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胡友美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下女性盆底功能经会阴盆底超声进行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分娩后的产妇200例进行研究,根据分娩方式分为2组,阴道分娩组75例,选择性剖宫产组125例,均利用经会阴盆底超声进行盆底功能的评估,分析结果.结果:阴道分娩组Ar、As、Dr、Ds、θ、UVJ-M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P<0.05,静息状态下、张力期两组CV-VD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张力期ARJ-VD两组差异明显,P<0.05,静息期ARJ-VD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分娩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为50.67%,选择性剖宫产产妇为16.80%,P<0.05.结论:阴道分娩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近期的影响要大于选择性剖宫产.

  •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护理研究

    作者:多玉华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产后6~8周产妇262例随机分为2组,131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131例产妇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为观察组,2组产妇均行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检查、子宫脱垂分级、盆底肌力评定、尿垫实验,分析2组护理后的临床指征及护理疗效.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子宫脱垂情况、产妇盆底肌力评定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压力性粪尿失禁发生率、产后压力性粪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包括子宫脱垂分级情况、盆底肌力评定情况、粪尿失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赋能教育模式在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作者:蓝秀青;陈暖金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在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30例,根据赋能教育模式实施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模式指导其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基于赋能教育模式指导其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尿失禁频率、1 h尿垫重量、骨盆肌收缩压力、骨盆肌收缩持续时间、膀胱残余尿量等盆底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赋能教育模式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以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盆底功能恢复.

  • 盆底肌电刺激在产后尿失禁产妇盆底功能改善中的作用

    作者:周广菊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对产后尿失禁产妇盆底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4月~2014年3月分娩后发生尿失禁产妇9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肉张力指标及尿失禁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底静息压和收缩压高于对照组,盆底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仍存在尿失禁产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促进了产后尿失禁产妇盆底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盆底肌肉训练对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岑莉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训练对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孕14~27周初产妇1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指导,试验组给予盆底肌肉训练指导,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分娩结局、阴道收缩压(VSP)、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第二产程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产后3个月 VSP、VRP 显著高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产后3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展孕期盆底肌肉训练,可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改善产后盆底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护理干预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联合锻炼改善盆底功能中的作用

    作者:于丽萍

    目的 分析并探究护理干预对于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联合锻炼在改善盆底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在某院2014-05—2016-06间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纳入此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1例,均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联合锻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优(P<0.05).对比尿失禁评分、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提示观察组所得效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 对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联合锻炼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病患加以实施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尿失禁情况.

  • Prolift 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盆底功能恢复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芳;王建六;杨欣;孙秀丽

    目的:比较Prolift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阴式子宫全切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4例行Prolift盆底重建术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POP-Q III和VI度)患者(研究组),与同期19例传统手术的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情况、POP-Q指示点分值等,利用法国杉山公司的PHNIX USB 8盆底功能诊断治疗仪对2组患者盆底功能进行生物电生理评估。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术后保留导尿时间、住院天数2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 P >0,.05)。2组自身POP-Q指示点术前、术后测量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间术后各指示点数值相比较,仅TV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盆底肌肌电位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研究组盆底肌力、肌张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Prolift盆底重建术纠正子宫脱垂解剖恢复率高,更好地恢复盆底肌肉功能,优于传统手术。

  •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骨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瑞芳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骨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该院阴道分娩产妇30例作为顺产组,剖宫产产妇30例作为剖宫产组.比较2组产后12周盆腔器宫脱垂(SUI)、压力性尿失禁(POP)的发生率、1年后2组产妇的盆底功能情况.结果 产后12周顺产组SUI、POP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顺产组性生活质量下降,阴道疼痛、干燥,尿道症状,便秘及其他症状比例低于剖宫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在骨盆底功能的影响上差异不大,骨盆底功能不应成为孕产妇选择分娩方式考虑的重要因素.

