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的系统动力学预测
摘要: 目的: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浦东新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资源配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和预测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为浦东新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力发展和配置提供决策信息。方法:收集卫生统计资料和以往浦东新区有关人力资源的研究数据,通过专家咨询获得部分模型参数的估计值,并采用Vensim DSS软件构建浦东新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在政策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设定满足区域内人群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构建了浦东新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需求预测模型,预测2020年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属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将分别增长54.08%和34.36%。结论:2020年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将明显短缺,应当通过政策鼓励等手段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招聘成功率。
-
四川省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利用情况综合评价
目的 了解和评价2015年四川省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设备利用情况,为大型医用设备的规划配置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四川省所有拥有大型医用设备的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开机利用率、能力利用率、阳性率、诊断一致率4个指标对CT设备的利用效率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引入熵权与理想方案相似性的顺序选优技术(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对各市(州)设备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CT设备的开机利用率、能力利用率与医疗机构等级和地区经济水平呈正相关,CT设备的阳性率、诊断一致率与自评调查的开展情况呈正相关,综合4个指标进行熵权TOPSIS法排名发现,经济水平高的市(州)CT设备的综合利用情况不一定好,不同市(州)间的设备利用情况差异较大.结论 存在CT设备的利用情况参差不齐,区域规划不合理,部分医院CT设备使用必要性不足的问题,引入熵权TOPSIS法可以更好地综合各利用指标,得到更科学全面的结果.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大型医用设备配备的相关机制,加强CT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
2005—2016年北京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趋势及结构分析
目的 分析2005—2016年北京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增长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05—2016年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资料,比较12年间北京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变化,并分析服务利用、价格、患者流动对全市、各区(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的作用.结果 北京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总额不断增长,2016年医疗费用总额是2005年的3.50倍,但2012年后增长率逐年下降,2016年增长率仅为6.7%.2005—2014年,就诊人次增加是全市费用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2014—2016年,次均费用增加是全市费用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具体到各区(县):次均费用增加是主城区费用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就诊人次增加是近郊区费用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对远郊区来说,次均费用增加是门诊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就诊人次增加开始成为住院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患者流动对医疗费用的作用小.结论 北京市较高的门诊收入占比与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定位不符.医疗机构间患者流动不足.服务利用是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其作用在逐渐削弱.不同区域医疗机构发展水平不同,其费用增长模式也不同.
-
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效率分析
目的 了解并分析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利用效率.方法 应用秩和比法分析河南省不同类型和不同专科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利用效率.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床位利用效率较低,综合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较高;公立医院、县级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较高,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效率较低;肿瘤医院、儿童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较高,康复医院、美容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较低.结论 政府应大力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实现资源下沉,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医,调整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配置,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
上海市浦东新区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设备使用技术水平研究
目的 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设备检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属公立医院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方法 在该区区属公立医院中随机抽取2016年出院且做过CT和MRI检查的病案1008份,对这两个设备的检查结果及其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CT和MRI检查阳性率与检查必要性无同向的关联性;CT和MRI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一致率需要控制;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属公立医院间的CT和MRI检查阳性率和一致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需要严格监控CT和MRI的利用.
-
某儿童专科医院运用信息治理提升门急诊一站式服务的探索
回顾分析了某医院一站式服务优化过程中预约方式和支付方式的变化,比较该医院信息化建设一站式服务前后患儿就诊等待时间的改变,结果提示:信息治理一站式服务对改善患儿就医体验有积极效果.建议在儿童专科医院可通过信息治理,合理利用线上和线下平台进行门急诊的延伸服务.
-
国内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建设运营实践与思考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医疗机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3年的运营,医学、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有效推进.文章通过总结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管理方面的相关经验和做法,如建立严谨科学的决策机制,创新投资机制和运营模式,坚持"国际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等,提出医院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质量和安全、人才培养和设备的运营维护,为各地在建或即将开业运营的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提供借鉴.
-
深圳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水平及公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2017年深圳市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现状以及2012—2017年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设备配置水平和公平性变化进行探讨,为优化我国和深圳市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各类大型医用设备相关数据进行收集,采用基尼系数对设备配置的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截至2017年,深圳市共配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3台,乙类大型医用设备329台;CT、MRI、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设备和直线加速器(linear accelerator,LA)每百万人口配置量分别达到13.44、6.97、4.79、1.43和1.01台;5类设备按各区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9、0.26、0.27、0.39和0.53.结论2012—2017年,深圳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量不断提升,且公平性日益提高,但相比一些地区,深圳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水平仍然偏低,尤其是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随着政策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倾斜力度不断加大,今后深圳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
中医医院综合评分体系的构建
目的 科学有效地构建中医医院的综合评分体系,为客观评价中医医院综合实力提供工具.方法 邀请44位专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适用于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结果 咨询专家具有高权威性,专家咨询意见具有一致性.构建的中医医院综合评价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以及相应权重.其中硬件设施指标4项、管理水平指标6项、专业技术水平指标6项.结论 课题构建的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可为评价中医医院提供评价工具.
-
基于儿科常见疾病的分级诊疗策略初探:上海东部模式
目的 聚焦儿科常见疾病,通过建立儿科医疗联合体,制定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和管理的策略,探索有效的儿科服务模式.方法 在联合体内成立基于不同病种的联合管理团队,统一诊疗规范、人员培训、药物和场地设置、转诊路径、信息平台等.以儿童哮喘为样本疾病,分专科组和分级诊疗组进行管理,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率、医疗费用.结果 专科组的哮喘完全控制率由61.9%上升到78.6%,分级诊疗组由65.8%上升到76.1%.专科组和分级诊疗组与哮喘控制有关的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350元和258元.参与分级诊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儿科普通门诊量同比增长20.3%.结论 基于儿科常见疾病的分级诊疗策略达到了同质化的诊疗效果,且医疗费用更低,有效吸引了患儿在基层诊治.新的诊疗服务模式为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导向,推动分级诊疗发挥了积极作用.
-
医疗风险相关事件典型案例的根本原因分析
目的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医疗风险相关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2014年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发生的医疗风险相关事件数据,运用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对典型案例进行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结果 筛选得到2例医疗风险典型事件,分别为无医疗过错类事件和非专业技术投诉类事件.运用RCA特定步骤,组建小组完成根本原因分析,得到不同类型医疗风险相关事件的针对性改善措施.结论 运用科学质量管理工具RCA,有助于从既往发生的医疗风险事件数据中梳理得到根本原因,对于提升医方工作质量,促进专科医疗质量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