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器对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比较

    作者:赵芳

    目的:在错合畸形患者中分别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和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比较和研究两者的矫治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泰安市口腔医院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的25例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患者为研究对象,行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的25例患者用于参照组,对比和研究2组患者的矫治效果满意度以及拥挤改善程度相关数据的统计值.结果:隐形矫治患者的矫治效果满意度及倾斜牙矫治时间统计值、扭转牙矫治时间统计值对比参照组患者均更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错合畸形患者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应用的效果要比固定直丝弓矫治器存在更大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附件的发展及应用

    作者:张凤丹;张军梅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个矫治体系中,又离不开附件的辅助作用,因此附件充当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保证了矫治器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同时也让牙齿的精准三维移动得以实现.如今,随着隐形矫治器的不断发展,附件也跟着不断更新.本文简述了附件的发展历史,简要说明了附件的类型及其作用.了解各种附件的作用,可以帮助医师实现更优化,更合理的矫治设计及方案.

  • 无托槽隐形矫治术治疗上前牙间隙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范建芬;彭佳美

    目的 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术治疗因牙周病导致前牙间隙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12例因轻、中度牙周炎导致前牙间隙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术进行正畸治疗,关闭前牙散在间隙.观察矫治前和矫治后1、3个月患者牙龈探诊出血(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和平均探诊深度;评价矫治前和矫治后1、3个月上前牙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的变化.结果 治疗5~11个月,所有患者牙齿间隙完全关闭,矫治后1、3个月BOP阳性位点、平均探诊深度、上前牙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与矫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术可用于轻、中度牙周病致前牙间隙的患者,短期观察未见明显牙周组织损伤.

  • 无托槽矫治联合固定矫治技术在拔牙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王斌

    目的 探讨无托槽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联合用于拔牙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上颌第一双尖牙拔除,先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给予矫正,再配合固定矫正技术,增强牙齿支抗.观察患者矫治效果及对美观、便捷、舒适等方面的整体满意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矫治,矫治效果100%;32例拔牙患者整体矫治满意度为90.63%.结论 针对拔牙患者,采用无托槽矫治联合固定矫治技术能够提高临床矫治效果,满足患者对美观及舒适性方面的需求,具有良好适应性和固定性,值得临床应用.

  • 正畸治疗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作者:王斌

    目的 分析正畸治疗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效果及临床优势.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016年间,收治的正畸治疗患者49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矫治技术,使用方丝弓托槽,直到结束后持续使用保持器.实验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计制造隐形矫治器.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倾斜牙矫正时间、转位牙扭正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15.25±2.53)周、(18.74±2.15)周、(35.65±3.25)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对时间.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带舒适、外形美观,矫正治疗时间短,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对患者牙周健康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博;刘云云;刘君丽;王敏杰;白雪丹

    目的 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对患者牙周健康影响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我院进行牙齿矫正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固定矫治,研究组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牙周健康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I、PLI、SBI和P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牙周健康影响程度更小.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患者牙周健康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娟

    目的:分析评估口腔正畸患者行无托槽隐形矫治后牙周健康状况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2例口腔正畸患者分为两组,固定矫治组实施常规直丝弓固定矫治,无托槽矫治组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评估两组矫治后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以及菌斑指数(PLI)的改善情况.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GI、SPD、SBI以及PLI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矫治后6个月时两组间GI、SPD、SBI三项牙龈健康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托槽矫治组菌斑指数在矫治后6个月时明显优于固定矫治组(P<0.05).结论: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方案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效果确切,便于清洁,对牙周组织无明显损伤,可有效保护患者牙周组织健康,建议临床上加以推广.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

    作者:邓铭思

    目的:研究分析对患者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及传统固定矫治两种治疗方式,观察这两种治疗方式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挑选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牙齿矫正的患者40例,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分析组,两组牙齿矫正患者各2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传统固定矫治,研究分析组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比分析两组牙齿矫正患者在治疗前、后牙周健康指标[即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菌斑指数(PU)].结果:对照组的患者除了SPD没有显著的差异外,其他各项牙周健康指标均显著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牙周健康指标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后研究分析组的患者PLI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牙周健康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将两组进行对比后可知,相对于传统固定矫治,对患者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更小,具有更好地推广意义.