  • 第二产程时间对分娩镇痛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余金群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时间对分娩镇痛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分娩镇痛产妇108例,以第二产程时间<2 h为观察A组(n=62),以第二产程时间为2~<3 h为观察B组(n=46).两组产妇均予以分娩镇痛及盆底肌力检查,比较两组产妇压力型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及Ⅰ、Ⅱ类肌纤维情况.结果 观察B组POP、SUI发生率高于观察组A(P<0.05).观察B组I类肌纤维肌力损伤率、疲劳度高于观察A组,阴道压力低于观察A组(P<0.05).两组产妇Ⅱ类肌纤维肌力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Ⅱ类肌纤维疲劳度高于观察A组,阴道压力低于观察A组(P<0.05).结论 延长第二产程可提高分娩镇痛产妇POP、SUI发生率,可对Ⅰ类肌纤维肌力、疲劳度、阴道压力造成不利影响,提高PFD发生率.

  • 妊娠和分娩对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瑛

    目的 探讨妊娠与分娩对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南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功分娩产妇80例,将自然分娩产妇40例作为观察组,将剖宫产产妇40例作为参考组.两组产妇均接受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强度、阴道压力及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强度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阴道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压力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减少分娩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增强盆底肌力,促进盆底功能修复.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康复锻炼对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廖秀媚;丁红梅;陈瑞珍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康复锻炼对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Kegel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及尿失禁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失禁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康复锻炼能有效提高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情况,起到修复和改善盆底功能的作用,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综合康复治疗改善产妇盆底功能的效果观察

    作者:谢凤玲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改善产妇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将15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后康复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产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盆底电刺激治疗和盆底肌训练.治疗后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腰部疼痛、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优良率为90.4%(67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3.3%,25/750)、腰部疼痛(16.4%,123/750)和盆腔器官脱垂(32.1%,241/750)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建桃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二者其它产程时间相似,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入组时两组孕妇各盆底肌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产时、产后6周及产后3个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后6周两组各盆底肌纤维肌力较入组时均下降( 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小( 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各盆底肌纤维肌力基本恢复至入组时(P>0.05),对照组仍明显低于入组时(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有助于初产妇自然分娩,改善盆底功能,促进产后康复,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常规会阴侧切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

    作者:彭海燕;刘瑞景;白一婷;王荣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规会阴侧切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分娩的孕妇202例,孕妇根据阴道分娩后是否采用侧切手术,分为侧切组和非侧切组,每组101例.侧切组孕妇全部于阴道分娩时给予会阴侧切术,而非侧切组孕妇自然分娩.观察2组孕妇产后2个月内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发生情况,盆底肌力,盆底结构及盆底神经反射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侧切组孕妇产后出现SUI的发生率为15骀.84%明显高于非侧切组的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产后均出现POP现象,但均在Ⅱ度以内,未出现Ⅱ度以上脏器脱垂情况,且2组孕妇的Ⅰ度和Ⅱ度脏器脱垂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切组孕妇产后盆底肌力Ⅰ类肌力的异常发生率为84.16%较非侧切组的为68.3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孕妇产后Ⅱ类肌力的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侧切组孕妇阴道动态压力的异常发生率80.20%,高于非侧切组孕妇的发生率60.40%(P<0.05),侧切组孕妇产后阴道开口宽度略低于非侧切组孕妇(P<0.05);但2组孕妇产后会阴体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侧切组孕妇中心腱移动度长于非侧切组孕妇(P<0.05),侧切组孕妇产后会阴疼痛感的发生率,外阴神经反射减弱的发生率及肛周反射减弱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侧切组孕妇(P<0.05).结论 常规会阴侧切会增加孕妇产后SUI的发生情况,且对盆底肌、盆底神经反射及会阴体中心腱移动度有影响,不利于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

  • 不同手术途径全子宫切除术对盆底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

    作者:高颖;李珊;金伟新

    目的:比较非脱垂大子宫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对盆底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行 TLH 42例、TVH 42例、TAH 42例,术后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完成门诊妇科检查、盆底肌力测试、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FIQ-7)及性生活质量问卷短表12(POSQ-12)。结果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实施 TLH 手术组患者盆底肌力评分分别为4.4分和4.5分,明显高于其他2组评分( P <0.05)。性生活满意度术后6个月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LH 组患者评分(59.1分)明显高于其余2组( P =0.006)。结论3组手术方式,对盆底功能和性功能均造成一定的损害,采用 TLH 对盆底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小。

