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 중국미생태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76X
- 国内刊号: 21-132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联合应用生态制剂治疗老年肺部念珠菌感染临床分析
念珠菌肺部感染多因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滥用和基础病所致,治疗十分棘手,为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我们收集了近4年来入院后病程迁延不愈,咳嗽不止并经痰培养(3次以上)证实为念珠菌感染的老年(≥60岁)病例17例,就其临床特征、病原学、治疗等问题分析如下.
-
引起腹泻念珠菌耐药状况分析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或某些病理因素的影响,如大肠癌、胃癌等引起全身或局部消化道免疫功能低下致胃肠道微生态失调,引起急慢性腹泻的病人越来越多,尤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的念珠菌引起的腹泻为多见,由于抗真菌药物选择的范围不广,耐药现象也日趋普遍.我们对518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128株念珠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其中白色念珠菌102株,占79.8%;热带念珠菌18株,占14.1%;其它念珠菌8株,占6.3%.
-
金双歧治疗婴儿肺炎继发性腹泻40例临床报告
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是指在婴幼儿气管炎、肺炎治疗过程中或治愈后继发于原发病而发生的非感染性腹泻,原因与抗生素的应用直接刺激肠道引起肠蠕动增快及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为此,我科用金双歧(即双歧三联活菌片)活疗40例,用乳酶生+654-2作为对照治疗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临床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探讨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1998年1月~1999年12月临床感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并分析其种类,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 纸片扩散法.结果 1182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球菌604株(51.1%),革兰氏阴性杆菌578株(48.9%).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去甲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抗菌作用较强;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较强;其它抗菌药物对临床病原菌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病原菌种类在发生变迁,耐药性严重,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其耐药性
目的了解本院近的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发生率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双纸片法筛选,然后用头孢噻肟/棒酸,头孢他啶/棒酸进行确证.结果 174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有46株是ESBL菌株,包括大肠埃希菌27株,肺炎克雷伯菌13株,阴沟肠杆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枸橼酸杆菌1株.本院ESBL株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多见,各占该种菌中的33%、42%.ESBL菌株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是100%、72%.结论本院ESBL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亚胺培南和哌拉西/他唑巴坦是治疗ESBL菌株的有效药物.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学诊断和药敏试验的研究
对3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以无菌手续取得前列腺液进行需氧菌及厌氧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证明慢性前列腺炎为混合感染,其中,需氧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120株占40%),其次是棒状杆菌(52株占17.33%).厌氧培养主要是痤疮丙酸杆菌(88株占29.33%),消化链球菌(70株占23.33%),表皮葡萄球菌(55株占18.33%).因而兼性厌氧菌是该病主要的病原菌.药敏试验证明:使用时间长、频繁的抗生素耐药率高,使用时间短,耐药率低.当被"冷落"数年后的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再用时,抗菌效果反而更好.
-
大肠癌及大肠息肉患者肠道膜菌群的分析
机体各系统微生态的失衡和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它的变化有助于揭示疾病的相关性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如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与阴道内乳杆菌的明显减少密切相关[1].胃腔内菌群失调也参与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胃癌的发生与发展[2].目前对大肠癌及大肠息肉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了32例大肠癌及54例大肠息肉患者肠道膜菌群的变化,旨在探讨肠道膜菌群与大肠癌和大肠息肉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
湖北地区伤寒沙门菌耐药性检测
目的报道1999年湖北地区15所医院分离的80株伤寒沙门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并与1996年资料比较.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WHONET-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氨苄西林(P<0.05)、哌拉西林(P<0.01)、头孢噻肟(P<0.01)敏感性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常用于治疗伤寒的氨苄西林、氯霉素、环丙沙星对伤寒沙门菌仍保持高敏感性,分别为89.5%、96%95.7%.结论 1999年伤寒沙门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均比1996年下降.
-
沿海地区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中山市性传播疾病(STD)高危人群中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状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452例STD患者的尿道(宫颈)拭子标本.结果3种病原体的总检出率为25.92%,其中NG13.70%、CT31.34%、UU32.71%,混合感染率以CT高(82.81%),UU次之(75.78%),NG为49.22%.非淋病性尿道炎(NGU)、淋病性尿道炎(GU)男性患者CT的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NGU女性患者UU的感染率高于男性(P<0.01),在GU中两者相差不大(P>0.05).病原体的检出率明显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其STD的感染率高达85.47%.提示应将他们列为主要的传染源和高危人群,作为STD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对象.
-
13年败血症的致病菌变迁和耐药谱研究
目的阐明败血症多重耐药菌分布.方法对我院1986年1月至1998年12月13年住院的1705例经血培养阳性证实的败血症进行致病菌分布与年代比较、耐药性分析.结果发现以金葡菌为主的G+菌占49.55%、大肠杆菌为主的G 菌占49.06%、L型菌0.93%、真菌0.44%,复数菌4.51%.葡萄球菌725(40.00%)占首位,有上升趋势;不动杆菌、克雷伯菌、嗜麦芽黄单胞菌等崛起并增多;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比例下降.耐苯唑西林金葡菌、表葡菌达75%,大肠杆菌等G 杆菌,(38~66)%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结论金葡菌、大肠杆菌、表葡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肠球菌是败血症前9位多重耐药菌.
