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地方病学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ndemiology 중국지방병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55
  • 国内刊号: 23-158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30
  • 曾用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孙殿军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期刊荣誉:
  •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鼠类的生态学衍变特征

    作者:姜法春;董礼艳;张振堂;郝毕;薛在峰;马东强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鼠类的生态学衍变特征,为有效控制HFRS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0-2014年青岛市黄岛区HFRS病例资料,分析HFRS病例特征.从鼠情监测年报收集鼠情监测资料,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性别、不同地区宿主动物的捕获率.结果 2010-2014年黄岛区报告的HFRS病例数分别为51、92、129、85和71例,各年度10-11月份发病例数高,分别为43、59、78、37和37例.5年共捕鼠2902只,平均捕获率为4.87%(2902/59610),第3季度高,为6.94%(910/13107),野外捕获率[5.80%(1681/28987)]高于居民区捕获率[3.99%(1221/30623),x2=324.35,P<0.05];2013、2014年捕获的雄性鼠多于雌性,总构成比分别为62.82%(348/554)和37.18%(206/554);野外以黑线姬鼠、大仓鼠、褐家鼠、小家鼠、鼩鼱为主,分别为556、432、217、211和139只;居民区以小家鼠、褐家鼠、鼩鼱为主,分别为514、469和181只.结论 青岛市黄岛区鼠密度常年维持在较高水平,鼠种日趋复杂,家栖鼠与野栖鼠混杂栖息,增加了不同鼠种接触感染不同汉坦病毒的机会,直接影响着HFRS的传播模式.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鼠类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学研究

    作者:南晓伟;郭卫东;韩松;杨晓娟;卢爱桃;海岩;跃华;张玉峰;蒋维佳

    目的 查明引起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鼠类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病毒基因型及亚型.方法 2014年春季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HFRS疫区捕获啮齿类宿主动物,对捕获的宿主动物进行分类鉴定.取90只鉴定后的鼠进行无菌解剖取肺组织,提取RNA,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 (Real-Time RT-PCR)扩增汉滩型病毒(HTNV)、汉城型病毒(SEOV)及普拉马病毒(PUUV),对扩增结果为阳性标本以反转录PCR(RT-PCR)法扩增部分S基因片段,将目的片段测序且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并分型.结果 呼伦贝尔市HFRS疫区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疫区,捕获鼠类共10种362只,鼠类平均密度为13.92%(362/2600).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43.21%,70/162),其次为大林姬鼠(占34.57%,56/162);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40.50%,81/200),其次为黑线姬鼠(占31.50%,63/200).在90份鼠肺组织中,23份鼠肺样品检测到汉坦病毒(HV),且均为HTNV.对10株部分S片段核苷酸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均为HTNV的H6亚型.结论 引起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鼠类感染HFRS的病毒基因型为HTNV,其S基因亚型为H6.

  • 乌鲁木齐市高危地区布鲁菌病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艾勒瓦尔·库尔班;李鸿杰;赛力汗;朱丽;陈文亮;曹明芹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辖区布鲁菌病(简称布病)高危地区人群的布病感染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布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乌鲁木齐市的达坂城区、高新区、米东区、乌鲁木齐县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的所有乡镇按照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分类,每类乡镇抽取150~ 2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人口学信息,并采集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初筛,RBPT阳性者进一步做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证.观察不同地区、性别、年龄、职业暴露布病感染率的差异,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调查535例居民,布病阳性感染率为5.42%(29/535).其中,达坂城区布病感染率为10.34%(12/116),高于高新区[2.94%(3/102)]和乌鲁木齐县[2.58%(4/155),x2=4.643、7.199,P均<0.05],4个地区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27,P<0.05);中等暴露职业人群感染率为8.33%(24/288),高于低暴露职业人群[0(0/61)]和高暴露职业人群[2.72%(5/184),x2=5.459、6.140,P均<0.05],3类职业人群布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46,P<0.05);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布病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396、4.639,P均>0.05).结论 乌鲁木齐市仍然存在布病高危地区,今后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

