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女性生殖道和盆腔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诊治进展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物,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重要特点.常见部位为外阴、阴道和盆腔.因其罕见,极易误诊.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手术切除是一线的治疗方法,但包括激素治疗、血管栓塞等在内的辅助治疗方法逐渐受到重视.AAM虽极易复发,但远处转移罕见.
-
起源未定的交界性和中间型软组织肿瘤
一、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 1983年,Steeper和Rosai首先提出了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概念。本病主要见于女性。发病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6岁,80%的病例在20~49岁年龄组。发生部位主要在盆腔和会阴。除盆腔外,女性主要见于外阴和阴道,男性则见于精索,腹股沟、阴囊、肛周和会阴。 大体表现:瘤体通常比较大,大小范围3~60cm,平均12cm。本瘤为一浸润性生长的肿瘤,但大体上境界尚清。切面鱼肉状,胶冻状,具有光泽。
-
外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病例摘要患者,女,34岁,未婚,既往"癫痫"病史24年,"小脑萎缩"20余年,卧床19年,生活不能自理16年,一直服用"丙戊酸钠,苯硝钠敏,利脑得康,氯硝安定"治疗,癫痫每月发作1次.因外阴肿物5年,肿物增大伴侧身时疼痛2月入院.5年前家人发现患者右侧小阴唇肿物,直径约1.0 cm,未诊治;肿物渐增大至10 cm.近两月外阴肿物明显增大,现已达约15 cm×15 cm×10cm,协助侧身时患者诉外阴部疼痛,并发现左侧小阴唇处质韧包块,渐增大至直径约3 cm,两包块均无触痛及破溃.
-
盆腔囊性肿块合并闭孔疝1例
1病例简介患者,女,44岁。左臀部一质软,无痛,拳头大小的肿块3年,活动后自觉不适。近1年来,肿块增大,并于左侧大阴唇发现一鸡蛋大小的肿块,会阴部疼痛,月经后加重。近3个月来,疼痛明显加重,站立时有下坠感,卧位时感略松软并伴咳嗽时增大、增硬及大便形态改变。螺旋CT检查:平扫示盆腔底部左侧至同侧会阴,向后延及臀部处可见一囊性软组织肿块影,轮廓尚清晰。CT值为19~30.7Hu(图1)。
关键词: 血管粘液瘤 闭孔疝 盆腔 螺旋CT 多平面重组(MPR) -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2000年12月2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妇产科联合临床病例讨论会.会议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温宏武主任医师主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岩医师报告了6例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病例,人民医院崔恒医师继续报告了4例相同疾病的病例,与会者对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进行了讨论.其中3例病例资料刊登如下.
-
子宫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40岁,孕3产3.主因宫颈赘瘤频繁复发,伴间断阴道流血2年入院.患者于2年前曾因阴道淋漓出血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宫颈赘瘤行赘瘤切除术,术后月经恢复正常.1年前又因阴道不规则流血1月余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宫颈口有一核桃大小赘生物,遂行手术切除.
-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4例分析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又称血管粘液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本院自1995~1999年共收治4例,现报道如下.
-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是一种罕见的妇科肿瘤,我院病理科迄今仅遇到二例,其中一例未进行CT检查,现将近行CT检查并有手术病理结果的一例报导如下.患者周××,女性,41岁,住院号012.患者4年前妇科普查发现阴道壁肿块,此后自觉逐渐长大,因无何不适,故未进一步诊治.
-
女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目的:研究女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特征,以免误诊漏诊.方法:对女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2例行手术切除,并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术中见肿瘤呈无包膜生长,剖面苍白色、胶质样,有粘液性间质分隔.1例因肿瘤浸润周围组织,术后持续性反复出血,且于5月内复发.病检示瘤细胞呈梭形或星形排列于粘液样背景中,核无异形性或分裂相,其间有中等以上厚壁血管.免疫组化染色示Vimentin(+)、S100(-).结论: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罕见,侵袭性与复发性是其重要的临床特点.术前了解肿瘤浸润范围十分必要.治疗以扩大的局部外阴切除为宜,并需长期随访.
