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中国实用口腔科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중국실용구강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595
  • 国内刊号: 21-156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5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路振富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高度变化研究

    作者:孙尚敏;闫露;潘亚萍;林莉;潘春玲;唐晓琳

    目的探讨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新鲜配制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大鼠注射相应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观察8周,然后处死所有大鼠并分离其上下颌骨,体式显微镜观察测量上下颌骨第一、二、三磨牙的牙槽骨高度,比较分析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明显的牙槽骨破坏;实验组大鼠可见明显的牙槽骨破坏,破坏呈水平型,第一、二、三磨牙牙槽骨均有破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可见牙槽骨破坏,并且呈现缓慢的水平型吸收.

  • 低能量激光治疗灼口综合征疗效研究

    作者:崔丹;张英

    目的探讨低能量激光治疗各型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的疗效差异情况.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急诊·黏膜病科收治的90例各型BM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低能量激光治疗,每天照射1次,连续照射20 d(A组);低能量激光治疗,隔天照射1次,共照射10次(B组);安慰性光照射治疗,每天照射1次,连续照射20 d(C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的疼痛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不同治疗时期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A、B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下降趋势,下降程度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2型BMS患者与1、3型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随访时,3组患者及BMS各分型的VAS评分和疗效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激光治疗BMS有效,且治疗2型BMS疗效优于其他分型;一定时间范围内,在照射剂量参数不变情况下,照射次数不同,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增强CT诊断腮腺多原发性肿瘤的价值研究

    作者:高润涛;苏莎

    目的探讨腮腺多原发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tumors,MPT)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增强CT诊断腮腺MPT的价值.方法对2013-2016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行腮腺肿瘤手术治疗的285例患者中的22例MP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影像学资料及病理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2例腮腺MPT中,沃辛瘤17例,占77.3%(17/22).腮腺MPT增强CT检查的检出率为83.3%,高于B超检查的检出率(52.6%).单侧多发的腮腺肿物,增强CT检查的检出率为B超的2倍.结论沃辛瘤是常见的腮腺MPT,完善增强CT检查有助于术前发现腮腺MPT,从而帮助确定手术方案.

  • 六种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强度的研究

    作者:付佳乐;陈丽薇;李斯文;佐野英彦

    目的通过微小拉伸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评价6种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之间的粘接强度.方法 本实验使用人离体无龋第三恒磨牙36颗.使用石膏打磨仪将冠部磨除至牙本质完全暴露,在有水状态下使用600号砂纸去除表面玷污层.将制备好的样本随机分为6组,分别使用6种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Mega Bond(MB)、Clearfil Protect Bond (PB)、BeautiBond(BB)、BondForce(BF)、EasyBond(EB)和G-Bond plus (GBp).粘接剂的操作严格遵照说明书的指示进行,并在其表面堆砌6 mm的复合树脂.样本存放在37℃水中24 h,然后将其切割成截面积约为1.0 mm2的试件进行微小拉伸测试.使用扫描电镜对牙本质方向的断裂面进行观察,并对断裂模式进行分析.结果MB组试件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BB、BF和GBp组试件粘接剂层的电镜照片中可观察到气泡存在.断裂模式分析结果显示,MB组中牙本质或树脂断裂模式所占比例超过50%.结论本研究中,二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MB的牙本质粘接强度优于其他自酸蚀粘接剂.

  • 粘接强度测试方法及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

    作者:于士洋;李娴静;齐鹏鹏;王红红;李雨珊;王景云

    粘接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修复体远期效果的好坏.然而粘接强度测试缺少一种严格的标准,导致产生了粘接数据以及粘接能力的误差.目前相关文献中所报道的粘接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可归类为样品特性、样品制备以及测试方法等.文章就上述几方面进行综述.

  • 锌对细胞凋亡及纯钛种植体表面骨结合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王品莹;何晶;赵宝红

    锌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生理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锌对细胞凋亡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影响,可抑制细胞凋亡,亦可诱导细胞凋亡,取决于细胞内锌的浓度.锌影响细胞凋亡的机制比较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锌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具有细胞特异性,作用于不同种类细胞,其凋亡通路不尽相同.口腔种植体纯钛表面微弧氧化法加入适宜浓度的锌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与骨基质的形成,同样,不同浓度的锌亦可影响成骨细胞的凋亡,这可能由线粒体通路介导.