    关键词: 布鲁菌病 监测 分析
  • 2012年陕西省停止硒盐防治措施2个月后大骨节病病区人群发硒含量变化的监测

    作者:杨晓栋;戴宏星;郭雄

    目的 比较停止硒盐防治措施2个月后,陕西省大骨节病病区与非病区人群发硒含量变化,为大骨节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12年9月选取陕西省永寿县、榆阳区、麟游县和南郑县4个大骨节病重病县(区),每个县(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选取4个病区村作为监测点.同时选取与监测县(区)相邻,环境、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相近的米脂、岐山、武功和城固4个县(区)作为农村非病区.每个县(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选取4个村作为监测点.并增加西安市莲湖区作为城市非病区,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选取4个社区作为监测点.在每个监测点抽取7~ 12岁儿童8名(性别均衡)、16岁以上成人8名(性别均衡),进行发硒含量测定.样本采用湿消化法处理,应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进行发硒含量测定.结果 共收集4个大骨节病病区县(区)人群发硒样本256份,4个农村非病区县(区)人群发硒样本256份,1个城市非病区县(区)人群发硒样本64份.病区及非病区发硒含量均值均≥0.25 mg/kg.病区、农村非病区及城市非病区人群发硒含量比较[(0.40±0.23)、0.42±0.28)、(0.37±0.38)mg/kg],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5,P>0.05).病区人群发硒含量<0.20 mg/kg的有37人,占14.45%;0.20~<0.25 mg/kg的有28人,占10.94%;0.25~<0.50 mg/kg的有127人,占49.61%;≥0.50 mg/kg有64人,占25.00%.非病区人群发硒含量<0.20mg/kg的有67人,占20.94%;0.20~<0.25 mg/kg的有28人,占8.75%;0.25~<0.50 mg/kg的有143人,占44.69%;≥0.50 mg/kg的有82人,占25.63%.病区、农村非病区、城市非病区7~12岁儿童和成人发硒含量比较[儿童分别为(0.45±0.29)、(0.47±0.31)、(0.33±0.12)mg/kg;成人分别为(0.41±0.25)、(0.37±0.25)、(0.40±0.49)mg/k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07、0.024,P均>0.05).病区、农村非病区、城市非病区男性和女性发硒含量比较[男性分别为(0.43±0.23)、(0.43±0.26)、(0.40±0.51)mg/kg;女性分别为(0.38±0.22)、(0.41±0.31)、(0.34±0.18)mg/k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72、3.589,P均>0.05).结论 2012年停止硒盐防治措施2个月后,陕西省大骨节病病区与非病区人群发硒含量均超过人体发硒健康阈值,病区居民发硒水平未有显著下降.本次监测距离停供硒盐时间较近,继续开展病区居民硒水平监测十分必要.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监测
  • 黑龙江省农村骨关节炎患病情况现况调查

    作者:杨丹;李丹丹;秦鸣;吕春鹏;范智鹏;江伟;褚衍茹;杨庆;吴俊华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农村骨关节炎患病情况,分析骨关节炎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黑龙江省大庆和齐齐哈尔市农村,对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性别、年龄、经济收入水平等),一般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肘、膝两个关节X线正位片等),并采集生活饮用水水样,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氟含量.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1227人,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42.4%(520/1227).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关节炎患病率随之增加(x2=193.387,P<0.01),男性骨关节炎患病率高于女性[49.7%(221/445)比38.2%(299/782),x2=15.167,P< 0.01];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骨关节炎患病率呈下降的趋势(x2=47.817,P<0.01);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骨关节炎患病率呈上升趋势(x2=10.300,P<0.01);随着水氟含量增加,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x2=5.936,P<0.05).结论 黑龙江省农村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年龄、性别、经济水平、体质指数、水氟暴露等是黑龙江省农村骨关节炎患病的影响因素.

  • 2010-2014年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亚楠;赵钢;范明慧;韩冰;冯一兰;张大禹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掌握当地鼠疫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4年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资料,统计主要宿主密度、染蚤率、蚤指数及细菌学、血清学检查,分析该疫源地鼠疫疫情流行情况.细菌学采用4步检验(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噬菌体裂解试验、动物实验)分离鉴定鼠疫菌,血清学检测采用鼠疫间接血凝实验方法.结果 5年间在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共监测7116 hm2,捕获长爪沙鼠21689只,平均鼠密度为3.05只/hm2;小型啮齿动物调查共布夹144352夹次,捕获鼠3947只,捕获率为2.73%.病原学检查长爪沙鼠26500只,检出疫鼠91只;培养各种蚤13268组51262匹,检出染疫蚤59组227匹;检查长爪沙鼠血清5426份,检出阳性血清5份,阳性率为0.09%.结论 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内鼠疫疫情活跃,应进一步加强鼠疫监测与疫情应急工作,切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严防动物间鼠疫流行波及人群.