-
骨盆软组织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及文献复习
患者,男,39岁,因发现阴囊内肿物并逐渐增大5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外阴正常,左侧阴囊内可触及一6 cm×5 cm肿物,无触痛,可活动,质地中等,边缘光滑,与睾丸及附睾分界清楚,肿物根部未触及.彩超检查示双侧附睾及睾丸大小形态正常,阴囊下部一实性肿物,大小6.6 cm×7.0 cm×4.2 cm,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血流信号丰富,双侧腹股沟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于2010年5月4日在全麻下行左侧阴囊内肿物单纯切除术,术中见左侧睾丸、附睾正常,旁推左侧睾丸鞘膜及精索,见左阴囊内实性肿物约6 cm×5 cm,根部位于耻骨表面软组织上,可轻松将其剥离,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出血.送检标本大小14 cm×7 cm×4 cm,分叶状,多结节状,大者8.0 cm×6.0 cm×3.5 cm,小者1.5 cm×1.0 cm×0.8 cm,切面灰白色,均质,鱼肉样,质略软.术后病理报告: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免疫组化:CD34(+),S100(-),Ki-67阳性率19%,间皮素(-).术后未给予辅助性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等.定期随访,未见复发及转移.
-
盆腔巨大侵袭性血管粘液瘤影像报告及文献复习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ggressive angiom yxom a,AAM)是一种临床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软组织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仅百余例.本院收治一例盆腔AAM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外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并文献复习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是一种罕见、多发于女性外阴的特殊类型软组织间质肿瘤,Steeper和Rosai在1983年首次报道后[1],1994年被WHO列入新的女性生殖道肿瘤类型[2].目前国内有零星个案报道,我省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一例报道如下.
-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胎盘的原发性肿瘤很少.绒毛膜血管瘤(chorioangioma,chorangioma)是胎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曾用名有绒毛膜血管瘤、血管粘液瘤、纤维血管粘液瘤、纤维瘤等.
-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鉴别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鉴别诊断与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患者10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8例;术后随访时间4月~14年;发病部位:盆腔6例,盆腔及会阴部1例,会阴部2例,臀部1例;复发次数:复发1次3例,复发2次1例,复发3次1例,5例未见复发.结果 术前未经病理检查者难以明确诊断.在我院所有患者行扩大切除手术治疗,术后均未见再次复发.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2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结论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预后良好,手术切除无论对初次诊断患者还是复发患者均是根本性手段,扩大切除可以较好控制复发.
-
表浅性血管粘液瘤临床病理表现
目的:探讨表浅性血管粘液瘤(SA)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3例表浅性血管粘液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查,并对三例标本石蜡切片行Vimentin、CD34、Desmin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结果:3例肿瘤均位于皮肤表浅部位,界限较清楚,切面分叶状,质软,部分呈胶冻状.镜下肿瘤呈分叶状,间质内含较多粘液和薄壁血管并伴有少许炎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呈梭形和星形,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和CD34,不表达S-100和Desmin.结论:表浅性血管粘液瘤是一种少见的粘液性肿瘤,位于皮肤表浅部位,可局部复发但不转移,瘤细胞表达CD34和Vimentin.诊断时应注意和其它粘液性软组织肿瘤鉴别.
-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特征,以免误诊漏诊.方法:对侵袭性血管粘液瘤3例行手术切除,并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术中见肿瘤呈无包膜生长,剖面苍白色、胶质样,有粘液性间质分隔.病检示瘤细胞呈梭形或星形排列于粘液样背景中,核无异型性或分裂相,其间有中等以上厚壁血管.免疫组化染色示Vimentin(+)、S-100(-).结论: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罕见,侵袭性与复发性是其重要的临床特点.治疗以扩大的局部切除为宜,并需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