胃动素浓度提高有关.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止血带性血流动力学波动的干预效果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松止血带引发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是否有正向干预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穴位刺激组予双侧心俞、肺俞、合谷、内关穴经皮电刺激,疏密波,2 Hz/100 Hz,强度8~20 mA,刺激30 min后开始静脉诱导,直至松止血带后15 min;对照组只贴电极,不刺激.记录松止血带前1 min(T1)、松止血带后5 min(T2)、松止血带后1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动脉血气分析[包括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剩余碱(BE)、乳酸(Lac)],计算瑞芬太尼、松止血带后麻黄碱用量.结果:(1)T2与T1比较:两组MAP、CI、pH、PaO2、BE均下降,PaCO2和Lac均升高,对照组较穴位刺激组MAP、CI下降及Lac升高更显著(P<0.05).(2)T3与T2比较:两组MAP、CI、pH、PaCO2、PaO2、BE均在恢复,Lac继续升高,穴位刺激组较对照组MAP、CI升高更显著(P<0.05),对照组较穴位刺激组Lac升高更显著(P<0.05).(3)穴位刺激组的瑞芬太尼用量、松止血带后麻黄碱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松止血带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松止血带后麻黄碱用量减少,节俭瑞芬太尼的用量.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儿童孤独症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孤独症儿童行为矫正训练的增强作用.方法:41名参加行为矫正的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训练组(n=20)与训练+TEAS组(n=21).训练组仅接受行为矫正训练,训练+TEAS组在矫正训练基础上加TEAS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相关量表(CARS)、Conner's 父母行为问卷 (PSQ)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ABC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0.001),训练+TEAS组较训练组降低更显著、前后变化值更大(P<0.01).训练组显效率为5.0%(1/20),训练+TEAS组显效率为38.1%(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ARS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01),训练+TEAS组较训练组降低更显著、前后变化值更大(P<0.0001).两组PS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TEAS干预对6岁以下的中重度患者疗效更好.结论:加用TEAS 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行为矫正后的核心症状.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开颅术围术期脑损伤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的脑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选择脑瘤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选取双侧合谷、曲池和足三里、三阴交两组穴位,用HANS穴位刺激仪从麻醉前30 min开始实施TAES至术毕,刺激频率2/100 HZ,强度8~12 mA.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维库溴胺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颅内操作60 min(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抽取颈内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100β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ET水平在T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GRP水平在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IL-6在T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在T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S100β在T1、T4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AES可以调控CGRP/ET,使脑组织微循环得以改善,还可能通过调节IL-6水平而降低其介导的促炎性反应,发挥其神经营养作用等,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开颅术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效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开颅手术全麻中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开颅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以丙泊酚靶控输注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加用TAES干预.穴位选择鱼腰、太阳、合谷及颧髎、风池,采用LH 402韩氏经皮穴位刺激仪行TAES诱导并维持到手术结束.两组均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结果:术中丙泊酚平均所需量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21.1%,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中尼卡地平平均所需量减少4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减少(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芬太尼及维库溴胺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ES与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联合应用,可减少开颅手术中丙泊酚用量,且可缩短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开颅术患者围术期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颅脑手术患者围术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TAES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麻醉诱导后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维库溴胺维持麻醉,TAES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2~100 Hz,8~12 mA).分别在麻醉诱导前、颅内操作1 h、术毕、术后24 h、术后48 h采用黄嘌呤酶氧化法和生物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100β(一种酸性钙离子结合蛋白)水平;在麻醉前、术后1 h、术后24 h、术后48 h分别使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SOD在术后24 h组间比较,TAES组明显增高(P<0.05);MDA在术后24、48 h对照组比TAES组明显增高(P<0.01);SlOOp在颅内操作1 h、术后48 h对照组明显高于TAES组(P<0.05).认知功能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ES可以通过提高SOD、降低MDA而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孕晚期抑郁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孕晚期抑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孕晚期抑郁妇女随机分为高电流组(n=52)、低电流组(n=49)和对照组(n=49).各组均取内关、神门穴予TEAS治疗6周,高电流组、低电流组、对照组TEAS治疗电流分别为10、5、0 mA.治疗过程中监测胎心率和孕妇宫缩、血压、脉搏.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6周的抑郁程度.ELISA法测定治疗前、治疗6周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和IL-6含量,追踪分娩结局.将治疗前后HAMD变化值分别与TNF-α、IL-1 β、IL-6变化值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孕妇TEAS治疗前后的血压、脉搏、胎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电流组治疗后各时点HAMD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同时点低电流组和对照组(P<0.05);低电流组治疗6周后HAMD较治疗前降低(P<0.05),较对照组降低(P<0.05).高电流组治疗6周后血清IL-1 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较低电流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分娩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HAMD变化值与TNF-α、IL-1 β、IL-6变化值均不相关(P>0.05).结论:TEAS可缓解孕晚期抑郁妇女的抑郁程度,降低其血清IL-1 β、IL-6浓度,不影响分娩结局,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镇痛效应的研究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全身麻醉中的辅助镇痛效应,初步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全麻组)、TEAS复合全身麻醉组(TEAS+全麻组),每组30例.全麻组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进行诱导插管;术中异丙酚靶浓度为(3.0±0.5)μg/mL,瑞芬太尼恒速输注(22±5)mL/h,顺式阿曲库胺间断静脉注射.TEAS+全麻组选用疏密波(2 Hz/100 Hz)TEAS患侧合谷配劳宫穴、内关配外关穴30 min,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记录两组TEAS前、麻醉诱导后及插管后1 min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记录麻醉药物的使用量,观察手术结束后病人苏醒质量、气管拔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放射免疫法测定TEAS前、TEAS 30 min、切皮后5 min、术毕各时间点血浆中β-内啡呔(β-EP)的含量.结果: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时,TEAS+全麻组的MAP平稳,优于单纯全麻组(P<0.05).TEAS+全麻可明显减少镇痛药用量,缩短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TEAS+全麻组TEAS 30 min、切皮后5 min及术毕的β-EP水平与单纯全麻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乳腺癌手术麻醉中,TEAS可强化单纯全麻的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血浆中β-EP的升高有关,是一种较为优良的麻醉辅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