  • 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导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病例报告

    作者:王连魁;王峰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属的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该病引起的常见并发症为腔道出血、脑水肿、脑出血、肺水肿、继发性感染等.垂体功能减退是其少见并发症[1],由出血热所致垂体功能减退的病例报道较少.本病例为出血热诊断13年后,被明确诊断为垂体功能减退,现将病例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 亚砷酸钠对L-02肝细胞微小RNA-191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庆陵;张爱华;马璐;陈雄;王大朋

    目的 了解亚砷酸钠(NaAs02)对人正常肝细胞(L-02)微小RNA-191 (miR-191)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 (TIMP-3)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剂量NaAs02[0(对照组)、5、25、50、75 μmol/L]染毒L-02肝细胞24h;用5和25 μmol/L NaAs02染毒L-02肝细胞0(对照)、12、24、48 h;采用抑制剂(miR-191 inhibitor)对miR-191表达进行干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miR-191和TIMP-3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TIMP-3蛋白表达.结果 量-效研究:miR-191和TIMP-3 mRNA、蛋白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674、20.952、123.393,P均<0.05),其中5、25、50、75 μmol/L组miR-191表达(1.702±0.124、2.077±0.234、2.145±0.105、2.003±0.077)高于对照组(0.990±0.035,P均<0.05);25、50、75 μmol/L组TIMP-3 mRNA表达(0.848±0.067、0.804±0.081、0.813±0.076)低于对照组(0.996±0.007,P均<0.05),5μmol/L组TIMP-3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39±0.133比0.996±0.007,P>0.05);5、25、50、75 μmol/L组TIMP-3蛋白表达(0.846±0.093、0.611±0.123、0.554±0.098、0.529±0.067)低于对照组(1.006±0.003,P均<0.05).时-效研究:miR-191和TIMP-3 mRNA、蛋白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μmol/L剂量下,F=86.355、16.404、22.898,P均<0.05;25 μmol/L剂量下,F=104.321、20.123、52.321,P均<0.05),其中5、25 μmol/L处理12、24、48 h组miR-191表达(1.392±0.152、1.691±0.167、2.018±0.130和1A56±0.167、1.946±0.178、2.259±0.256)高于对照组(1.001±0.014、1.008±0.027,P均<0.05);5μmol/L处理48 h和25 μmol/L处理12、24、48 h组TIMP-3 mRNA表达(0.824±0.093和0.897±0.033、0.815±0.089、0.709±0.103)低于对照组(1.004±0.018、0.997±0.057,P均<0.05),5 μmol/L处理12、24h组TIMP-3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52±0.072、0.929 ±0.121比1.004±0.018,P均>0.05);5和25 μmol/L处理12、24、48 h组TIMP-3蛋白表达(0.857±0.068、0.832±0.106、0.691±0.112和0.785±0.097、0.620±0.066、0.453±0.075)低于对照组(1.006±0.045、1.004±0.078,P均<0.05) .miR-191inhibitor处理:各处理组miR-191和TIMP-3蛋白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306、67.015,P均<0.05),miR-191 inhibitor可以显著抑制砷所引起的miR-191高表达(0.314±0.094比2.051±0.371,P< 0.05)并上调TIMP-3蛋白的表达(1.965±0.277比0.541±0.183,P< 0.05).结论 L-02肝细胞中miR-191可应答NaAsO2暴露,呈高表达状态,进而在蛋白翻译水平上抑制其下游靶基因TIMP-3的表达.