  • 3D整合牙颌模型在无托槽隐形治器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高一;郭宏铭;周洁珉

    目的 探讨将3D整合牙颌模型应用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以便精确控制牙根在颌骨中的移动.方法 将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CBCT)的牙颌模型和基于机构光扫描的牙冠模型自动配准,建立能精确显示牙列、咬合、牙根及颌骨的3D整合牙颌模型.在3D整合牙颌模型上进行模拟排牙和虚拟矫治,然后应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果 建立了精确的3D整合牙颌模型,在整个虚拟矫治中都可以动态观察牙根和牙槽骨的位置关系,避免牙根外露、骨开裂和骨开窗.结论 3D整合牙颌模型可以应用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并且已初步应用于临床.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上颌第二磨牙向远中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任玉仲秀;张继武;马俐丽;李跃;徐宝华;荣起国

    目的 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推磨牙向远中的过程中其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基于CT扫描1例成人志愿者的影像数据,运用Mimics、Solidworks和Abques软件建立上颌全牙列无托槽矫治技术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牙齿、颌骨以及牙槽骨、和牙周膜模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模型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牙体牙周组织及矫治器本身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应力大处在上颌第二磨牙的远中牙颈部的牙周膜,腭根的远中面以及上颌第一磨牙腭根的腭面,等效应力主要集中在7.5~10 Kpa.其次是上颌中切牙以及上颌尖牙舌侧面的牙周膜,等效应力主要集中在5~7.5 Kpa.然后为上颌侧切牙以及上颌第二前磨牙,等效应力主要集中在2.5~5 Kpa.结论 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时,应力大是上颌第二磨牙,接下来是上颌第一磨牙,其次为上颌中切牙,然后是上颌尖牙.正畸前应评估唇侧骨板的厚度,并且在正畸术中防止前牙牙根唇倾造成唇侧骨板吸收,并且及时使用二类牵引.

  • 无托槽隐形矫治数字化模型及软件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研究

    作者:宋保龙;王鹏;田杰;李变瑢;顾泽旭

    目的 探讨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客户端软件中基于工业CT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及测量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的初诊石膏模型20副,以及对应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公司提供的三维数字化模型20副.分别采用手工测量石膏模型,及软件测量系统测量数字化模型,测量项目包括牙冠宽度、临床牙冠高度、牙弓宽度、牙弓长度、(牙合)覆盖六项指标.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重复测量信度进行评估;采用多变量假设检验(Hotelling T2检验)分析数字化模型及石膏模型的总体测量结果有无差异,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模型测量方法在各测量指标上有无差异.结果 软件测量数字化模型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58,优于手工测量石膏模型0.933.两种模型的总体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具体测量指标中牙冠宽度,牙弓长度,牙弓宽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牙冠高度(P<0.01)、覆(牙合)(P<0.05)、覆盖(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软件测量系统中数字化模型及测量系统的准确性较高.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合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效率的三维重叠研究

    作者:任亚男;宋保龙;封颖丽;普盼君;顾泽旭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合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的效率及在三维方向上的特点,以期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需进行上颌磨牙远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12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前磨牙,其中7例结合微种植体牵引尖牙增加支抗,所有患者定期制取阶段研究模型并使用三维扫描仪将模型数字化.通过重叠治疗前与各阶段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分析在不同矫治阶段磨牙、前磨牙的远移效率以及在三维方向上的移动特点;对比有无微种植体支抗对磨牙远移效率及前牙支抗的影响.结果 微种植体支抗组上颌第二、第一磨牙的远移效率分别为89.20%和83.53%,均比无微种植体支抗组远移效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磨牙远移会造成切牙轻度唇向及近中移位,其中微种植体支抗牵引尖牙组前牙支抗损失量较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上颌第一磨牙开始远移时,第二磨牙的远移效率明显下降(P<0.05).上颌磨牙远移过程中磨牙未见明显旋转,有轻度压低和颊移(P>0.05),而上颌前磨牙远移过程中发生明显颊舌向旋转(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可以有效地远移上颌磨牙、前磨牙,前磨牙远移时易发生颊舌向旋转,磨牙在远移过程中有轻度的压低及颊向移位;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磨牙的远移效率、减小前牙支抗丧失.

