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低体重新生儿肾念球菌感染1例

    作者:朱开常;孙建梅

    患儿,女,第1胎第1产,孕35周经产道顺产娩出,出生体重1 400 g.患儿出生前因母患绒毛膜羊膜炎,出生后即患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氨苄青毒素、青霉素G钠和地塞米松治疗10 d后,尿培养出葡萄球菌,应用万古霉素治疗10 d,B超检查示右肾积水,左肾正常.

  • 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180例临床分析

    作者:程美华;周梅;段嫄

    我们采用盐酸利托君(商品名安宝)治疗先兆早产,并以硫酸镁治疗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探讨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5 月至2010年12月就诊于本院妇产科的先兆早产孕妇共310例,年龄21~41岁,平均27岁,初产妇 235例,经产妇75例.妇科查体可见宫口未开,宫体增大与妊娠月份基本相符.超声提示:活胎,胎儿大小与妊娠月份基本相符,宫口开大3cm以内,子宫收缩持续时间不超过30s,间隙为10min以上者.均符合先兆早产诊断标准.血及尿常规、 肝肾功能、血糖、心肌酶谱、凝血功能、心电图、胎心监护等均无异常,且均无安宝和硫酸镁的使用禁忌证,无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及胎盘剥落、子痫及严重的先兆子痫、绒毛膜羊膜炎、阴道大出血、不明原因发热、心血管或妊娠高血压疾病、未被控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支气管哮喘、重度高血压及低血容量患者等妊娠禁忌证.随机分成观察组(安宝组180例)和对照组(硫酸镁组130例)进行治疗,各组年龄、身高、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核因子-κB对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其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作者:姚穗;罗淄资;周昌菊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 κB)的表达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34例妊娠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脐血白细胞中NF-κB P65表达水平,并与77例妊娠无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进行对比.结果 ①妊娠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脐血NF-κB P65水平显著高于妊娠无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脐血 (P<0.05);②感染新生儿脐血NF-κB P65水平极显著高于无感染新生儿 (P<0.01).结论 脐血白细胞中NF-κB P65表达水平与感染性早产及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有关.

  • 围产期孕母感染与胎膜早破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赵玉钰

    胎膜早破是导致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而围产期孕母感染是引起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感染多表现为亚临床感染,多种病原微生物与胎膜早破的发病有关,本文就围产期孕母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以及胎膜早破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 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的关系探讨

    作者:杨希娟;王志强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本院住院的胎膜早破孕妇 (胎膜早破组)及正常孕妇各48例(对照组)作为受试对象,分别于分娩后取胎膜行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胎膜早破组中,其破膜时间越长,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关系密切,且随破膜时间延长,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增高.

  • 绒毛膜羊膜炎对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响

    作者:许丽萍;任榕娜;朱少波;庄红梅;黄仲玲;杨鸿

    目的 探讨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出生的早产儿(28~34周)共88例.根据是否存在绒毛膜羊膜炎,分为病例组(41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的病例生后定期行头颅B超检查,生后3~7d行颅脑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且于纠正胎龄40周时行颅脑MRI检查,比较两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和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的发生情况.结果 病例组PVL的发生率为32%,对照组PVL的发生率为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PVH-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7%和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脑损伤有一定的关系,可使早产儿PVL的发生率增加,而对PVH-IVH的影响不大.

  • 脐血白细胞介素-6对早产儿脑损伤预后判断的价值

    作者:杜彩霞;赵凤临;魏玲;郭亚肖

    目的探讨母亲的绒毛膜羊膜炎、脐血IL-6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以及出生后3年间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临床检测脐血IL-6水平的意义,为及时诊断早产儿脑损伤、早期预防神经系统发育性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6例早产儿.用ELISA方法检测早产儿脐血中IL-6水平;将母亲的胎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以诊断有无绒毛膜羊膜炎;早产儿生后3 d内行头颅超声或CT检查,以协助诊断有无脑损伤;随访早产儿出生后3年间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情况.结果①有脑损伤的早产儿脑瘫、癫痫等神经系统发育性障碍的发生高于无脑损伤组;②母亲有绒毛膜羊膜炎组神经系统发育性障碍者增高;③有神经系统发育性障碍的早产儿的脐血IL-6水平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结论母亲的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脑损伤及其后发生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密切相关,故预防和积极治疗母亲的宫内感染对预防早产儿脑损伤以及降低脑瘫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病率均具有重要意义.脐血中的IL-6水平升高可能在母亲宫内感染导致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