  • 腹腔镜下非脱垂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及康复治疗观察

    作者:王影;李雪凤;王艳华;冯艳霞

    目的 了解腹腔镜下非脱垂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评价盆底康复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女性盆底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收治的具有全子宫切除指征,子宫体积≤孕12周的良性肿瘤患者144例脱垂患者除外,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成2组,治疗组71例于术后3个月由专职康复医师指导进行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同时辅助阴道哑铃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73例给予常规健康宣教.2组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POP-Q分度、盆底肌力筛查、盆底超声检查、尿失禁及性生活质量问卷.结果 对照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盆底肌力降低、膀胱颈活动度(BND)、Valsalva状态下膀胱后角(PUA)、尿道旋转角(UR)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发生几率增加、性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脱垂程度(C、Aa、Ap)、BND、Valsalva状态下PUA、UR、盆底肌力、尿失禁发生率、性生活质量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近期影响,但对尿失禁、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盆底肌训练治疗可改善子宫全切除术后女性盆底功能,推荐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常规康复治疗.

  • 孕期夫妻体操配合盆底功能锻炼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权会丽;孟丽婵;郑翠霞;李丽;刘伟;李海峰

    女性性功能障碍(FSD)是指女性个体不能参与其所期望的性行为,且在性行为过程中不能得到或难于得到满足,这些感受包括性欲减退、性唤起障碍、性交痛、阴道痉挛.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发病率为49%~83%,初产妇产后性问题发生率高达70.6%.其中性交疼痛发生率占第一位[1].有报道指出妊娠期间缺乏盆底肌训练,分娩时胎儿损伤阴道及其周围的神经肌肉组织结构、盆底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是产后FSD的主要原因[2].本研究通过孕期参加规律的夫妻体操配合盆底功能锻炼,对于产后FSD的治疗是积极有效的.

  • 全子宫切除手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康复.治疗现状

    作者:王艳华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中老年女性常见慢性病,全子宫切除术是其发病的因素之一,且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盆底功能障碍主要体现在膀胱,结、直肠功能及性功能障碍中,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便秘、盆底肌力减退、阴道顶端脱垂及性生活质量下降.其中阴道顶端脱垂是其原发并发症,发生率低,相关的研究及治疗较少见.目前,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是以盆底肌训练和仿生物治疗为主的盆底康复,这些治疗方法单种方案治疗不佳,多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同时应该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发挥丈夫的主观能动性,给患者以精神上的支持.本文就全子宫切除手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机制、效果进行综述分析.

  •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阴道分娩患者盆底功能影响分析

    作者:汪艳红;沈苏桃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在阴道分娩患者盆底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初次阴道分娩,于产后6~7周复查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盆底肌锻炼,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患者阴道肌电压,漏尿量和性生活满意度.结果:在治疗后,肌电压升高,漏尿量下降,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在肌电压、漏尿量、性生活满意度三方面有显著性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阴道分娩不同程度损害患者的盆底功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能显著改善盆底功能,提高阴道肌力,减少漏尿量,增加性生活满意度.

  •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

    作者:霍洁玲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6月期间产后6周的复查初产妇100例,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分成顺产组与剖宫组,每组50例。采用 Oxford 骨盆底肌力强度评分法测定盆底肌力。结果:顺产组的肌力≤3分的产妇为31例,占62%,肌力≥4分的产妇为19例,占38%,平均肌力评分(3.52±1.39)分。剖宫组的肌力≤3分的产妇为22例,占44%,肌力≥4分的产妇为28例,占56%,平均肌力评分(4.91±1.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分娩和剖宫产分娩都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产生影响,致使产妇的盆底功能发生下降,其中顺产比剖宫产下降更多,因此顺产分娩产妇需要在产后进行及时的盆底功能锻炼,以恢复盆底功能。

425 条记录 6/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