  • 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健康及牙周炎患者牙周状态的影响

    作者:吴季霖;侯建霞

    无论是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还是固定托槽矫治进行正畸治疗,都必须在牙周健康的基础上进行,且以不损害牙周组织健康为原则.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因其美观、可摘戴、易清洁的特点深受医师和患者欢迎.有关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组织健康影响的研究较多,大部分研究得出的结论较一致:与固定矫治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更有利于患者的牙周健康维护.但仍有部分不同观点认为只要进行充分的菌斑控制,矫治器的种类对牙周健康的影响不大.目前牙周炎患者的隐形矫治相关研究较缺乏,尤其是有关重度牙周炎患者的隐形矫治,现阶段研究多为病例对照研究,各项研究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主要综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健康及牙周炎患者牙周状态的影响,为伴错(牙合)畸形的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时矫治器的选择提供参考.

  • 牙周病致前牙间隙患者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初探

    作者:白玉兴;杨斌;戴青;田杰;祁鹏;王邦康

    目的 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因牙周病导致前牙间隙的患者,评价矫治过程中患者牙周状况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7例因轻、中度牙周炎导致前牙间隙的患者,矫治前患者前牙间隙为3.0~4.5 nnn,平均3.4 mm.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关闭前牙散在间隙.观察矫治前和矫治1、3、6个月患者牙龈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和平均探诊深度;评价矫治前和矫治1、6个月上前牙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CEJ-ABC距)的变化.结果 疗程4~6个月,矫治后所有患者牙间隙完全关闭,矫治3、6个月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分别为1.2%,1.8%,与矫治前(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1、3、6个月患者平均探诊深度分别为(1.49±0.13)、(1.58±0.11)、(1.57±0.15)mm,与矫治前[(1.50±0.12)mm]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1、6个月上前牙间CEJ-ABC距与矫治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用于轻、中度牙周病致前牙间隙的患者,短期观察未见牙周组织损伤.

  • 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白玉兴;田杰;ZHOU Jie-min;祁鹏;YAN Yong-nian;王邦康

    目的 将我国自主研发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探讨该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41例较简单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主要包括牙列间隙、牙列拥挤以及牙周病止畸治疗,应用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通过层析扫描建立数字化三维牙颌模型,通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加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根据治疗方案,为每例患者设计10~40副矫治器.患者每2~3周更换一副矫治器,矫治后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成矫治并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牙列排齐、无间隙、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矫治疗程6~25个月,平均18个月.结论 目前,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仅町矫治相对简单的错(牙合)畸形,并以其透明、美观、舒适、卫生等优点,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厚度和唇向移位量对矫治力的影响初探

    作者:任超超;李晓玮;王喆垚;王红梅;白玉兴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中膜片厚度和牙齿唇向移位量对矫治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设计右上中切牙唇向移位0.3、0.6、0.9、1.2、1.5和1.8 mm,三维打印2倍标准(牙合)模型大小的上颌树脂模型,并采用0.8、1.0、1.5和2.0 mm厚度的膜片压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每种移位量每种厚度制备6个).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微型测力系统测量矫治力.结果 相同牙齿移位量条件下,随着膜片厚度增加,矫治器产生的矫治力逐渐增大(P<0.05);唇向移位0.3 mm,0.8、1.0、1.5、2.0 mm厚度膜片产生的矫治力分别为(1.237±0.082)、(1.543±0.059)、(3.602±0.102)、(6.734±0.063)N.相同膜片厚度条件下,随着牙齿唇向移位量增加,矫治器产生的矫治力呈增加趋势(P<0.05);0.8mm厚度膜片,切牙唇向移位0.6、0.9、1.2、1.5mm时,矫治力分别为(1.354±0.039)、(1.288±0.037)、(1.479±0.031)、(1.799±0.039)N.结论 随着牙齿唇向移位量和膜片厚度的增加,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产生的矫治力相应增加.