  • 血清β-hCG及IL-1的变化在诊断胎膜早破感染中的价值

    作者:吕发辉;田春芳;王敏;古晓珊

    目的 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白介素-1(IL-1)在诊断胎膜早破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另取正常足月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NPW组),分娩前1h,抽肘静脉血3 mL,分别测定血清β-hCG及IL-1水平,产后留取胎膜及胎盘组织,行病理检查确定是否有绒毛膜羊膜炎. 结果 100例胎膜早破中,病理证实胎膜早破无感染者(NIPRM) 56例,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者(IPRM)44例,血清β-hCG在NPW组中为7 557.86±2 922.06 IU/L,在NIPRM组中为18 636.96±14 379.104 IU/L,在IPRM组中为50 310.34±22 874.82 IU/L,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制作ROC曲线,NPW组与NIPRM组曲线下面积为0.80,NIPRM组与IPRM组曲线下面积为0.87,即血清β-hCG诊断胎膜早破及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均有一定临床价值.NPW组血清IL-1水平(0.12±0.04 ng/mL)与NIPRM组(0.13±0.03 ng/mL)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NIPRM组与IPRM组(0.58±0.05 ng/mL)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制作ROC曲线,NIPRM组与IPRM组下面积为0.84,根据ROC曲线坐标,当血清IL-1取0.38 ng/mL时,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炎敏感性为76.5%,特异性为72.6%.结论 血清β-hCG及IL-1的变化在诊断胎膜早破及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方面均有一定临床价值,有望成为临床应用的特异性指标.

  • 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HCA与无HCA的临床特征及母婴结局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静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产妇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与无HCA的临床特征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PPROM患者214例,产后取胎盘组织经病理学检查,其中诊断HCA 145例(HCA组),无HCA 69例(无HCA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相关化验检测指标及新生儿结局差异,并对发生HCA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4例产妇中发生HCA 145例,HCA发生率67.8%.HCA组分娩时CRP水平显著高于无HCA组(P<0.05),两组破膜孕周、潜伏期时间段(48~ 168 h、>168 h)比例、羊水过少及剖宫产率与无HC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A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颅内超声异常、1 min Apgar评分<7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肺炎、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与无HC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PROM患者羊水过少、破膜的孕周<32周、潜伏期48~168 h、分娩时CRP>8 mg/L是HCA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 HCA发生与PPROM产妇诸多因素有关,而羊水过少、破膜的孕周<32周、潜伏期48~ 168 h、分娩时CRP>8 mg/L与HCA的发生关系密切.HCA可增加新生儿并发症,影响新生儿预后,早期发现高危因素给予及时干预,可降低HCA的发生率.

  • 血清降钙素原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研究

    作者:高锦雯;冯立红;黄锡欢;黄文宇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67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为实验组,30例未足月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实验组产后胎盘送病检,观察两组PCT阳性率。结果:实验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与B组血清PCT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6>0.05);≤4h组与12~24h组PCT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74>0.05)。结论:PPROM孕妇血清PCT浓度升高,但PCT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 晚期妊娠宫内感染临床研究

    作者:冯惠庆;甘玉杰;金海英

    目的:分析晚期妊娠宫内感染的发病原因及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于中山市博爱医院确诊为晚期妊娠宫内感染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分娩孕周的长短分为早产组和足月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宫内感染的诊断时间点,对两组宫内感染病例破膜情况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破膜情况及分娩方式,对两组母婴预后效果进行比较,并对两组胎盘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早产组入院时和期待中确诊率明显高于足月组,引产中和产程中确诊率明显低于足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胎膜旱破发生率较足月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胎膜自破、胎膜未破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和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足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胎盘绒毛膜羊膜炎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产组绒毛膜羊膜炎Ⅱ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早产组病理检查阴性率明显低于足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宫内感染会对母婴预后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时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在妊娠过程中应加强对宫内感染的鉴别诊断,并在确诊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确保母婴安全.