-
双歧杆菌的耐药性与质粒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的耐药性与质粒的关系.方法对17株5种型来自微生态制剂的双歧杆菌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和质粒检测,利用溴化乙锭消除其质粒;比较质粒消除前后耐药性的改变.结果17株双歧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多肽类抗生素呈强抗性;除1株短型双歧杆菌B157存有2.7Kb和5.6Kb两种质粒外,其余菌株均未测出质粒,消除后质粒的B157株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未改变.结论此17株双歧杆菌的耐药性与质粒无直接相关性.
-
人巨细胞病毒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感染小鼠模型的电镜研究
目的应用人巨细胞病毒(HCMV)建立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小鼠模型.以电镜研究探讨HCMV先天性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和程度.方法将HCMV腹腔内接种纯系6~8周龄Balb/c雌雄小鼠成功后给予交配受孕,待雌鼠临产时取出胎鼠脑双侧大脑皮层,进行病毒分离、病理学检验和电镜研究.结果在鼠脑组织上清液中分离出HCMV;病理学证实,鼠脑为侵袭性脑膜脑炎性病理改变;电镜下研究,在感染组子代鼠脑组织中找到了人类疱疹病毒样颗粒和神经细胞浆内包涵体.并发现神经元细胞变性、水肿、结构破坏以及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且感染雌鼠所生子鼠死胎率及生后一周内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HCMV能侵袭Balb/c小鼠,并通过胎盘感染子代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这种模拟人类HCMN先天性CNS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所显示许多相似的感染和病理过程,为进一步研究HCMV先天性CNS感染的病理过程,以及应用疫苗来预防孕妇和胎儿先天性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对预防神经残疾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
马齿苋、金银花提取液对绿脓杆菌PA11株R质粒体内消除作用的比较
制备肠道去污染小鼠动物模型,经口感染绿脓杆菌 PA11,同时口饲马齿苋提取液或金银花提取液 2mg/只,24h、48h 后给予同样药物计量.分离单个菌落,影印培养,计数消除子.结果显示:两种药作用24h均未获得消除子,作用 48h和72h R 质粒平均消除率马齿苋为2.15%、金银花为12.25%.消除子均表现为多重耐药性丢失.
-
植物配糖体对人肠道厌氧菌群的影响
通过从我国传统中药三七、薯蓣、青叶胆、天麻中分离到的天然植物配糖体三七皂甙R1、Dioscin、Protodioscin、Gracillin、Gastrodin、Sweroside及Saponin D等对正常人肠道厌氧菌群进行64h生长培养,用比浊法测定培养液中厌氧菌的数量,发现不同的植物配糖体对不同人的肠道厌氧菌群生长活性影响不同,为我国传统中药的辩证施治提供了现代的试验依据.
-
蔬菜类保健食品"赛金"等对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采用人工半合成饲料和代谢实验技术,设置对照组,观察了我国蔬菜类保健食品"赛金"和典型的茄果类蔬菜-茄子冷冻干燥粉对生长中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白色念珠菌蛋白酶与其毒力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白色念珠菌蛋白酶活动与其毒力的关系.方法采用牛奶平板法检测54株白色念珠菌蛋白酶的分泌能力,然后选择6株菌分别经摇瓶培养测定其蛋白酶活力,并以静脉内注射方式感染小鼠进行毒力试验,以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来评价菌株毒力.结果 54株白色念珠菌全部能分泌蛋白酶,检出率为100%.动物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愈高的菌株,相应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愈短;蛋白酶活力与菌株毒力直接正相关(r=0.934,P〈0.01).结论蛋白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的毒力因子,蛋白酶活力可作为反映其毒力的直接指标.
-
试论原子生态学成为一门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可能性
生态学依其原来的含义,是指生物与其所存在的环境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这属传统生态学,即常称的生态学.由于国内的微生物生态学有很大的发展,而微生物又多是单细胞性的,这就使人们考虑微生物生态学应扩展为包括高等生物作为细胞性生命单元的细胞在内,这就使微生物生态学变为包括高等生物细胞在内的细胞水平的生态学了.
-
丽珠肠乐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菌痢30例疗效观察
夏秋季节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为小儿的常见病,我们观察到急性菌痢患儿住院过程中,其真菌性肠炎的发生率较高,影响了预后.我们应用丽珠肠乐对小儿急性菌痢进行辅助治疗,结果提高了疗效,并减少了真菌性肠炎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
鸡盲肠菌群的厌氧连续培养及培养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目的对鸡盲肠菌群的厌氧连续培养方法及培养物的生理生化的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鸡盲肠内容物接种连续培养装置,进行厌氧连续培养,稀释率为0.04h-1,运转7~10d后达到稳定状态.在稳定状态时,对培养系统中的菌群结构、pH、OD值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进行了分析.结果当该培养系统过到稳定状态时,培养物的pH、OD值,以及VFA的产量都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结论有机酸中的丁酸、乙酸、丙酸等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些有机酸对于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
高压液色谱用于肠通透性的测定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肠通透性的可靠方法.方法以甘露醇和乳果糖为探测剂,用带脉冲电化学检测器的高压液相色谱仪对20例健康成人样品中的甘露醇和乳果糖进行检测.结果 20个样品中的甘露醇和乳果糖均被检测到,其低质量浓度分别为0.2028mg/L和0.1930mg/L,回收率分别为98.2%和104.3%.结论用带脉冲电化学检测器的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尿中的甘露醇和乳果糖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快速的方法,可用于肠通透性的测定.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