  • 无托槽隐形矫治上颌扩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作者:赵祥;汪虹虹;杨一鸣;唐国华

    目的 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的上颌扩弓效率,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Invisalign)完成上颌扩弓的病例31例,收集矫治前、软件预置结果以及矫治后实际结果的三维数字化牙列模型,测量上颌牙弓宽度和后牙颊倾度,计算扩弓效率(实际扩弓量÷预置扩弓量×100%).对矫治前后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扩弓量、颊倾度、附件、扩弓方式等因素对扩弓效率的影响.结果 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各牙位牙弓宽度均显著增加(P<0.05);尖牙、第一和第二前磨牙、第一和第二磨牙区的实际扩弓量分别为(2.0±1.3)、(2.8±1.5)、(3.0±1.4)、(1.8±1.0)和0.5(0.1,1.1)mm,扩弓效率分别为68%、70%、68%、55%和29%.后牙矫治后实际颊倾度均显著大于预置值(P<0.05),但颊倾度差值大的第一磨牙仅为3.1°±3.9°.对于磨牙预置扩弓量<2 mm的患者(15例),其前磨牙的扩弓效率显著大于磨牙预置扩弓量≥2 mm的患者(16例)(P<0.05).预置颊倾度、附件和扩弓方式对扩弓效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能有效扩大上颌牙弓,对后牙颊向倾斜的控制较好,扩弓效率从近中到远中逐渐降低;减小磨牙预置扩弓量能提高前磨牙区的扩弓效率.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减数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关心;常大桐;闫燕;张又文;周彦恒;宋扬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减数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双颌前突恒牙期错畸形患者11例,年龄(25.4±7.3)岁,采用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强支抗设计,运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的变化.结果 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骨性测量项目未见明显变化,而牙性测量项目均发生显著改变,上下颌前牙明显内收,矫治后U1-NA距(上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减少(5.19±4.12)mm,L1-NB距(下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减少(4.53±1.20)mm,上唇凸点至E线距离减小(2.59±1.15)mm,下唇凸点至E线距离减少(4.25±1.87)mm,鼻唇角增加9.84°±10.34°.矫治后患者垂直向高度均得到良好控制,下颌平面发生一定程度的逆时针旋转,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侧貌面型.结论 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设计减数第一前磨牙以及后牙强支抗,可有效内收上下颌前牙,从而使患者软组织侧貌得到显著改善.

  • 无托槽隐形矫治临床应用的优势与不足

    作者:刘妍

    近年,在材料学和生物力学领域不断创新的影响下,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治疗范围逐步扩大,从简单的拥挤排齐、间隙关闭到轻中度错畸形的减数或非减数治疗.然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既有前瞻性三维设计的独特优势,也有牙齿移动三维控制方面的不足,因此正畸医师必须全面了解无托槽隐形矫治的特点,才能选择适合的病例进行矫治,进而提高矫治效果.同时,正畸医师也需在三维矫治方案设计中充分发挥临床经验、充分预估不同类型牙齿移动实现效能的差异,以达到佳的临床效果.

  •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个性化舌侧矫治的临床选择

    作者:赵志河

    隐形矫治是近年正畸医师和患者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备受青睐的两种隐形矫治方式,无托槽隐形矫治更适合生活质量要求高、不能按时复诊、有牙周炎的患者,适用于推磨牙向后和压低前牙,不利于开的矫治;个性化舌侧矫治更适合对美观要求更高、依从性低的患者,适用于扩弓量较大、需整体内收前牙以及深覆等复杂错畸形,不利于安氏Ⅱ类错畸形伴下颌平面角大的高角患者及开患者的矫治.本文从临床的各个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两种矫治的特点,以便读者对隐形矫治方式有较全面的认识.

5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