  • 孕妇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对母儿预后的预测作用

    作者:施萍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胎膜早破(PROM)的关系及母儿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07月住院治疗的胎膜早破患者共60例,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正常妊娠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PCT值,并将PROM组PCT阳性与阴性组对比,了解PCT对胎膜早破孕妇母儿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PROM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ROM组PCT阳性孕妇妊娠维持时间明显较阴性组长、胎儿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均较阴性组高,P均<0.05)。结论:降钙素原(PCT)不仅是检测胎膜早破的敏感指标,还能够对疾病的预后情况进行有效预测,是理想的辅助检查指标。

  • 降钙素原联合超敏 C-反应蛋白检测在胎膜早破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惠莹;梁剑戈

    目的:探讨孕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联合检测外周血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结合白细胞计数及胎盘病理对预测绒毛膜羊膜炎价值,并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本院60例孕周37周至40周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产检且孕周相同的60例无产科合并症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并检测孕妇白细胞计数,结合胎盘病理检查,比较两组降钙素原和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降钙素原和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胎膜早破孕妇血清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能敏感预测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指导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对母婴的危害。

  • 胎膜早破孕妇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检测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意义

    作者:杨敏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孕妇母血中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4例胎膜早破(早破组)和40例正常足月孕妇(对照组)血中的IL-8水平,并同步检测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每例组织绒毛膜羊膜炎通过产后胎盘病理证实,按病理结果将早破组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n=36)及非绒毛膜羊膜炎组(n=18).结果:早破组和对照组的IL-8、CRP及白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130.4±25.6)ng·L-1vs(75.2±15.8)ng·L-1、(125.4±10.4) mg·L-1vs(1.70±1.1) mg·L-1 (11.5±3.6)×109/Lvs(8.9±1.9)×109/L],而绒毛膜羊膜炎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IL-8、CRP及白细胞计数的差异也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P<0.05~0.01)[(138.1±27.2)ng·L-1vs(100.7±20.6)ng·L-1、(127.6±3.2) mg·L-1vs(1.9±1.4)mg·L-1、(12.8±4.0)×109/Lvs(8.9±2.7)×109/L].结论:检测胎膜早破孕妇母血中的IL-8、CRP及白细胞计数可早期发现组织绒毛膜羊膜炎,这对及早处理、改善妊娠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未足月胎膜早破潜伏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玲;吴金芝;李萍;陈新娟;范建辉

    [目的]观察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潜伏期的长短对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妊娠28~36周PPROM孕妇160例,对其一般资料和母婴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妊娠28~ 31+6周PPROM,潜伏期>72h,剖宫产率为70%,比潜伏期<72h增加了41.4%(P<0.05);妊娠32 ~ 33+6周PPROM,潜伏期>72h和潜伏期<72h,剖宫产率和母婴合并症发生率未见差异;妊娠34~36周PPROM潜伏期<24 h和潜伏期>24 h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呈现明显递增趋势(26.4%,59.3%,P< 0.05),而新生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娠28~31+6周PPROM孕妇,在促胎肺成熟的同时,可适当延长孕周,并考虑剖宫产作为分娩时首选;对于妊娠32 ~ 33+6周PPROM孕妇,用促胎肺成熟一疗程后酌情选择分娩方式;对于> 34周的PPROM孕妇,建议评估胎儿情况后予以引产.