  • 氟砷联合暴露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β-连环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宋晓甜;洪峰

    目的 探讨氟砷联合暴露对大鼠成骨细胞(OB)增殖、分化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12只出生1~3 d sprague dawley(SD)大鼠乳鼠颅盖骨,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法分离OB后进行传代培养.取第三代OB,采用析因实验设计(2因素3水平)方法分成9组[F0.0As0.0(对照组)、F0.5As0.0、F4.0As0.0、F0.0As0.1、F0.0As10.0、F0.5As0.1、F0.5As10.0、F4.0As0.1、F4.0As10.0],其中氟化钠(F-)分别为0.0、0.5、4.0 mmol/L,F0.0、F0.5、F4.0,亚砷酸钠(As3+)分别为0.0、0.1、10.0 μmol/L,As0.0、As0.1、As10.0,染毒干预72 h.染毒结束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MTT)比色法检测各染毒组OB增殖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以分析对OB分化的影响;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β-catenin mRNA表达;采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 ①大鼠OB在处理72 h后,OB增殖率[吸光度(A)]、ALP活性(U/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22、14.425,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F0.5As0.0组表现为促进OB增殖,提高ALP活性(0.313±0.023 vs0.455±0.152,4.46±0.72 vs 6.09±0.68,P均< 0.05),而F4.0As0.0组为抑制OB增殖(0.029±0.014,P< 0.05);与对照组比较,F0.0As0.1组表现为促进OB增殖、降低ALP活性(0.370±0.029,3.68±0.45,P均<0.05),而F0.0As10.0组表现为抑制OB增殖、提高ALP活性(0.156±0.010,6.29±0.67,P均<0.05).②As0.0时,各染氟组β-catenin mRNA表达及其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82、559.455,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F0.0As0.0组β-caten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1.00±0.32 vs 1.99±0.14,3.56±0.15 vs 5.11±026,P均<0.05),而F4.0As0.0组β-catenin蛋白降低明显(1.10±0.02,P< 0.05);F0.0时,各染砷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736,P< 0.05).③氟、砷对OB的增殖率、β-catenin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有主效应(F=82.081、11.991、514.741;19.302、8.753、523.698,P均<0.05),砷对ALP活性影响也表现为主效应(F=17.444,P<0.05);氟砷联合对OB增殖、分化、β-catenin mRNA及其蛋白均具有交互作用(F=13.085、18.157、4.936、426.036,P均<0.05).结论 氟、砷均可以通过影响大鼠OB增殖、分化及β-cateninmRNA及蛋白表达,影响骨的重建过程.

  • 基于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青海省玉树市喜马拉雅旱獭生境差异分析

    作者:岳玉娟;鲁亮;吴海霞;王君;刘起勇

    目的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统称3S技术)分析青海省玉树市喜马拉雅旱獭冬眠洞和临时洞生境特征差异.方法 采用GPS实现对玉树市喜马拉雅旱獭冬眠洞和临时洞监测数据的空间定位.采用RS和GIS提取与喜马拉雅旱獭相关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高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等生境因子.采用流行病学统计法比较旱獭冬眠洞和临时洞生境因子的差异性.结果 冬眠洞的月均LST(K氏温度,简称K)均值略高于同期临时洞,冬眠洞年均白天LST均值高出同期临时洞1.1 K,冬眠洞年均夜晚LST均值高出同期临时洞0.3 K.临时洞的月均NDVI因子要略高于同期冬眠洞,临时洞的年均NDVI因子要高出同期冬眠洞0.001.临时洞的DEM均值要高出冬眠洞约40m.冬眠洞和临时洞的土壤类型因子所占百分比位居前两位的均为高寒草甸土和黑毡土,冬眠洞的两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2.1%和29.3%,临时洞的两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4.4%和25.6%.冬眠洞和临时洞的土地覆盖因子所占百分比位居前两位的均为旱作农田和混合农田,冬眠洞的两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3.3%和25.8%,临时洞的两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0.0%和26.2%.结论 喜马拉雅旱獭在冬眠洞和临时洞的选取上,土壤类型和土地覆盖类型没有明显差异,但冬眠洞倾向于选择DEM偏低、LST偏高的地理位置,而临时洞倾向于选择植被略好的地理位置,有利于摄取食物.