  • DKK1基因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李冬梅;许春姣

    DKK1是Wnt经典信号通路的重要抑制剂,主要通过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5/6,LRP5/LRP6)受体及Kremen-1/2结合成复合物而阻断Wnt信号传导.DKK1基因参与胚胎发育、成骨分化等过程,与口腔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DKK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成为热点,目前已发现其多态性位点与先天性缺牙有相关性.文章就近年来关于DKK1基因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DKK1基因在口腔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 外伤牙根尖诱导成形术后形成异位牙根1例报告

    作者:毕静;马学娟;陈旭

    年轻恒牙牙根发育的关键在于上皮根鞘(Hertwig's epithelial root sheath,HERS),其是在牙根开始发育时,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根尖孔方向生长而形成的一种双层结构[1].被HERS包绕在内的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可被其诱导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不断形成根部牙本质;当根部牙本质开始矿化时,HERS断裂,牙囊干细胞进入,分化为成牙骨质细胞.随着牙本质和牙骨质的不断沉积,牙根逐渐发育完成[1-2].

  •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病因和治疗

    作者:肖锷;赵璐;张益

    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进行性张口受限,进而导致发音、进食障碍,面部畸形,气道受阻,甚至心理疾患.现有数据表明,创伤是导致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有关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因的报道大量出现.研究证明,髁突矢状骨折、颞窝严重损伤和关节盘移位是导致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的模型重要因素.研究者在强直关节的透射带组织和骨髓腔中分离、鉴定出多潜能干细胞,且发现强直关节骨髓腔中破骨细胞的生成减少.临床上对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防治也有很大改善,(骆)垫常用来阻止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促进髁突改建.数字化治疗设计和导航下关节间隙成形术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个体化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精度.

  • 组织工程颞下颌关节生物髁突裸鼠皮下再生研究

    作者:王飞宇;何冬梅;周广东;杨秀娟

    目的探讨不同复合材料构建的生物髁突在裸鼠皮下再生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软骨细胞膜片+骨相支架(PCL/HA)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膜片组),以及软骨相支架(PGA/PLA)复合耳软骨细胞+骨相支架细胞复合BMSCs(双相支架组)体外构建具有三维组织形态的生物髁突,经体外分别培养不同时间后将软骨相复合物和骨相复合物缝合在一起后植入裸鼠皮下,12周后处死并取材.分别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再生的软骨组织、骨组织以及骨软骨交界面进行评价.结果在裸鼠体内,细胞膜片组和双相支架组的软骨相修复体形成了类似成熟的软骨组织,可见大量的软骨细胞、典型的软骨陷窝和丰富的软骨基质,形成的软骨完整、连续、均质、无血管.双相支架组软骨层中仍有少量未降解的复合材料纤维.2组的软骨相修复体和骨相修复体都能够通过组织连接紧密结合在一起;骨相支架空隙内都有软骨组织以及少量的骨组织和脂肪组织形成.细胞膜片组的软骨修复组织学评分高于双相支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膜片组的每单位软骨细胞数量多于双相支架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相组织成骨2组类似,离软骨相修复体近的BMSCs向软骨分化,离软骨相修复体远的BMSCs向骨组织和脂肪组织分化.结论软骨细胞膜片复合骨相细胞支架,以及软骨-骨细胞复合双相支架均能够在裸鼠皮下成功构建生物髁突;软骨细胞膜片复合骨相支架再生的生物髁突在具备完善免疫力的哺乳动物体内更具有应用前景.

  • 国产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张露珠;何冬梅;杨磊;朱华诞;常雨丝;章文玥;杨智;詹伊宁

    目的探索国产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的应力分布特点及形变情况.方法 利用ANSA、Hypermesh、abaqus等软件建立人工颞下颌关节修复下颌骨髁突缺损的有限元模型,在模拟大咬合力加载情况下,分析4种国产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及颌骨的等效应力分布特点和形变情况,并与美国Biomet标准型假体进行比较.结果4种国产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的大等效应力值分别为54、79、64、72 MPa,美国Biomet标准型假体大等效应力值为78 MPa,各模型中颌骨的等效应力值均低于20 MPa,大形变值均小于0.05 mm.4种国产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的等效应力均集中于下颌支假体后缘上方的钉孔后部,而美国Biomet标准型假体的等效应力则集中于下颌支假体颈部.结论4种国产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应力分布均匀,可避免过大应力导致的假体断裂及骨质吸收等情况发生.

  • 人工颞下颌关节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何冬梅;杨驰

    人工颞下颌关节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病、关节强直、髁突自溶性吸收、髁突肿瘤以及自体骨移植失败的有效方法,分为标准型和个体化2种类型.目前已逐步取代自体骨移植在欧美广泛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人工颞下颌关节的发展史、适应证和Biomet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的手术方法,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杨驰团队对其进行的技术改进和临床应用经验.

中国实用口腔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