  • 55例胎膜早破患者阴道液FFN检测的临床分析

    作者:娄建英;崔雪芳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胎膜早破检测方法,研究胎儿纤连蛋白(FFN)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为诊断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提供较灵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免疫吸附法对胎膜早破患者55例,健康孕妇32例进行PH试纸、早孕试纸、阴道液FFN定性检测.分娩后胎盘胎膜行病理检查.[结果]研究组PH试纸阳性率为87.29%,对照组为3.12%;早孕试纸阳性率为63.63%,对照组为3.12%;FFN阳性率为90.91%,对照组为6.24%,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中FFN阳性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结论]FFN与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关系密切,可用于检测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

  • 抗感染在早产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蔡坚;黄顺英;徐丽南;杨建波

    [目的]分析早产中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因素和致病菌,探讨抗菌素在早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研究2001年7月至2004年12月378例单胎妊娠的自发早产病例,通过胎盘胎膜病理检查及细菌培养试验,其中105例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其相关因素.[结果]早产中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为27.8%,其相关因素为胎膜早破、自然流产和早产病史、早产孕周小于34周、产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结论]在有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高危因素的早产治疗中应使用抗菌素以助于延长孕周和减少母儿发病率.

  • 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孕母孕期不同时间点的血清IL-6及IL-18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作者:熊炜;赵倩

    目的 检测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孕母孕期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 - 6及IL-18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胎膜早破之间的关系,并评估其在预测绒毛膜羊膜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的120例孕妇,根据胎膜破裂时间分为正常对照组及胎膜早破组,每组6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胎膜早破组及正常对照组孕母血清中IL-6及IL-18的表达水平;取分娩后胎盘组织病理检查对绒毛膜羊膜炎进行病理分级并检测不同病理分级的孕母产前血清IL-6及IL-18水平.结果 胎膜早破组母血中1L-6及IL-18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中的水平(P<0.05).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组,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Ⅰ~Ⅲ级),IL-6及IL - 18水平逐渐增高,且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IL - 6及IL - 18的血清水平与病理分级间存在明显正相关(r=0.827、0.873).随着胎膜破裂时间的延长,孕母血清中IL-6及IL-18水平逐渐升高(P<0.05).IL-6及IL-18血清水平与胎膜破裂的时间存在正相关(r =0.917、0.894).在胎膜早破组,胎膜破裂时间≤12 h、12 h<胎膜破裂时间≤48 h、胎膜破裂时间>48 h的宫内感染率比未发生胎膜早破组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孕母血清中IL-6、1L-18的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可能用作早期监测早期绒毛膜羊膜炎的指标之一,并为判断宫内感染严重程度提供参考.

  • 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相关临床症状和检验指标的关系

    作者:郭莉;刘芳;陈蔚瑜;欧水英;罗小平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相关临床症状、临床检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科1458例胎盘病理送检标本,确诊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HCA)并具备完整临床资料的100例病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送检的另100例非炎症性病变胎盘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间年龄、孕周、是否伴有胎膜早破、体温、外周血白细胞、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等情况。观察组再分为早产组(孕<37周)和足月产组(≥孕37周),分析两组的炎症分级及外周血白细胞、hs-CRP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周、白细胞、hs-CRP及发生胎膜早破比例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同炎症分级间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有差异(P<0.05),hs-CRP水平3组间有差异( P<0.05)。结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分娩时孕周更早、母体外周血白细胞、hs-CRP水平更高及伴随胎膜早破比例更高等因素相关。

  • MMP -2、TNF -α和 IL -10对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邓梅先;袁慧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对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胎膜早破患者118例,其中合并绒毛膜羊膜炎79例,无合并绒毛膜羊膜炎39例,分别收集患者的血清和羊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羊水中MMP-2、TNF-α和IL-10的含量,所有孕妇均于剖宫产术后留取胎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血清和羊水中MMP-2、TNF-α和IL-10含量与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清MMP-2、TNF-α和羊水TNF-α含量明显高于无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 P<0.05),羊水IL-10含量明显低于无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P<0.05),两者血清IL-10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2和羊水TNF-α的含量与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01,P<0.05),羊水IL-10含量与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以羊水TNF-α>800 ng/L为阳性标准,其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高。结论羊水TNF-α含量对胎膜早破患者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还可根据其浓度的高低,对绒毛膜羊膜炎的严重程度进行初步判断,为孕妇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334 条记录 12/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