  • 滇西地区室内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丰盛度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程晓藕;尹家祥;王秀芳;魏兆飞;赵秋芳;杨子京;刘正祥;杨光璨;杜春红

    目的 分析滇西地区室内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丰盛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滇西地区10个县(市)40个自然村的800户家庭作为调查单位.每户在室内布放5个鼠笼连续3晚,捕获的鼠形动物用梳检法收集体表寄生蚤并在显微镜下分类鉴定.通过调查家庭成员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潜在影响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的因素,潜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家庭周围环境(如房屋结构)、人为干扰因素(如养猫)、鼠形动物种类及其特征等.采用Epi 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在R软件下使用跨栏负二项分布回归分析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从捕获的421只鼠形动物检获寄生蚤5种992匹,以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为主(91.03%,903/992).回归分析显示:具有砖混结构房屋的家庭,鼠形动物染蚤概率增加1.38倍,而染蚤数量却减少了63%;养猫的家庭,鼠形动物染蚤数量减少了66%;室内捕获黄胸鼠的家庭,鼠形动物染蚤概率增加172.16倍,但数量并没有增加.结论 滇西地区室内鼠形动物寄生蚤以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为优势蚤种.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与鼠种、家庭周围环境及人为干扰因素密切相关.

  • 猫感染鼠疫菌后F1抗体及其IgM变化与在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作者:王信惠;温娟;王鹏;阿不力米提·买托呼提;热娜·吐尔地;廖力夫;徐秉臣

    目的 观察猫接种鼠疫菌后鼠疫F1抗体及其免疫球蛋白M(IgM)变化,探讨F1抗体及IgM在动物鼠疫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猫3只,在猫背部采用多点皮下注射法接种鼠疫菌,于接种后3 ~ 521 d,定期股静脉采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夹心法检测鼠疫F1抗体,捕获法检测鼠疫IgM.结果 猫接种鼠疫菌后第3天,F1抗体及IgM出现弱阳性反应,平均滴度分别为1∶22.00和1∶20.33.鼠疫F1抗体滴度,第4天升高到1∶25.33,第97天达到高峰,为1∶29.67,第521天仍保持在1∶25.33;IgM滴度,第7~10天出现高峰,为1∶212.00,其后快速降低,第30天后降到阳性反应标准以下.结论 ELISA夹心法检测猫鼠疫F1抗体,可追溯较长时间的动物鼠疫流行,适用于鼠疫疫源地调查;捕获法检测猫鼠疫IgM,单份血清可判定早期动物鼠疫.两种方法同步检测F1抗体及IgM,判定动物感染鼠疫的时间可精确到3~7d.

  • DNA条形码技术在黑线仓鼠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陈宝宝;安翠红;孙养信;范锁平;霍丽霞;吕文;佘建军

    目的 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陕西省境内黑线仓鼠标本进行种别鉴定.方法 在陕西省陕北地区的定边、靖边县和关中地区的大荔县,采集65份黑线仓鼠标本(定边县58份、靖边县2份、大荔县5份),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COI)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计算遗传距离,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定边县2份黑线仓鼠样本(13.16、13.21)与定边县其他56份样本的遗传距离为9.2% ~ 10.0%.而56份样本与靖边县黑线仓鼠样本的遗传距离≤1%,与大荔县黑线仓鼠样本的遗传距离为7.2%~8.3%;靖边、大荔县内部样本的遗传距离≤1%.NJ系统树中,3个县黑线仓鼠样本分成两个高置信度的大分支,定边县2份样本(13.16、13.21)聚为一类,其余样本单独成支;定边县其余56份样本与靖边县样本在一个小分支上,大荔样本占据另一小分支.结论 陕西省陕北、关中地区存在3种黑线仓鼠亚种,定边县有两种,大荔县为另一亚种.

  •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β/衔接蛋白通路的影响

    作者:邓成敏;谭龙春;邓婕;刘艳洁;邱志伟;官志忠

    目的 观察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脑组织中蛋白激酶Cβ (protein kinase Cβ,PKCβ)/衔接蛋白(p66shc)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氟中毒脑损伤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饮水氟含量< 0.5 mg/L)、低氟组(饮水氟含量为10.0 mg/L)、高氟组(饮水氟含量为50.0 mg/L),每组10只,雌雄各半,实验期6个月.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PKCβ、脯氨酰异构酶(Pin1)、p66shc、磷酸化p66shc (phospho-p66shc)蛋白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神经元核抗原(NeuN)、p66shc、phospho-p66shc蛋白表达.结果 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高氟组大鼠脑组织中PKCβ、phospho-p66shc、Pin1蛋白表达[(193.00±57.53)%、(228.21±71.14)%、(201.54±50.86)%]高于对照组[(100.00±21.24)%、(100.00±40.55)%、(100.00±13.35)%,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高氟组及低氟组大鼠脑组织NeuN蛋白表达[(49.50±12.57)%、(65,66±14.58)%]低于对照组[(100.00±18.32)%,P均<0.01],高氟组phospho-p66shc蛋白表达[(242.66±93.01)%]高于低氟组及对照组[(152.53±60.65)%、(100.00±25.63)%,P均<0.01],p66shc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P>0.05).结论 慢性氟中毒导致脑组织中PKCβ、Pin1、phospho-p66sh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慢性氟中毒脑损伤的机制有关.

  • T-2毒素致关节软骨损伤大鼠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作者:朱雷;赵志军;刘施雨;王为一;胡健;李强;王丽华

    目的 寻找T-2毒素致关节软骨损伤大鼠尿液中与关节软骨损伤相关的代谢物.方法 将30只4~5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饲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大鼠饲喂经T-2毒素染毒(300 μg/kg)饲料,实验期间,两组大鼠自由进食和饮水.3个月后处死大鼠,取膝关节软骨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检测尿液代谢物谱.通过多元统计分析以及数据库比对,寻找与关节软骨损伤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结果 光镜下可见,对照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出现大面积的变性、坏死和缺失.在两组大鼠尿液代谢物谱中,发现5种差异代谢物:4-羟基壬烯酸(hydroxynonenal,HNE)、反式-4,5-环氧基-E-2-葵稀醛(trans-4,5-epoxy-2(E)-decenal,EDE)、5-甲基脱氧胞嘧啶、5-L-谷酰基甘氨酸、脯氨酰缬氨酸.与对照组(质谱峰面积分别为65820±5200、22080±3538、4292±3520、3277±2025、1104±990)相比,模型组大鼠尿液中5种代谢物(质谱峰面积分别为90240±18863、25610±5071、9702±6562、6029±3905、4144±5322)的含量均显著升高(t=-3.903、-2.209、-2.814、-2.424、-2.174,P均<0.05).结论 T-2毒素导致的大鼠关节软骨损伤能够引起大鼠尿液相关代谢物谱发生改变,所发现的5种差异代谢物均与软骨损伤有关.

  • 自然灾害发生与鼠疫的关系

    作者:宋志忠

    “大灾之后有大疫”.通过对云南省多次自然灾害发生与鼠疫关系分析发现,洪灾频发期鼠疫发生频次高,鼠密度、蚤指数较其他时期也高,但洪旱灾害、地震事件对鼠密度、蚤指数及鼠疫发生和流行没有必然联系;宿主动物密度、媒介生物指数主要由气温、降雨量(湿度)等气候因素决定.自然灾害会使局部生存环境破坏而导致宿主动物、人群迁徙、聚集,宿主动物间、宿主动物和人之间以及人和人之间接触密切,使处于活跃期的疫源地鼠疫流行传播的危险性明显提升.

  • 青海省鼠疫远距离传播及其防控策略

    作者:王梅;唐新元;王祖郧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过去多发生在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鼠疫向非疫源地区和人口稠密地区的远距离传播风险日益加剧.青海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的发生、蔓延和远距离传播,坚持落实鼠疫远距离传播的防控策略,避免和削减了鼠疫远距离传播的威胁.

  • 浅析影响我国人间布鲁菌病防控的原因

    作者:刘锋;金福芝;江伟;高彦辉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当前,中国布病疫情与全世界一样,呈再度肆虐状态.尤其是2000年以后,人间布病成为报告发病数上升速度快的传染病之一.至2012年,我国除台湾省疫情未知外,所有的省级单位均已经报告发现布病病例.文中将对布病流行规律、布病防治现状以及影响布病防治的深层次社会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影响我国布病防控的根源所在,提出今后布病防治过程中亟须关注和必须加紧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布鲁菌 原因 影响
中华地方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